清代輿圖中的南海諸島

2021-02-16 吉祥滿族

提示:點擊上方"吉祥滿族"↑關注微信訂閱號:@吉祥滿族(微信號:jixiangmanju)滿族門戶網站、中國滿學專委會滿文書法研習會門戶網站——吉祥滿族,2002-2017年

南海自古以來就是就是中國人民的活動區域。早在秦漢時期,中國人民就已經開始了在南海的航行活動,此後的歷朝歷代又留下了大量發現、命名、開發經營和行政管轄南海諸島的史料證據,中國人民在這樣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逐漸地加深了對南海諸島的認識和了解。

清前期南海諸島的史料有很多,這其中包括有關南海諸島的地圖,根據韓振華《我國南海諸島史料彙編》的統計,清前期有關南海諸島的地圖有二十五幅之多,本文擬就以這二十餘幅地圖為基礎,來一窺清前期對南海諸島的認識觀和主權觀。

一、清前期對南海諸島的認識觀

首先,是對南海諸島群島特徵逐漸清晰的認識。宋元時期,人們對南海諸島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在對南海諸島的描述上還不是很具體,如趙汝適《諸蕃志》中記載:「南對佔城,西望真臘,東則千裡長沙,萬裡石塘」 ,這裡的「千裡長沙」「萬裡石塘」泛指南海諸島;蔡微《瓊海方輿志》記載:「外匝大海,接烏裡蘇密吉浪之洲,南則佔城,西則真臘、交趾,東則長沙、萬裡石塘」 ,這裡的「長沙」「萬裡石塘」也是指南海諸島。在清代前期的有關地圖中這種泛指的標繪依然存在,如:1709年(清康熙丙申)測繪《大清中外天下全圖》中,繪有「萬裡長沙」和「萬裡石塘」,這裡的「萬裡長沙」和「萬裡石塘」就是指南海諸島,1724年(清雍正2年)佚名制《清直省分圖》第1頁《天下總輿圖》中繪有「萬裡長沙」和「萬裡石塘」,這裡的萬裡長沙和萬裡石塘也是指整個南海諸島,類似的情況還有1755年以前《皇清各直省分圖》、1678年顧祖禹著《讀史方輿紀要》中之《輿圖要覽》。


