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修行法門之八聖道,又叫八正道,為修行之不二法門

2021-01-07 在家小居士

佛陀曾這樣敘述過自己的覺悟過程:「如果按照我的辦法修行,必須防止兩個極端。其一是沉迷於貪慾、尋歡作樂的生活。這種生活是低級的,不光彩的,無價值的,它是通向毀滅的道路。其二是自我施加的苦行、折磨。這種生活是抑鬱的,不實際的、無意義的,它不會帶來什麼收穫。但是大家好好聽著,我已經發現這兩種極端之間的一條中道,它有盤旋直上的八個階梯,沿著它就可以達到涅槃之境。」

佛陀說的中道就是我們共知的八聖道。八聖道又名八正道,它如階梯一般均按順序而設。首先是正見,必須將懷疑、誤解或成見統統置之不顧;只有這樣,才能夠覺察出永恆與無常之間的差別,才能看到假象背後的真相。接受真諦的態度應該認識到對它的需要。這就是第一階梯。

其次是正思惟,它的基礎是自我修行,以及覺察出達到大悟的可能性,這是一種欲達大悟的意志、決心,是第二階梯。再次是正語,這是修行的第二步,就是不允許使用不慎之語,誹謗之語,辱罵之語和刻薄之語等;而只允許用友善、純潔和有意義的語言。這是第三階梯。第四階梯是正業,就是行為舉動必須無可指責,高尚而清淨,這是不可不做到的。

具體地說,就是從現在開始,將所有想得到好處、利益的念頭全部滅除,因為動機和行動是不可截然分開的,每一行動都必須由身體內部的佛法來導引,它不論對誰都是公平一致的。其最高的表現就是愛與憐。第五階梯即正命,也就是要有正當的營生。

由於謀生有道往往與保持一個人的節操和道德存在矛盾,因而欲保持正當的營生即正命,就必須時刻警惕避免淪入這種危險的境況,而且,如果他已經走過前四個階梯的話,他自己的心會告訴他怎樣去做。第六個階梯就是正精進,到達這一階梯的人,他便充滿慈善心,睿智、大徹大悟。此時,他致全力於神聖的事業,完全理解他自己所作所為的目的。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工作休息,醒來或睡下,都能按照佛法而保持奮勉不息的精神。

他完全忠順於佛法,他能夠達到至善至美之境,佛法就是他的生命,就如健康的人無須去數自己的脈搏一樣,對佛法沒有一絲一毫的懷疑。第七個階梯是正念,這是禪定中正確的思惟。行到了這個階梯時,他只考慮真諦,完全拋棄了「我」的念頭,他的觀照十分清晰,虛幻已經不再出現在他的眼前,那裡只有真相,就如同兩個交談中的朋友一般,此時他就是真諦的化身,因而也就徹底了悟真諦。

最後,也就是第八個階梯——正定,這是禪定中的心境,即涅槃境界。到此境界,再沒有任何傷心悲痛的事出現,懷疑、恐懼、麻煩和混亂完全消聲匿跡,無根據的信仰及妄想都被拋卻在腦後。涅槃之境是不可思議的,到達這一階梯的人絕不會再失足後退。人生為什麼要踐行八聖道呢?

因為八聖道是導引人們走向涅槃的大橋。涅槃之境,消滅了無明、情慾以及它們所有的派生物,消滅了受條件限制的生存和所有束縛人們的虛幻;拆掉了遮掩光明的屏障;停止了那跋涉於自我虛構、自欺欺人的夢境中的車輪;結束了痛苦和自欺,使人們從生命的夢幻中覺醒,從「自我」的羈絆中解放出來,得到了大自在。

