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火箭對中國火箭的勝利:康格裡夫火箭炮大敗一窩蜂火箭

2021-02-08 日日節

▲拿破崙戰爭時期的康格裡夫火箭炮

和中國不同,在18世紀以前歐洲一直沒有把火箭武器列裝於軍隊中,而在此前中國的火箭武器技術已經領先世界600餘年,並長期作為「國之重器」存在。然而,令中國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歐洲人憑藉一款山寨印度人的火箭武器後來居上,且在鴉片戰爭中讓所有中式火箭黯然失色,這款火箭武器就是——康格裡夫火箭炮!

在英國徵服印度邁索爾王國前,歐洲人也使用過火箭,但它在歐洲戰爭中主要用於勝利後的煙火娛樂。13世紀中國火藥和火箭技術經德裡蘇丹國傳入印度,印度人對中國火藥和火箭技術進行了改良。與中國和歐洲火箭不同的是,印度火箭的發射藥不是裝在紙糊的管子裡,而是裝鐵管之中,重量由6-12磅不等,放在30釐米長、直徑7.5釐米的竹筒中發射,射程達900米以上。雖然命中率不高,但集中使用和較高的射速能夠彌補精確度的不足,尤其適合對付目標比較大的固定物體和敵人,比如船、房屋、步兵方陣、騎兵縱隊等。在英國徵服邁索爾王國的戰爭中,邁索爾人屢次使用火箭武器給予英軍不小的殺傷。戰爭結束後,英國受印度火箭的刺激,以印度火箭為藍本研製出了技高一籌的康格裡夫火箭炮,其他歐洲各國也不甘落人後,爭相發展出自己的火箭炮聯隊。

▲印度火箭炮

▲印度火箭炮

▲印度火箭炮行動中

▲印度火箭炮痛擊昂撒英侵略者

康格裡夫火箭炮的結構比前膛加農炮簡單地多,由彈筒(內儲火藥)、爆炸榴彈和尾杆三部分組成。為了使火箭能夠朝預定方向上飛行,將火箭放入裝在三腳架上的鐵管裡,然後通過彈筒的底蓋上的小孔點燃火藥。它的發射架只有簡單的高低瞄準裝置,沒有方向瞄準裝置。

康格裡夫火箭炮可以使用的彈頭多達15種,具體可以可分為榴霰彈火箭和燃燒彈火箭兩大類型。使用榴霰彈的康格裡夫火箭炮常常作為加農炮的替代品被使用。海軍使用的火箭彈頭有筒彈、鏈彈、爆炸彈或縱火彈等炮彈之分,重量從11.4到27千克不等,以32磅(14.5千克)最為常用。32磅火箭炮的基體管長107釐米,直徑10釐米,裝藥3.2千克,並裝有一個長1.5米、直徑3.8釐米的可拆卸的安定杆子。康格裡夫火箭炮的研製者康格裡夫爵士還特地為他的發明研製了一種增加射程的速燃火藥,並進行了增加射程和提高精度的火箭試驗。

▲康格裡夫火箭炮

康格裡夫火箭炮是一款性能優異的火箭炮,比傳統火炮有射速更快、移動更快、射程更遠、射擊平臺適應性更強的優點,在新式火炮如阿姆斯特朗炮出現前,它一直在世界上各個有歐洲人出沒的角落大出風頭,康格裡夫稱它為「無炮身的炮魂「。康格裡夫火箭炮每分鐘可以射出6發炮彈,射程達0.8-3.2千米,令同時期其他中小型前膛加農炮相形見絀。1804年,康格裡夫火箭炮被英國人投入使用,最早裝備於海軍,以海軍戰艦甲板或專門的火箭艇為射擊平臺。後又裝備於陸軍騎炮兵部隊,有獨立的建制。

▲皇家海軍的火箭炮部隊

▲皇家海軍火箭炮

▲英國陸軍騎炮兵部隊的火箭炮

在鴉片戰爭前,康格裡夫火箭炮就在決定歐洲命運的拿破崙戰爭中名聲鵲起。1807年的哥本哈根戰役,英軍三天內向丹麥首都發射了數萬枚火箭彈,幾乎將這座美麗的歐洲城市夷為平地,迫使丹麥人投降,將哥本哈根港口的丹麥艦隊拱手相讓。1813年的但澤戰役,瑞典軍隊依靠英軍的火箭炮部隊發射的3輪火箭炮攻擊,就讓這座波羅的海海濱重鎮不戰而降。同年的萊比錫戰役,瑞典人舊計重施用火箭炮攻擊了一支2500人的法軍步兵縱隊,這支法軍步兵縱隊竟不戰自潰。1814年的滑鐵盧戰役,在決定戰役勝敗的四臂村戰鬥中,威靈頓屬下的火箭炮部隊多次頑強阻擊了以騎兵突擊見長的內伊元帥,為了反法聯軍的最後勝利爭取了必需的時間。

