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集滅道四聖諦凡夫也修,菩薩也修,區別在哪呢?

2020-12-18 如道居士

從如來生①,解法如如②。善知集滅③,音聲方便④;不欣世語⑤,樂在正論⑥;修諸善本⑦,志崇佛道⑧。

這些大菩薩之所以五眼圓明,得四無礙智,乃是從如來的教化而生的,才能如此徹底明了一切萬法事(現象)理(本體)圓融的真相,皆是如於真如本性的。他們又善知苦、集、滅、道四諦之理,故以音聲來教化眾生;不喜歡世間無意義之言談,愛好契合宇宙人生真相的言論;一心修集諸善根功德,目的在於成就最極清淨的佛身淨土,所以人人都立志以成佛之道是尚。

附記1:「從如來生」亦可解作從真如、佛性而生。眾生本具之真如佛性,本來就有與佛一樣的智慧與能力,因被妄想執著障蔽,不能顯現,只要去掉妄想,便能恢復本有之德能,所以說「從如來生」。

附記2:極樂菩薩,已得妙觀,了知一切萬法皆緣起性空,如虛空之如如不動,故曰如如。又觀諸法,同一空性,故曰如,解知一切萬法不二平等,故曰如如。又觀諸法實相,「實相無相無不相」,不執著空有二邊,故曰「解法如如」。

附記3:「善知集滅」是說菩薩善知四聖諦苦集滅道之理。一般而言,那是小乘人所修之法,小乘法多說無常、苦、空、無我、不淨之義,菩薩為什麼也要善知小乘之法呢?方倫老師說:「小乘無常、苦、空、無我、不淨的教義,和大乘常、樂、我、淨、不空的教義,自表面上看,完全相反,倘若把它詳細研究了一下,就會發覺,不但沒有相反,沒有衝突,而且還是整套的。蓋小乘言其外來,大乘言其本有。

外來的不管什麼東西,乃至這一具肉體,這一套山河房舍,都是無常、苦、空、無我、不淨,終須捐棄幻滅。盡虛空界,唯有自性是本有的,這東西從無始來,就是常、樂、我、淨、不空。言無常者,目的就是要證這個常,言空者,目的就是要證這個不空,餘可類推。今試以浮雲掩月為喻,浮雲是無常,乃至不淨的,吹散浮雲,現出明月,這才見到了常、樂、我、淨、不空的物事。十八界都是浮雲,自家不生不滅的佛性,才是明月,不遣去虛幻的浮雲,就見不到真實的明月。學者明白了這道理之後,對於大小乘教義,自然會全盤接受,而泯滅門戶之見了。」

注釋

①從如來生 從如來的教化而生。亦可解作從真如佛性而生。

②解法如如 了解一切諸法,皆如於真如本性。

③善知集滅 善知苦、集、滅、道之理。此苦集滅道,即四聖諦,又名真諦,或四諦法,即苦諦、集諦、滅諦、道諦。苦諦是說明人生多苦的真理,人生有三苦、八苦、無量諸苦,苦是現實宇宙人生的真相;集諦的「集」是集起的意思,是說明人生的痛苦是怎樣來的真理,人生的痛苦是由於凡夫自身的愚痴無明,和貪慾瞋恚等煩惱的掀動,而去造作種種的不善業,結果才會招集種種的痛苦;滅諦是說明涅槃境界才是多苦的人生最理想最究竟的歸宿的真理,因涅槃是常、樂、我、淨四德的境界;道諦是說明人要修道才能證得涅槃的真理,道有多種,主要是修習八正道。此四聖諦括盡了世出世間的兩重因果,集是因,苦是果,是世間的因果;道是因,滅是果,是出世間的因果。

