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四聖諦」?什麼是「八正道」?離苦得樂,修行並不難

2021-01-19 悅讀國學

什麼是「四聖諦」,什麼是「八正道」,頓悟人生,離苦得樂,修行並不難

01四聖諦

諦就是真理的意思,四諦就是關於宇宙人生的四種真理。四諦分別是苦集滅道。

苦諦,就是說世間一切都是苦的,苦是苦,比如生老病死;同時,樂也是苦。

為什麼樂也是苦呢?因為歡樂總是短暫的,當歡樂消逝的那一刻,你的內心會更加的失落,甚至於,比沒有這個歡樂更痛苦。

比如說失戀,我們在處於熱戀當中的時候,會感覺非常的幸福,但是這個幸福啊,它總是不能長久,世間萬物,凡生起必落下,凡開始必結束,世間萬物都會經歷成住壞空,感情也是一樣,當你熱戀的那個人變心了,或者離你遠去的時候,你的內心承受的痛苦是無比巨大的,甚至於比熱戀的時候帶給你的幸福感要更強烈的得多。

所以呢,樂其實也是苦,因為不會長駐,不能長久,變化,就會帶來痛苦。

佛教認為萬物皆苦,不僅僅是生命體,就連沒有生命的物質也是苦,因為什麼呢?它始終是向著破敗而變化的,比如說一件嶄新的衣服,我們越穿它就會越破舊,我們自己的身體呢,會逐漸的衰老,生病乃至死亡,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說世間皆苦,一切都是苦。

苦是果,所以我們今生所承受的一切苦,都是一種結果,那麼這個果不會無緣無故,它是有原因的。

什麼原因呢?是由於惑和業而造成。

所謂惑,就是迷惑煩惱,包括貪嗔痴這三毒,通俗一點說,因為偏執和情緒,明明知道我不該這麼做,但是不這麼做就會不爽,所以偏偏就要這麼做,明明知道錯也要做,這就是惑。

那麼,做了不該做的,比如身體上的錯誤,打人啊,偷竊啊,罵人,或者僅僅是心生怨恨,這些身體口意上所犯之錯都是造業。

惑和業匯集在一起,就是苦果的原因,也就是集諦。

滅諦:就是熄滅匯集的惑和業,不再受不良情緒的擺布,不再造業,這樣就可以不生不滅,不入輪迴。

道諦:就是實現滅諦的方法,要通過修行來實現。

02八正道

八正道分別是一、正見,二、正思維,三、正語,四、正業,五、正命,六、正精進,七、正念,八、正定。稱為八正道。

一、正見。就是正確的見解,對緣起論,四諦論這些基本教義應該有正確的見解,你才能接下來正確的修行。

二、正思維:正確的思想意識,首先要斷除邪惡的慾念,生起正當的慾念。正思維主要有三方面的內容:捨棄執著自私,慈善仁愛、無害,對於紅塵俗世的普通人來說,這些都是需要意志和決心才可以做到,而不是僅僅思想境界上去,沒有落到實處,一切都是枉然。

三、正語:正派乾淨的語言,合乎佛法的言論,也就是不說謊、不謾罵、不誹謗、不惡語、總之不說一切負能量的話,而使用友好純潔的詞句,這既是一種修行,也是起碼的修養

四、正業:正當的活動、行為及工作,也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作一切惡行。

五、正命:用正當的謀生手段來安身立命,不正當的職業,賺再多錢也從事

六、正精進:通過正確的修行,來使自己的身心臻於完善。一般來說,修行到這個層次,可以清楚的覺知自己行為的目的,以及可能出現的結果,從而有所為有所不為,無論休養生息或者日常行為,都能毫不鬆懈地按照佛法行動,從而達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

七、正念:正確的念頭,牢記佛法,不起妄念。到達此階段的人,完全拋棄了「我」的執念,而能安住於世界的本然,不再附著停留於不真實,不如理的妄想。

八、正定:也就是禪定,事實上,真正的禪定,不僅僅是坐禪,緊緊打坐參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你不可能一天24小時都在那枯坐吧,你總要活動吧,你是肉身凡胎,不是神仙,不是一座雕塑,你並沒有死去,也沒有涅槃,你打坐再完美,終究要活動,要去工作,要去賺錢,要去養活自己,養活家人,這些都是無可避免的。

所以真正的禪定不是在那枯坐,而是讓真心和你當前的所作所為融合於一處,不打妄想,不起執著分辨的心,你可以靜靜地觀察你的念頭和你遇到的發生的事,但是呢,不去追隨,不去攀援,你的真心始終是清淨而喜悅的,始終是光明的,這才是真正的禪定,而不僅僅是在那裡枯坐。