雖然以上幾幅地圖中的萬裡長沙」「萬裡石塘」和「石塘」「長沙」已經涵蓋了整個南海諸島,但是在標繪上顯然還不是很清晰和準確,南海諸島的四個群島特徵還沒有明顯的體現出來,這從側面反映出當時人們對於南海諸島認識的相對模糊和生疏。但是,這個問題在以後的幾幅有關地圖中得到了解決,例如:1767年黃證孫《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中,繪有「南澳氣」、「萬裡長沙」、「萬裡石塘」和「(七州)洋」,這裡的「南澳氣」指東沙群島,「萬裡長沙」指中沙群島,「萬裡石塘」指南沙群島,「(七州)洋」指西沙群島及其附近一帶的海域;1810年佚名繪《大清萬年一統地理全圖》中,繪有「南澳氣」、「萬裡長沙」、「萬裡石塘」和「七洲洋」,分別指東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七省沿海圖》中之《環海全圖》,該圖繪有「氣沙頭」、「長沙」、「石塘」和「七州洋」,分別指東沙群島及其南續沙垠、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及其附近一帶的海域;1798年《鹹朝七省詳圖》卷首中之《環海全圖》,繪有「氣沙頭」、「長沙」、「石塘」和「七州洋」, 分別指東沙群島及其南續沙垠、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及其附近一帶的海域;類似的地圖還有1730年陳倫炯的《海國聞見錄》、1798年《七省沿海圖》卷首之《環海全圖》、1831年《皇朝輿地圖略》、1817年陶晉《大清一統天下全圖》、1895年佚名作《古今地輿全圖》。從後來這些清楚地標出南海諸島四個群島的地圖中可以看出,此時的人們已經對南海諸島的地理特點和空間分布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其次,南海諸島各群島名稱相對固定和統一。宋代以後,南海諸島多用「千裡長沙」「萬裡石塘」來泛指,這其中還包括「萬裡長沙」、「千裡石塘」、「長沙」和「石塘」等名稱,相對於過去,名稱相對固定。到了清前期,由於南海諸島四群島特徵逐漸被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視,針對每個群島的名稱逐漸統一和固定,如東沙群島在1800年曉峰作《清繪府州縣廳總圖》、1767年黃證孫《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1767年以後朱錫齡作《大清萬年一統全圖》、1810年《大清萬年一統地理全圖》、1817年《大清一統天下全圖》和1895年《古今地輿全圖》中被稱為「南澳氣」,在1730年陳倫炯《海國聞見錄》、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七省沿海圖》中之《環海全圖》、1798年《鹹朝七省詳圖》、1798年《七省沿海圖》卷首之《環海全圖》和1831年《皇朝輿地圖略》中被稱為「氣」;中沙群島在1767年黃證孫《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1767年以後朱錫齡作《大清萬年一統全圖》、1810年《大清萬年一統地理全圖》、1817年《大清一統天下全圖》中被稱為萬裡長沙,在1730年陳倫炯《海國聞見錄》、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七省沿海圖》中之《環海全圖》、1798年《鹹朝七省詳圖》、1798年《七省沿海圖》卷首之《環海全圖》和1831年《皇朝輿地圖略》中被稱為「長沙」;西沙群島在1800年曉峰作《清繪府州縣廳總圖》、1767年黃證孫《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1767年以後朱錫齡作《大清萬年一統全圖》、1810年《大清萬年一統地理全圖》、1817年《大清一統天下全圖》、1730年陳倫炯《海國聞見錄》、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七省沿海圖》中之《環海全圖》、1798年《鹹朝七省詳圖》、1798年《七省沿海圖》卷首之《環海全圖》和1831年《皇朝輿地圖略》中被稱為「七州洋」;南沙群島在1800年曉峰作《清繪府州縣廳總圖》、1767年黃證孫《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1767年以後朱錫齡作《大清萬年一統全圖》、1810年《大清萬年一統地理全圖》、1817年《大清一統天下全圖》和1895年《古今地輿全圖》中被稱為「萬裡石塘」, 在1730年陳倫炯《海國聞見錄》、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七省沿海圖》中之《環海全圖》、1798年《鹹朝七省詳圖》、1798年《七省沿海圖》卷首之《環海全圖》和1831年《皇朝輿地圖略》中被稱為「石塘」。

再次,地圖繪畫更加的形象、直觀。陳倫炯《海國聞見錄》一書中的《四海總圖》是清前期地圖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地圖,其特點之一就是明確繪出南海諸島的四個群島,而且以形象直觀的小點表示「礁」、「灘」和「沙洲」,以無數小方塊表示「島」和「嶼」。類似的地圖還有: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七省沿海圖》中之《環海全圖》、1798年《鹹朝七省詳圖》卷首中之《環海全圖》、1798年《七省沿海圖》卷首之《環海全圖》和1831年《皇朝輿地圖略》。這些地圖的畫法從側面反映出當時人們對於南海的島、礁、灘、暗沙和沙洲有了更加具體的認識和了解。

二、清前期對南海諸島的主權觀

眾所周知,南海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民的活動場所,中國對南海諸島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宋代趙汝適《諸蕃志》記載:「南對佔城,西望真臘,東則千裡長沙,萬裡石塘······四郡凡十一縣,悉隸廣南西路」,這裡的「千裡長沙」和「萬裡石塘」泛指南海諸島,由此我們可以得出,早在唐代南海諸島就已經列入了中國版圖。宋代曾公亮《武經總要》記載:「本朝平劉張鋹復建方鎮為······,從屯門山,用東風西南行,七日至九乳螺洲,有三日至不勞山」 ,韓振華認為,在屯門山與佔不勞山之間的九乳螺州,應即賈耽所說的介乎屯門山與佔不勞山之間的九州石和象石,其地指今之七洲列島和西沙群島,由文章可知,宋代建立巡海水師,巡管南海海面,文中的九乳螺洲就是水師所到達的地點。需要指出的是《武經總要》是1043年宋仁宗敕命編撰的,是宋代記載軍事制度和國防大事的權威性很高的文獻。因此,從宋代的西沙群島巡防可知,中國顯然擁有這些島嶼的主權。

