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這種道理,是為開悟的人說的;沒有開悟的人,就以為佛滅度了 | 妙法蓮華經淺釋

2021-03-02 正法明

妙法蓮華經淺釋 440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自我得佛來 所經諸劫數

無量百千萬 億載阿僧祇

爾時:在這時候,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釋迦牟尼佛願意把前邊長行的道理,用偈頌再重說這個道理。

自我得佛來,所經諸劫數:釋迦牟尼佛說,自從我證得佛果以來,很長很長的時間囉!無量百千萬,億載阿僧祇:所經過的這一切的劫數,已經有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這麼多的大劫了。

常說法教化 無數億眾生

令入於佛道 爾來無量劫

為度眾生故 方便現涅槃

而實不滅度 常住此說法

我常住於此 以諸神通力

令顛倒眾生 雖近而不見

常說法教化,無數億眾生,令入於佛道:我常常在世界各國來說法教化眾生。所有無數億這麼多的眾生,我教化令他們成就佛道,所以前邊才有〈從地湧出品〉,這麼多的大菩薩。

爾來無量劫,為度眾生故,方便現涅槃:從我最初成佛到現在,有無量無邊這麼多那由他阿僧祇劫,我都是因為想要教化眾生的緣故,也就好像這位醫生到其他的國家,之後又派遣一個人回來告訴他這些孩子,說他已經死了。

為什麼?就叫這一些小孩子沒有一種依賴心,肯吃他所預備的良藥了。佛就用個方便法門,說佛要入涅槃了!你們大家有什麼問題趕快問!有什麼不明白的趕快說!

而實不滅度,常住此說法:實實在在的,佛沒有滅度、沒有入涅槃,仍然常常地在這個地方來說法教化眾生!我常住於此,以諸神通力,令顛倒眾生,雖近而不見:我常常都住在這娑婆世界的靈鷲山上,以種種神通的力量,令一切的顛倒眾生──雖然我就在他旁邊,因為眾生顛倒,他也看不見我;就是我沒有滅度,他們也看不見。

眾見我滅度 廣供養舍利

鹹皆懷戀慕 而生渴仰心

眾生既信伏 質直意柔軟

一心欲見佛 不自惜身命

時我及眾僧 俱出靈鷲山

我時語眾生 常在此不滅

以方便力故 現有滅不滅

眾見我滅度,廣供養舍利:因為這些顛倒眾生,被無明來迷住了,雖然近我,也看不見,就看見我是入滅了。眾生見到我滅度,大家要供養我的舍利。鹹皆懷戀慕,而生渴仰心:這個時候,他們統統都生起一種懷念、愛戀而仰慕的心,生出一種渴仰,想要見佛了!

眾生既信伏,質直意柔軟:眾生既然生出一種信服的心來了,他們心也直了,意念也都柔軟,不那麼剛強了!現在他們也就都想要見佛了!一心欲見佛,不自惜身命:他們就一心想:「現在佛入涅槃了,我們現在若再見著佛可好了!」

他們就生一種稀有的心、難遭難遇的心,甚至於把自己的生命作布施也都不吝惜了!為求佛法,布施生命,他們也都願意。出家人在求佛道、受戒的時候,在頭上燃香疤,這都是一種不惜身命的表現。你若惜生命:「啊!這很痛的!」就捨不得燒了!不惜身命,願意燒身供佛。

佛為什麼滅度卻又說沒有滅度呢?這種道理,是為開悟的人說的;沒有開悟的人,就以為佛滅度了。你要是開悟,得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你就和佛常常在一起、都在佛的身邊,所以這叫「常見於佛」。

你若沒有得到這種的境界,佛雖然就在你的身邊,你也看不見佛。所以佛為什麼說沒有滅度?就是他能和這些證得五眼的人常常相見的。要是一般沒有五眼的人,就不能相見;所以以為佛是滅度,實際佛也沒有滅度。

一切眾生不惜身命來求佛法,這時候就有一種感應道交,因為眾生的心真誠了。時我及眾僧,俱出靈鷲山:所以在這個時候,我釋迦牟尼佛和一切的大比丘僧、比丘尼等等,一同出現於靈鷲山這個靈山法會。

天台智者大師念誦《法華經》,入到法華三昧,親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他證得一旋陀羅尼;由這一點證明,現在釋迦牟尼佛仍然還在靈鷲山說法教化眾生呢!

