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也是一種文化

2020-12-23 陝北北

我們每個人從一出生,剛開始是不會說話的,到幾個月後,會咿咿呀呀,無論是自發的,還是父母的早教,我們開始慢慢說話。從一個字,到一個詞,再後來是完整的一句話,那時候我們說的叫鄉音,如果你是出生在大城市,我也不說什麼了,但是,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發音特點。這就是方言了,普通話也是一種方言,只不過它是官方的方言,作為中國話的官方標準,才作為了正統語言。

我出生在陝北,說的方言自然是陝北方言了,這種方言,大部分人是沒有聽過的,要真正說陝北話,我想很多人是聽不懂得,你說你來過陝北,能聽懂那裡人說的話,我告訴你原因,因為中國發展太快,普通話普及太快,為了中國區域文化的交流,都說普通話是優點多多。在我周圍的人,很少說純正的陝北話了,而說的是陝北話版的普通話,你說帶有鼻音也罷,大部分人長久說老家話,帶有的腔調,很少有人能改掉的。這就是方言的影響力。

中國有大方言十來種,每個地方的小區域方言又雜多,更甚者,這個村子說的話,旁邊的村民都很難聽懂,可見,中國方言文化的博大精深。放眼世界,不同語言上千種,都代表了一種文化。因為交流才有了文化傳播,方言應該被歷史記載。

你要問我為什麼寫這些,其實就目前環境下,大部分人是不關注這些的,更多的是說好普通話,做一個善於表達的人,這樣在中國就知足了,實際上,大部分人都是表達能力很強的,聲音也好聽。外語能力好的也多,從小孩子開始,覺得說外國話就是高人一等的。而我,連個普通話考試都沒及格,我做這些,只是記錄,我覺得我值得做這些。雖然我去過的地方不多,我沒聽過的方言也很多,可我想把我這些年來,積累起來的,分享出來。