在1839年-1860年的兩次鴉片戰爭中,中英兩國都在不同程度運用了各自的火箭武器。康格裡夫火箭炮一如既往地大放異彩,被清人視作」毀城屠村滅舟」的恐怖存在。在虎門,大角和沙角兩座被關天培寄予厚望的炮臺在英軍登陸進攻前,就被康格裡夫火箭炮燒成廢墟。在鎮海,八旗子弟被來自的地獄烈火吞沒。在八裡橋,驕傲的蒙古馬隊在火箭炮的打擊下魂飛魄散,自相潰逃者眾多。沒於康格裡夫火箭炮發射的縱火彈的清朝舟船難以計數。

▲被康格裡夫火箭炮攻擊的清朝炮臺

清軍所使用的中式火箭在康格裡夫火箭炮面前顯得原始又落後。清軍的火箭武器種類繁多,既有大號的單發「竄天猴」,也有火籠箭、九龍箭、一窩蜂等集束火箭,這些玩意兒都是清朝繼承前明的,其結構和使用方式和《武備志》所載的無異,射程在1200米以下,威力嘛用現代鴉片戰爭戰史研究者劉鴻亮的原話就是「偶有效果」,具體效果不詳。在鴉片戰爭前的數百年時間裡,中國軍事科學家一直對這些中式火箭讚嘆有加,以至於用「直而不偏」來形容它,筆者以現代集束火箭的散布範圍來看認為這是不可能做到的,實際情況可能是這些中國軍事科學家將火箭武器的研究作為一種騙取納稅人錢財的下作勾當。中式火箭在鴉片戰爭中的表現亦證明這一點:英軍對中式火箭持輕蔑態度,即不躲避不害怕,哪怕中式火箭僥倖直面飛來,英國人神態仍保持自若。沒有任何記錄說明鴉片戰爭有任何英國人、印度人、法國人被中式火箭擊殺或擊傷,中式火箭最大的戰果就是就是在某次海戰中的把某條不走運的英國軍艦燒出一個洞,但這艘英國軍艦沒有沉沒更沒有人員傷亡,甚至不影響它的繼續航行。

▲火龍出水

▲神火飛鴉

▲一窩蜂火箭

在鴉片戰爭結束後,由於康格裡夫火箭炮固有的運動不規則等缺點,歐洲各國開始裁減自己的火箭部隊,康格裡夫火箭炮被新出現的線膛炮蓋過風頭,也逐漸被歐洲人棄之不用。反觀清人則拋棄了自己原有的中式火箭武器,從歐洲人那裡竊取了康格裡夫火箭炮的製作技術和運用方法,在上海的江南製造局大力仿製歐式火箭炮,這種中國自製的歐式火箭炮一直被使用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後。

