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諦、集諦

2021-02-19 法華經學習平臺

【「佛昔于波羅奈、初轉法錀,今乃復轉無上最大法錀。】

這個〖波羅奈〗,就是指鹿野苑裡面的一個地方。〖初轉法輪〗是指阿含時,佛陀最初講經說法的時候,開始度化凡夫眾生證阿羅漢果。〖無上最大法輪〗是什麼呢?是成佛的法華。當初在波羅奈初轉法輪,就是指阿含時佛陀度化五比丘,最後轉最大法輪就是講《法華經》。這兩個法輪,你們看到沒有?這兩個法輪,就是先講小法,最後講成佛的《法華經》,所以三乘法歸一乘法,最後會三歸一。所以我們修行了無量劫,我們到這一世就要學《法華經》了,我們學《法華經》要做菩薩摩訶薩,我們要成佛,讓眾生都學《法華經》這就是如來真正的使命。

【爾時諸天子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這時候天子也讚嘆如來給舍利弗授記,他們也願意向佛學《法華經》、他們也要向佛學《法華經》。

【昔于波羅奈、轉四諦法錀,分別說諸法】

波羅奈就是鹿野苑裡面有一個地方,叫波羅奈。佛陀成佛以後最先度的是五個比丘,為他們說的就是四諦法輪,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四諦法〗。這個四諦法呢,我們要細說一下,為什麼呢?因為凡是學四諦法的眾生,他們都已跳出六道輪迴,成為聖人了,而且這些眾生,當佛不在世的時候,他們還能代佛說法。

四諦法是指:一者,苦聖諦。二者,集聖諦。三者,滅聖諦。四者,道聖諦。四聖諦裡面的〖苦聖諦〗,是指世間的苦果;〖集聖諦〗是指苦產生的原因;〖滅聖諦〗就是把苦熄滅了的果;〖道聖諦〗是指滅苦的方法。

苦聖諦就是指,我們凡夫在人世間活著,都有各種苦,我們要知道這些人世間的苦。我們為什麼苦呢?是因為有生老病死。你看我們每個人,生下來以後是不是都要死啊?必須死。那你也許會問,我不死行不行呢?行!只有一個辦法,你不生就行了。你不生你一定就不死,你有生就一定有死。你能不能做到不生呢?你做不到啊!所以還是苦啊!你一不留神就生了。被誰生了啊?被你媽媽生了。所以我們苦啊!有沒有哪個可以抗拒說我不生的?抗拒不了。但是,如果你要是修佛陀的四聖諦法,你修成功了,你就可以不生了,你不生就不死嘛!所以這個法好不好啊?這個法非常好啊!

我們有生老病死苦、我們有見惑、思惑、無明煩惱,這些我們都要斷除。所以,集諦就是指種種的痛苦與煩惱的根源。

滅諦是指,我們要求解脫。我們知道了有苦諦,我們知道了有集諦,然後我們再來想辦法解脫,要把這些苦滅掉,叫滅諦。

我們知道要滅苦,就要開始行動,行動就是道諦。我們要開始學習啊!開始精進、開始修學、開始勇猛,這就叫道諦。以上這四種叫苦集滅道,這叫四諦法,也叫四聖諦。

我們凡夫的苦諦中,首先有〖三苦〗:

第一苦叫〖苦苦〗。我們在工作中、家庭中、社會中受種種的苦,比方說我們現在當官、我們發財,是不是苦啊?也是苦呀!那個苦叫什麼苦呢?叫樂苦。我們很快樂,那也是種苦啊,因為快樂到了最後產生了痛苦,叫樂極生悲。比如抓貪官,從中央抓到地方,一抓一大批,他們原來都是有錢有勢的人哪!這些有錢人苦不苦啊?苦啊!很有錢的人也苦啊,一天到晚不知道錢該怎麼花啊!沒有錢的人苦不苦呢?也苦啊!我沒有錢哪,也苦啊!所以有錢也苦、無錢也苦,總之都是苦,這叫苦苦。

第二苦叫〖壞苦〗。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離開人世,這叫壞苦啊!我們有沒有哪個永遠不死的啊?不死是不可能的,所以叫壞苦。

第三苦叫〖行苦〗。我們所有一切的造作,統統都要受報。你不修行造的業就是惡業,你修行造的業叫善業。善業也要受報,惡業也要受報,這叫行苦啊!造的惡業受的是惡報,造的善業呢?受的是善報。受善報也苦啊,為什麼呢?善報一受完以後,又墮落了,那叫不叫行苦啊?也叫行苦。

以上這叫三苦。

什麼叫〖八苦〗呢?