我不反對說普通話,我只是在記錄陝北話,記錄中國的一種方言文化。

相關焦點

  • 方言也是一種鄉愁!老師兒,你的濟南話還「地道」麼?
    「老濟南」發現,他們生活了一輩子的這座城市正在變得越來越大,來到這裡安家落戶的外地年輕人越來越多,濟南話固然是城市文化不能捨棄的一種語言味道,但是為了更好地與這座發展中的城市溝通,他們開始學會說普通話。
  • 語言學家劉丹青:方言是一種思維方式
    在他看來,每一種方言都提供了一種看待事物、感知和體驗世界的獨特視角,意味著一種特有的思維方式與文化。在全國普通話普及率已經達到73%、大城市普及率已超90%的今天,他認為要實施差別化的語言保護政策。日前,在位於北京東二環內的辦公室裡,劉丹青接受了《中國新聞周刊》的專訪。
  • 廣東較難聽懂的一種方言,屬閩南語系一支,是廣東省四大方言之一
    廣東的方言文化各有各的特色,而且與歷史發展也有關係,雖然說在不同區域中所形成的方言文化有不同的發展趨勢,但從總體上說,廣東境內的語言文化還是非常豐富的,像是在全國很知名的粵語,還有客家語等語言,它們在對廣東市民心中佔據了很高的發展地位,而這也是令很多外地人感到比較難懂的地方。
  • 方言讓文化傳承開新花
    方言讓文化傳承開新花考察方言與文藝樣式的淵源,可以發現,傳統的地方曲藝最能體現方言的文化特點,比如秦腔、豫劇、粵劇等,合轍押韻的戲詞依託方言特色,唱出中華傳統文化豐富性和多樣性的特點。伴隨著流行文化的興起和網際網路的影響力,將地域文化與方言結合起來的音樂形式是網絡原創歌曲。
  • 江蘇難被聽懂的一種地域方言,保留了更多的古字讀音,屬吳語方言
    江蘇方言可謂是博大精深,省份地域面積大,南北的跨度也比較大,而且在古代歷史上產生的影響力也很大,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和演變,再加上江蘇的區域位置很獨特,所以在很多方面上就容易形成複雜多變的語言文化,地域性的方言文化則在這方面體現得更明顯,也讓人感到非常有獨特性的一種地域性語言。
  • 【方言文化】說說汾陽話裡的蔬菜
    儘管需求量小,但卻是每個賣菜攤攤必有的一種。因為有特殊的氣味,所以有的人喜愛非常,有的人則完全無法接受。汾陽話直到今天依然保持使用「芫荽」這個古名,而不是隨大流稱之為「香菜」,實在是難能可貴。是一種常常用來醃漬鹹菜用的一種塊莖蔬菜,現在市場上似乎不多見了。而玉蔓菁,我們也叫「苤藍」,這個大家比較常見。因為長相和蔓菁很有類似之處,顏色青翠如玉,故名「玉蔓菁」。蔓菁和玉蔓菁的名字在舊《汾陽縣誌》、《山西通志》都有多處記載。
  • 甘肅方言文化:這些有趣的地域方言,你都了解嗎?
    每一門語言都有他本身的特質,作為人們在生活中交流的方言也是,由於甘肅省東西跨度大,地域遼闊的緣故,有著多種多樣的方言分支,但總體分為三個部分,其中甘肅西部地區以蘭銀官話為主,而東部地區大部分則屬於中原官話,西南地區則單獨分列,兩三方言又根據地區分成不同的部分細分,最終呈現了如今的甘肅方言分布
  • 江西很難聽懂的一種方言,屬於西南官話分支,語氣平緩,發音柔和
    我國地域面積廣闊,很多城市的語言文化其實也有多方面的差異,例如說北方的語言文化和南方地區的方言就有很大差異,在當前我國語言表現下看,每一處地方的方言都有差異,這更是能顯示出很不同的一面價值,而且也獲得了多數遊客的喜愛,即便是有些方言的難懂係數很高,但依然很有保護意義。
  • 方言是文化的傳承,它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你的家鄉講什麼話呢?
    隨著國家推行普通話,方言的留存已經開始面臨危機。前不久爆紅網絡的《大田後生仔》中的一句歌詞「零零後的同學,你不會說方言」,或許正是對這種情況的真實寫照。不過,有識之士並不會讓方言這麼容易消失,畢竟方言不僅是文化的傳承,它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寶貴財產!那麼,在中國這片熱土上,究竟有多少種方言呢?
  • 江蘇難被聽懂的一種方言,保留了很多中古漢語要素,有7個聲調
    江蘇是如今我國經濟很發達的省份,很多省內的城市在全國上的影響力都很大,即便是經濟處於末尾的城市,但它放在其它的省份中,依然具有很強的發展實力,這也是江蘇人均富裕的一種體現,而且江蘇的地域文化也很突出,在其省份內,它所擁有的方言同樣很多,在不同城市間,方言文化的體現價值依然不同。
  • 方言文化有一天會消失嗎
    方言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分支,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方言俗稱地方話,只通行於一定的地域,他不是獨立於民族語之外的另一種語言,而只是局部地區使用的語言。雖然只在局部通行,但本身卻也有一種完整的系統,能夠滿足本地區社會交際的需要。
  • 一種被忽略了的方言——涯話, 涯歌很諧趣
    涯話分布地區這種方言的使用人群主要分布在粵西以及桂南,使用人數超500萬。近年來不少涯話有識之士意識到自己的方言需要保護與傳承,湧現了一些涯話歌手,例如網絡上大火的基仔和來自茂名電白的西桐木。一些流行歌被基仔改編為涯話歌,聽起來詼諧有趣。基仔唱談,自我調侃為惡搞歪唱,唱談人生,其實是對母語的一種熱愛和捍衛!西桐木原創的《菇稔花開》,淳樸感人,對涯話的流傳起到很大的作用。既然沒有粵語電視臺,涯語人就創作涯話歌,希望母語能夠永遠傳承下去。
  • 熱情留住鄉韻——皋蘭方言文化典藏編寫手記
    在得知有語言文化典藏的項目之後,便向語保中心的師友問訊,我們能不能做一個甘肅方言文化典藏的項目。有關負責師友說,甘肅的中原官話方言有慶陽市環縣的一個點在做,如果想做,須做一個蘭銀官話方言的點。經過深思,權衡考慮,決定申報皋蘭方言文化典藏的點。
  • 江蘇較難聽懂的一種地域方言,保留了日母鼻音讀法,有34個韻母
    城市中方言的發展是比較有特色的,尤其是從很多方面上看,很多地域文化就很豐富,如今在我國大力推廣普通話的背景下,其實也有不少方言是屬於漸漸消失的了,伴隨著當地人說的話越來越少,也導致了很多方言顯得岌岌可危了,所以這也需要引起很多人的重視,只有是如此的發展,很多方言才能取得更好的旅遊保護和傳承。
  • 潮汕方言中的「食」文化真有趣!
    郭沫若曾說:「潮汕話是中國古語保留得最多的一種方言」,潮汕方言中至今尚保留著諸多古漢語,是外界公認的「古漢語的活化石」,當然潮汕方言比較難弄懂,是較難學的語種,也曾被調侃為「學老話」,簡單地說就是學到老都難學會的!
  • 廣西較難聽懂的一種方言,使用人口約120萬,共有22個聲母
    方言文化底蘊深厚,在我國,許多重要城市都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化,但是與許多潛在的大方言相比,也顯得極其具有保護價值,而該方言的發展是重要的因素,它是提高當地人的凝聚力,並且是對富人的精神文化,起到了很強的地理意義,但是該地區的方言卻難以理解。
  • 年輕人基本都講普通話了,方言還有其存在的文化價值嗎?
    引言:方言是中國地域性文化的一部分。雖然是自小丫丫學語用的是方言,不過從實用性來說,方言不再具有深入研究的價值和意義。方言的傳承並不符合語言的初衷——更好的溝通。方言傳播範圍狹窄,學習難度偏高,規則性不嚴謹......說起方言,當代年輕人有幾萬個理由排斥,疏遠。那麼方言還有其存在的文化價值嗎?
  • 【聞鼓論津】「哏兒都」文化旅遊的獨特優勢——天津方言
    天津方言是彰顯天津地域文化獨特魅力的重要手段,在天津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天津方言及地域文化互為載體應當成為推動天津文旅產業發展,打造旅遊名牌的優勢資源。 一、為什麼天津方言可以成為塑造天津旅遊名牌的優勢資源?
  • 瀘州方言雜談,那些曾經的土味,才是地方文化的精髓
    今天的地方方言,顯然跟幾百年前可能也有所區別,但是它依然有一脈相承的東西在裡面。語言受文化的影響制約,四方之地,地理氣候不同,形成的文化背景、文化傳統也不同,這些必然滲入到語言之中,造成語音、詞彙、語法上的差異。有人說英語不是很統一嗎?但是也不可避免方言的形成,否則就沒有什麼英語、美語之別了。更沒有他們各地的差異了。
  • 方言浸染現代劇,地域文化雄起
    在以流利的陝普豐富大眾觀劇體驗的同時,方言背後的地域文化,也發揮了重要功效,對「方言入劇」的意義,進行了全新的解讀。摒棄工具屬性俄羅斯歌舞團正排練到盡興處,突然上演了一出「空中飛人」,裝臺工人的繩索斷了。隨著這場小事故,電視劇《裝臺》的序幕正式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