▲江南製造局

【請掃描上方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日日節,你們的關注是我們原創的動力】

相關焦點

  • 探索宇宙系列4-康格裡夫火箭|象爸科學日課
    蒙古人,蒙古人是生活在中國北方的一些遊牧民族的統稱,騎著馬趕著牛羊,哪水草豐美就到哪裡紮下帳篷,生兒育女過起日子了,蒙古人吃得好,他們的主要食物是奶和肉,都是蛋白質含量高的優質食物。再加上從小騎在馬上,揚鞭策馬,看管羊群,運動量大,所以蒙古人體格健壯。
  • 同名不同樣:中國宋、明時期火箭和英國康格裡夫火箭差別有多大?
    ,其差別之大就像高俅和梅西的球技一樣。到明朝時期中國的火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已經有了多級火箭,把多個火藥筒串聯在一起增加威力,「火龍出水」就是最典型的明朝多級火箭。明朝軍隊還給火箭增加了風翅,用於穩定火箭的飛行。
  • 從火箭逐漸的升級為喀秋莎火箭炮
    最初的火箭發源於中國,14世紀末,歐洲使用了軍隊火箭,直到17世紀,火箭技術已為歐洲所熟知,英國發明家WilliamCongriev爵士設計了第一枚現代火箭,他將各個部件進行改進和標準化,使其成為一個重6至300磅的火箭家族,可在地面和海上發射,另外一個英國發明家WilliamHale的研究表明,如果彈丸在飛行過程中旋轉,那麼它的精確度會更高。
  • 人類火箭發展簡史
    而到了明代,中國的火箭在直接繼承宋金元火箭的基礎上,又發展到了一個新高度,不僅有了專業的火箭部隊「神機營」,而且還研製成功了多級火箭,但是隨著15世紀後期中國閉關鎖國的政策,讓中國的火箭發展逐步落後於世界的腳步。
  • 二戰時會用火箭炮的不只蘇聯一家,看看在歐洲戰場上的各國火箭炮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出名的火箭炮非「喀秋莎」莫屬了,不管是出場的頻率還是對戰局的影響,喀秋莎火箭炮都是名列前茅。鑑於它的光環過於的閃耀,因此經常會有人認為,二戰中使用火箭炮的僅蘇聯一家,而事實可不是這個樣子的,歐洲的主要參戰國均裝備了類似的火箭炮,而且使用率和威力一樣不低。比如德國的「噴煙者」、美國的T34管風琴、英國的Mattress(床墊?)火箭炮。
  • G3火箭敗了,保羅哥老當益壯、殺伐果斷
    107:119,火箭終究還是在G3敗了一場,原以為能一鼓作氣拿下4:0,看來西部無弱隊啊。這戰雷霆是怎麼勝利的呢?主要一是亞歷山大打進關鍵3分,力保雷霆進入加時。而在加時階段,保羅哥牛得上天,擊中哈登弱點,哈登領到6犯離場。威少不在,哈登不在,這個球還打個啥?
  • 「8.25.火箭新聞」G4火箭3分惜敗,大比分2-2
    3分惜敗火箭VS雷霆季後賽第四場,在火箭連勝兩場後雷霆上場比賽終於通過加時艱難地拿下一場勝利,目前雙方大比分火箭2-1領先雷霆,本場威少繼續缺戰。關鍵時刻保羅再次站了出來連續得分,帶領雷霆戰勝火箭,火箭114-117雷霆,大比分為2-2
  • 織女星火箭再遭厄運,第17飛折戟——全球9敗盤點
    此次失敗直接後果:除了該火箭停飛長達14個月以外,還導致保險巨頭安盛保險AX賠付額高達4.15億美元,成為2019年最大單筆賠付保單,由此倒逼各大保險公司紛紛提高發射保費。這顆遙感衛星解析度高、寬度大、數據傳輸速度快,計劃應用於自然資源調查、生態環境監測、城市建設、防災減災等領域。跟之前7月10日由快舟11號火箭部署失敗的吉林一號高分二號衛星一樣,軌道高度為535公裡,提供優於0.75米全彩高解析度以及優於3.1米多光譜解析度掃描圖像。很不幸,這是兩枚快舟火箭報廢了兩顆孿生衛星的節奏。
  • 中國古代的火箭究竟有多牛?
    2021年1月27日,是中國科技史事業的重要開創者——劉仙洲先生的誕辰131周年。劉仙洲先生是他是新中國成立後清華大學第一副校長,中國機械史研究的創建者。我們都知道,古代中國的科技是很強的,有記載農業科技的《齊民要術》《天工開物》等,有記載自然科學、工藝技術的《夢溪筆談》,記載地理的《水經注》,研究醫學的《本草綱目》……今天推薦給大家的《中國古代機械工程發明史》,有助於大家了解中國古代機械工程方面的成就。火箭這一種武器,全世界都承認是我國最先發明的。
  • 一窩蜂、神火飛鴉、火龍出水,這些名字吊炸天的明代火箭,實戰威力到底如何?
    但是一類裝備在實戰中好不好用,有時候看的當然不只是威力大不大這麼簡單,火箭相比於火炮和火槍,可以進行一次性的多次射擊,尤其是像「一窩蜂」這樣的單兵火箭,在遭遇突發情況,比如遭遇對面騎兵的突襲或者是小股騎兵穿插進入己方軍陣時,往往一名手持「一窩蜂」的士兵,就可以快速對敵方進行反擊。
