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尋芳│梨花開,春帶雨

2020-12-14 新華社客戶端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清明一過,春天也過了大半。和很多春花一樣,梨花也是在清明前後進入盛花期,花色如雪,香味濃鬱。《遵生八箋》說「梨之妙者,花不作氣,醉月欹風,含煙帶雨,瀟灑風神,莫可與並。」因其淡雅出塵,梨花被古人稱為「淡客」。

梨樹在我國分布廣泛,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山海經《中山經》中記載 「洞庭之山,……其木多柤、梨、橘、櫾(you)。」這裡的「洞庭之山」,據考證是湖南省嶽陽君山。《管子》中有「五沃之土……其陰則生之楂梨」,《禮記》中也有「凡食齊視春時……梨、姜、桂」,這都是古籍中較早關於梨的記載。

南北朝時期,梨花開始出現在詩詞中。南北朝的王融與劉繪曾唱和池上梨花。「翻階沒細草,集水間疏萍。芳春照流雪,深夕映繁星。」「露庭晚翻積,風閨夜入多。縈叢似亂蝶,拂燭狀聯蛾。」王融以「流雪」形容梨花之白,劉繪以「亂蝶」比擬梨花輕盈的舞姿,寫出閨閣女子月夜賞花的歡愉。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梨花花期在唐宋時與清明、寒食、上巳相連,在詩詞中,梨花便和這些節日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繫。「洛陽三月梨花飛」,在唐代,每逢洛陽梨花盛開,文人雅士便聚在梨樹下高談暢飲,美其名曰為梨花「洗妝」。汝陽侯穆清叔詩中描述了這一習俗,「共飲梨樹下,梨花插滿頭。清香來玉樹,白議泛金甌。」微風中花香襲人,興濃酒酣之際,人們以梨花為頭飾,盡情歡暢。除了欣賞春日美景,清明還是人們掃墳祭祖、悼念亡人的日子。崔道融《寒食夜》「滿地梨花白,風吹碎月明。大家寒食夜,獨貯望鄉情。」盛開的梨花成為遊子思鄉之情的催化劑,無法和親人相聚,只能一人對月望鄉。

「斬斷天下白,壓盡人間花」。梨花潔白無暇,總能讓人聯想到雪。南北朝時詩人就開始以雪寫梨花。南梁蕭子顯在《燕歌行》中說「洛陽梨花落如雪」,範雲的《別詩》中也寫到「洛陽城東西,長作經時別。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唐代岑參也寫過「梨花千樹雪,楊柳萬條煙」的詩句,玉樹瓊枝,春意盎然。而他最著名的詩句還當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塞外的壯美雪景被比擬為梨花盛開,蕭瑟寒冷的景致中注入一股融融春意,勾畫出一番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奇美景象。從此,梨花與雪的聯繫更為緊密,影響了後來很多詩人的創作。宋代黃庭堅《壓沙寺梨花》「壓沙寺後千株雪,長樂坊前十裡香。寄語春風莫吹盡,夜深留與雪爭光。」雪有梨花的白,卻沒有梨花的香,所以清代李漁盛讚梨花「雪為天上之雪,梨花乃人間之雪;雪之所以少香者,而梨花兼擅其美。」

歷代的花鳥畫家,對梨花也青睞有加。被譽為中國花鳥折枝畫鼻祖的邊鸞就曾做《折枝梨花》,陸遊看到欣然賦詩稱讚,「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佔年華。常思南鄭清明路,醉袖迎風雪一杈。」可惜畫卷早已遺失,人們也只能從詩中想想像畫作的風採。

宋代流傳下來比較著名的梨花圖當屬《梨花鸚鵡圖》,作者不詳。畫中梨花滿枝,花間一隻羽毛豔麗的鸚鵡,探頭探腦,似欲覓食。畫面生動有趣,雪白的梨花和豔麗的鸚鵡形成鮮明對比,顯示了宋人高超的繪畫技巧。