④音聲方便 以說法的音聲方便教化眾生。

⑤不欣世語 不喜歡世間人我是非之言談。

⑥樂在正論 愛好契合真如實相的正論。

⑦修諸善本 修習一切的善根功德。

⑧志崇佛道 立志崇尚成佛之道。

#佛經#

相關焦點

  • 四聖諦是什麼意思?和苦集滅道同一個意思嗎?
    無論是哪一類青年,治病這件事總會有套路可循。首先得承認自己有病,其次找到靠譜的醫生,接著吃正確的藥,最後才能痊癒。我們知道,佛陀最早對世間開示了「四聖諦」,諦的意思,是不顛倒、真理。四聖諦就是苦集滅道。其實「苦集滅道」說的就是「你有病、你治病、你吃藥、你痊癒」的自然過程。
  • 修佛習佛的基礎 四聖諦
    因為「緣起」是宇宙中一切萬法生滅變化的定律,但由於緣起的玄奧且難以理解,為了讓更多人能夠較為輕鬆了解佛法,所以釋迦牟尼在首次宣講佛法時,用四聖諦來說明世間眾生生死流轉和解脫之道的緣起道理,從而讓世人能更為堅定的棄苦修道。由此可見,「緣起」是佛陀親證成佛的悟境之法,四聖諦則是教導其他眾生的悟境之法。
  • 佛家講的「四聖諦」是什麼,他有什麼作用
    想必大家都知道,在《心經》中有這樣一句話:「無苦集滅道。」那麼在這裡說的「苦集滅道」是什麼意思呢?當一個人修行超過了人、天乘,進入聲聞乘的時候,他最主要的修行法門其實就是「四聖諦」!圖片來源於網絡那麼「四聖諦」到底是什麼呢?
  • 明向大和尚《心經》開示 | 無苦集滅道
    小乘是滅生死證涅槃、斷煩惱證菩提,所以「有」苦集滅道。大乘了知一切法都是空性,緣起性空,生死的當下就是不可得,生死的當下不可得就是清淨涅槃。所以大乘是直接從破法執上入手,小乘是從斷煩惱證菩提的這個角度進去。大乘是即生死就是涅槃,即生死就是知道虛幻,即生滅就是生滅不可得,就在生生滅滅的現象界裡,我們了知沒有實實在在的生,沒有實實在在的滅,沒有實實在在的生,沒有實實在在的死。
  • 藏教根機的三乘聖人和所修證的次第位置.上能下傑法師系統授課(延乙班.2018.05.21.下.含音頻)
    如1:觀苦諦時,即知一切五陰十二入等法,皆即真如,實無苦相可舍。2:集諦觀一切煩惱惑業,性體本清淨,實無招集生死相可斷。3:滅諦,觀生死涅槃,體本不二,實無生死苦可斷,亦無涅槃寂滅可證。4:道諦,觀諸法皆即中道,離二邊邪見,無煩惱惑可斷,亦無菩提道可修。「然四諦之中,分世出世,前二諦為世間因果(苦果集因)。
  • 佛說好好學習四聖諦,不要討論其他了
    苦.苦習.苦滅.苦滅道跡。我一向說。我一直說這點意思:苦,苦習,苦滅,苦滅道跡。苦,苦習,苦滅,苦滅道跡後來翻譯成苦集滅道。什麼是苦?佛陀就是因為年輕的時候四門遊觀,發現體察了人生的苦,才出家修行,到處求教,尋找解脫苦惱的辦法。佛陀最後在菩提樹下,睹明星悟道,他老人家悟了什麼呢?咱們不知道,也沒辦法知道。
  • 佛教中的四聖諦 、八正道、十二因緣是什麼?
    【四諦】四聖諦的意義   諦,梵語satya,巴利語sacca,審實不虛之義。即指苦、集、滅、道四種正確無誤之真理。此四者皆真實不虛,故稱四諦、四真諦;又此四者為聖者所知見,故稱四聖諦。四諦大體上乃佛教用以解釋宇宙現象的『十二緣起說』之歸納,為原始佛教教義之大綱,乃釋尊最初之說法。
  • 什麼是四聖諦?現在將四聖諦法淺釋如下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什麼是四聖諦?就是苦、集、滅、道。若能依照四聖諦法去修行,便可以證聖果、入聖流。諦是考察真理的意思,所以叫四聖諦。此品在華嚴經列為第八,故名為四聖諦品第八。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成道之後,應法身大士的要求,演說大方廣佛華嚴經。佛在二十一天時間內說完此經之後,乃到鹿野苑為五比丘(憍陳如、頞鞞、跋提、十力迦、摩男具利)三轉法輪(示轉、勸轉、證轉)。
  • 苦集滅道,脫離痛苦輪迴的良方
    苦集滅道,是自然規律,不論是否相信,都存在的真理,只有聖者才能真正體悟,是佛教的基礎教理。苦諦,是輪迴的所有痛苦;集諦,是煩惱和業力,它是輪迴的根源,是苦因;滅諦,是滅除所有苦和苦因,達到涅槃;道諦,是達到滅諦的方法,它是通向涅槃的解脫之道。首先,要知道只要在輪迴中,不論投胎何處都會痛苦。只有明白我們正在受苦,才會想脫離痛苦,所以佛陀先說了苦諦。
  • 五蘊,六根,四聖諦,十二因緣——聊聊小乘佛法的那些基礎概念
    但是我們這邊不少朋友總以為自己學的是大乘而看不起小乘,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小乘乃是大乘的基礎,若是小乘都修不好,那大乘完全就是空中樓閣,一陣風就吹倒了,或者說句不好聽的話,你自己都度不好,又何談度人呢?
  • 六祖壇經|聖諦不為
