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店鎮沈坎頭前莊重建戶1月3日集體上梁

2021-02-07 浙江日報

2018-01-04 10:50 |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 陳巧穎

集體上梁儀式現場

集體上梁儀式現場

集體上梁儀式現場

集體上梁儀式現場

1月3日上午,橫店鎮沈坎頭小區前莊人聲鼎沸,眾多農戶齊聚村口,共同見證了集體上梁儀式。東陽市委常委、橫店鎮黨委書記趙耀亮和國土、規劃等部門負責人也到場祝賀。

「我帶你們去看看新房子!」 儀式開始前,在一位建房戶的招呼下,趙耀亮一行走進該村的重建區域,實地查看了房屋建設情況。期間,趙耀亮等人頻頻為前莊危房戶的重建速度點讚。

新房上梁可是件大事,14戶農戶集體上梁對前莊來說更是一件難得的大喜事。小區幹部早已擇好吉時,之後,圍繞著上梁儀式的系列準備活動便陸續展開了。

「噼裡啪啦……」上午8點45分左右,前莊上空響起了陣陣喜慶的鞭炮聲。在不絕於耳的鞭炮聲、樂曲聲、歡笑聲中,集體上梁儀式拉開帷幕。在場鎮幹部和建房戶一起將一塊塊寄託著美好寓意的紅布綁到主梁上。

2017年,前莊共拆除危舊房22戶。從8月初啟動拆後重建,到如今新房拔地而起,只用了4個月時間。如此高的效率,一方面源於採用了統一建設模式,另一方面也得益於各級政府部門的通力合作和全力支持。

為了減少建房矛盾、降低施工成本、加快重建進度,前莊危房戶商議後決定統一採購建材,並找到一支施工隊伍開展統一建設。建房戶王立剛造了一棟3層半高樓房,花了60萬元左右(不包含裝修費)。王立剛說:「我大概估算了一下,比起自家單獨施工,可以省下五六萬元。」

趙耀亮以硬幣作釘,將紅布牢牢固定在主梁上。

王立剛家的主梁被抬上樓後,趙耀亮主動以硬幣作釘,將紅布牢牢固定在主梁上,這也代表了他對所有建房戶的美好祝福。隨後,在眾人的協助下,王立剛將主梁緩緩放上屋架。

「來,來,來!吃糖,吃糖!我們的新房子上梁啦!」王立剛拿了兩大把喜糖,使勁地往眾人手裡塞。說完,他又打開一箱麵包,樂呵呵地發放給在場所有人。

聽說王立剛家新房上梁,許多村民早早就守候在樓底,等待「拋梁」。拋梁的物品主要有喜糖、麵包等,主梁安放好後,王立剛和在場眾人就往樓下撒物品。農戶一邊拾撿地上的禮果,一邊大聲吆喝「這邊這邊」「朝我這邊扔」,現場一片歡騰。

「按照目前的施工進度,部分重建戶將實現春節住進新房的願望。年後,排汙、自來水、監控、路燈、綠化、天然氣管道、強弱電等基礎配套設施也會及時跟上去。」沈坎頭小區黨支部書記沈曉陽說,下一步,新房的外立面將統一打造成田園式風格,與沈坎頭千畝農業示範區相協調,並植入民宿、農家樂等,發展農業觀光採摘遊。沈曉陽的一席話,大大提振了廣大農戶的信心,他們腦海中的村莊藍圖似乎馬上就要從願景變為現實。

「前莊是橫店鎮最早啟動拆後重建的連片拆除村,也是建設進度最快的村莊之一。該村的統一建設模式,給其他村(小區)樹立了一個樣板,希望可以達到以點帶面、全面提速的效果。」橫店鎮有關負責人說,在工作重心從「治危拆違」轉為「拆後重建」後,橫店在全鎮範圍內推行統一建設模式,即堅持「零增地」原則,嚴格執行包括規劃設計、工程招標、材料採購、施工建設、工程監管、安全保險、設施配套、外立面、竣工驗收、辦理權證等在內的「十個統一」標準,有效降低建房成本,便於統一管理和監管。截至目前,橫店鎮啟動拆後重建的22個村(小區)中,已有14個採用統一建設模式。

