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念住|體證真理,邁向解脫:四聖諦

2020-12-14 重樓逾陀

體證真理,邁向解脫:四聖諦

法念住的最後是四聖諦隨觀,「聖諦」是神聖、真諦的意思。四聖諦分別是:苦諦、集諦、滅諦、道諦。這是佛陀成道後初轉法輪的內容,它傳遞佛陀證悟的真髓,也是佛法的核心義理。

ì苦聖諦:生命的實相是苦的,而苦本身就是一種不可意及限制,內容共有八苦,但總說則指「五取蘊」是苦。

ì 集聖諦:苦的集起— 渴愛,因為渴愛引導再生,伴隨喜貪,而有欲愛、有愛、無有愛。

ì 滅聖諦:息滅渴愛後,達到涅槃的情況,此需透過見道的體證力量去斷除潛伏的煩惱。

ì 道聖諦:導致苦滅之道,即八正道。其中,正見和正思惟屬慧學;正語、正業和正命屬戒學; 正精進、正念和正定屬定學。

隨觀四聖諦,修習者的任務是對「苦諦」應遍知;對「集聖諦」應斷除;對「滅聖諦」應現證;對「道聖諦」應修習。雖然,它是法念住最後的修習階段,但事實上四聖諦的架構與每一個念住都可相連結,而且是成功實踐通往證悟涅槃的極致。

整體的解脫修行

從法念住的修習內容和次第看來,它正好描繪出修習者內心的品質—從染到淨的過程。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前三念住,到最後一定要結合法念住,才能使四念住成為一套整體的解脫修行。因為法念住的主要任務,是先透過對五蓋、五取蘊、六入處等涉及塵染面的觀照,以達到心的澄淨;再進一步培養覺支來提供助於覺悟的條件;最後達到念住成就的頂端—即體證四聖諦,達到苦的止息與涅槃寂靜。

整個法念住的核心,在於如實地觀照所緣,了知它們的緣起性質—如何生起?如何消失?如何消失後不再生起?這種親身體驗,將有助於個人破除自我的概念,以及破除錯誤地認知五蘊為實有、恆常的幻覺。當能觀照到一切法是無常、苦、無我時,修習者就能逐漸洞見真理,培育道支,直到體證最終的苦滅。

