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先進的重型火箭,固體推器的外殼,但是運力卻很小
印度的固體發動機和我國火箭半斤八兩,只不過他們沒有更好的液體發動機,所以才會使用軍轉民的技術直接上到火箭上,這也是為什麼印度的GSLV3那麼大個頭,運力卻和長徵3差不多大的原因。東風41的固體發動機也是入門級的,因為第一,彈道飛彈的發動機相比於民用航天固體發動機推力並不需要太大,500噸以上級別的,不會用在彈道飛彈上,大材小用。第二,東風41之所以存在,完全是因為固體發動機靈活的特點,可以彌補液體的東風5B固定發射井的缺陷,而41各項指標是落後於5B的。
印度火箭用不鏽鋼的地方是固體推器的外殼,實際上由於固體火箭的燃燒特性,不鏽鋼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實際上歐美以前用的也都是不鏽鋼。現在大部分也還是不鏽鋼,直到最近才開始運載火箭上開始使用碳纖維作為外殼(洲際飛彈很早就使用了)。實際上在固體助推器上面來說,印度是領先於我國的,印度的大推力固體助推器,我國短時間內是沒有的,而印度在這方面已經有幾十年使用經驗了,我國到現在並沒有實質性的應用,也沒有同等的大型固體助推器。
長徵11號和快舟系列放眼世界也是出色的固體火箭,國產最大推力固體火箭早已地面試車成功了。上世紀研發出來巨浪1號就是很好的代表,而且固體火箭關鍵的火炸藥技術水平世界一流,這是王澤山院士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辛苦努力換來的。固體火箭應用最早是從潛射飛彈開始的,中國固體火箭的技術發展是很早的。固體火箭強項是發射準備時間少,儲存性好,都是軍事領域需要的性能,大火箭主流都是液體火箭。
固體火箭殼體早在上世紀70、80年代使用複合材料了,碳纖維本世紀初就開始使用,印度的固體火箭推力是大,但是推重比並不怎麼樣。不要低估了印度,未來是亞洲地區對我國最大的隱患,目前我們要突破美、印、日的重圍,加快發展經濟,加強先進設備發展,走出困境。同時要打壓遏制印度的快速發展,分裂印度勢力讓其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