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執掌德國16年大權的默克爾即將卸任,德國政壇的「總理爭奪戰」也正式拉開帷幕。
2月15日,默克爾所在的德國第一大黨基民盟舉行選舉,拉舍特成功當選為新一屆黨主席。
在「鐵娘子」默克爾明確表示不參加競選的情況下,此次選舉對新一屆德國總理的人選有著重要意義。並且,對未來的歐洲局勢和國際政治也將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
默克爾,這位歐洲政壇最具影響力的領導人即將謝幕退場。從2005年擔任德國總理之今,以科學家出身、鮮少在公眾場合表露個性的默克爾已進入了執政的第16個年頭。
作為德國總理,默克爾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女性」;同時,四屆任期的總理生涯更使她成為了現代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女性領導人。
在任期間,默克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從暫停徵兵、加快去核進度到允許同性婚姻合法化,再到下調個人所得稅和削減企業醫保繳費,在默克爾的帶領下,德國經濟很快便實現了快速穩定的增長。
即便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和2010年的歐債危機期間,德國經濟的表現依然亮眼。並且,在平衡的財政政策下,德國已多年實現財政盈餘。從2015年開始,德國財政就開始持續盈餘。2016年,盈餘237億歐元,2019年盈餘135億和55億沒動用的政府專項資金。
在經濟不斷增長和富足的國家財政背景下,德國成為了穩定歐盟的主要力量,也使默克爾成為歐洲乃至全球最有權力的領導人之一。
除了經濟,默克爾在外交方面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在默克爾的領導下,德國的對外政策謹慎而又務實,特別是在處理歐洲、俄羅斯和美國之間的關係時,默克爾始終小心翼翼在多方斡旋調和。
在面對普京領導的俄羅斯時,默克爾可以態度強硬的展開對話;對於美國川普政府的咄咄逼人,她也能不卑不亢的運用外交智慧,最大程度捍衛自己的原則和增強德國的國際影響力。
然而,即便默克爾被《紐約時報》和《金融時報》稱為「世界最傑出的領袖」,更被《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科恩稱為相等於、甚至超越德國前總理阿登納、施密特和科爾的史上「最傑出歐洲領導人」,可她也會「犯錯」。
在2015年,由於默克爾的「仁慈「,當整個歐洲都緊閉邊境之時,慷慨的德國敞開國門歡迎逃離敘利亞和其他地方的難民來到德國。以德國巴伐利亞州為例,每個難民只要完成身份登記手續,即可以免費獲得住所,此外還能每月領取一筆300歐元的零花錢。
這種政策不僅讓敘利亞、伊拉克那些本身處在戰亂國家的難民撲向德國,甚至還引起了埃及、索馬利亞、突尼西亞等非戰亂國家部分好吃懶做者的覬覦。
在潮水般難民的湧入下,僅在2015年5個月時間裡,德國就接收了超過100萬(相當於德國總人口的1.6%)人,並在當年就花費了超過211億歐元(約1600億人民幣),極大地加劇了德國的財政負擔。
不僅是高昂的財政開支,蜂擁而至的難民還使德國的犯罪率直線上升。許多僅有數百人的德國小鎮竟突然出現上千人的難民,犯罪率在短短半年內就超過了之前幾十年的總和。直到現在,德國依然深陷難民的泥淖而無法脫身。
當然,毫無疑問的是,默克爾為德國、歐洲,乃至世界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她不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是目前歐洲最受尊敬的領導人,還是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女性國家領導人之一。