我時語眾生,常在此不滅,以方便力故,現有滅不滅:有的時候,我就對眾生來說:「我常常在這個靈鷲山,為眾生說法,並沒有入滅;因為方便權巧這種方法的緣故,所以有時示現滅度、有時示現不滅度。」這非滅是滅,所以就「滅而不滅、生而未生」。

相關焦點

  • 受持《妙法蓮華經》這個人,他決定將來成佛的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93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諸佛救世者 住於大神通為悅眾生故 現無量神力舌相至梵天 身放無數光為求佛道者 現此希有事以佛滅度後,能持是經故:在佛滅度之後,因為能受持這部《妙法蓮華經》的緣故,諸佛皆歡喜,現無量神力:十方的諸佛皆大歡喜,所以就現出無量這麼多的神力。
  • 妙法蓮華經如來神力品淺釋(二)
    是故汝等於如來滅後。應一心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 釋迦牟尼佛說:『因為這個緣故,所以你們在如來入滅之後,應當專一其心來受持法華經。無論是讀誦,或者為人解說,或者為己書寫,都要依妙法蓮華經所說的道理去修行。是什麼道理?就是妙不可言的道理。好像常不輕菩薩(釋迦牟尼佛在往昔行菩薩道的色身),見著人就叩頭,口中說道:「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 所在國土。若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
  • 我們聞《妙法蓮華經》,若是這種情形,會得到蓮華化生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385告諸四眾,提婆達多卻後過無量劫,當得成佛,號曰天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世界名天道。告諸四眾:釋迦牟尼佛又告訴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這四眾弟子。
  • 一聽到這部經,病就沒有了,甚至也不老、也不死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507我滅度後,後五百歲中:在我將來滅度之後,以後的五百歲中,廣宣流布於閻浮提,無令斷絕:你應該廣大來作宣傳,來流通、散布於南閻浮提,切記不要令這一品〈藥王菩薩本事品〉沒有了,惡魔、魔民、諸天、龍、夜叉、鳩槃荼等,得其便也:你要是把這〈藥王菩薩本事品〉沒有了
  • 這個人的功德,也就像虛空十方無有限量的樣子,很快他就達到佛的智慧、佛的果位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52阿逸多!若我滅後,聞是經典,有能受持,若自書,若教人書,則為起立僧坊,以赤栴檀作諸殿堂三十有二,高八多羅樹,高廣嚴好,百千比丘於其中止。園林浴池,經行禪窟,衣服、飲食、床褥、湯藥,一切樂具,充滿其中。如是僧坊堂閣若干百千萬億,其數無量,以此現前,供養於我及比丘僧。
  • 這些人都是阿修羅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82其威音王佛,於彼世中,為天、人、阿修羅說法。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求闢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為諸菩薩,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應六波羅蜜法,究竟佛慧。其威音王佛,於彼世中,為天、人、阿修羅說法:在離衰劫,大成國裡,這一位威音王佛,為天、人、阿修羅來說法。
  • 十方諸佛就是從這部《妙法蓮華經》得的無上正等正覺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92爾時,佛告上行等菩薩大眾:諸佛神力,如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若我以是神力,於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為囑累故,說此經功德,猶不能盡。爾時,佛告上行等菩薩大眾: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告訴上行等這些個菩薩;也可以說佛告訴從地湧出和分身諸佛,所帶來這一些個菩薩大眾。
  • 你能這麼樣子去做,就可以得到一切種智|妙法蓮華經淺釋
    你能這麼樣子去做,就可以得到一切種智11:44來自宣化上人全集▲ 點擊收聽音頻妙法蓮華經淺釋 338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若欲住佛道 成就自然智就好像六祖大師似的,五祖說:「合是吾渡汝?」六祖大師就說:「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度名雖一,其用不同。」這就是自然智。得到自然智了,就不需要師度了;也就好像什麼呢?好像你過河不須舟了。你若沒有過去河,一定要有一艘船把你擺過河;你過了河之後,不能說,這艘船我再把它背到脊背上,我走到什麼地方,就背到什麼地方去。你說,背著一艘船走路,多累贅呀?負擔太重了!
