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講的「四聖諦」是什麼,他有什麼作用

2020-12-23 星火緣公益

想必大家都知道,在《心經》中有這樣一句話:「無苦集滅道。」

那麼在這裡說的「苦集滅道」是什麼意思呢?

當一個人修行超過了人、天乘,進入聲聞乘的時候,他最主要的修行法門其實就是「四聖諦」!

圖片來源於網絡

那麼「四聖諦」到底是什麼呢?

在「四聖諦」法門中,第一個是「苦聖諦」,第二個是「苦集聖諦」,第三個是「苦集滅聖諦」,而第四個,就是「苦集滅道聖諦」。

這裡說的聖諦,其實就是「諦實」之理,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在法界中,聖諦的內容能夠一一和法界事實相驗證,是在法界之中,確確實實存在的道理。

首先來說一下四聖諦中的第一個「苦聖諦」,他的意思是說,眾生在三界六道中生死輪迴的時候,應該要觀察在這個法界之中(也就是三界六道之中)他是苦的,這種苦是實實在在的苦,沒有一點不苦的,只要你精細的去觀察,你就會發現,在這個三界六道之中,處處都是苦,裡裡外外都是苦。

在苦聖諦裡面講三種苦,三苦、五苦、八苦。三苦是說苦苦、壞苦、行苦;五苦就是諸天苦、人苦、畜生苦、餓鬼苦、地獄苦,還有另外一種五苦是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歸結為五蘊熾熱苦。

若把生老病死苦分開成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再加上五蘊織盛苦,總共就是八苦。所以說你只要越進行精細的觀察,就會發現,在這個法界之中,處處都是苦,就沒有不苦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那麼第二個「苦集諦」是什麼意思呢?

在觀察了法界的這些苦之後,就應該要去了解,為什麼會有這些苦?這些苦的來源是什麼呢?這些東西就是「苦集諦」要探討的問題,為什麼會有集呢?這就需要談到「八識」中的第八識,阿賴耶識(如來藏)了,因為如來藏會根據眾生的貪著,幫助眾生生出相應的東西來,比如你貪念你的色身,如來藏就會幫助你生出身體來,其他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而第三個「苦集滅聖諦」就是要說,我們的這些苦的集要如何將之滅掉,因為在「苦集諦」時,眾生觀察就會發現,產生這些苦的根源是貪,所以在「苦集滅聖諦」時,就要再次觀察五陰,觀察產生一切苦的根源,將他全部找出來,然後將五陰的貪愛完全的滅除,滅除五陰之後並不是空無了,而後面還有一個如來藏在起作用。

圖片來源於網絡

那麼「苦集滅道聖諦」呢?聲聞人在證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之後,由於證量可能還沒有辦法即時就成為倶解脫,不能成為三明六通阿羅漢,這個時候還是要繼續修學的,還要繼續生活,往前邁進。這個時候他就應該依止於「八正道」來繼續在生活,隨緣度眾生,最終成就最後的解脫果。

(八正道:正見、正思、正言、正行、正治、正命、正志、正定)

