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這是我剛落筆的一篇有關京劇藝術專業方面的小文。
屈指算來,離開吉林省京劇院至今已有10個年頭了,然而濃濃的京腔京味仍魂牽夢繞著我,讓我揮之不去。京劇藝術真的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身在異國他鄉的遊子,曾經對京劇藝術有著驚人的美譽:聽到了京胡聲,就找到了故鄉! 我也曾因這動人的溢美之詞而感動不已,甚至引以自豪!
京劇,這門綜合藝術,已定格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坐標上,它是優秀傳統文化的表徵,永恆的力透時空。
也許,是我生命裡註定的組成部分吧,人生花甲職業生涯四十餘載,近三十年是同京劇藝術有著難解難分的緣分。幾十年,在京腔京味的鑼鼓敲擊聲中度過,骨子裡早已浸入了京劇藝術的精髓,其魂亦溶入到血脈之中了。
我一直以為,一部京劇史,不啻於一部中國史。京劇藝術的博大精深,既便是專業人士,也難於道盡它精深的歷史文化底蘊與無窮的藝術魅力。同樣的藝術欣賞,而痴迷京劇藝術的人,似乎超脫世間一切藝術門類的追崇者,就連演出劇場裡的叫好聲都堪稱一大特色,連呼帶叫,擊掌叫絕,滿堂喝彩!
京劇,在很多方面都有著讓人著迷的魅力。有人欣賞它優美動聽的唱腔,有人傾心於它曲折的劇情故事,有人愛看它精彩的武打場面,也有人熱衷於它的文武場,痴情於悠揚的京胡,鑼鼓鏗鏘…然而,對京劇情有獨鍾我,常從京劇唯美的唱詞中究尋著它至深至美的文化淵源。
如果說唐詩宋詞,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的瑰寶,那麼,京劇唱詞同樣是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學殿堂中的珍寶。
我時常感嘆京劇劇作家的非凡手筆,他(她)們不但是劇作家,更是文學家,詩人。只有文學家與詩人集於一身的劇作家,方能寫出瑰麗華美的唱詞來。
▲《梨花頌》劇照
京劇唱詞的美,美在它極富詩意。無論是寫景還是抒情,無論是敘事還是揭示人物的內心獨白,無不給人以極美的享受。像當今最網紅的《梨花頌》。《梨花頌》是大型交響京劇《大唐貴妃》的主題曲。「梨花開,春帶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痴,情也痴。
天生麗質難自棄,長恨一曲千古迷,長恨一曲千古思……」一曲《梨花頌》道出了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故事。貴妃楊玉環天生麗質,宛若梨花滴上春雨嬌美動人,然而為伊人而去。綿綿情恨,留下千古絕唱!其詞具有極高的文學品位,詞典雅,意境深淵,詩情詩意,回味悠長。
▲《霸王別姬》劇照
又如《霸王別姬》「看大王在帳中和衣而穩,我只得出帳外且散愁情。輕移步走向前中庭站定,猛抬頭見碧落月色清明。適聽得眾兵丁閒談議論,口聲聲露出了離散之心……」月色雖好,而四野悲愁。這一切只因秦王無道,以致兵戈四起,群雄逐鹿,塗炭生靈。這段唱詞落筆極佳,其人物情緒,場景,情景,描寫得細膩傳神,呼之欲出。
像《望江亭》中的譚記兒獨居清安觀時的一段唱詞: 「獨守空幃暗長嘆,芳心寂寞有誰憐?孀居愁苦淚洗面,為避狂徒到此間」。短短四句,把一個新寡獨居而又受到狂徒騷擾的少婦的最寂寞痛苦無奈的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刻畫得細緻入微。
同樣《洪羊洞》中的一段也只有四句唱詞: 「為國家哪何曾半日閒空,我也曾徵服了塞北西東。官封到節度使皇王恩重,身不爽不由人嗑睡朦朧」。
便把楊延昭,一生戎馬倥傯,扶大宋,秉忠心,履建戰功以及業未盡,人已衰的複雜心境,合盤託出。這些優美的唱詞,既寫景,又抒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讀起來餘香滿口,韻味無窮。再配上悅耳動聽的唱腔,讓人陶醉,令人入迷。