生下來就是苦,叫〖生苦〗;人老了叫〖老苦〗;生病了叫〖病苦〗;死的時候叫〖死苦〗;還有〖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什麼叫求不得苦呢?想求當官求不到、想求發財求不到、想求一個好的愛人求不到、想求一個好的兒女求不到,反正求不到!苦啊!

怨憎會苦,就是討厭的人跟你一天到晚生活在一起,怨恨的人一天到晚見面,怨憎會苦啊!

愛別離苦,就是喜愛的人偏偏分離了,喜歡的人離開了,分別了,就叫愛別離苦啊!

五陰熾盛苦,從早上睜開眼睛到晚上睡覺,一天有八萬四千個念頭,剎那剎那、生生滅滅、起起落落,折磨得我們不像個人樣子,睡不著啊、失眠啊、想不明白啊、憂鬱啊、糾結啊、痛苦、悲哀,這叫五陰熾盛苦啊!

以上這些叫八苦。

為什麼我們有八苦呢?是因為我們有行為的造作,有了行為的造作,就有苦。

我們為什麼要造作呢?是因為沒有智慧。為什麼沒有智慧呢?是因為沒有遇到師父。為什麼遇不到師父呢?是因為沒有善根。

所以佛陀為什麼要我們有修有證呢?我們要想了苦,就要聽經開智慧,然後去有修有證,這些苦就能斷除了。佛陀一生年講經,而且不要一毛錢的工資,做義務的教育工作者,一直講到八十歲,講到最後度化了這個給他吃毒蘑菇的弟子。所以一切佛、一切菩薩,統統都是講經說法度眾生,只有講經,眾生他聽了經才能去修行,所以你不講經他能去修嗎?他能斷三苦、八苦嗎?斷不了啊!因為他不明白道理。

集諦就是我們有八萬四千煩惱,我們要將這些煩惱發現,然後一一地對治。我們的八萬四千煩惱,總結起來就是十大煩惱:

第一大煩惱叫貪心。就是財色名食睡,這地獄五條根。我們人都有貪心,這是一個最大的煩惱。貪什麼呢?貪財、貪色、貪名、貪吃、貪睡。所以叫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這是我們人類最大的一個煩惱。

第二大煩惱叫嗔恨心。就是發脾氣,我們人有沒有發脾氣的習慣?我們每個人都有,有的人多一點有的人少一點,這是我們人與生俱來的煩惱。

第三大煩惱叫愚痴心。什麼叫愚痴呢?不懂分辨是非。人家對他好,他反而還罵別人;人家對他壞,他反而還恭敬別人。他黑白顛倒,明明行賄受賄不好,他還特別歡喜,這叫愚痴。明明吃宵夜不好,他還吃宵夜,結果得了糖尿病,這叫愚痴啊!明明讀佛經可以開智慧,他不讀,這叫愚痴。這個時代愚痴的人很多。吃鴨脖子的人得頸椎病,怎麼都治不好,你勸他不要吃鴨脖子,他不聽,這叫愚痴。吃雞腿的人得股骨頭壞死、吃肥腸的人得腸癌、吃雞蛋的人一生年沒有娃娃生,而且還得雞蛋腫瘤,就像身體裡面長個像雞蛋那麼大的腫瘤;吃鵪鶉蛋,就長像鵪鶉蛋那麼大的腫瘤。喝牛奶得腦痴呆,這種人很愚痴啊!吃肉的人常常死於車禍、汽車掉到溝裡面去了,這都是殺生吃肉的果報啊!這些人他們就是愚痴啊,世界上沒有白吃的一片肉,所以不能吃肉殺生害命。

第四大煩惱叫傲慢心。傲慢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但是修行可以對治,不修行的人對治不了。有一個局長,他說在我這個城市是我說了算,嘿嘿,這叫不叫傲慢啊?結果被記者曝光,中央就把他查辦了。你傲慢,你傲慢有用嗎?有沒有用?沒有用啊!別說這個城市是你的,就算這個地球是你的都沒有用,為什麼呢?那地球以外還有地球,有一句話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有什麼可以傲慢的?

