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銀行被認為是傳統銀行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發展需求的戰略新舉措。在第一家直銷銀行百信銀行獲批後的第三年,銀保監會於近日批覆了國內第二張直銷銀行牌照,由招商銀行與京東數科旗下網銀在線(北京)商務服務有限公司(下稱「網銀商務」)各自持股70%和30%,組建的新銀行名字為「招商拓撲銀行」。
在金融科技行業專家蘇筱芮看來,此次招商拓撲銀行的獲批籌建向市場傳遞出了積極信號,停滯已久的直銷銀行牌照批設有望迎來開閘期。蘇筱芮稱,直銷銀行牌照是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發展需求的戰略舉措。一方面,銀行可以藉助大型科技公司的力量加速數位化轉型,通過大型科技公司的場景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另一方面,大型科技公司與銀行攜手後可以擁有穩定的資金來源,涉金融業務的合規性也能夠由此得到大幅提升,對銀行和大型科技公司而言可謂是雙贏。接下來要做的是,如何合理利用數位化創新,推動金融普惠化進程,仍是眼下監管與行業共同探索的核心命題。
近年來,隨著銀行數位化進程推進、前沿技術的成熟和用戶需求的改變,我國商業銀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對外發布《2020中國電子銀行調查報告》顯示,目前手機銀行已成為零售電子銀行發展的關鍵核心,零售用戶電子銀行移動化的需求愈發明晰。隨著開戶等業務逐步實現線上辦理,用戶希望銀行業務全面實現線上化、無卡化辦理,銀行卡實體卡的使用場景將被逐步壓縮。銀行零售業務全面線上化、無卡化、數位化的趨勢已愈加發顯著。
正是看好了直銷銀行的未來發展趨勢,據不完全統計,自2013年以來,國內推出直銷銀行模式的銀行機構已經超過135家。但除了百信銀行和目前剛剛獲批的招商拓撲銀行是獨立法人直銷銀行外,其他直銷銀行基本上處於傳統銀行部門或事業部運作狀態。中國國際金融學會理事、研究員張春子分析稱,由此不難看出監管部門的謹慎,但隨著銀行數位化轉型的提速,直銷銀行法人化將成為重要發展趨勢。
第一財經從招商銀行了解到,新的招商拓撲銀行定位於純線上服務普惠客群,試圖開墾數字普惠試驗田。值得注意的是,在傳統銀行業強風控的基石上,新直銷銀行的「打法」會更趨於業務下沉和線上化。通過迅速迭代的技術手段和有競爭力的定價,為更多的用戶提供更簡單、更易得、更低價的金融服務。
東吳證券研究所分析師馬祥雲對直銷銀行的看法是:從金融模式角度來看,直銷銀行與傳統銀行相比,線上運營成本更低,用戶體驗更便捷,能提供吸引力更好的存貸款或理財產品(例如收益率更高),商業邏輯是追求薄利多銷;從用戶使用角度來看,直銷銀行與線下傳統銀行、手機銀行的主要區別就是可以選擇開立II、III類新帳戶,也可以選擇開立新帳戶在線上綁定常用的銀行卡後使用服務;此外,直銷銀行誕生於網際網路,沒有歷史轉型的包袱,在經營模式上,擺脫了線下網點的「重資產」,更輕盈、更快速;在組織體系上,擁有獨立靈活的機制,以適應業務的快速切換和迭代;在市場定位方面,對股東既有客群形成差異化補充,抓住尾部客戶;風險隔離方面,以獨立子公司的形式,將創新風險限制在可控範圍內。
從目前全行業來看,各家金融機構都將「普惠」作為重點業務之一。近兩年來,雖然全國銀行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近乎翻倍,但是覆蓋到的小微客群仍有限。全國工商聯於今年5月發布的《2019-2020小微融資狀況報告》顯示,78%被調研的小微企業和個體經營者,仍面臨融資缺口,其中48.5%的融資缺口在10萬元以下。為引流金融活水滲透小微經濟,監管層近年來力圖構建多層次、包容性的金融體系。
招商銀行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稱,新成立的銀行除了強調數字金融化,普惠業務是其重要定位。面對普惠金融的信息不對稱、運營成本高等「痛點」,該銀行有望基於雙方股東優勢,形成更強的獲客、風控和運營能力,在技術、人才、機制的支撐下為用戶提供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優品質的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