《梨花圖卷》錢選(元)

花鳥大家錢選的《梨花圖卷》是他折枝花卉作品的代表作。梨花設色淡雅,自然生動,無論花葉的輪廓還是葉脈,都描繪得非常精細。畫後有作者自題詩一首:「寂寞闌幹淚滿枝,洗妝猶帶舊風姿。閉門夜雨空愁思,不似金波欲暗時。」這幅作品,詩與畫相得益彰,充分表現了梨花的文化內涵。

《梨花山鵲圖》也是元代梨花畫作的代表作品。梨樹枝幹曲折蒼老,梨花嬌嫩鮮潤,老枝新花,春意盎然,一隻羽毛黑白分明的山鵲棲於枝上,扭頭回望,形象優美可愛。

梨花開,春帶雨,梨花落,春入泥。梨花花期短暫,梨又與「離」諧音雙關,春歸人去起相思,梨花成為悽婉春怨詩的主角。戴叔倫《春怨》「金鴨香消欲斷魂,梨花春雨掩重門。欲知別後相思意,回看羅衣積淚痕。」離別後女子落淚如梨花春雨,羅裙淚痕累累,可見思念之情。「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民間女子相思總有相見之時,一入宮門深似海,遲暮美人縱然住在「金屋」,依舊是庭院空寂,重門深掩,落花滿地,難掩悽涼寂寞之意。劉方平的這首詩也成為宮怨詩的代表之作。

人不負春春自負,只在梨花春雨處。花開花落,春去春回都是自然運行的法則,只要我們珍惜春光,不負韶華,總能在希望中迎來收穫。(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馬洪萌)