第五大煩惱叫疑惑心。你看那個狐狸的疑惑心最重,狐狸要過橋的時候,走三步嗅一步,走三步嗅一步,我們人要過一個橋的話,可能兩分鐘就過去了,那狐狸過橋要過半個小時,為什麼呢?它懷疑,它怕有人害它呀!所以人有疑惑心,對於佛法和因果報應不相信、對於五戒十善不信任、對於佛所說的《法華經》不信受,這都叫疑惑心啊!《法華經》是不是佛講的?你為什麼對《法華經》產生疑惑?你來聽不就完了嘛!人家講得好不好沒關係,你只要學人家好的地方,不就行了嗎?你有什麼好疑惑的呀?有的人,我講《法華經》,他在門口站了七天七夜都不進門,為什麼?他就像那狐狸一樣的懷疑、揣測、擔心、憂慮。有什麼可擔心、可憂慮的?你進來聽一聽不就完了嗎?非要站在門口七天七夜不進來。嘿嘿,這樣的人你說他怎麼能成就啊?!

第六大煩惱叫身見。身見就是執著我們自己的一切,執著有我。

第七大煩惱叫邊見。執著一切萬法都是有常的,執著一切萬法都是無常的。無常就是什麼都沒有的,人死如燈滅;執著什麼都是有常的,就是認為人死了做人、狗死了做狗、貓死了做貓,這叫執著斷、常二見。如果真的是人死了做人、狗死了做狗,那我們天天去殺人放火,反正還做人嘛,這是不是邪見啊?還有一種是執著什麼呢?一切都沒有了,人死了就死了,啥都沒有了。這叫執著斷見,什麼都斷了、什麼都沒了!什麼都沒有,我們還修行幹什麼呢?什麼都沒有了,你修也是沒有,不修也是沒有,那還修幹什麼呢?這叫邪見。這些邪見害死人哪!讓人生生世世不能解脫。

第八大煩惱叫邪見。邪見就是不相信因果,或者是認為這世界上根本沒有因果。他認為沒有所謂的過去、現在、未來,沒有所謂的前世、今生和來世,這都叫邪見。

第九大煩惱叫見取見。見取見就執著於自己的見解,認為自己所說的就是對的、正確的,人家說的都是不對的。

第十大煩惱叫戒禁取見。執著不正確的戒律,叫戒禁取見。有的人說,我放生,放烏龜就不吃烏龜,但他專門吃蛇肉。有的人說,我放蛇就不吃蛇肉,我專門吃山雞,這都是沒有把因果關係搞懂。佛陀所說的戒律,都是在發現宇宙人生的規律以後制定的,不是哪個人創造的,它是宇宙本有的。佛陀制定的戒律裡面,有四大根本戒,叫作淫殺盜妄。自己搞一套,那個不行,你還得按佛陀的戒律來受行,不是你自己說了算。佛陀他是因為發現了這個規律,然後告訴了我們,由於我們沒有智慧所以還沒發現,當我們有智慧了,哦,原來宇宙人生的規律跟佛告訴我們的戒律真是一樣的。

這十大煩惱,擺在最前面的三個,是我們人類最大的三毒煩惱,叫「貪、嗔、痴」,貪就是貪愛,嗔就是發脾氣,痴就是愚痴心。 

——恩師《妙法蓮華經淺釋》

請關注法華經學習平臺!轉發分享即是法布施!諸布施中,法布施最尊最上!

