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如來生①,解法如如②。善知集滅③,音聲方便④;不欣世語⑤,樂在正論⑥;修諸善本⑦,志崇佛道⑧。
這些大菩薩之所以五眼圓明,得四無礙智,乃是從如來的教化而生的,才能如此徹底明了一切萬法事(現象)理(本體)圓融的真相,皆是如於真如本性的。他們又善知苦、集、滅、道四諦之理,故以音聲來教化眾生;不喜歡世間無意義之言談,愛好契合宇宙人生真相的言論;一心修集諸善根功德,目的在於成就最極清淨的佛身淨土,所以人人都立志以成佛之道是尚。
附記1:「從如來生」亦可解作從真如、佛性而生。眾生本具之真如佛性,本來就有與佛一樣的智慧與能力,因被妄想執著障蔽,不能顯現,只要去掉妄想,便能恢復本有之德能,所以說「從如來生」。
附記2:極樂菩薩,已得妙觀,了知一切萬法皆緣起性空,如虛空之如如不動,故曰如如。又觀諸法,同一空性,故曰如,解知一切萬法不二平等,故曰如如。又觀諸法實相,「實相無相無不相」,不執著空有二邊,故曰「解法如如」。
附記3:「善知集滅」是說菩薩善知四聖諦苦集滅道之理。一般而言,那是小乘人所修之法,小乘法多說無常、苦、空、無我、不淨之義,菩薩為什麼也要善知小乘之法呢?方倫老師說:「小乘無常、苦、空、無我、不淨的教義,和大乘常、樂、我、淨、不空的教義,自表面上看,完全相反,倘若把它詳細研究了一下,就會發覺,不但沒有相反,沒有衝突,而且還是整套的。蓋小乘言其外來,大乘言其本有。
外來的不管什麼東西,乃至這一具肉體,這一套山河房舍,都是無常、苦、空、無我、不淨,終須捐棄幻滅。盡虛空界,唯有自性是本有的,這東西從無始來,就是常、樂、我、淨、不空。言無常者,目的就是要證這個常,言空者,目的就是要證這個不空,餘可類推。今試以浮雲掩月為喻,浮雲是無常,乃至不淨的,吹散浮雲,現出明月,這才見到了常、樂、我、淨、不空的物事。十八界都是浮雲,自家不生不滅的佛性,才是明月,不遣去虛幻的浮雲,就見不到真實的明月。學者明白了這道理之後,對於大小乘教義,自然會全盤接受,而泯滅門戶之見了。」
注釋
①從如來生 從如來的教化而生。亦可解作從真如佛性而生。
②解法如如 了解一切諸法,皆如於真如本性。
③善知集滅 善知苦、集、滅、道之理。此苦集滅道,即四聖諦,又名真諦,或四諦法,即苦諦、集諦、滅諦、道諦。苦諦是說明人生多苦的真理,人生有三苦、八苦、無量諸苦,苦是現實宇宙人生的真相;集諦的「集」是集起的意思,是說明人生的痛苦是怎樣來的真理,人生的痛苦是由於凡夫自身的愚痴無明,和貪慾瞋恚等煩惱的掀動,而去造作種種的不善業,結果才會招集種種的痛苦;滅諦是說明涅槃境界才是多苦的人生最理想最究竟的歸宿的真理,因涅槃是常、樂、我、淨四德的境界;道諦是說明人要修道才能證得涅槃的真理,道有多種,主要是修習八正道。此四聖諦括盡了世出世間的兩重因果,集是因,苦是果,是世間的因果;道是因,滅是果,是出世間的因果。
④音聲方便 以說法的音聲方便教化眾生。
⑤不欣世語 不喜歡世間人我是非之言談。
⑥樂在正論 愛好契合真如實相的正論。
⑦修諸善本 修習一切的善根功德。
⑧志崇佛道 立志崇尚成佛之道。
#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