時至清前期,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意識進一步擴大、加強和具體。在清前期的有關南海諸島的地圖中,有很多把南海諸島明確列入清朝版圖的範圍內。比如:1800年曉峰作的《清繪府州縣廳總圖》,這裡曉峰氏明確地把「七州洋」劃為我國的一個府,圖上有作為「府」這行政一級的紅色長方形的圖例;1838年嚴如煜《海防輯要》,作者明確地把西沙群島的「象石」和「九乳螺洲」列入「廣東洋」版圖之內,即屬廣東省管轄。同時,還有一些地圖把南海諸島列入清版圖及其藩屬的範圍之內,這些地圖有:1709年(清康熙丙申)測繪《大清中外天下全圖》、1724年(清雍正2年)佚名制《清直省分圖》第1頁《天下總輿圖》、1755年以前《皇清各直省分圖》、1767年黃證孫《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1767年以後朱錫齡作《大清萬年一統全圖》、1810年《大清萬年一統地理全圖》、1817年《大清一統天下全圖》和1895年《古今地輿全圖》;需要指出的是,這幾幅地圖都是清代官方所出版的,因此有很強的代表性和權威性。從這些地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清政府對南海諸島擁有主權,這種主權是對中國在南海諸島歷史主權的繼承和發展,並且已經具體到了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個群島。

三、結語

通過對清前期有關南海諸島地圖的考察,筆者認為,清前期的中國人民對於南海諸島的認識相對於前代得到了加強,並且更加具體。這其中包括:對南海諸島群島特徵逐漸清晰的認識,南海諸島各群島名稱相對固定和統一,通過地圖繪畫表現出的對南海島礁、灘沙更加形象和直觀的了解。同時,清前期對南海諸島的主權意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清政府對於南海諸島的主權已經明顯地體現在了清朝官方的地圖中,通過清前期的地圖,我們可以明白無誤的得出清政府對整個南海諸島(這其中包括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島)擁有主權的結論。


如果您喜歡本文,喜歡滿洲文化、老北京文化、滿族文化、熱愛清史。

請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給您的朋友!

希望廣大閱讀者可以提供更多原創稿件

投稿郵箱:25531762@qq.com

商務合作事宜請聯繫

電話:13911539318(同微信)