▲《青霜劍》劇照
敘事與抒情,簡潔而明快,複雜的情節和曲折的經歷,一段唱詞便道得清清楚楚,但見京劇唱詞了。例如《青霜劍》申雪貞祭墳一段唱詞: 「青霜劍報冤讎賊把命喪,提人頭到墳前去祭夫郎。都只為狗奸賊將人屈枉,又遇著糊塗官喪盡天良。
用非刑逼我夫寫下招狀,最可嘆我夫郎是懦弱書生、難受五刑、押禁在監、問成死罪、慘悽悽、黑暗喑、拋下了嬌妻幼子、死不瞑目、喪在雲陽。到如今雪沉冤賊死床上,姚毒婦又被我裂肚分腸。顧不得路奔波墳前而往,來共你泉臺下地久天長」。這段僅有十餘句的唱詞,極其簡潔地敘述了申雪貞憤懣悲壯的感情。
像這樣的唱詞在泱泱的京劇唱詞中俯拾皆是。只要你去讀一讀京劇的唱詞,你就會自然地感受到,它的敘事是多麼的快捷,它的時空變化是多麼的自由和迅速,幾句唱詞就可以跨越幾年幾十年甚至幾個朝代,或者馳騁千裡萬裡之遙。於是,令人掩卷而神思飛揚……
▲《盜御馬》劇照
京劇唱詞的風格也是很鮮明突出的,常是隨著人物,性格,情節的發展以及全劇主題思想的變化而變化。忽緊忽弛,亦步亦趨,相得益彰。諸如:表現草莽豪傑英雄氣魄的,唱詞大多節奏較快,豪氣千雲,如《盜御馬》天霸拜山一折;表現才子佳人恩愛故事的,其唱詞則舒緩流暢,婉約動人,如《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同一齣戲中,隨著劇情的變化,唱詞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在《斷密澗》一劇中李密與王伯當本是君巨好友,但在矛盾激化後,兩人的對唱如同抽絲剝繭,將矛盾層層推進,兩個人的唱詞猶如風馳電掣,雨打雷鳴,撼動人心!
京劇的唱詞,排比手法和典故的運用,也讓人咀嚼不盡。在《武家坡》中,「洞賓曾把牡丹戲,莊子先生三戲妻,秋胡曾調戲羅氏女,薜平貴調戲我自己的妻」一段中,四句連用了三個典故,耐人尋味。
作為一種「唱」的藝術,京劇的唱詞同宋詞、元曲一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遵從韻律。但與詩詞乃至元曲相比,京劇的唱詞在句式上的長短以及韻腳選擇上,顯得更加自由寬泛,這便很自然地形成了京劇語言的恢宏壯麗,氣勢磅礡,或低徊婉轉,纏綿悱惻的變化多端的藝術特色。
京劇是品之不盡享之不完的國粹藝術,在二百多年的傳承發展之中,它驚豔了歲月,它溫暖了時光,它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子孫的人文情懷!
至今,偶有閒暇,我仍然是習慣於陶醉在京劇的唯美唱詞之中,或心間默誦,或擊節低吟,或引吭高歌,頓覺心曠神怡,憂煩盡釋,美在心間!
我愛美不勝收的京劇唱詞,它是我生命中的詩與遠方!
作者簡介:
張誠,暱稱,弓長,16歲應徵入伍是鐵道兵12師宣傳隊演員。後在舞蹈相關領域學習研究與實踐,併兼任管理。30歲從部隊轉業至地方,曾歷任吉林省京劇院、吉林省民族樂團、吉林省交響樂團 書記、院(團)長等職務。
自幼喜愛文學,曾在《中國文藝報》《中國京劇》《今日國土》《吉林日報》《城市晚報》《長春日報》《長春晚報》《今天》《長春人民廣播電臺》、雜誌 、詩刊、新華網等各大網絡傳媒發表文章、散文、詩歌等若干篇什。
在吉林省直藝術院團任職多年,曾參加策劃、組織多項多次國家重大演出賽事和省內外大型演出活動。曾多次率團出訪,進行中外文化國際交流。
1976年,曾在北京執行「五、一」遊園文藝演出任編導,成績顯著,榮立三等功勳章。
2006年,曾策劃主抓兒童京劇《孫小聖的夢》,演出突破百場,創造了兒童戲闖市場演出的新紀錄。
2009年,曾率團赴朝鮮平壤,參加國際藝術節演出,組織協調貢獻突出庸榮個人金獎。
責編:毛秘 《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