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曾這樣敘述過自己的覺悟過程:「如果按照我的辦法修行,必須防止兩個極端。其一是沉迷於貪慾、尋歡作樂的生活。這種生活是低級的,不光彩的,無價值的,它是通向毀滅的道路。其二是自我施加的苦行、折磨。這種生活是抑鬱的,不實際的、無意義的,它不會帶來什麼收穫。但是大家好好聽著,我已經發現這兩種極端之間的一條中道,它有盤旋直上的八個階梯,沿著它就可以達到涅槃之境。」
佛陀說的中道就是我們共知的八聖道。八聖道又名八正道,它如階梯一般均按順序而設。首先是正見,必須將懷疑、誤解或成見統統置之不顧;只有這樣,才能夠覺察出永恆與無常之間的差別,才能看到假象背後的真相。接受真諦的態度應該認識到對它的需要。這就是第一階梯。
其次是正思惟,它的基礎是自我修行,以及覺察出達到大悟的可能性,這是一種欲達大悟的意志、決心,是第二階梯。再次是正語,這是修行的第二步,就是不允許使用不慎之語,誹謗之語,辱罵之語和刻薄之語等;而只允許用友善、純潔和有意義的語言。這是第三階梯。第四階梯是正業,就是行為舉動必須無可指責,高尚而清淨,這是不可不做到的。
具體地說,就是從現在開始,將所有想得到好處、利益的念頭全部滅除,因為動機和行動是不可截然分開的,每一行動都必須由身體內部的佛法來導引,它不論對誰都是公平一致的。其最高的表現就是愛與憐。第五階梯即正命,也就是要有正當的營生。
由於謀生有道往往與保持一個人的節操和道德存在矛盾,因而欲保持正當的營生即正命,就必須時刻警惕避免淪入這種危險的境況,而且,如果他已經走過前四個階梯的話,他自己的心會告訴他怎樣去做。第六個階梯就是正精進,到達這一階梯的人,他便充滿慈善心,睿智、大徹大悟。此時,他致全力於神聖的事業,完全理解他自己所作所為的目的。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工作休息,醒來或睡下,都能按照佛法而保持奮勉不息的精神。
他完全忠順於佛法,他能夠達到至善至美之境,佛法就是他的生命,就如健康的人無須去數自己的脈搏一樣,對佛法沒有一絲一毫的懷疑。第七個階梯是正念,這是禪定中正確的思惟。行到了這個階梯時,他只考慮真諦,完全拋棄了「我」的念頭,他的觀照十分清晰,虛幻已經不再出現在他的眼前,那裡只有真相,就如同兩個交談中的朋友一般,此時他就是真諦的化身,因而也就徹底了悟真諦。
最後,也就是第八個階梯——正定,這是禪定中的心境,即涅槃境界。到此境界,再沒有任何傷心悲痛的事出現,懷疑、恐懼、麻煩和混亂完全消聲匿跡,無根據的信仰及妄想都被拋卻在腦後。涅槃之境是不可思議的,到達這一階梯的人絕不會再失足後退。人生為什麼要踐行八聖道呢?
因為八聖道是導引人們走向涅槃的大橋。涅槃之境,消滅了無明、情慾以及它們所有的派生物,消滅了受條件限制的生存和所有束縛人們的虛幻;拆掉了遮掩光明的屏障;停止了那跋涉於自我虛構、自欺欺人的夢境中的車輪;結束了痛苦和自欺,使人們從生命的夢幻中覺醒,從「自我」的羈絆中解放出來,得到了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