相關焦點

  • 何謂「法念住」,與五蓋、五取蘊什麼關係?
    法念住,首先是觀察五蓋;去除心的障礙後;再就五取蘊、六入處覺察有情的身心活動;之後隨觀七覺支,將心導向覺悟;最後隨觀四聖諦,徹底體證涅槃,導向解脫。一:法念住概說四念住中的第四念住是「法念住」。法念住的修習範圍很廣,內容分別是:五蓋、五取蘊、六入處、七覺支、四聖諦。法念住的觀照所緣,將牽涉到色法、心法及其之間的緣起,因此,法念住的的範疇,涵蓋全部的有為法(緣生法)和無為法(涅槃)。
  • 《大念處經》 第十三講 法念處 四聖諦:苦諦
    法增尊者講解馬來西亞 鄧兆強 筆錄   安徽  常德  校對 大家好,今天晚上我們又在這裡講《大念處經》,今天晚上我們的是第十三講。我們講的是法念處的四聖諦章 :苦諦。我們現在就開始唸它的 經文: E.
  • 佛教中的四聖諦 、八正道、十二因緣是什麼?
    四諦依次稱為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聖諦,或苦聖諦、苦習諦、苦滅諦、苦滅道聖諦,或苦諦、苦集諦、苦盡諦、苦出要諦,或苦聖諦、集聖諦、真聖諦、道聖諦。其中,苦與集表示迷妄世界之果與因,而滅與道表示證悟世界之果與因;即世間有漏之果為苦諦,世間有漏之因為集諦,出世無漏之果為滅諦,出世無漏之因為道諦。    「諦」就是如是不顛倒,既是真理。「聖諦」是聖人所知之絕對正確的真理。
  • 修佛習佛的基礎 四聖諦
    簡述四諦四諦,又叫四聖諦。簡單來說就是佛陀感悟人生的四條真理,分別是苦諦、集諦、滅諦、道諦。通過闡述四諦讓人們了解世間因果,知道人生的本質是什麼,本質為苦,為什麼苦、以及解除苦的方法和實現涅槃的目的。因為「緣起」是宇宙中一切萬法生滅變化的定律,但由於緣起的玄奧且難以理解,為了讓更多人能夠較為輕鬆了解佛法,所以釋迦牟尼在首次宣講佛法時,用四聖諦來說明世間眾生生死流轉和解脫之道的緣起道理,從而讓世人能更為堅定的棄苦修道。由此可見,「緣起」是佛陀親證成佛的悟境之法,四聖諦則是教導其他眾生的悟境之法。
  • 什麼是四聖諦?現在將四聖諦法淺釋如下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四聖諦品第八。什麼是四聖諦?就是苦、集、滅、道。若能依照四聖諦法去修行,便可以證聖果、入聖流。諦是考察真理的意思,所以叫四聖諦。此品在華嚴經列為第八,故名為四聖諦品第八。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成道之後,應法身大士的要求,演說大方廣佛華嚴經。佛在二十一天時間內說完此經之後,乃到鹿野苑為五比丘(憍陳如、頞鞞、跋提、十力迦、摩男具利)三轉法輪(示轉、勸轉、證轉)。
  • 詞語解釋:何為「四聖諦」!
    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聊到過緣起是佛法的根本,而佛陀也因證得「緣起」來成佛,但緣起看似簡單實則深奧難懂,因此佛陀便以「四聖諦」來向大家傳法,以此透過生死解脫來講解緣起。如果說,「緣起」是佛陀證得成佛「自受用」,那「四聖諦」就是利益大家的「他受用」。
  • 再次了解佛教四聖諦
    四、死苦,老病而壽盡,或惡緣遭難。五、愛別離苦,親愛乖遠離散。六、怨增會苦,怨仇憎惡,本求遠離,反而集聚。七、求不得苦,心所愛樂,求之不能得。八、五蘊熾盛苦,此身心盛貯眾苦。三界生之果報皆苦,無安樂性,此理真實故名苦諦。苦諦有四行相,無常相、苦相、空相、無我相。無常相者,無是除遣、非有義,常為不變,無常即生滅變異,遷流無間。苦相者,逼迫義,諸苦相差別。
  • 佛教:四劫、四聖諦、四大皆空,就算面臨極苦,也要學會拈花一笑
    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學中的四劫、四聖諦、四大皆空,知眾生之極苦,方能渡己渡人:四劫在佛教的字宙觀中,世界是依循著成立、存續、壞滅、空無這四個階段周而復始地演化進行。這四個時期各有二十中劫,分別被稱為成劫、住劫、壞劫、空劫一、成劫,為器世間(山河、大地、草木等)與眾生世間(一切有情眾生)的成立時期,又可細分為二十中劫。
  • 佛陀覺悟後首次宣說之法——四聖諦
    佛陀在菩提樹下睹明星而悟道後,在鹿野苑初轉法·輪。覺悟後第一次說法,內容就是「四聖諦」,這四聖諦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那麼佛說的這個四聖諦,到底是什麼呢?作為佛教徒真正掌握到無常、無我和緣起法的真諦,才能看到自己的心懷是何等的奇妙了。
  • 佛家講的「四聖諦」是什麼,他有什麼作用
    當一個人修行超過了人、天乘,進入聲聞乘的時候,他最主要的修行法門其實就是「四聖諦」!圖片來源於網絡那麼「四聖諦」到底是什麼呢?在「四聖諦」法門中,第一個是「苦聖諦」,第二個是「苦集聖諦」,第三個是「苦集滅聖諦」,而第四個,就是「苦集滅道聖諦」。這裡說的聖諦,其實就是「諦實」之理,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在法界中,聖諦的內容能夠一一和法界事實相驗證,是在法界之中,確確實實存在的道理。