好,以上就是本期內容,這裡是悅讀國學,下期見。

相關焦點

  • 願你悟透「四聖諦」,用離苦得樂的智慧利劍,在餘生披荊斬棘
    人生在世,伴隨我們一生的「八苦」也是佛門「四聖諦」之一。「四聖諦」也稱「四諦」,是苦諦、集諦、滅諦、道諦的合稱。當年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成道後,在古印度婆羅奈國的鹿野苑初次對阿若懦陳如等五個比丘宣講四諦、八正道等原始佛教基本教義。佛教史上稱這次說法為「初轉法輪」。為什麼要把說法稱為「轉法輪」呢?
  • 佛教中的四聖諦 、八正道、十二因緣是什麼?
    四諦依次稱為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聖諦,或苦聖諦、苦習諦、苦滅諦、苦滅道聖諦,或苦諦、苦集諦、苦盡諦、苦出要諦,或苦聖諦、集聖諦、真聖諦、道聖諦。其中,苦與集表示迷妄世界之果與因,而滅與道表示證悟世界之果與因;即世間有漏之果為苦諦,世間有漏之因為集諦,出世無漏之果為滅諦,出世無漏之因為道諦。    「諦」就是如是不顛倒,既是真理。「聖諦」是聖人所知之絕對正確的真理。
  • 什麼是「八正道」?
    「苦」是人生實相,離「苦」得「樂」,人之所欲。
  • 佛家講的「四聖諦」是什麼,他有什麼作用
    那麼在這裡說的「苦集滅道」是什麼意思呢?當一個人修行超過了人、天乘,進入聲聞乘的時候,他最主要的修行法門其實就是「四聖諦」!圖片來源於網絡那麼「四聖諦」到底是什麼呢?在「四聖諦」法門中,第一個是「苦聖諦」,第二個是「苦集聖諦」,第三個是「苦集滅聖諦」,而第四個,就是「苦集滅道聖諦」。這裡說的聖諦,其實就是「諦實」之理,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在法界中,聖諦的內容能夠一一和法界事實相驗證,是在法界之中,確確實實存在的道理。
  • 八正道是佛陀對學佛者 實行的八條嚴格的限制
    學佛者都知道四聖諦、八正道。四聖諦是佛陀經過六年的苦修,最終獨自在菩提樹下覺悟後,走到鹿野苑,對曾經與他一起在森林裡,也苦修了整整六年的橋陳如等五人,首先講解的自己的覺悟。這就是著名的鹿野苑說法,也稱為佛陀第一次說法。
  • 詞語解釋:何為「四聖諦」!
    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聊到過緣起是佛法的根本,而佛陀也因證得「緣起」來成佛,但緣起看似簡單實則深奧難懂,因此佛陀便以「四聖諦」來向大家傳法,以此透過生死解脫來講解緣起。如果說,「緣起」是佛陀證得成佛「自受用」,那「四聖諦」就是利益大家的「他受用」。
  • 什麼是四聖諦?現在將四聖諦法淺釋如下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四聖諦品第八。什麼是四聖諦?就是苦、集、滅、道。若能依照四聖諦法去修行,便可以證聖果、入聖流。諦是考察真理的意思,所以叫四聖諦。此品在華嚴經列為第八,故名為四聖諦品第八。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成道之後,應法身大士的要求,演說大方廣佛華嚴經。佛在二十一天時間內說完此經之後,乃到鹿野苑為五比丘(憍陳如、頞鞞、跋提、十力迦、摩男具利)三轉法輪(示轉、勸轉、證轉)。
  • 佛說好好學習四聖諦,不要討論其他了
    今天咱們讀《箭喻經》的最後一段,看看佛陀這個不說,那個不講,那麼他老人家到底關心的是什麼?他要說的是什麼?他要給我們凡夫眾生解決什麼問題。經文:何等法我一向說耶。此義我一向說。苦.苦習.苦滅.苦滅道跡。我一向說。
  • 佛故事十二,「四聖諦」完整的法,是如何逐層解出來的
    釋尊對五個比丘說:「比丘們,生老病死是苦,與怨恨憎惡的人會面是苦,與相愛相親的人別離是苦,追求而得不到也是苦,這些苦是如此的繁盛,是我們所熟悉的,這就是苦之聖諦。」那是不是說人就沒有樂了呢?釋尊難道只看到苦痛而沒有看到快樂?顯然不是,釋尊也曾體驗過那種快樂,但認真反省之後,認為那種世俗的快樂是不徹底的,最終都要歸結於苦,沒有證得無上之法,就不能真正離苦得樂。
  • 六祖壇經|聖諦不為
    行思問六祖惠能,應當有何修行,才能不落層級?惠能問,你曾今有什麼修行呢?行思回答,於四聖諦修無為法。惠能再問,你有落於什麼層級麼?行思回答,於四聖諦都是修無為法,哪裡還有什麼層級呢?惠能很器重行思,令行思成為眾人的首座。有一天,六祖惠能對行思說,你應當教化一方,流傳禪宗法門,不要令斷絕。
  • 法念住|體證真理,邁向解脫:四聖諦