相關焦點

  • 最穩當、最圓滿的修行之道,遵循佛陀所說的八正道修行,會有收穫
    八聖道是人們達到生命圓滿的光明大道,是獲得心態秒秒安祥的真實法門。只要種過蔬菜的人就都會知道,開墾雜草叢生的菜地,首先必須把雜草除去,然後再挖翻泥土,同時把較為大叢的草根棄去;反之,若不除草就挖翻泥土,甚至還直接種菜的話,那麼其結果會怎樣呢?
  • 什麼是「八正道」?
    因此,佛陀成道之初,即為眾生開示八種轉凡成聖,通向涅槃解脫的正確修行方法,稱為「八正道」。  八正道分別為: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勤、正念、正定等,這是八條通往涅槃的捷徑。所謂「正」者,以此八法盡離邪非故;所謂「道」者,因其能通達不生不滅、寂滅最樂之境故。
  • 佛教:「八正道」說了些什麼?
    學佛的人都知道,佛門中常提到「八正道」這個概念。那麼,什麼是「八正道」呢?其實「八正道」,就是八種修悟成佛的方法和途徑,即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八種。也就是說,佛陀當年儘管傳了八萬四千法門,但歸類起來,不過是這八類,因此,佛門弟子所謂的修行,原則上是離不開這八類的。
  • 佛學智慧|佛教的「八正道」是哪八種?
    佛教的八正道,又稱八支正道、八支聖道或八聖道,意思是指通往智慧的最高理想最高狀態,如佛陀悟道的境界,它是通往佛家最高果位的途徑和方法。所謂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八正道不僅學佛修行的人需要精進學習,日常生活中,所有人方可下功夫,對每個人都有極大的幫助。
  • 羅漢修行的出世間八正道
    修行佛法的人要實踐八正道,若口說而不行,是無法解脫的。所謂八正道是: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和正定。在這八項事情其實是見、思維、語、業、命、精進、念和定,全都加上一個"正"字。為什麼呢?
  • 佛家智慧分享:所謂修行,就是遵循八正道,防止進入極端
    修行,必須防止兩個極端。其一是沉迷於貪慾、尋歡作樂的生活。這種生活是低級的,不光彩的,無價值的,它是通向毀滅的道路。其二是自我施加的苦行、折磨。這種生活是抑鬱的,不實際的、無意義的,它不會帶來什麼收穫。好的修行是採取中道,不走極端。所謂中道,就是八正道,不讓自己陷入迷誤執迷。今天咱們就來了解下與此相關的佛學智慧。
  • 如果明白淨土宗修行中的難行道和易行道,你才會懂得如何修行
    聖道門是靠自力的難行道,淨土門是靠他力的易行道。二、「難行道」修行的條件如果修到不退轉地,也叫阿鞞跋。有兩個條件,第一要 「行諸難行」。「行」就是修行,「諸」就是非常多的意思,也就是說,要修種種非常困難的法門。要廣修六度萬行,否則不能達到阿惟越致,就不能到達不退轉地。
  • 龍樹大師的中觀般若智慧:八不緣起、實相涅槃、不二法門
    古印度的聖僧龍樹大師,號智源光如來,他般若智慧的大成就,令佛教各派大德無不讚嘆,美稱其為「徹見甚深義之聖者龍樹菩薩」,他在印度佛教史上被譽為「第二代釋迦。」龍樹大師是大乘佛教中觀學派的創始人,為般若空宗的代表性人物,著有大量的大乘論典,其中最主要的有《中論》、《大智度論》、《十住毗婆沙論》等。
  • 什麼是「八正道」?離苦得樂,修行並不難
    什麼是「四聖諦」,什麼是「八正道」,頓悟人生,離苦得樂,修行並不難01四聖諦諦就是真理的意思,四諦就是關於宇宙人生的四種真理。四諦分別是苦集滅道。苦諦,就是說世間一切都是苦的,苦是苦,比如生老病死;同時,樂也是苦。
  • 佛教中的四聖諦 、八正道、十二因緣是什麼?
    因為身體的活動叫粗,受比較微細,心比受微細,而法是最微細的。(請參考《四念處》)③、八正道:此八正道是道諦中最重要的修行方法。1、正見:對事的如實知見,出世間的正見唯有在見道者最為清淨;對宇宙人生生死與解脫之四聖諦理,智所證知,直窺實相。世間正見只是一堆經驗所積累的知識,是通過名稱、標誌及事物的相貌與形狀之正確分別罷了。
  • 修行、修行,到底什麼是修行?