儘管默克爾是歐洲政壇保持穩定的「定心石」,但「鐵娘子」終將會有離任的一天。正如她早年在演講中說到的那樣:「我一直希望能體面地做好分內的工作,終有一日也能體面地卸任」。
今年2月16日,默克爾所在的德國最大黨派基民盟進行了新一屆黨主席的選舉,現任北萊茵威斯伐倫州州長拉舍特當選為新一屆黨主席,這也標誌著「默克爾時代」進入了倒計時階段。
新當選主席的拉舍特是一個致力於歐洲一體化的自由主義溫和派,也是默克爾政策的堅定追隨者。
拉舍特曾擔任歐洲議會議員及德國聯邦議院議員,並在2017年出任北威州州長。在任期間,他採取鐵腕手段打擊當地黑幫勢力,收穫了一眾好評,其出色的治理能力也使得基民盟在北威州獲得了相當高的支持率。
由於拉舍特的政策主張幾乎與默克爾保持同步,因此其長期被認為是默克爾最為青睞的候選人。並且,拉舍特也毫不掩飾競選德國總理的雄心。拉舍特曾說:「一個在擁有1800萬人口的聯邦州成功執政的州長,也可以擔任總理」。
在這種情況下,外界普遍認為成功當選黨主席的拉舍特會繼續在很大程度上延續默克爾的政策。
然而,儘管基民盟是目前德國的第一大黨,從康拉德·阿登納到赫爾穆特·科爾,再到現任總理默克爾,基民盟黨主席都成功當選為德國總理。但是成功當選為基民盟主席的拉舍特其成為總理之路卻依舊充滿變數。
一方面,基民盟黨內存在政治裂隙,且拉舍特在疫情期間表現不佳;另一方面,拉舍特在黨外還有不少強有力的競爭者。
在黨內,因為難民問題,基民盟內部始終充斥著中間勢力和右翼勢力的政治纏鬥。雖然以拉舍特為代表德中間勢力在此次選舉中獲勝,但是拉舍特所獲的支持率與代表右翼勢力的默茨相比也不過多了6%而已。並且,由於拉舍特在疫情期間採取的寬鬆放任政策使北威州受到嚴重打擊,民眾對其已出現不滿。
在黨外,由於現任德國政府並非由基民盟一黨執政,而是與基社盟組成聯盟黨,因此最終德國總理的候選人必須由基民盟基和社盟共同決定。
目前,現任基社盟主席、巴伐利亞州州長馬庫斯·澤德是拉舍特最大的黨外競爭對手,除此之外,堅守在抗疫第一線的德國衛生部長延斯·施潘也欲爭奪總理寶座。
雖然德國歷史上尚未有基社盟成員出任總理的先例,但疫情所帶來的不確定性隨時可能讓基社盟創造歷史。事實也正是如此,據德國電視臺2021年1月15日公布的民調數據顯示,僅有28%的受訪者認為拉舍特適合擔任德國總理,而與之相反,澤德和施潘卻是居高不下。
從歐債危機到難民問題,從英國脫歐到新冠疫情,默克爾領導下的德國一直都是歐洲維持穩定的基石。
如果拉舍特順利成為德國總理,那麼默克爾的方針和路線或將得到延續。但無論如何,擺在德國面前的,都將是一個充滿了不確定性的時代。
事實上,基民盟和基社盟爭奪德國總理人選並非最大的問題。對於德國來說,填補默克爾離任之後在歐洲所形成的權力真空才是當務之急。在過去十多年間,「鐵娘子」默克爾一直都是歐盟無可爭議的實際領袖。而在她離任後,歐洲恐怕會缺乏一位擁有足夠影響力的領導人。
除此之外,沒有了默克爾的領導,在拜登上任後的中美俄三國角力中保持政治平衡也是未來德國對外政策的重大問題。屆時,德國對外政策很大程度上將會取決於新一任總理的執政理念。
目前來看,拉舍特有很大可能當選為新一屆德國總理。美國雜誌《外交政策》認為,拉舍特與德國前總理施洛德有相似之處,他們都以「一切從生意出發」為執政綱要。
因此,如果拉舍特當選,將保持目前默克爾政策的延續性,在對外政策中,會在中美俄歐四方中保持德國的獨立性;在對內政策中,將會反對黨內的兩極分化以及社會的分裂,德國政權更迭也可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事實上,得益於默克爾為繼任者留下的豐厚家底,無論拉舍特是否能在今年九月的選舉中當選總理,德國的未來在短時間內都不會變得太糟。
當然,隨著德國保守主義勢力的蔓延,德國的未來不能僅靠即將卸任的默克爾,只有德國執政黨能善於廣泛聽取意見,不輕易「選邊站隊」,德國才能在未來的歐洲繼續保持領導地位。
掃描上方二維碼回復「乾貨」
即可獲得最新海外資產配置指南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