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重燃石 編輯|彼崖邊上
最近時常在朋友圈看到,廣西南寧的朋友轉發關於「健身房倒閉」的新聞。恰巧我接觸過2家健身房的管理,在此結合我自身的經驗及心得,和大家分享南寧健身房頻頻倒閉的原因。
1、健身卡價格不透明。
我曾經計劃辦一張健身卡,就找了一家離家很近的健身房。會籍顧問在介紹完所有設施設備後,我問他:「你們的會員卡是什麼價格?」他反問我:「請問您能接受一個什麼樣的價格?」我第一次遇到這種價格不透明的產品,所以那個時候我扭頭就走。因為我覺得,無論我報什麼價,都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
後來我去的那兩家企業,他們的銷售話術也是大同小異,都是由會員主動報價,再由會籍顧問負責還價。遇到大方的,就狠狠宰一筆;遇到摳門的,則報出最低價。我不知道其他人的感受,在我看來這種行為就是把顧客當傻子:覺得好騙的就多拿點,不好騙的就少拿點。
2、打價格戰。
每次活動,都是以低價的形式售賣,比如剛做完「中秋佳節團圓卡,全家健身只要999元」,到國慶立馬又有「迎國慶,享豪禮!年卡只需要888元,額外還贈送2節私教常規課程」。而且同行業之間也在相互競爭,你年卡賣999元,我就賣899元。我見過最離譜的價格,是5年的年卡只售999元。
簡單來說,這些企業做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快速吸金,從來沒做過企業發展規劃,都想著「能賺一筆是一筆」。這種做法會有兩種弊端:
(1)沒有購買健身卡的顧客,一直在觀望,生怕自己買虧了。而且看著價格經常變化,對企業的認可度也會直線下滑。
(2)已經購買健身卡的會員,看到目前的活動價比當初自己的購買價更優惠,就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因此,想讓他們續費就十分困難。
3、管理模式太糟糕。
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所有的激勵都是以扣為主。
公司要求,銷售人員如果每周未完成周任務,則剋扣200-500元作為懲罰。這些決策者認為,只要罰得足夠狠,員工自然就會努力做業績。
可事實上,這種方式只會讓員工越來越消極,甚至還會懷疑自己的能力。
(2)制定目標不科學。
不少老闆制定目標毫無道理可言,完全根據自身喜好,想定多少就定多少。事實上,用這種方式制定的銷售目標往往都會偏高,最終就導致員工懈怠、無作為。因為員工認為,反正自己再怎麼努力,也無法達成公司下發的任務,那還不如一開始就不努力,領底薪就好了。
(3)薪酬架構不合理。
有些公司將員工的薪酬定得很低,導致公司難以招聘到新員工,即使能招到,員工也沒有積極性;有些企業則把薪酬定得很高,這就造成絕大部分收入都被員工領走,導致企業沒有更多的資金維持內部運營。
(4)沒有科學的培訓機制。
這是很多企業都在犯的錯誤:新人不想要,有能力的人又不願來。
所有企業都想招有經驗有能力的人,希望他們有各種私教證書,既能售課,也能上課。但他們並不懂得「等價交換」這個道理:那些出類拔萃的人,你拿什麼來吸引他們?
而招來的新人,沒有科學的培訓機制,第一天就逼他們跟著老員工一起出去派單。這就造成新員工恐慌而導致離職。再加上培訓的內容很落後,新人很難通過培訓立馬獲得提升。學不到知識,就不知道如何成交客戶,進而就會對銷售工作沒信心,最終導致離職。
4、銷售模式太落後。
許多健身房仍然停留在以發傳單和電話推銷為主的銷售模式。懂得制定銷售模式的人都明白:「做營銷方案,千萬不要考慮如何售賣,而是要考慮顧客為什麼購買。」以這個理念為前提,我們得出如下分析:
(1)當你走在街上,有一個陌生人向你遞來一張傳單,你會看這張傳單嗎?