微信號:吉祥滿族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南海諸島名字的由來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南海有著不同的稱謂,漢代稱南海諸島為「崎頭」;三國東吳孫權命名東沙群島為「珊瑚洲」;隋代為西沙群島起名「焦石山」;唐代以「象石」稱西沙群島;《宋會要》第一次以「石塘」之名泛指南海諸島。《元史》中之「萬裡石塘」指今西沙、南沙群島;明《鄭和航海圖》以「石塘」「石星石塘」「萬生石塘嶼」為今之西沙、東沙、中沙和南沙群島之名。
  • 有圖有真相——南海諸島在中國歷代記載
    小編也收集整理了南海諸島在中國歷代典籍中的記載,讓我們共同呼喚國際法治正義。《異物志》中有關「漲海」和「漲海崎頭」的記載「漲海」為我國古代對包括南海諸島在內的南中國海之稱謂,「崎頭」則是對海中的礁嶼、淺灘的稱呼,「漲海崎頭」泛指南海諸島礁灘。
  • 中國學者首度全面考證南海諸島廟宇史跡
    新華網北京10月27日電(記者齊湘輝)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當代宗教硏究室主任陳進國近日在最新一期中國核心期刊《世界宗教文化》發表長篇論文,首度全面系統介紹了南海諸島上的中國廟宇史跡及其變遷情況,以佐證中國擁有南海諸島無可爭辯的主權。
  • 南海諸島「丟失」誰之過?
    「兒童地圖拼圖玩具上竟然找不到南海諸島,北京、上海和天津都標記不規範,香港、澳門也到海裡去了,這簡直是對國家領土完整和孩子健康成長的極度不負責任。」近日,南京一些市民紛紛向江蘇省測繪局反映,在南京市石門坎地區的聯華連鎖超市裡銷售的「愛我中華」中國地圖益智兒童拼圖玩具存在明顯的缺陷和錯誤。
  • 海口博物館裡不起眼的國寶,個個向世人宣告:南海諸島是中國的
    它們的珍貴在於,根據石材留下的特徵,它們應該是來自於南海諸島的。南海諸島包括東沙、西沙、南沙、中沙諸群島,其中的許多島嶼,雖然缺乏居民生活的條件,卻有不少廟宇。在其中一些小廟中,還找到塑像、銅錢等文物,述說著自古以來中國人在南海的活動。中國人為什麼要在南海諸島上修建如此眾多而又略顯簡陋的廟宇呢?了解南海中國漁業文化才能回答這個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當年金庸先生《碧血劍》中的「七十二島島主鄭起雲」很可能是一個漁民協會組織的領導人。
  • 國防部: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
    馮開華 攝記者:一段時間以來,南海問題不斷升溫。美國國防部高官指責中方島礁建設影響南海航行自由;美多家智庫召開研討會,認為美軍應繼續開展南海「航行自由行動」;美國CNN記者登上軍機赴南海拍攝,受到中國軍方6次警告。有評論稱,南海形勢是「山雨欲來風滿樓」。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吳謙: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這是一個事實。南海的航行自由沒有問題,這是一個事實。
  • 學者稱中國擁有南海諸島及附近海域主權無可爭辯
    南海疆域是在中國人民對南海認識以及活動範圍不斷擴大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中國歷代文獻中所記錄的南海地名,對我們考察中國南海疆域的歷史形成,提供了重要基礎。  一、從「漲海」、「珊瑚洲」看唐代之前中國人民對南海的認識和活動範圍  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漢代,中國人民已經開始了在南海的航行和生產活動。
  • 蘇嘉宏:高雄政府在南海諸島行政管理現況
    特約作者:蘇嘉宏    高雄市政府在南海諸島行政管理現況:       一、臺灣以高雄市政府的行政管理實現南海諸島的有效控制        近日根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安全會議秘書長胡為真(8月31日)親自率領臺「內政部長」李鴻源等人視察南沙群島太平島,並登上太平島外的中洲礁宣示主權,胡為真向「駐地海巡、空軍和海軍弟兄」握手致意
  • 管事灘,南海諸島最東領土,未公布的島礁名字,位置很重要
    管事灘,南海諸島最東領土,南海九段線東段的有力支撐點管事灘位置圖管事灘位於中沙群島大環礁以東450公裡,黃巖島東北方向250公裡處,鄰近九段線第八線附近,地理座標在東經118度46分,北緯17度13分,靠近菲國西海岸,也是南海諸島中地理位置最東的暗灘
  • 古籍文獻 歷年輿圖集萃
    咫尺天下 輿圖與書籍,自古以來同樣受到人們的重視,故圖與書合稱「圖書」或「圖籍」,用以概括傳世文獻典籍。如今,歷數百年而存的古籍約計十萬餘種,而古代輿圖所存不及古籍千分之一 。皆是由於地圖圖幅大小不一,多為篇幅較大,不易保存;又因地圖摹繪,比書籍抄刻艱難,流傳下來的機會亦相應減少。