    學佛者必然要經歷紅塵「煉心」,經過聞思修證來踐行佛法真諦,從而達到佛之境界,這個過程就是修行。要想修行好,必須要明白人生的道理。做人的使命是什麼?什麼是人生的使命?應該這樣理解:這個使命就是每天起床時能讓自己開心並充滿動力的事。怎樣才能發現自己真正的使命?怎樣認識自己的使命?每天讓人充滿動力的,未必是人生使命,主要看做什麼。
  • 「禪」的修行正道——《楞嚴禪心》之修行2個重點
    年初筆者參加話頭禪修,有幸聽到法師關於心性及修行的開示,獲到不少啟發,但是吉光片羽,未窺全豹。現在感恩法師將多年的心得,輯集成《楞嚴禪心》一書,除了闡述《楞嚴經》的十番顯見,即真心的十大特質,最難得教導我們如何結合禪觀和生活實踐,有助真正做到活用楞嚴,走向修行的正道。
  • 今天是觀音菩薩生日,他修行法門堪稱佛教第一
    大乘佛教認為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法門是至高無上的,《般若經》講的就是如何修行這種法門,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更是《般若經》的精髓所在,全部般若的精義皆設於此經,故名為《心經》,《心經》主要是強調修行空性和般若這兩種境界。
  • 佛家八正道的弦外之音
    八正道是佛家的一個基礎概念,顧名思義八正道是匡正道行的八條準則,足以依憑的準則才是理想的準則,應當如繩規之線清晰而精準。作為準則只有清晰了才能沒有曲解才能沒有歧義。那麼八正道在你的認知中會是清晰的概念嗎?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 聽菩薩說|依靠八正道,才能獲得究竟的解脫
    《親友書》頌詞此生即苦稱謂愛愛即彼之集諦因滅盡此等即解脫能得即八聖道支釋義八正道是道諦。釋迦牟尼佛在印度示現成佛,共轉了三次法輪。第一轉法輪叫四諦法輪,宣講了四諦,即講了屬於輪迴的因和果及屬於涅槃的因和果。若要在相續中產生八正道的功德,首先要明白苦諦。
  • 藥師法門的修行方法(二)—「拜懺」 讓業障消滅,同得清淨!
    藥師法門的修行方法除前述的四種之外,另有拜《藥師懺》的修持法。這是依據《藥師經》而作成的一種懺悔罪障的修行法門,透過修持此懺法,修行者得以懺罪清淨、增福延壽,並發菩提心,精進修行。「懺悔法門」的緣起在佛教的律藏中,隨處可見到「懺悔」的事例,此詞的原義是指向僧伽坦承自己所犯的罪過與惡業,以獲得淨化的儀式。換句話說,就是與佛教出家眾布薩、自恣有關的儀軌。
  • 佛教八正道是哪八正呢?
    佛教文化是中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華夏文明一直都在追求和平,佛教和諧共處的理論也符合中國文化,所以佛教文化亦被中國文化而吸收。八正道是四聖諦的延伸,即道諦的延伸,這八個正在和諧統一的情況下就能達到佛陀的果位。今天阿德經來論述的是佛教八正道是哪八正呢?這是德寶法師所寫的八正道。
  • 成佛不二法門: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印度Shabd瑜伽)實修實證
    但從世界範圍來說,佛之心印正法從沒曾斷過,也不會中斷,這些都是十方三世佛的恩典。鄙人本是一介書生,自幼心中就有人我生死的疑惑。30年前因緣際會,因為佛菩薩的恩典,有幸得遇古代禪宗心印法門並接受印心,對佛教《楞嚴經》中的「耳根圓通法門」有了直接的了解。
  • 聽菩薩說|八正道的功德
    《親友書》頌詞正見正命與正勤正念正定與正語正業正思八聖道為獲寂滅當修此釋義這是八正道。凡夫地(資糧道和加行道的菩薩)也有這些功德,但那是相似的功德,不是真正的功德。處於見道位的菩薩也有這些功德,但那時不是八正道,而稱七覺支(七菩提分)。
  • 佛耶對話:佛教之成佛觀
    《佔察善惡業報經》卷下載,菩薩修行之每一階位,均為佛,故十信滿位之境地,稱為信滿成佛;十住滿位之境地,稱為解滿成佛;完成十地滿位菩薩之修行,稱為行滿成佛;完全達到佛果之境地,則稱證滿成佛。以上四者即稱四滿成佛。密教則有理具成佛、加持成佛、顯得成佛等三種「即身成佛」之說。禪宗則主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亦即以坐禪徹見現實之自心,如此則可開成佛之端緒。這些都可以看作是對成佛的廣義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