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 什麼是四諦法?就是苦、集、滅、道 | 妙法蓮華經淺釋

2021-02-22 宣化上人全集

妙法蓮華經淺釋 483

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想得到這聲聞果位的,就給他們說四諦的法。

什麼是四諦法?就是苦、集、滅、道,說苦諦、集諦、滅諦、道諦這四諦法。聲聞是二乘人,求聲聞就是求小乘。為什麼他是小乘呢?因為他得少為足,不想往前求大乘,得到一點點就夠了、可以了。

就是證得初果、二果、三果,到四果阿羅漢,他就以為「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他所作的事情都已經辦完了,不會再受生死了,沒有輪迴的苦了。所以他就認為這樣就可以了,他也不想再向上再求佛道。

他誤以為「上無佛道可成,下無眾生可度」,他說:「度什麼眾生啊?你把自己這個眾生度了,這就是度眾生!」他不向外邊去度眾生。這叫聲聞,就是聽到佛聲音而悟道的。所以佛才為他們說四諦的真理。

(一)苦諦:苦有多少?有無量諸苦、三苦、八苦。無量諸苦再把它減少一點,可以說是八苦;八苦再說少一點,就是三苦。三苦,是苦苦、壞苦、行苦;八苦,是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八苦再分開往多了說,就是無量諸苦,沒有數量那麼多的苦。苦從什麼地方來的?苦就從樂那兒來的;樂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從苦那兒來的。沒有苦也就沒有樂,沒有樂也就沒有苦,所以我才說:「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

三苦,第一就是「苦苦」。譬如有人本來就窮,又加上沒有房子住、沒有衣服穿;衣、食、住都不充足了,這叫苦中之苦、苦上加苦,這是貧窮的困苦。那麼說貧窮有困苦,有錢的人是不是沒有苦了?

不是!有錢的人也有苦,有富貴的「壞苦」。你看,譬如有人這麼有錢,本來他沒有貧窮的困苦,可是著了一場大火,把山林、房子也燒了很多,家裡所存的錢都被火給燒光了,弄得他也窮了!這就叫富貴的壞苦。

那麼說,貧窮有困苦,富貴有壞苦,也不貧窮,也不富貴,大約沒有苦了吧?哦,那個苦更多!就叫「行苦」。

行苦,就是由少而壯,也不知道怎麼就長大了?由壯而老,到壯年的時候就老了,也不知道怎麼樣老的?由老而死,就死了。這樣念念遷流、念念不停,好像水波浪似的,前浪推後浪、後浪推前浪──前浪往前跑,那後浪就後邊追。

那麼一年一年的、一月一月的、一日一日的、一個時一個時的,都不停;不停,就有一個「行苦」,想叫它停止,是辦不到的。所以這生、住、異、滅──生出來,在這兒住一個時期就變異了,然後就毀滅了、沒有了!這三苦,若詳細說起來,那是太多了,因此只可以簡簡單單的講一講。

又有八苦──

(1)生苦:人生下來,好像生龜脫殼似的,就像那活的龜,還硬把它的殼脫下來那麼難過!所以這小孩子一生出來,哭說:「苦啊──苦啊──」他就叫苦了!

(2)老苦:差不多老年人都嘗過這個滋味,青年人還不懂呢!你對青年人說老了怎麼樣苦,他說這有什麼苦的?等到老的時候,眼睛、耳朵、牙、腿、手也不幫忙了,這時候,你說苦不苦?

想要走走路,腳不聽招呼,邁不動步;想看看東西,請這眼大哥出來看一看,這眼睛說:「我太疲倦了!I'm very tired!」耳朵跟著:「那眼睛既然不幫助你,我也和你沒有什麼客氣的!」

你想叫耳朵聽聽,它就聾了。眼睛也花了,耳朵也聾了,牙也掉了,想要寫字,手就這樣子顫抖;你說這是苦不苦?為什麼這樣子?就因為不知道修行。老苦是很公平的,無論誰老了,都有苦!

(3)病苦:這病也是很公平的,無論你是皇帝,有了病,也覺得不舒服;總統有病,也是要看醫生、要入醫院。國王、大臣,無論是哪一種的人,除非你沒有病,有病就是苦!中國人吃的那種草藥更苦!病苦,那差不多人都試過、都知道。

(4)死苦:不錯,這有病是苦,那麼我們人人都不知道的,是一個什麼呢?就是死苦。死怎麼樣苦法?像活牛剝皮似的。那一頭活的牛,還在活的時候,硬是把它皮給剝下來,你說那痛不痛、苦不苦啊?