    體證真理,邁向解脫:四聖諦法念住的最後是四聖諦隨觀,「聖諦」是神聖、真諦的意思。四聖諦分別是:苦諦、集諦、滅諦、道諦。這是佛陀成道後初轉法輪的內容,它傳遞佛陀證悟的真髓,也是佛法的核心義理。ì 滅聖諦:息滅渴愛後,達到涅槃的情況,此需透過見道的體證力量去斷除潛伏的煩惱。ì 道聖諦:導致苦滅之道,即八正道。其中,正見和正思惟屬慧學;正語、正業和正命屬戒學; 正精進、正念和正定屬定學。
  • 分享《釋迦哲理是什麼》第十五部分:中道和八正道
    十五、中道和八正道這不是走極端的而趨入宗教生命之道在佛陀教義中一個傑出的真理發現是中道的生活方式。佛陀忠告他的追隨者,修行方法是避免極端的縱慾和自我苦行。在佛弟子眼光中,以下的職業是被認為不道德的,依照八正道修行的佛弟子,某些職業是被認為不相容的。如賣酒(非藥用酒)、賣動物給屠夫、販毒、賣兇器、賣肉。有些人說,他們做這些生意是為了謀生,所以他們沒有錯。
  • 修佛習佛的基礎 四聖諦
    簡述四諦四諦,又叫四聖諦。簡單來說就是佛陀感悟人生的四條真理,分別是苦諦、集諦、滅諦、道諦。通過闡述四諦讓人們了解世間因果,知道人生的本質是什麼,本質為苦,為什麼苦、以及解除苦的方法和實現涅槃的目的。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修行也是為了證悟「緣起」,從而成佛。因為「緣起」是宇宙中一切萬法生滅變化的定律,但由於緣起的玄奧且難以理解,為了讓更多人能夠較為輕鬆了解佛法,所以釋迦牟尼在首次宣講佛法時,用四聖諦來說明世間眾生生死流轉和解脫之道的緣起道理,從而讓世人能更為堅定的棄苦修道。由此可見,「緣起」是佛陀親證成佛的悟境之法,四聖諦則是教導其他眾生的悟境之法。
  • 再次了解佛教四聖諦
    四諦即:苦、集、滅、道。諦者真實不虛為義。一、苦 諦苦諦,即三界六道之苦報。此苦報包括有情及有情所依處,即有情世間器世間。苦以逼迫為義。八苦:一、生苦,生為眾苦所逼,餘苦所依。二、老苦,增長不寧,滅壞朽敗。三、病苦,身之四大不調眾病交攻,心之憂切悲哀。四、死苦,老病而壽盡,或惡緣遭難。五、愛別離苦,親愛乖遠離散。六、怨增會苦,怨仇憎惡,本求遠離,反而集聚。七、求不得苦,心所愛樂,求之不能得。八、五蘊熾盛苦,此身心盛貯眾苦。三界生之果報皆苦,無安樂性,此理真實故名苦諦。
  • 羅漢修行的出世間八正道
    修行佛法的人要實踐八正道,若口說而不行,是無法解脫的。所謂八正道是: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和正定。在這八項事情其實是見、思維、語、業、命、精進、念和定,全都加上一個"正"字。為什麼呢?
  • 四聖諦是什麼意思?和苦集滅道同一個意思嗎?
    首先得承認自己有病,其次找到靠譜的醫生,接著吃正確的藥,最後才能痊癒。我們知道,佛陀最早對世間開示了「四聖諦」,諦的意思,是不顛倒、真理。四聖諦就是苦集滅道。其實「苦集滅道」說的就是「你有病、你治病、你吃藥、你痊癒」的自然過程。【苦諦】——你有病。佛法講了三種痛苦:苦苦、壞苦和行苦。這些痛苦充滿輪迴每個角落,是眾生最大的疾病。
  • 五蘊,六根,四聖諦,十二因緣——聊聊小乘佛法的那些基礎概念
    所以這一篇文章紅塵君就來簡單的談談小乘佛法的那些基礎和核心概念——五蘊,六根,四聖諦,十二因緣,這其實同時也是大乘的基礎,從「自度」這個維度來說,兩者其實並無太大區別。四聖諦四聖諦指的是「苦集滅道」四大真諦,這也是小乘佛教修行的四大法門。《心經》:「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
  • 苦諦、集諦
    佛陀成佛以後最先度的是五個比丘,為他們說的就是四諦法輪,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四諦法〗。這個四諦法呢,我們要細說一下,為什麼呢?因為凡是學四諦法的眾生,他們都已跳出六道輪迴,成為聖人了,而且這些眾生,當佛不在世的時候,他們還能代佛說法。四諦法是指:一者,苦聖諦。二者,集聖諦。三者,滅聖諦。四者,道聖諦。
  • 佛家智慧分享:所謂修行,就是遵循八正道,防止進入極端
    修行,必須防止兩個極端。其一是沉迷於貪慾、尋歡作樂的生活。這種生活是低級的,不光彩的,無價值的,它是通向毀滅的道路。其二是自我施加的苦行、折磨。這種生活是抑鬱的,不實際的、無意義的,它不會帶來什麼收穫。好的修行是採取中道,不走極端。所謂中道,就是八正道,不讓自己陷入迷誤執迷。今天咱們就來了解下與此相關的佛學智慧。
  • 《大念處經》 第十三講 法念處 四聖諦:苦諦
    我們講的是法念處的四聖諦章 :苦諦。我們現在就開始唸它的 經文: E. SaccapabbaṃPuna caparaṃ, bhikkhave, bhikkhu dhammesu dhammānupassī viharati catūsu ariyasacce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