相關焦點

  • 願你悟透「四聖諦」,用離苦得樂的智慧利劍,在餘生披荊斬棘
    人生在世,伴隨我們一生的「八苦」也是佛門「四聖諦」之一。「四聖諦」也稱「四諦」,是苦諦、集諦、滅諦、道諦的合稱。當年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成道後,在古印度婆羅奈國的鹿野苑初次對阿若懦陳如等五個比丘宣講四諦、八正道等原始佛教基本教義。佛教史上稱這次說法為「初轉法輪」。為什麼要把說法稱為「轉法輪」呢?
  • 四聖諦(集諦)
    首先,組成集諦的因素有兩個——煩惱和業。佛告訴我們,集諦是苦諦的因,苦諦是集諦的果。至於苦諦怎樣從集諦當中產生,不是顯淺的內容,也不是一般的隱蔽內容,所以我們不能用現量的證據,也沒有辦法用比量的推理方法來證明它的準確性。而只能用《釋量論》當中所講的方式去證明。
  • 我所理解的「四聖諦」
    四聖諦,是佛家裡一個重要的概念。所謂「諦」就是真理的意思,而「聖諦」是佛陀成佛後說過的話,那麼就更是無上真理了。那麼四聖諦是什麼呢?分別是「苦諦、集諦、滅諦、道諦」。首先說「苦諦」。有人說苦諦就是說人生來只有痛苦,其實不然。苦諦是佛陀告訴我們,要「知道痛苦」。
  • 再次了解佛教四聖諦
    四諦即:苦、集、滅、道。諦者真實不虛為義。一、苦 諦苦諦,即三界六道之苦報。此苦報包括有情及有情所依處,即有情世間器世間。苦以逼迫為義。八苦:一、生苦,生為眾苦所逼,餘苦所依。二、老苦,增長不寧,滅壞朽敗。三、病苦,身之四大不調眾病交攻,心之憂切悲哀。四、死苦,老病而壽盡,或惡緣遭難。五、愛別離苦,親愛乖遠離散。六、怨增會苦,怨仇憎惡,本求遠離,反而集聚。七、求不得苦,心所愛樂,求之不能得。八、五蘊熾盛苦,此身心盛貯眾苦。三界生之果報皆苦,無安樂性,此理真實故名苦諦。
  • 四聖諦 能幫助每個人去除自己內心的痛苦
    四聖諦,是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後,到鹿野苑,對曾經跟他一起在森林裡,苦修了六年的橋陳如等五人,第一次所講的佛法的總稱。四聖諦包括苦諦、集諦、滅諦、道諦,簡稱為苦集滅道。四聖諦,又稱為苦集滅道四聖諦。諦,是真理的意思。四聖諦,表示佛陀說的這四個聖言,是四個真理。
  • 修佛習佛的基礎 四聖諦
    簡述四諦四諦,又叫四聖諦。簡單來說就是佛陀感悟人生的四條真理,分別是苦諦、集諦、滅諦、道諦。通過闡述四諦讓人們了解世間因果,知道人生的本質是什麼,本質為苦,為什麼苦、以及解除苦的方法和實現涅槃的目的。由此可見,「緣起」是佛陀親證成佛的悟境之法,四聖諦則是教導其他眾生的悟境之法。諦是梵文Satya的音譯,字面含義是現實、真理,聖諦也就是聖人所知道絕對正確的真理,四聖諦就是聖人所知絕對正確的四條真理。從這點可以看出,佛教的基礎就是四諦,佛學中所有的思想也都與它有關,也在跟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地完善和進步。苦諦苦諦是四聖諦中的第一條真理。
  • 四聖諦是什麼意思?和苦集滅道同一個意思嗎?
    我們知道,佛陀最早對世間開示了「四聖諦」,諦的意思,是不顛倒、真理。四聖諦就是苦集滅道。其實「苦集滅道」說的就是「你有病、你治病、你吃藥、你痊癒」的自然過程。【苦諦】——你有病。佛法講了三種痛苦:苦苦、壞苦和行苦。這些痛苦充滿輪迴每個角落,是眾生最大的疾病。「苦苦」是苦上加苦,苦到沒朋友。用戶體驗霸道又直接,讓人難受卻無可奈何。
  • 佛教:四劫、四聖諦、四大皆空,就算面臨極苦,也要學會拈花一笑