我們人將死,在這四大分張的時候,也是好像那一頭活牛,peeled his skin(剝皮)那麼樣痛苦。你試一試把活牛的皮給剝下來,你看它怎麼樣叫法,人死就是那麼苦!這是生、老、病、死苦。

(5)愛別離苦:這是最厲害的。本來你所愛的一個人,他有特殊因緣,就要離開你了!或者去當兵了,或者去做生意,或者有種種的因緣、特別情形一定要去,就離開了。你所愛的人和你這麼一離開,你覺得最痛苦;但是不離開還不行,這人生就有這麼多的麻煩。

(6)怨憎會苦:你最討厭的人,他偏偏和你常常碰頭、常常遇在一起。

(7)求不得苦:所希望的、所想要的,始終也滿不了你的欲望,想求也求不到!男人想求一個最好的太太,很不容易求到;女人想求一個最好的丈夫,也不容易求到;求來求去,求到三十、四十、五十歲,也沒有求到。

覺得真苦囉!這一生光陰已經空過去了,沒有什麼意思了!凡是所求的,得不到,這都是一個苦。

那麼說:「我生也就由它生,老也就由它老,病也由它病,死由它死;我也不愛人,人家也不討厭我,我也無所求,這大約我沒有苦了吧?」殊不知在你本身,還有這個五蘊熾盛苦。

(8)五蘊熾盛苦:色、受、想、行、識這五蘊,在你的身體上,令你顛顛倒倒的,這也是苦。

這四諦法,「苦諦」大概講說已竟,還有集諦。

(二)集諦:集,集聚為一、集聚到一起。什麼集聚到一起?煩惱。煩惱有二十種隨煩惱,有大煩惱、中煩惱、小煩惱。

(三)道諦:道,是修道。

(四)滅諦:修道是因,滅是得到的果──涅槃的妙果。

這是四諦法。以四諦法,度脫這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究竟得到常、樂、我、淨這個涅槃的妙德。

粉絲福利:公眾號後臺回復關鍵字 「大悲咒」、「楞嚴咒」、「宣化上人」,「電子書」 即可分別獲取 大悲咒楞嚴咒注音易背誦修持儀軌宣化上人事跡 ,以及 宣化上人23本電子書(PDF) 等材料