相關焦點

  • 我所理解的「四聖諦」
    四聖諦,是佛家裡一個重要的概念。所謂「諦」就是真理的意思,而「聖諦」是佛陀成佛後說過的話,那麼就更是無上真理了。那麼四聖諦是什麼呢?分別是「苦諦、集諦、滅諦、道諦」。首先說「苦諦」。有人說苦諦就是說人生來只有痛苦,其實不然。苦諦是佛陀告訴我們,要「知道痛苦」。
  • 佛教中的四聖諦 、八正道、十二因緣是什麼?
    四諦依次稱為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聖諦,或苦聖諦、苦習諦、苦滅諦、苦滅道聖諦,或苦諦、苦集諦、苦盡諦、苦出要諦,或苦聖諦、集聖諦、真聖諦、道聖諦。其中,苦與集表示迷妄世界之果與因,而滅與道表示證悟世界之果與因;即世間有漏之果為苦諦,世間有漏之因為集諦,出世無漏之果為滅諦,出世無漏之因為道諦。    「諦」就是如是不顛倒,既是真理。「聖諦」是聖人所知之絕對正確的真理。
  • 詞語解釋:何為「四聖諦」!
    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聊到過緣起是佛法的根本,而佛陀也因證得「緣起」來成佛,但緣起看似簡單實則深奧難懂,因此佛陀便以「四聖諦」來向大家傳法,以此透過生死解脫來講解緣起。如果說,「緣起」是佛陀證得成佛「自受用」,那「四聖諦」就是利益大家的「他受用」。
  • 什麼是四聖諦?現在將四聖諦法淺釋如下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四聖諦品第八。什麼是四聖諦?就是苦、集、滅、道。若能依照四聖諦法去修行,便可以證聖果、入聖流。諦是考察真理的意思,所以叫四聖諦。此品在華嚴經列為第八,故名為四聖諦品第八。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成道之後,應法身大士的要求,演說大方廣佛華嚴經。佛在二十一天時間內說完此經之後,乃到鹿野苑為五比丘(憍陳如、頞鞞、跋提、十力迦、摩男具利)三轉法輪(示轉、勸轉、證轉)。
  • 佛學:五趣、般若、貝葉經、四聖諦,這些了解完後離佛家更近一步
    佛家文化深具智慧,之前已經給大家介紹過了非常多,現在繼續為大家帶來佛學文化20中的五趣、般若、貝葉經、四聖諦,這些你是否真正了解?話不多說,一一來為大家講解:五趣趣,趨向之義。大乘多說六趣,說一切有部則說五趣相對於無漏淨土,悉以之為惡趣,總稱五惡趣或六惡趣,地獄、餓鬼、畜生三者為純惡所趣,故名為惡趣;人天為善惡雜業所趣,故亦名為惡趣。另從六趣本身,又將天、人、阿修羅稱為三善,或三善道,將地獄、餓鬼、畜生稱為三惡趣或三惡道。般若般若,梵語的譯音,或譯為「波若」「缽羅若」,全稱「般若波羅蜜多」或「般若波羅蜜」。
  • 《大念處經》 第十三講 法念處 四聖諦:苦諦
    法增尊者講解馬來西亞 鄧兆強 筆錄   安徽  常德  校對 大家好,今天晚上我們又在這裡講《大念處經》,今天晚上我們的是第十三講。我們講的是法念處的四聖諦章 :苦諦。我們現在就開始唸它的 經文: E.
  • 修佛習佛的基礎 四聖諦
    簡述四諦四諦,又叫四聖諦。簡單來說就是佛陀感悟人生的四條真理,分別是苦諦、集諦、滅諦、道諦。通過闡述四諦讓人們了解世間因果,知道人生的本質是什麼,本質為苦,為什麼苦、以及解除苦的方法和實現涅槃的目的。因為「緣起」是宇宙中一切萬法生滅變化的定律,但由於緣起的玄奧且難以理解,為了讓更多人能夠較為輕鬆了解佛法,所以釋迦牟尼在首次宣講佛法時,用四聖諦來說明世間眾生生死流轉和解脫之道的緣起道理,從而讓世人能更為堅定的棄苦修道。由此可見,「緣起」是佛陀親證成佛的悟境之法,四聖諦則是教導其他眾生的悟境之法。
  • 佛說好好學習四聖諦,不要討論其他了
    今天咱們讀《箭喻經》的最後一段,看看佛陀這個不說,那個不講,那麼他老人家到底關心的是什麼?他要說的是什麼?他要給我們凡夫眾生解決什麼問題。經文:何等法我一向說耶。此義我一向說。苦.苦習.苦滅.苦滅道跡。我一向說。
  • 六祖壇經|聖諦不為
    行思問六祖惠能,應當有何修行,才能不落層級?惠能問,你曾今有什麼修行呢?行思回答,於四聖諦修無為法。惠能再問,你有落於什麼層級麼?行思回答,於四聖諦都是修無為法,哪裡還有什麼層級呢?惠能很器重行思,令行思成為眾人的首座。有一天,六祖惠能對行思說,你應當教化一方,流傳禪宗法門,不要令斷絕。
  • 四聖諦是什麼意思?和苦集滅道同一個意思嗎?
    無論是哪一類青年,治病這件事總會有套路可循。首先得承認自己有病,其次找到靠譜的醫生,接著吃正確的藥,最後才能痊癒。我們知道,佛陀最早對世間開示了「四聖諦」,諦的意思,是不顛倒、真理。四聖諦就是苦集滅道。其實「苦集滅道」說的就是「你有病、你治病、你吃藥、你痊癒」的自然過程。