  • 開悟的人,描述境界,為何像是說神話?
    但心有蒙昧的人,只看見天人壽數之久,而著眼在神話之上,忽略了佛的本意。開悟本身不是神話,但描述所用的比喻,令人以為是神話。釋迦牟尼是作為人醒覺,也作為人入滅,不是神話中的仙神,只是從宇宙固有的自然規則中,感悟到了關於生死的道理。
  • 法華經淺釋85:由此可知焚身供佛的功德,是無可比擬的
    我今當供養日月淨明德佛。及法華經。已經滿了一萬二千歲之後,獲得現一切色身三昧。也就是能變現一切色身,教化一切眾生。換言之,見人變人而教化之,見狗變狗而教化之。無論什麼眾生,皆能變現同類的身體,去教化度脫,令一切眾生了生脫死,離苦得樂。菩薩得到現一切色身三昧之後,心中生出大歡喜,即刻做這樣觀想地說:「我證得這種的止定,皆因為得聞妙法蓮華經的力量所致。
  • 法華經淺釋31:能聽過妙法蓮華經的人不容易找到,猶如優曇華那麼罕見
    若是你得到佛法的滋味,便會認識佛法在人生命中是佔首要地位。甚至於不吃飯、不睡覺,也一定要學佛法。按照佛教的規矩,若在四十裡地以內,有人講經說法,學佛的居士都應該去聽經。「眾生沒在苦,不能信是法」:眾生因為根性愚鈍,故佛講出的一乘法他是不相信的。「破法不信故」:眾生不僅不相信,還有破法的行為。對於實教這種妙法,一旦生出毀謗心,而造無量無邊的罪過。
  • 《妙法蓮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淺釋
    他們在十方世界看見佛這種神力之後,皆生大歡喜心地說:「我們從來沒有見到過這種境界,真是不可思議呀!  即時諸天。於虛空中高聲唱言。過此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世界。有國名娑婆。是中有佛。名釋迦牟尼。今為諸菩薩摩訶薩。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汝等當深心隨喜。亦當禮拜供養釋迦牟尼佛。
  • 什麼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妙法蓮華經》裡告訴了我們答案!
    這也就是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宣講《妙法蓮華經》的根本殊勝意義之所在。為什麼舍利弗尊者如是二請,釋迦牟尼佛均是「止止」而答。皆因眾生根性弱小,不生「自信能夠成佛」之想。所以墮入二乘境地。後舍利弗如是三請,佛不得不講。才弘演了「匯三乘方便,入一乘真實」的《妙法蓮華經》。
  • 妙法蓮華經淺釋125 普通話版
    (這所有的眾生都得到了一果到四果的阿羅漢的果位,已經沒有生死,斷除所有執著痛苦,並具大神通)是大施主所得功德,寧為多不(這樣的一個人你認為他的福德多嗎)?」    彌勒白佛言:「世尊,是人功德甚多,無量無邊。若是施主,但施眾生一切樂具,功德無量,何況令得阿羅漢果!」
  • ...蓮法經》的緣故,我就很快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487 是比丘臨欲終時,於虛空中,具聞威音王佛,先所說法華經二十千萬億偈,悉能受持,即得如上眼根清淨,耳鼻舌身意根清淨
  • 【共修】《妙法蓮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淺釋(3)
    闢支佛為第一。此經亦復如是。一切如來所說。若菩薩所說。若聲聞所說。諸經法中。最為第一。  又好像在一切凡夫之中,須陀洹(初果羅漢)、斯陀含(二果羅漢)、阿那含(三果羅漢)、阿羅漢(四果羅漢)、闢支佛(無佛出世為獨覺,有佛出世為緣覺),最為第一。《法華經》也是這樣。諸佛所說的經典,菩薩所說的經典,聲聞所說的經典,在諸經法之中,當然是《妙法蓮華經》,最為第一。
  • 《妙法蓮華經》白話直譯(第五篇)
    是諸菩薩,見此光明、普照佛土,得未曾有,欲知此光所為因緣。時有菩薩,名曰妙光,有八百弟子。是時日月燈明佛從三昧起,因妙光菩薩、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六十小劫不起於座。時會聽者亦坐一處,六十小劫身心不動,聽佛所說,謂如食頃。是時眾中,無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惓。
  • 修「念佛法門」與「開悟」是什麼關係?
    無生法指的是:這個法不是被出生的法,祂沒有出生的時候,從無始劫以來,祂自己就本自存在了;因為祂的存在,不需要其他的因緣來成就或支撐,因此也不會因為其他的法的改變或滅失,而使這個無生法消失,或者在體性上產生改變,所以無生法本身也是不滅的。這個無生法就是每個人都有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如來藏心。
  • 佛說:這三種人慧根最高,很容易開悟,看看有你嗎?
    慧也可以理解為智慧,智慧越高的人慧根越高,慧根越高,越容易開悟。智慧具有照破一切、生出善法之能力,可成就一切功德,以至成道,故稱慧根。每一個眾生因為根器不同,所以成就的功德不同,有人成了佛,有人成了魔,還有人成了高僧大德。
  • 這位尊者因為持這個戒,得到五種不死的果報 | 妙法蓮華經淺釋
    妙法蓮華經淺釋 52薄拘羅:薄拘羅是梵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