相關焦點

  • 梨花開,春帶雨,梨花落,春入泥,盤點古詩詞裡梨花的美麗與哀傷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輪到梨花開時,春天已經進入了尾聲。雨打梨花深閉門。梨花,似乎總帶著淡淡的憂傷。時隔多年,我依舊害怕想起老家院子裡的那棵大梨樹。不是戀舊,是懷人。晶簾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層層雪。花月兩模糊,隔窗看欲無。——元.楊基《菩薩蠻.水晶簾外娟娟月》梨花帶雨,冰清玉潔。詩人楊基說梨花像雪。
  • 「梨花開,春帶雨……」京劇唱詞,令人掩卷而神思飛揚
    「梨花開,春帶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痴,情也痴。天生麗質難自棄,長恨一曲千古迷,長恨一曲千古思……」一曲《梨花頌》道出了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故事。貴妃楊玉環天生麗質,宛若梨花滴上春雨嬌美動人,然而為伊人而去。綿綿情恨,留下千古絕唱!其詞具有極高的文學品位,詞典雅,意境深淵,詩情詩意,回味悠長。
  • 詩畫尋芳│出水芙蓉
    南宋馮大有的這幅《太液荷風圖》在將近三分之二的幅面繪自水面長出高低參差的荷葉,以深淺綠色處理荷葉之正背,借線條表現荷葉的翻轉,使得畫中荷葉姿態變化豐富,展示宋畫高超的空間表現技法。《荷花水鳥圖》趙孟(元)「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 臨夏市枹罕山莊丨又逢一年梨花開,春風十裡聞花香
    臨夏市枹罕山莊丨又逢一年梨花開,春風十裡聞花香 2020-04-23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詩畫尋芳│桐花半落
    「桐花最晚開已落,春色全歸草滿園。」 綠樹成陰的四月天,暗香拂來,低頭看到桐花墜地,落英繽紛,果然已到春歸時。梧桐在古代是一個寬泛的概念,主要有梧桐(青桐)與泡桐(白桐)。但詩詞中提到的桐花一般指泡桐花,而非梧桐花。
  • 詩畫尋芳│凌霄百尺英
    就讓我們一起去詩中尋找答案。凌霄以花的形象進入文壇始於詩經,那時它被稱作「苕」。《小雅苕之華》寫,「苕之華,芸其黃矣。心之憂矣,維其傷矣!苕之華,其葉青青。知我如此,不如無生!」災荒之年,凌霄花依舊燦爛奪目,卻讓飢餓的人心生憂憤,做亂世人還不如做無知無情的草木。凌霄在文學中的第一次亮相源於它花葉葳蕤,雖不愉快,也讓人記住了它的美。
  • 詩畫尋芳│萱草報慈恩
    浩有苦懷偏憶母,從今不把北堂開。」自詩經起,萱草在數千年的文化積澱中醞釀出忘憂、宜男和指代母親的意蘊,構築出獨具魅力的文學意象。萱草忘憂。詩經衛風《伯兮》中說,「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願言思伯,使我心痗。」 諼草就是萱草,《毛傳》訓釋「萱草令人忘憂」,詩中妻子思念外出徵戰的丈夫,希望能用萱草消除心頭的憂鬱。
  • 詩畫尋芳│青梅如豆
    讀完這句詩,你是否已經口舌生津了呢?四月春去,五月夏來,江南梅雨霏霏,又到了綠樹摘青梅,紅泥嘗煮酒的時節了。梅樹的果實古稱梅實,未成熟時顏色青翠稱青梅,成熟時顏色金黃稱黃梅。中國人食用梅子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時期,《尚書》中就有「鹽梅和羹」的說法,在醋出現以前,梅子是人們獲取酸味的主要食材。西漢《淮南子》中也有「百梅足以為百人酸」的諺語。
  • 讚美梨花的詩詞推薦: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一枝春帶雨
    酴釄落盡,猶賴有梨花。——李清照《轉調滿庭芳·芳草池塘》46.梨花有思緣和葉,一樹江頭惱殺君。 ——白居易《酬和元九東川路詩十二首·江岸梨花》47.不忍捲簾看,寂寞梨花落。——朱淑真《生查子·寒食不多時》48.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 天生麗質難自棄,梨花一枝春帶雨,形容女子絕美的古詩詞有哪些?
    同樣在《長恨歌》種還有許多寫女子美麗的詩句,如:「梨花一枝春帶雨」,「天生麗質難自棄」。不過梨花一枝春帶雨寫的卻是哀愁中哭泣的女人,我們今天也常常用梨花帶雨來形容女子哭泣時的樣子。漢庭後宮佳麗甚多,皇帝召幸全靠畫像,於是漢宮廷中的畫師就多了一種生財之道,給畫像時,錢給得多就畫漂亮,有機會得到皇帝的召幸。當時給王昭君畫像的是毛延壽,據說昭君不願給錢,毛延壽就將她畫的好醜,還給點上了喪夫痣。等到昭君被當作醜女賜給匈奴時,皇帝見到之後才發現是各傾國傾城的國色天香,惱羞成怒至極,當即以欺君之罪砍掉了毛延壽的腦袋。