我相信有相當一部分人直接拒絕別人發來的傳單;接了傳單的人,也很少會看宣傳單裡的內容,最多也就是看個標題,然後在附近找一個垃圾桶將其丟棄。
也就是說,真正能通過發傳單轉換為客戶的,比例非常少。
(2)如果你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向你推銷健身卡,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
自從315曝光騷擾電話後,很多被標記黑名單的電話已被攔截。可見如今的消費者對電話銷售是多麼的反感。大部分人接到推銷電話的第一反應就是排斥,這時,你想化解客戶的對立面,是十分艱難的。
(3)現在這麼多的健身房,我憑什麼去你們家?
很多健身房想不到更好的辦法,所以只會打價格戰。他們認為,只有把價格壓低,才有可能吸引到客戶。
可現實是,你壓低價格,就等於是降低企業的收入;公司效益低,就只能通過縮減支出的方式維持運營;而壓榨員工薪資是企業領導唯一想到的方法;這就造成員工的服務意識變差,就影響到消費者的健身體驗,最終就造成消費者越來越少。這時,企業只能通過再次降價去吸引客戶,進入死循環。
那些經營時長超過10年的企業,從來不打價格戰,而是不斷更新自己的產品,打造自身優勢,提升自己在同行中的競爭力,這才是企業穩步發展的關鍵因素。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很多人口口聲聲說:「我買手機的作用就是打打電話、發發微信,僅此而已。」但當他們真正去購買手機時,幾乎沒有人選擇500元的山寨手機,而是選擇幾千元的品牌手機。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每個人都知道「價格」和「價值」的區別。當你只會運用價格戰吸引客戶時,就證明你的產品已經沒有任何吸引力了。你有沒有想過,客戶為什麼要買一件沒有價值的產品?
5、沒有規劃的做投資。
不少老闆的投資思路是線性思維:「一家健身房每個月毛利是10萬,如果想掙到月毛利100萬,就要開十家分店。」秉持著這個理念,他們會陸陸續續開設分店。
可事實上,投資是指數型思維:你開了10家分店,其中有2家經營虧損的話,其他8家分店都會受牽連。
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如下:
(1)他們不明白「沉沒成本」,所以把其他店面的利潤填補到虧損的店面。然而這麼做,只會讓盈利的店面利潤越來越少。
(2)為了扶持虧損的店面,他們會把盈利店面的銷售冠軍調配到虧損的店面,這就造成盈利店面的業績直線下滑。而且這些銷售冠軍去到虧損店面,也很難扶持店面東山再起。因為不同的店面客戶群體不一樣,並不是在A店做到銷冠的人,到B店還能成為銷冠。
長期以往,就造成員工離職率越來越高,原本蒸蒸日上的連鎖店頃刻間面臨虧損。
這就是很多健身公司,在做單店運營的時候紅紅火火,但開了六七家分店後突然衰落的直接原因。
出現上述情形,歸根結底還是很多老闆把創業想得太簡單。其實健身房的初期成本很低,再加上健身卡預售,幾乎能掙回前期投資資金,甚至能掙到第一桶金。這就讓他們產生了「掙錢很容易」的念頭,就想著大力開疆擴土。
可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漸漸發現,掙錢容易保錢難,單店管理和連鎖管理的模式完全不一樣,管理30人和管理100人的方式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到最後公司一團糟,為了避免遭受更大的損失,只能選擇跑路。
歸根結底,還是格局的問題。為什麼同樣是做健身行業,有些企業穩步發展,而你的企業面臨虧損?答案就是不知道如何為企業做長期規劃,一心只想賺錢。因此,為了降低成本,他們只想到壓榨員工;為了快速回籠資金,他們只知道打價格戰。以這樣的思維去經營企業,能不失敗嗎?
現如今,不是生意越來越難做,而是專業人士越來越多。你不專業,遲早會被時代淘汰。
-End-
作者簡介:重燃石,多年企業高層管理者,擅長向上管理、企業機制的構建、企業內部管理。關注我,和你分享職場小技巧,讓你在職場中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