相關焦點

  • 打造「四個樣板」 助力「五大會戰」 橫店鎮新一屆村幹部就職誓師
    為進一步鞏固村級組織換屆成果,激發新一屆村社幹部的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統一思想,凝心聚力打造「四個樣板」,助力「五大會戰」,當天,橫店鎮舉行新一屆村社幹部就職履職培訓暨誓師大會。與會人員接受了橫店鎮紀委的廉政教育培訓,聽取了東陽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關於美麗鄉村工作的講解,集體籤訂了「五不準」承諾書。
  • ...打造「四個樣板」 橫店鎮舉行新一屆村級幹部就職履職誓師大會
    凝心聚力打造「四個樣板」 橫店鎮舉行新一屆村級幹部就職履職誓師大會源稿:東陽市融媒體中心 | 發布時間:2020年12月21日 16:45:40 | 作者:郭好進 | 編輯:劉海傑  「我鄭重宣誓:擁護黨的領導,講政治、有信念;履行競職承諾,講責任、敢擔當;嚴格依章辦事
  • 橫店鎮三名班子成員敲鑼打鼓 勸說小區住戶少出門、戴口罩
    1月
  • 獨特的民族盛事-房屋祠堂上梁竣工儀式
    新曆2020年1月20日(農曆2019年12月26),江西撫州灌塘村舉行了伍氏宗祠上梁竣工慶典活動。全村男女老幼興高採烈,精神抖擻,鑼鼓醒獅起舞,禮炮煙花齊鳴,到處洋溢著一片喜慶歡騰!
  • 敘永李氏宗祠上梁典禮活動回顧!
    在全族宗親的支持下,經兩年的準備,大半年的修復,在共和建國六十八周年大慶之際,敘永李氏宗祠迎來了三百年後的又一次上梁典禮。臨近活動這一個月以來,祠堂修復負責人李子傑、李子興等日夜趕工,幾班輪換,爭取在上梁活動之前,完成了左右廂房、前廂房的主體工程建設。他們沒有叫苦叫累,電話裡總說;累點球不騰,只要大殿上梁能如期的上上去,對家族和子孫就有個交代了。
  • 【宗祠上梁 鄧氏興旺】鄧氏宗祠上梁大吉大利!
    關注鄧氏宗親圖譜 解密家族基因圖譜2020年7月31日,農曆二零二零年六月十一日吉時
  • 土家族吊腳樓,最獨特的封頂儀式:上梁
    「山歌好唱難起頭,木匠難起轉角樓,巖匠難雕石獅子,鐵匠難打鐵繡球……」 這是流傳在湘西永順一帶的土家族民歌,土家人稱自己的轉角樓叫「葉羅勒」, 世人稱之為吊腳樓。
  • 敘永李氏宗祠上梁典禮活動報導
    在全族宗親的支持下,經兩年的準備,大半年的修復,在共和建國六十八周年大慶之際,敘永李氏宗祠迎來了三百年後的又一次上梁典禮。臨近活動這一個月以來,祠堂修復負責人李子傑、李子興等日夜趕工,幾班輪換,爭取在上梁活動之前,完成了左右廂房、前廂房的主體工程建設。他們沒有叫苦叫累,電話裡總說;累點球不騰,只要大殿上梁能如期的上上去,對家族和子孫就有個交代了。
  • 祠堂上梁儀式
    儀式如下:一、上梁是建房的關鍵工序,主人與木工都很重視。要請風水先生擇(選)大眾日子而定。二、選定吉日良辰時,梁上要貼上「紫微拱照」紅紙橫幅,照字不能寫四點,要寫三點。兩柱貼紅紙對聯,上寫「豎柱巧遇黃道日,上梁恰逢紫微星」。
  • 省團校調研組一行來東調研橫店鎮區域化團建工作
    9月17
  • 上梁 - 上梁-駐馬店網——駐馬店新聞網——駐馬店唯一重點綜合...
    四面明牆起好了,兩面暗山也起好了,一匹「紅」也繡好了,該選個良辰吉日「上梁」了。   「上梁」是個大事,日子好選,定在農曆三月廿六。楊鐵頭和楊老根、秀秀商量細節時,卻發現一個難題:缺個「捧梁」的人。梁不是誰都能捧的,要主家的男性來捧。梁是楊老根砍的,他得站到牆上指點梁的擺放;大虎、二虎年齡小,也沒個叔伯;秀秀是婦女,按風俗別說捧梁了,連梁都不能挨。