  • 梨花古詩詞:陸遊的3首梨花詩PK蘇軾1首,蘇軾勝!
    徵西幕府煎茶地,一幅邊鸞畫折枝。梨花開放的時候春天已經快過完了,但它倒也不怨憤自己開得晚,和柳樹一起栽種的梨樹是最美的。我坐在徵西軍營的大帳外面,煎著茶,看著邊鸞畫的折枝梨花。這三首詩當中,我覺得最後一首是最有意境的。陸遊此時是在陝西南鄭宣撫使司大堂,看到了一幅邊鸞的《折枝梨花》,軍營外是戰火隆隆,刀槍劍雨,但他能氣定神閒地去煎茶、賞畫。這個動靜的對比,更突顯出梨花的俊逸脫俗。
  • 蘇東坡贈送友人的這首詩,表面上是寫梨花,實際上卻說的是人生
    蘇東坡贈送友人的一首詩,表面是在寫梨花,實際上說的卻是人生今天就和大家來說一說蘇軾的詩。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和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等人合稱「唐宋八大家」。
  • 張先良|梨花帶雨 替換桃符(組詩)
    梨花帶雨 替換桃符(組詩)作者| 張先良七絕 除夕窮通除夕春光逸,竹拜梅蘭見素馨。替換桃符西鳳酒,祈求大士寶蓮瓶。七絕 年初一喇叭鳴笛聲音脆,近晚煙嵐水榭垂。作者簡介張先良,湖北詩詞學會會員,安陸詩詞學會會會員,作品散見於詩夢,詩海選粹,詩海選刊,千古聚賢莊,安陸詩詞,湖北省詩詞。
  • 千樹萬樹梨花開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 春風情味濃,梨花若雪容,記村頭梨花幾許
    嗅春一樹梨花開了,帶來了春天的詩帶來了春天的畫,也帶來了一聲千年的嘆惋!梨花,在歷史的長河中一季又一季的開放,千年風韻,萬古清香。 梨花開處吸引著一隻只繁忙的小蜜蜂在一朵一朵花間飛來飛去,採花蜜,花為蜜蜂提供了蜂蜜,同時,小蜜蜂也為梨花傳播了花粉,梨樹才能結出果實,大自然就是這麼神奇,互惠互利的存在著,發展著。
  • 湘天華詩社三月詩賽《上巳踏青》獲獎總結
    蝴蝶尋芳趕早春,香氣沿途漫。放步跨畦溝,擼袖調紅桉。短勺長瓢韻味賒,澹看誰榮冠。004鷓鴣天·踏青捳樺林恰在春光蕩柳時,斜陽驚了踏青詞。徜徉消息微微動,萌發心思悄悄知。雲欲暖,雨先催。風搖樹影弄嬌姿。依稀記得同行客,是否還能入我詩?
  • 古詩詞裡的梨花
    詩人用質樸清新的詩句,將春天「梨花綻放一樹白、楊柳著色綠漸深——白綠兩分明」的情景,一覽無遺地呈現在了讀者面前;繼而又觸景生情,直抒胸臆地表達了自己的傷春愁緒,並且跟自己的人生境遇、前途命運結合到一起,讓人很自然地從賞花遞進至感悟人生……小詩如詩如畫,動靜結合,夾敘夾議,仿佛是輕輕盈盈、自自然然地信手拈來,由實入虛,由景入情,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與藝術感染力;不愧是大家之手筆!
  • 七首梨花詩詞:梨花滿地,寂寞空庭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欄杆」,梨花簌簌,物是人非,春光易逝,人生短促。雨打梨花,月下思君一剪梅 · 雨打梨花深閉門明:唐寅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雨打梨花,春來春去,月下神傷,辜負青春。思往時溫馨,盼戀者歸來。她在時間的流逝中,流逝對他的思念。
  • 藍社詩會│秋分合集之二
    、趙清湖、天街雨、凱歌、謝燕、唐純金、周宏湘(33人)一、顏國良秋日偶題又見秋風起,臨窗畫晚霞。滿江紅 · 連天風雨又發頭疾,適逢園區桂花零落遍地,鬱郁而賦寒雨寒煙,忍織作,天羅地網。應難避、軟紅深處,蝶惆鶯悵。枕手猶憐吾夢斷,碎琴更聽旁人唱。奈素心、不肯與秋違,愁來釀。詩箋在,憑誰賞?身前事,俱空想。嘆半生逆旅,豈能無恙。此日此時雖憶起,他年他月還須忘。傷情處、獨自向西園,將花葬。
  • 藍社詩庫│鄧清泉:酬唱詩一百首
    畫求古樸詩求雅,柳怕摘枝人怕離。始信相思能致病,尋歡歸後有餘痴。十二萬柳垂絛勝玉堂,深居簡出自端方。只因避鬧勤關戶,不是求書懶出湘。賴菊新開籬著色,憑君舊作袖盈香。常因倦讀山前臥,鳥捉爬蟲到我床。十三收函細讀豁吟眸,景色千千一紙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