  • 願你悟透「四聖諦」,用離苦得樂的智慧利劍,在餘生披荊斬棘
    人生在世,伴隨我們一生的「八苦」也是佛門「四聖諦」之一。「四聖諦」也稱「四諦」,是苦諦、集諦、滅諦、道諦的合稱。當年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成道後,在古印度婆羅奈國的鹿野苑初次對阿若懦陳如等五個比丘宣講四諦、八正道等原始佛教基本教義。佛教史上稱這次說法為「初轉法輪」。為什麼要把說法稱為「轉法輪」呢?
  • 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了證四聖諦
    佛教說「緣起法」是一種客觀理法,自存常在,覺悟「緣起法」才得以成佛。若用「緣起法」來分析世間萬象,分析到最後都沒有獨立自成、永恆不變的「自性」,認為諸法無有恆常主宰之實體,站在真諦的角度「諸法無我」,而不是否認世間的一切。
  • 佛說好好學習四聖諦,不要討論其他了
    經文:何等法我一向說耶。此義我一向說。苦.苦習.苦滅.苦滅道跡。我一向說。我一直說這點意思:苦,苦習,苦滅,苦滅道跡。苦,苦習,苦滅,苦滅道跡後來翻譯成苦集滅道。什麼是苦?佛陀就是因為年輕的時候四門遊觀,發現體察了人生的苦,才出家修行,到處求教,尋找解脫苦惱的辦法。佛陀最後在菩提樹下,睹明星悟道,他老人家悟了什麼呢?咱們不知道,也沒辦法知道。但是我們能知道的是,他老人家悟道之後,第一次宣講演說的就是苦集滅道四聖諦。什麼是苦集滅道?咱們以前說過,就是佛陀認為咱們的娑婆世界,一切莫非是苦。
  • 了解三寶·之四·隨念三寶(繫念佛法僧的正確方法)
    我等於種種住之間,當以何等之住而住耶?」佛陀答覆道:「作為聖弟子」,「若信則能成,若不信則不然;若發勤則能成,若懈怠則不然;若繫念期能成,若妄念則不然;若得定則能成,若不得定則不然;若慧期能成,若不得慧則不然。(五根、五力)」隨後,佛陀就為摩訶男開示了「六隨念」法。
  • 四聖諦是什麼意思?和苦集滅道同一個意思嗎?
    我們知道,佛陀最早對世間開示了「四聖諦」,諦的意思,是不顛倒、真理。四聖諦就是苦集滅道。其實「苦集滅道」說的就是「你有病、你治病、你吃藥、你痊癒」的自然過程。【苦諦】——你有病。佛法講了三種痛苦:苦苦、壞苦和行苦。這些痛苦充滿輪迴每個角落,是眾生最大的疾病。「苦苦」是苦上加苦,苦到沒朋友。用戶體驗霸道又直接,讓人難受卻無可奈何。
  • 我所理解的「四聖諦」
    四聖諦,是佛家裡一個重要的概念。所謂「諦」就是真理的意思,而「聖諦」是佛陀成佛後說過的話,那麼就更是無上真理了。那麼四聖諦是什麼呢?分別是「苦諦、集諦、滅諦、道諦」。首先說「苦諦」。有人說苦諦就是說人生來只有痛苦,其實不然。苦諦是佛陀告訴我們,要「知道痛苦」。
  • 佛陀:「四聖諦」為什麼偉大?其實源於這四個原因
    佛陀在鹿野苑跟五位比丘講「中道」之後,接著又講「四聖諦」,即苦、集、道、滅四諦,這是「四聖諦」被首次提出來,當然它也是佛陀在鹿野苑講法最主要最核心的內容之一。佛像因此,「四聖諦」後來也是佛教理論的核心,也是佛教立教的基礎,也就是說,後世無論是大乘還是小乘,所宣說的佛法,都是以「四聖諦」為基礎來展開,甚至可以說,如果脫離「四聖諦」而談佛法或佛教
  • 六祖壇經|聖諦不為
    行思回答,於四聖諦修無為法。惠能再問,你有落於什麼層級麼?行思回答,於四聖諦都是修無為法,哪裡還有什麼層級呢?惠能很器重行思,令行思成為眾人的首座。有一天,六祖惠能對行思說,你應當教化一方,流傳禪宗法門,不要令斷絕。四聖諦是釋迦摩尼佛傳授的四種真諦,分別是苦、集、滅、道。
  • 四聖諦 能幫助每個人去除自己內心的痛苦
    四聖諦,是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後,到鹿野苑,對曾經跟他一起在森林裡,苦修了六年的橋陳如等五人,第一次所講的佛法的總稱。四聖諦包括苦諦、集諦、滅諦、道諦,簡稱為苦集滅道。四聖諦,又稱為苦集滅道四聖諦。諦,是真理的意思。四聖諦,表示佛陀說的這四個聖言,是四個真理。
  • 佛學:五趣、般若、貝葉經、四聖諦,這些了解完後離佛家更近一步
    佛家文化深具智慧,之前已經給大家介紹過了非常多,現在繼續為大家帶來佛學文化20中的五趣、般若、貝葉經、四聖諦,這些你是否真正了解?話不多說,一一來為大家講解:五趣趣,趨向之義。四聖諦「諦」就是如是不倒,即是真理。「聖」是聖人所知之絕對正確的真理。「四登諦」說四種真理:一者、苦聖諦;二者、集聖諦;三者、滅聖諳;四者、道聖諦。唯有佛陀才能開示它,其餘的人只能隨著佛陀而解說,乃至闢支佛也只能自己覺悟、沒有辦法以四聖諦來度化眾生。佛陀闡釋四聖諦的目的,是要告訴我們世間的因果以及出世間的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