相關焦點

  • 法華經淺釋31:能聽過妙法蓮華經的人不容易找到,猶如優曇華那麼罕見
    但說無上道菩薩聞是法 疑網皆已除 千二百羅漢 悉亦當作佛「是名轉法輪」:佛為這五比丘三轉四諦法輪。佛最初度五比丘時說:「此是苦,逼迫性。此是集,招感性。此是滅,可證性。此是道,可修性。」這叫第一轉。其意謂這種苦對人是有逼迫的性質。集,是指煩惱結集。煩惱有一種招感性,由招感而來。滅,是涅槃的寂滅;常樂我淨,謂涅槃四德。道,這道是可以修行的,這是第一轉。接著又第二轉,「此是苦,汝應知。」這苦你應該知道。「此是集,汝應斷。」此集你也應該斷。
  • 妙法蓮華經如來神力品淺釋(二)
    總而言之,如來一切所有的法,如來一切所有的自在神力,如來一切所有的秘要之藏,如來一切所有的甚深之事,都在妙法蓮華經中宣說出來,指示給你們。顯明的說出,不像以前保留妙法。現在和盤託出,不再保留。為什麼?因為要你們知道大乘實相之法。
  • 我們聞《妙法蓮華經》,若是這種情形,會得到蓮華化生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385告諸四眾,提婆達多卻後過無量劫,當得成佛,號曰天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世界名天道。告諸四眾:釋迦牟尼佛又告訴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這四眾弟子。
  • 十方諸佛就是從這部《妙法蓮華經》得的無上正等正覺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92爾時,佛告上行等菩薩大眾:諸佛神力,如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若我以是神力,於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為囑累故,說此經功德,猶不能盡。爾時,佛告上行等菩薩大眾: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告訴上行等這些個菩薩;也可以說佛告訴從地湧出和分身諸佛,所帶來這一些個菩薩大眾。
  • 受持《妙法蓮華經》這個人,他決定將來成佛的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93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諸佛救世者 住於大神通為悅眾生故 現無量神力舌相至梵天 身放無數光為求佛道者 現此希有事周聞十方國,地皆六種動:這個咳聲和彈指的聲,能周聞到十方世界每一個國土,十方世界所有國土的大地,都發生六變震動──就是「震、吼、擊、動、湧、起」這六種震動。以佛滅度後,能持是經故:在佛滅度之後,因為能受持這部《妙法蓮華經》的緣故,諸佛皆歡喜,現無量神力:十方的諸佛皆大歡喜,所以就現出無量這麼多的神力。
  • 「妙法蓮華經」5個字,有什麼特殊含義?
    淺釋《妙法蓮華經》方便品《妙法蓮華經》經名的第一個「妙」字,意思就是「暢佛本懷」。佛陀將他出現在世間的秘密,完全掀開,一點也不保留地告訴我們,這就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為什麼能打開呢?關鍵在「轉」!人心潛能不可思議佛陀在人間看盡生老病死,看到修道的好處,他身體力行,並且告訴人們,這一條路是可以走的,這就是「妙法」。妙法指的就是「眾生心」,也就是眾生的佛性,佛性不僅佛陀具足,我們也具足,佛陀沒有多增加什麼,這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 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叫這八恆河沙菩薩,不要發護持《妙法蓮華經》的願呢?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16爾時,佛告諸菩薩摩訶薩眾:止!善男子!不須汝等護持此經。所以者何?我娑婆世界,自有六萬恆河沙等菩薩摩訶薩,一一菩薩,各有六萬恆河沙眷屬,是諸人等,能於我滅後,護持讀誦廣說此經。爾時,佛告諸菩薩摩訶薩眾:就是當八恆河沙這些個菩薩說要護持讀誦《法華經》的人,這時候,釋迦牟尼佛聽見這八恆河沙菩薩發的這個願,他就告訴八恆河沙這些個大菩薩眾。止!善男子!不須汝等護持此經:說你們大家不要發這個願,不需要你們來護持我這《妙法蓮華經》!為什麼這樣說呢?
  • 妙法蓮華經淺釋125 普通話版
    (所有世界裡所有有生命的眾生)有人求福(有人求福報),隨其所欲娛樂之具皆給與之(眾生想要什麼就給什麼),一一眾生與滿閻浮提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諸妙珍寶,及象馬車乘、七寶所成宮殿樓閣等(要錢給七種珍寶,要房子給皇宮以及巨大的別墅都給你,想要什麼就給什麼)。是大施主,如是布施滿八十年已(就這樣從沒有一絲吝嗇的給了80年),而作是念:『我已施眾生娛樂之具,隨意所欲。
  • ...蓮法經》的緣故,我就很快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87 是比丘臨欲終時,於虛空中,具聞威音王佛,先所說法華經二十千萬億偈,悉能受持,即得如上眼根清淨,耳鼻舌身意根清淨
  • 一聽到這部經,病就沒有了,甚至也不老、也不死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507我滅度後,後五百歲中:在我將來滅度之後,以後的五百歲中,廣宣流布於閻浮提,無令斷絕:你應該廣大來作宣傳,來流通、散布於南閻浮提,切記不要令這一品〈藥王菩薩本事品〉沒有了,惡魔、魔民、諸天、龍、夜叉、鳩槃荼等,得其便也:你要是把這〈藥王菩薩本事品〉沒有了
