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勇 欒寶升)老薑戴著花鏡,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操作臺上的屏幕,把心中計算好的數據認真輸好,按下開始鍵。頭頂的車輪開始緩緩轉動,刀具慢慢向輪面推進。
「咯吱、咯吱……」刀具劃在輪面上,灼熱的鐵屑打著捲兒從車輪表面一層層剝落掉落到鐵屑坑裡。
他一邊看著屏幕上的數字變化,一邊不時抬頭看一下刀具和輪面,防止削下的廢鐵屑粘連到刀具或輪面,造成輪面劃傷。每剝一個輪,老薑都要在這不足4平方米的鏇輪坑裡站1個多小時。
鏇完一個輪,老薑爬上地面,用卡尺認真地測量輪緣厚度,與鏇床的測量結果進行比對,確認無誤後才把車輪外側二、三十斤的卡具拆卸下來。
安裝卡具,下鏇輪坑,鏇輪作業,上鏇輪坑,測量比對數據,拆卡具,移車,再安裝卡具。一整晚,他都不斷重複著這套工藝流程。二、三十斤的卡具不知被他拆裝了多少次,眼睛盯得鏇輪機的屏幕都有些乾澀,兩米多深的鏇輪坑今晚更不知道爬上爬下多少回。鏇輪的鐵屑坑一夜就被廢鐵屑裝滿。
2月6日20點,檢修調度打來電話,3臺機車輪緣到限,需要立即做鏇輪修。他二話沒說從家來到單位,這一幹,就幹到次日10點。完成了3臺車10個輪的鏇修工作,使3臺春運機車及時修復投入運用。
老薑名叫姜興國,是梅河口機務段梅河口檢修車間一名普通的鏇輪工,負責機車的鏇輪和臨時不落輪鏇修工作。鏇輪工是鐵路工作中一個鮮為人知的工種,熟稱火車頭的「修腳工」。
東北冬夏溫差大,熱脹冷縮,冬季兩軌之間軌縫大,造成車輪磨損加劇,剝離、擦傷、掉渣等問題時有發生,不規則的車輪在軌面上轉動,不僅影響列車的穩定運行,更威脅運輸安全。把各車輪鏇修成統一規範的圓滑狀態,所以機車「修腳工」對保障機車的走行安全尤其重要。
老薑今年56歲,已經在鐵路工作了32年。1979年參加工作,分配到檢修車床班組,性格沉穩的他,練就了一手精湛的車床技藝。上世紀八十年代蒸汽機車上安裝的零小配件,有時材料配件未到,把廢件拿到他那兒,他用卡尺測量幾下,畫個草圖,找個「鐵疙瘩」,不一會就能車出個一模一樣的,被工友們公認是車間的車床大工匠。1992年內燃機車在梅河口機務段投入使用,他就被調整到這個關鍵崗位。在這個「修腳工」的崗位一幹就是25個年頭。25年裡,經他手修出的機車,沒有一臺因為修後「腳」有毛病而出現故障,他是最讓人放心的機車「修腳工」。
為確保了春運機車的供應,春運開始他沒有休息一天。他說,我要用工作「鏇」出春運平安!
(責任編輯:李月瑩)
東北新聞網
微信訂閱號
東北新聞網
手機版
東北新聞網
法人微博
新聞客戶端
Android版
新聞客戶端
iPhone版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來信來電(024-31885629)聲明,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後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