  • 前行的腳步:江西石城賴氏孔鑾公祠上梁
    10月1日凌晨3點45分,進場。(熊曉紅 攝)10月1日凌晨3點50分,宰牲。(熊曉紅 攝)10月1日凌晨,後廚已經開始蒸湯備菜。(熊曉紅 攝)10月1日6點30分,負責安保工作的裔孫正在吃早點,為的是提前到達指定地點司職。(熊曉紅 攝)
  • 戰「疫」先鋒|橫店鎮黨委副書記陳穎:織好住宅小區防控網
    上午8點40分,安排好手頭工作後,橫店鎮黨委副書記陳穎(上圖右二)就離開辦公室,與同事們前往各小區,檢查、督導疫情防控工作。住宅小區專班負責管控橫店鎮區近40個小區,工作壓力較大,情況十分複雜。從年初一開始,陳穎每天帶隊深入住宅小區,逐戶排查登記信息,走訪了解最新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聯繫相關責任人,並當場落實整改任務。晚上八九點還在小區巡邏是他的工作常態,有時候甚至忙到半夜。身為住宅小區專班的「掌舵人」,陳穎總是帶頭衝在第一線。
  • 慶賀老田吳氏大宗祠上梁大吉後續
    安徽省池州市九華山風景區老田吳村大宗祠升樑大典前歡迎晚宴吳建東2019年8月10日,來自安徽省內各地棟材公後裔的宗親代表、部分省外吳氏棟材公後裔以及全國各地吳氏宗親代表紛紛來到安徽九華山老田吳村大宗祠集合
  • 關於建房上梁的那些傳統習俗
    尤其房子上梁,更是注重儀式,其實是一個求吉,祈福的過程,希望房屋永固,平安長久,家庭和睦,子孫滿堂。根據記載,我國的建房上梁的儀式始於魏晉時期,至明清時已經遍及全國各地。再過去的農村建房上梁流傳下來的一些俗語:「建房上梁,家中興旺,建房無梁,人丁不旺」,「上梁不正下梁歪」,「房子上梁猶如人之加冠」。可見「上梁」對於一個建房子來說的重要性。
  • 湘西苗族豎屋上梁歌
    現在,鳳凰縣雖有匠人掌握古民居建築技術,而上梁慶典程序和歌詞基本失傳。當今文人學者採訪收集上梁歌詞,不是拜師學習技藝,木匠掌墨師為保持祭祖嚴肅性,不會提供祭祖師詞及上梁儀式全過程,現場採訪者只能聆聽上梁歌詞一項,難於收集到上梁慶典某些忌禁和上梁程序之真傳。
  • 客家上梁說喜話
    上正梁  2016年12月25日,是黃道吉日。因工作關係,我觀摩了黃石寺起厝上梁儀式。雖說是寺廟造屋上梁,卻也完全依照客家上梁的儀式。在整個上梁過程中,最吸引我的是木、瓦匠師傅們以喊唱的形式說出的喜話。
  • 1月13日,讓胡路3個小區及25戶工業公福用戶有停氣計劃
    1月13日,讓胡路3個小區及25戶工業公福用戶有停氣計劃 2021-01-12 08: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黃陂習俗---上梁、說彩、搶糖
    上梁說彩是有專門的一套彩詞的。  民間彩詞,俗稱「說富貴」、「說歌(音鴿)子」。舊時造屋上梁、釘船合龍等喜慶時刻,都要請工匠說「富貴」———多半由掌作的工匠唱出一串串從具體事物入手、鋪陳其事、直舒胸臆的吉利話和讚美詞,用以博得僱主和看客的歡心。有的彩詞是世代沿襲、口口相傳的固定詞調,也有的是由匠人即興編唱的。
  • 在打造「中國樣板」中體現幹部擔當 橫店鎮學習貫徹市委常委會精神
    編者按:9月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