  • 什麼叫阿修羅?這些人都是阿修羅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82其威音王佛,於彼世中,為天、人、阿修羅說法。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求闢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為諸菩薩,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應六波羅蜜法,究竟佛慧。其威音王佛,於彼世中,為天、人、阿修羅說法:在離衰劫,大成國裡,這一位威音王佛,為天、人、阿修羅來說法。
  • 這種道理,是為開悟的人說的;沒有開悟的人,就以為佛滅度了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40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自我得佛來 所經諸劫數無量百千萬 億載阿僧祇爾時:在這時候,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釋迦牟尼佛願意把前邊長行的道理,用偈頌再重說這個道理。自我得佛來,所經諸劫數:釋迦牟尼佛說,自從我證得佛果以來,很長很長的時間囉!無量百千萬,億載阿僧祇:所經過的這一切的劫數,已經有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這麼多的大劫了。
  • 這個人的功德,也就像虛空十方無有限量的樣子,很快他就達到佛的智慧、佛的果位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52阿逸多!若我滅後,聞是經典,有能受持,若自書,若教人書,則為起立僧坊,以赤栴檀作諸殿堂三十有二,高八多羅樹,高廣嚴好,百千比丘於其中止。園林浴池,經行禪窟,衣服、飲食、床褥、湯藥,一切樂具,充滿其中。如是僧坊堂閣若干百千萬億,其數無量,以此現前,供養於我及比丘僧。
  • 《妙法蓮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淺釋
    如也就是寂默,來也就是能仁。能仁就是能做佛仁慈的事。寂默就是能成佛的自在神力。  神是自在力,不加造做。這個神屬於內,力屬外。因為內有神,所以外有力。如果沒有神,就沒有力。如來的神力,就是佛不可思議的神通妙用。  譬如,在本經中所說,十方分身的釋迦牟尼佛,這是如來神力。多寶如來到法會證明《妙法蓮華經》,這是如來神力。從地湧出的菩薩,這是如來神力。
  • 什麼是四聖諦?現在將四聖諦法淺釋如下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什麼是四聖諦?就是苦、集、滅、道。若能依照四聖諦法去修行,便可以證聖果、入聖流。諦是考察真理的意思,所以叫四聖諦。此品在華嚴經列為第八,故名為四聖諦品第八。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成道之後,應法身大士的要求,演說大方廣佛華嚴經。佛在二十一天時間內說完此經之後,乃到鹿野苑為五比丘(憍陳如、頞鞞、跋提、十力迦、摩男具利)三轉法輪(示轉、勸轉、證轉)。
  • 這就是所有一切的佛法,都令這二乘人也明白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276即以方便 更遣餘人眇目矬陋 無威德者汝可語之 雲當相僱除諸糞穢 倍與汝價窮子聞之 歡喜隨來為除糞穢矬者豎短,也就是矮小;這是譬喻二乘人不窮徹實相法的源頭,不追究實相法的來源。什麼叫陋?陋者橫狹,也就是不太好看;這也是譬喻人不具足萬善的莊嚴,沒有萬善的莊嚴,看著就不太好看。沒有四無所畏,這是無威;沒有常樂我淨四德,這是無德。四無所畏,有佛的四無所畏,還有菩薩的四無所畏。
  • 這位尊者因為持這個戒,得到五種不死的果報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52薄拘羅:薄拘羅是梵語
  • 《妙法蓮華經》白話直譯(第十六篇)
    我所證悟的佛法是微妙的實相之法,在這種道法裡面,一切事物和相寂滅之法只可理會,不可言傳。於是,我便以方便之力,假沒了四諦、八正道等種種權宜法門,為憍陳如、阿說示、跋提、十力迦葉、摩訶男拘利等五位最早的比丘講經說法,這就叫作轉法輪。
  • 法華經淺釋85:由此可知焚身供佛的功德,是無可比擬的
    此品在妙法蓮華經二十八品之中,屬於第二十三品。爾時宿王華菩薩白佛言。世尊。藥王菩薩。云何遊於娑婆世界。世尊。是藥王菩薩。有若干百千萬億那由他難行苦行。善哉世尊。願少解說。在這個時候,宿王華菩薩對佛說:「世尊!我在楞嚴會上,聽到藥王菩薩講圓通之法,但不十分了解他怎樣來到娑婆世界,有什麼因緣?請世尊慈悲,為我解說。」「世尊!這位藥王菩薩。
  • 《妙法蓮華經》白話直譯(第五篇)
    日月燈明佛,從禪定之中起來後,為妙光菩薩講說大乘經典,經名叫《妙法蓮華經》。此乃教化大乘菩薩的無上法門,常受諸佛的護持與關懷。日月燈明佛講說《妙法蓮華經》一共歷時六十小劫(註:相當於十幾萬年的一種時間單位)。在這麼長的時間裡,佛一直端坐不動,身心不亂。那時,法會中的聽眾也都各坐一處,不起於座,歷時六十小劫而身心不動。他們聽佛宣講如此妙法,個個全神貫注,如醉如痴,六十小劫猶如一頓飯工夫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