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從一出生,剛開始是不會說話的,到幾個月後,會咿咿呀呀,無論是自發的,還是父母的早教,我們開始慢慢說話。從一個字,到一個詞,再後來是完整的一句話,那時候我們說的叫鄉音,如果你是出生在大城市,我也不說什麼了,但是,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發音特點。這就是方言了,普通話也是一種方言,只不過它是官方的方言,作為中國話的官方標準,才作為了正統語言。
我出生在陝北,說的方言自然是陝北方言了,這種方言,大部分人是沒有聽過的,要真正說陝北話,我想很多人是聽不懂得,你說你來過陝北,能聽懂那裡人說的話,我告訴你原因,因為中國發展太快,普通話普及太快,為了中國區域文化的交流,都說普通話是優點多多。在我周圍的人,很少說純正的陝北話了,而說的是陝北話版的普通話,你說帶有鼻音也罷,大部分人長久說老家話,帶有的腔調,很少有人能改掉的。這就是方言的影響力。
中國有大方言十來種,每個地方的小區域方言又雜多,更甚者,這個村子說的話,旁邊的村民都很難聽懂,可見,中國方言文化的博大精深。放眼世界,不同語言上千種,都代表了一種文化。因為交流才有了文化傳播,方言應該被歷史記載。
你要問我為什麼寫這些,其實就目前環境下,大部分人是不關注這些的,更多的是說好普通話,做一個善於表達的人,這樣在中國就知足了,實際上,大部分人都是表達能力很強的,聲音也好聽。外語能力好的也多,從小孩子開始,覺得說外國話就是高人一等的。而我,連個普通話考試都沒及格,我做這些,只是記錄,我覺得我值得做這些。雖然我去過的地方不多,我沒聽過的方言也很多,可我想把我這些年來,積累起來的,分享出來。
我不反對說普通話,我只是在記錄陝北話,記錄中國的一種方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