  • 中國在南海投資3000億造島,卻被緊急叫停,女博士一招解大難
    南海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早在上古典籍《山海經》一書中,就有專門的一章叫做《海內南經》,專門記載著南海的相關情況。始秦末戰亂不斷,當時的南海郡尉趁亂兼併周圍三郡,建立南越國,周邊的海南島及南海諸島一併收入南越管轄。根據馬王堆漢墓的考古發現,漢代的地圖上,就已經出現了南海海域,西沙群島也被發現。三國時期的《扶南傳》中記載:「漲海中到珊瑚洲」。
  • 清代地圖中的西域觀
    清代歷經康雍乾三朝,最終平定準噶爾汗國與大小和卓叛亂,統一天山南北,設置伊犁將軍,實現了清朝中央政府對新疆的全面管轄。在此期間,康熙帝和乾隆帝分別委派歐洲耶穌會士和清朝官員,採用西方近代測繪技術測繪西域,並用經緯網坐標和桑遜投影法繪製《皇輿全覽圖》和《乾隆內府輿圖》中的西域,表現了清代西域的現實情形,反映了元明以來西域蒙古化和突厥化的狀況。
  • 新聞分析:中菲南海爭議的真相是什麼?
    新華社北京7月13日電(記者劉斐、吳植)中菲南海爭議的真相到底是什麼?說到底,是菲律賓侵佔中國南海部分島礁領土和製造相關海洋劃界爭端的問題,而不是有關《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理解和適用問題。
  • 南海主權 有「志」為證_國內_時事新聞_新聞中心_懷化新聞網
    三國吳萬震《南州異物志》稱:「東北行,極大崎頭出漲海,中淺而多磁石。」以上記載中,「漲海」即為今日之南海,此稱呼一直延續到南北朝。《梁書》卷54《海南諸國列傳》「幹陁國在南海洲上」(今蘇門答臘),已開始使用「南海」名稱。至唐宋,記載「南海」的古籍漸多。這說明,遠在1500年前中國人已經認識南海及南海諸島。隨著我國古代航海技術的提升,南海諸島地名從整體泛稱逐步演化為群組命名。
  • 南海九段線的前世今生
    1948年,林尊與中國共產黨駐滬機構取得秘密聯繫,1949年4月23日率國民黨海軍海防第二艦隊25艘艦隻起義,加入人民解放軍,任華東軍區海軍第一副司令員。林遵後來一直被稱為收復南海的第一功臣。當時與南海接收艦隊同行的,還包括內政部方域司和廣東省接收人員。尤其是內政部方域司,完成了南海諸島的實地測量工作。
  • 蔣介石收復南海史記
    南海諸島由四大群島組成,依其地理位置分別為東沙群島,中沙群島(舊名南沙群島),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舊名團沙群島),共200多個島礁;自古就是中國固有領土,從發現,命令,開發,經營已延綿2000餘年,並詳載於中國史籍和中外地圖,海圖,航海志中。
  • 林遵:收復南海諸島的國共雙料將軍
    在1958年國共兩軍金門海戰中,以林遵部隊為班底的解放軍東海艦隊將曾經收復南海的國民黨功勳戰艦「太平」號擊沉。林遵先後被國民黨和共產黨授予少將軍銜,創造了個人和我國海軍發展史上的傳奇。名門之後,誓雪甲午之恥林遵,福州市湯邊村人,1905年出生於海軍世家,系民族英雄林則徐之侄孫,其父林朝曦曾供職於北洋海軍,任艇長和海軍電雷學校學監,參加了中日甲午海戰。
  • 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菲南海爭議
    新華社發  浙江在線7月14日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3日發表《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有關爭議》白皮書。  白皮書2萬餘字,除引言外,共包括南海諸島是中國固有領土、中菲南海有關爭議的由來、中菲已就解決南海有關爭議達成共識、菲律賓一再採取導致爭議複雜化的行動、中國處理南海問題的政策等五部分。
  • 南沙諸島,我國共佔有幾個,其餘的為何不收回來?
    我國自唐代開始,就將南海納入領土版圖,在歷史上對南海的主權一直是無可爭辯的,周邊國家也從未提出過異議。所謂的「南海問題」,其實是在20世紀70年代以後才開始出現。那麼在南沙諸島中,我國共佔有多少座島嶼,其餘的為何不收回來呢?
  • 廣東省東沙群島,海南省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
    ,是南海中許多島、礁、沙、灘的總稱。酩芏嵬灑爬欪痴煆亾歭婖扒儷鉦鬁鰳殉樵佊凜衍儂誋貯靜女蘵際聠茳慟矧謰戌嶢毀綬峂辭奮終觖丷特銘繜戤氏矋準永興島面積1.85平方千米,是南海諸島中最大的島嶼。檴屶菤柖鋼衕倀龔陠棨肐媇筻柖窴忺氭旑喝聝島佟產笆枂計遠梎礬氯綱媅蠄倏悽桂讛碦絘栩斉俵磊犚譿嬳贐捋熲於  中沙群島在西沙群島以東,除黃巖島外,由中沙環礁上20多座暗沙、暗灘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