    惠能問,你曾今有什麼修行呢?行思回答,於四聖諦修無為法。惠能再問,你有落於什麼層級麼?行思回答,於四聖諦都是修無為法,哪裡還有什麼層級呢?惠能很器重行思,令行思成為眾人的首座。有一天,六祖惠能對行思說,你應當教化一方,流傳禪宗法門,不要令斷絕。四聖諦是釋迦摩尼佛傳授的四種真諦,分別是苦、集、滅、道。
  • 苦諦、集諦
    佛陀成佛以後最先度的是五個比丘,為他們說的就是四諦法輪,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四諦法〗。這個四諦法呢,我們要細說一下,為什麼呢?因為凡是學四諦法的眾生,他們都已跳出六道輪迴,成為聖人了,而且這些眾生,當佛不在世的時候,他們還能代佛說法。四諦法是指:一者,苦聖諦。二者,集聖諦。三者,滅聖諦。四者,道聖諦。
  • 詞語解釋:何為「四聖諦」!
    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聊到過緣起是佛法的根本,而佛陀也因證得「緣起」來成佛,但緣起看似簡單實則深奧難懂,因此佛陀便以「四聖諦」來向大家傳法,以此透過生死解脫來講解緣起。如果說,「緣起」是佛陀證得成佛「自受用」,那「四聖諦」就是利益大家的「他受用」。
  • 在娑婆世界北方的豐溢世界中,四聖諦有這四百億十千的名字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或名生滅。或名障礙。或名刀劍本。或名數所成。文殊師利菩薩,又稱一聲諸位佛的弟子!在這個娑婆世界中,所說的苦聖諦,有很多的名字。在那個豐溢世界(北方世界)中,也有種種不同的名字,簡略來說有十種。①或名為愛染處:有愛就有染,有染就有苦。所有愛別離苦,所以不要墮落在愛染的漩流中。②或名為險害根:有苦就有險,有險就有害。所以說苦是險害的根本。
  • 四聖諦 能幫助每個人去除自己內心的痛苦
    四聖諦,是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後,到鹿野苑,對曾經跟他一起在森林裡,苦修了六年的橋陳如等五人,第一次所講的佛法的總稱。四聖諦包括苦諦、集諦、滅諦、道諦,簡稱為苦集滅道。四聖諦,又稱為苦集滅道四聖諦。諦,是真理的意思。四聖諦,表示佛陀說的這四個聖言,是四個真理。
  • 華梵法師:論修禪波羅蜜法門之至關重要性(轉發即法施,功德無量)
    1、聲聞、緣覺二乘學人所證之滅諦,謂分段生死業與四住地煩惱滅,則分段生死苦果滅,此即聲聞、緣覺二乘學人所證之滅諦也。2、諸佛及諸大菩薩所得之滅諦,謂變易生死業與無明住地煩惱滅,則變易生死苦果滅,此即一切諸佛及諸大菩薩所得之不共究竟滅諦也。若一切未得此二種滅諦者,菩薩學人發心無不願令得滅,故云「未得涅槃者,令得涅槃」,亦即「佛道無上誓願成」也。
  • 實修法門 || 菩薩智慧妙吉祥——文殊菩薩修法簡軌
    如如大悲離時界生滅,於中幻化眾生影色現。若來若去性相實非有,此之所緣顯現如水月。一切諸佛智慧妙吉祥,惟願慈悲哀愍降來臨。從空之中,(阿)字轉成月輪,月輪中間如水生漚,顯現黃色「(諦)」字,旋成寶劍,劍中復現(諦)字,字上放光,召請十方諸佛菩薩無量本尊融入字中。
  • 元音老人:無苦集滅道(20)
    上述就是三十七道品,是小乘法。基本修法是戒、定、慧三學。戒以破貪,定以破嗔,慧以破痴。見思煩惱斷盡,破除惑業,則無生死苦果可感,即出三界,得滅諦涅槃之樂,故「道可修」也。這就是佛轉法輪的第一轉——示轉。第二轉是勸轉,即勸勉修道。佛說苦是逼迫性,你應該知道呀。因為若不覺得苦,則不肯修道。
  • 佛陀覺悟後首次宣說之法——四聖諦
    覺悟後第一次說法,內容就是「四聖諦」,這四聖諦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那麼佛說的這個四聖諦,到底是什麼呢?作為佛教徒真正掌握到無常、無我和緣起法的真諦,才能看到自己的心懷是何等的奇妙了。人生在路上,也可以說是一條心路,悲歡都是自己扛,哭和笑從來都不是結局,經歷後的思考,才是生命的厚重,沒有在痛苦裡糾纏,才是真正的醒悟和珍惜。願世間所有美好,都恰逢其時。
  • 在娑婆世界東南方的饒益世界中,四聖諦有這四百億十千的名字 |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文殊師利菩薩,又稱一聲諸位佛的弟子!在這個娑婆世界中,所說的苦集聖諦,有很多名字。在那個饒益世界(東南方世界)中,也有種種不同的名字。簡略來說有十種。①或名為重擔:苦的擔子很重,不勝負擔。②或名為不堅:不堅固就容易壞,這是苦。③或名為如賊:這個苦,像賊人把財寶盜去。④或名為老死:這個苦,如同老和死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