  • 佛陀:「四聖諦」為什麼偉大?其實源於這四個原因
    佛陀在鹿野苑跟五位比丘講「中道」之後,接著又講「四聖諦」,即苦、集、道、滅四諦,這是「四聖諦」被首次提出來,當然它也是佛陀在鹿野苑講法最主要最核心的內容之一。佛像因此,「四聖諦」後來也是佛教理論的核心,也是佛教立教的基礎,也就是說,後世無論是大乘還是小乘,所宣說的佛法,都是以「四聖諦」為基礎來展開,甚至可以說,如果脫離「四聖諦」而談佛法或佛教
  • 什麼是「四聖諦」?什麼是「八正道」?離苦得樂,修行並不難
    什麼是「四聖諦」,什麼是「八正道」,頓悟人生,離苦得樂,修行並不難01四聖諦諦就是真理的意思,四諦就是關於宇宙人生的四種真理。四諦分別是苦集滅道。苦諦,就是說世間一切都是苦的,苦是苦,比如生老病死;同時,樂也是苦。
  • 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了證四聖諦
    若用「緣起法」來分析世間萬象,分析到最後都沒有獨立自成、永恆不變的「自性」,認為諸法無有恆常主宰之實體,站在真諦的角度「諸法無我」,而不是否認世間的一切。佛家的觀點認為覺悟「緣起法」,當成一種客觀存在的事實,才能明白一切事物產生的起源;萬事萬物不過因緣和合的短暫存在,緣聚則有,緣散則滅,並且永遠處於由生到滅的變化過程中,因而被認為是虛幻不實的東西。
  • 四聖諦 能幫助每個人去除自己內心的痛苦
    四聖諦,是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後,到鹿野苑,對曾經跟他一起在森林裡,苦修了六年的橋陳如等五人,第一次所講的佛法的總稱。四聖諦包括苦諦、集諦、滅諦、道諦,簡稱為苦集滅道。四聖諦,又稱為苦集滅道四聖諦。諦,是真理的意思。四聖諦,表示佛陀說的這四個聖言,是四個真理。
  • 四聖諦(集諦)
    這是最原始的狀況,密法,尤其是大圓滿中講得非常清楚。第三轉法輪當中,大概講了這個意思,但沒有說得很清楚。第一轉法輪和第二轉法輪中,則從來不提輪迴的真正源頭,只講十二緣起。但此處主要介紹的,是顯宗的觀點。首先,組成集諦的因素有兩個——煩惱和業。佛告訴我們,集諦是苦諦的因,苦諦是集諦的果。
  • 佛陀覺悟後首次宣說之法——四聖諦
    覺悟後第一次說法,內容就是「四聖諦」,這四聖諦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那麼佛說的這個四聖諦,到底是什麼呢?作為佛教徒真正掌握到無常、無我和緣起法的真諦,才能看到自己的心懷是何等的奇妙了。人生在路上,也可以說是一條心路,悲歡都是自己扛,哭和笑從來都不是結局,經歷後的思考,才是生命的厚重,沒有在痛苦裡糾纏,才是真正的醒悟和珍惜。願世間所有美好,都恰逢其時。
  • 法念住|體證真理,邁向解脫:四聖諦
    體證真理,邁向解脫:四聖諦法念住的最後是四聖諦隨觀,「聖諦」是神聖、真諦的意思。四聖諦分別是:苦諦、集諦、滅諦、道諦。這是佛陀成道後初轉法輪的內容,它傳遞佛陀證悟的真髓,也是佛法的核心義理。ì 集聖諦:苦的集起— 渴愛,因為渴愛引導再生,伴隨喜貪,而有欲愛、有愛、無有愛。ì 滅聖諦:息滅渴愛後,達到涅槃的情況,此需透過見道的體證力量去斷除潛伏的煩惱。ì 道聖諦:導致苦滅之道,即八正道。
  • 佛教:四劫、四聖諦、四大皆空,就算面臨極苦,也要學會拈花一笑
    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學中的四劫、四聖諦、四大皆空,知眾生之極苦,方能渡己渡人:四劫在佛教的字宙觀中,世界是依循著成立、存續、壞滅、空無這四個階段周而復始地演化進行。這四個時期各有二十中劫,分別被稱為成劫、住劫、壞劫、空劫一、成劫,為器世間(山河、大地、草木等)與眾生世間(一切有情眾生)的成立時期,又可細分為二十中劫。
  • 願你悟透「四聖諦」,用離苦得樂的智慧利劍,在餘生披荊斬棘
    人生在世,伴隨我們一生的「八苦」也是佛門「四聖諦」之一。「四聖諦」也稱「四諦」,是苦諦、集諦、滅諦、道諦的合稱。當年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成道後,在古印度婆羅奈國的鹿野苑初次對阿若懦陳如等五個比丘宣講四諦、八正道等原始佛教基本教義。佛教史上稱這次說法為「初轉法輪」。為什麼要把說法稱為「轉法輪」呢?
  • 再次了解佛教四聖諦
    一、苦 諦苦諦,即三界六道之苦報。此苦報包括有情及有情所依處,即有情世間器世間。苦以逼迫為義。苦有多種,所謂二苦,三苦、八苦等無量諸苦。二苦者:有內苦、分身苦與心苦。身苦者、身患諸痛是;心苦者,憂傷嗔怖嫉妒疑等。外苦者,有怨賊虎狼等害,風雨寒熱等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