  • 火箭G4又敗了,都是他的錯
    一大早,火箭又敗了,雷霆117:114火箭,雷霆又小勝火箭。從2:0到被翻兩局,火箭真是扶不起的阿鬥。哈登32分8個籃板15次助攻,看起來牛A得不要不要的,戈登23份,豪斯21分,塔克11份11板,考文頓14份;雷霆這邊,保羅哥26份,施洛德30份,亞歷山大18份12板。
  • 印度先進的重型火箭,固體推器的外殼,但是運力卻很小
    印度先進的重型火箭,固體推器的外殼,但是運力卻很小印度的固體發動機和我國火箭半斤八兩,只不過他們沒有更好的液體發動機,所以才會使用軍轉民的技術直接上到火箭上,這也是為什麼印度的GSLV3那麼大個頭,運力卻和長徵3差不多大的原因。
  • 火箭炮實力對陣:印軍射程70公裡,我軍遠程火箭炮150公裡
    印度在邊境爆發衝突,不得向各國購買武器裝備以應對。印度在軍火貿易一點都不手軟,印度國防部批准了一項高達52億美元的武器採購計劃,引進自俄羅斯的12管9K58式300mm「旋風」自行多管火箭炮。印度火箭炮試射而反觀我國,火箭炮已經達到世界領先,百公裡射程以上的就好幾款型號,比印度不知道要高到哪裡去。
  • 印度「最高端國產火箭炮」對解放軍威脅有多大?
    那麼,無論火炮還是火箭炮,如何才能打得更遠呢?這取決於三個要素。首先是彈丸要能飛得更遠,我們在本文裡僅僅討論火箭炮,那就意味著要為固體發動機裝填更多、比衝量更高的燃料。印度是掌握基本固體火箭燃料技術的,印度空間研究組織還開發除了世界上(直徑)第二大的固體火箭發動機,用於GSLV Mark III運載火箭。
  • 德軍裝甲擲彈兵的近距離支援火力:Sdkfz 251型半履帶火箭發射車
    德軍裝甲擲彈兵很快發現他們缺乏可以直接伴隨他們機動的自行支援重火力,傳統的牽引式火箭炮和身管火炮不能跟上裝甲擲彈兵的前進速度,德軍急需類似蘇軍「喀秋莎」火箭炮那樣的自行近距離支援武器,來為其提供強大的區域覆蓋火力。
  • 中國火箭炮第二,誰敢第一?外軍:這簡直就是飛彈了
    火箭炮是一種可以發射多管火箭的炮兵武器,發射管固定火箭的發射方向和仰角,火箭依靠自身動力前進,可以一次性發射多枚火箭彈對目標進行突然襲擊,能形成非常好的火力壓制。中國火箭炮射程超過400公裡,外軍驚呼這簡直就是飛彈了,目前世界上面十大火箭炮系統,中國可是佔據半壁江山,前三名都是中國造,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事情的。中國第一使用火箭炮,是俄羅斯的「喀秋莎」火箭炮,運用在朝鮮戰場上。可以說「喀秋莎」火箭炮是當時中國能取得戰爭勝利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從實戰的效果上來看,「喀秋莎」火箭炮是其他陸地單位的噩夢。
  • 世界上最厲害的火箭炮
    這種火箭炮為12管,火箭炮口徑為300mm,戰鬥部重量為235kg。這種火箭炮採用了多項複合技術,使其在射程,射擊精度,殺傷能力名列世界前茅。其射程可以達到150km,精度為覆蓋圓誤差50米,在使用子母末敏彈的時候可以對坦克集群造成毀滅性的傷害。中國的PHL03遠程火箭炮營一次齊射可以發射144枚火箭彈,直接覆蓋一片2平方公裡的目標,是我軍快速火力支援的中流砥柱。
  • 一敗再敗,放水的火箭,挑選的季後賽對手真的好打嗎?
    北京時間8月13號,NBA常規賽繼續進行,火箭主場對陣步行者隊,最終火箭以104:108 敗給了步行者隊。全場比賽,哈登狂砍45+17+9的瘋狂數據,但還是輸了。火箭最近幾場一敗再敗,真的是在為了挑選季後賽對手而放水嗎?
  • 中國最強外貿火箭炮首次現身阿聯閱兵式
    【環球網軍事報導】在2月9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舉行的閱兵式上,該國從中國引進的SR5型火箭炮首次曝光。SR5多管火箭發射系統的最大特點是模塊化,可以兼容122毫米和220毫米火箭彈,並有多種制飛彈藥。全系統可以和300毫米大口徑火箭炮形成銜接。
  • 湖人與火箭焦點大戰,火箭最終贏得勝利
    北京時間8月7日早上NBA再戰一輪火箭以113:97大勝湖人,在此之前兩隻球隊都在上一場敗北,湖人在上一場大比分輸給雷霆,而火箭則遺憾輸給開拓者。而且兩隻球隊都在名次上有壓力,湖人要保住西部第一,而火箭則要追上西部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