    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學中的四劫、四聖諦、四大皆空,知眾生之極苦,方能渡己渡人:四劫在佛教的字宙觀中,世界是依循著成立、存續、壞滅、空無這四個階段周而復始地演化進行。這四個時期各有二十中劫,分別被稱為成劫、住劫、壞劫、空劫一、成劫,為器世間(山河、大地、草木等)與眾生世間(一切有情眾生)的成立時期,又可細分為二十中劫。
  • 《大念處經》 第十三講 法念處 四聖諦:苦諦
    比丘即於四聖諦法,觀法而住。    然,諸比丘!比丘如何即於四聖諦法,觀法而住耶?    於此,諸比丘!比丘如實知:「此是苦,」如實知:「此是苦之集,」如實知:「此是苦之滅,」如實知:「此是到苦滅之道。」 18   然,諸比丘!苦諦者何耶?
  • 什麼是「四聖諦」?什麼是「八正道」?離苦得樂,修行並不難
    什麼是「四聖諦」,什麼是「八正道」,頓悟人生,離苦得樂,修行並不難01四聖諦諦就是真理的意思,四諦就是關於宇宙人生的四種真理。四諦分別是苦集滅道。苦諦,就是說世間一切都是苦的,苦是苦,比如生老病死;同時,樂也是苦。
  • 法念住|體證真理,邁向解脫:四聖諦
    體證真理,邁向解脫:四聖諦法念住的最後是四聖諦隨觀,「聖諦」是神聖、真諦的意思。四聖諦分別是:苦諦、集諦、滅諦、道諦。這是佛陀成道後初轉法輪的內容,它傳遞佛陀證悟的真髓,也是佛法的核心義理。ì苦聖諦:生命的實相是苦的,而苦本身就是一種不可意及限制,內容共有八苦,但總說則指「五取蘊」是苦。ì 集聖諦:苦的集起— 渴愛,因為渴愛引導再生,伴隨喜貪,而有欲愛、有愛、無有愛。
  • 苦集滅道四聖諦凡夫也修,菩薩也修,區別在哪呢?
    他們又善知苦、集、滅、道四諦之理,故以音聲來教化眾生;不喜歡世間無意義之言談,愛好契合宇宙人生真相的言論;一心修集諸善根功德,目的在於成就最極清淨的佛身淨土,所以人人都立志以成佛之道是尚。附記1:「從如來生」亦可解作從真如、佛性而生。
  • 佛故事十二,「四聖諦」完整的法,是如何逐層解出來的
    釋尊對五個比丘說:「比丘們,生老病死是苦,與怨恨憎惡的人會面是苦,與相愛相親的人別離是苦,追求而得不到也是苦,這些苦是如此的繁盛,是我們所熟悉的,這就是苦之聖諦。」那是不是說人就沒有樂了呢?釋尊難道只看到苦痛而沒有看到快樂?顯然不是,釋尊也曾體驗過那種快樂,但認真反省之後,認為那種世俗的快樂是不徹底的,最終都要歸結於苦,沒有證得無上之法,就不能真正離苦得樂。
  • 就是苦、集、滅、道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83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想得到這聲聞果位的,就給他們說四諦的法。什麼是四諦法?就是苦、集、滅、道,說苦諦、集諦、滅諦、道諦這四諦法。聲聞是二乘人,求聲聞就是求小乘。為什麼他是小乘呢?因為他得少為足,不想往前求大乘,得到一點點就夠了、可以了。
  • 佛教中的四聖諦 、八正道、十二因緣是什麼?
    四諦依次稱為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聖諦,或苦聖諦、苦習諦、苦滅諦、苦滅道聖諦,或苦諦、苦集諦、苦盡諦、苦出要諦,或苦聖諦、集聖諦、真聖諦、道聖諦。其中,苦與集表示迷妄世界之果與因,而滅與道表示證悟世界之果與因;即世間有漏之果為苦諦,世間有漏之因為集諦,出世無漏之果為滅諦,出世無漏之因為道諦。    「諦」就是如是不顛倒,既是真理。「聖諦」是聖人所知之絕對正確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