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情留住鄉韻——皋蘭方言文化典藏編寫手記

2021-03-01 甘肅方言與文化

知道皋蘭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解皋蘭是十多年前的事,認識皋蘭是近三年的事。

知道皋蘭源於條城人及條城方言。條城是今蘭州市榆中縣的一個古鎮,在我的老家西南方的黃河的上遊。條城話比較獨特,小時就有印象。30多年前到蘭州念大學,坐一輛拉玻璃的解放牌兒卡車,到一個地方,天下起了大雨。下車避雨,聽司機說才知道這地方是皋蘭。聽街道上的人說話,跟我聽過的條城話差不多,從此就記住了皋蘭,是從口音上記住的。我的老家在皋蘭的東北方,習慣把說蘭州音系方言的人都稱條城人。我的家鄉過去與皋蘭的一些地方接壤,後來設立白銀市,把我的老家靖遠和皋蘭隔開了。

了解皋蘭,緣於一次偶遇。10多年前,我常去蘭州的隍廟,買些筆墨紙硯,看看真假古玩,逛逛新舊書攤。無意之中,在隍廟的門口看到了一本名叫《酬世拾零》的小冊子,邊上有一張書有「斯文掃地」字樣的牛皮紙。好奇,打開一看,是一本收有祭文、碑文及其他內容的文章匯萃,文辭清逸,四六排比,對仗工整,亦古亦今,頗覺好感。詢問攤主,一本幾何?攤主突然睜開雙眼,射出一道亮光,端起地上的小茶壺,小嘬一口,哈哈開言「斯文掃地,老夫小書,若能看上,隨便幾文!」於是攀談起來,才知攤主是皋蘭人,姓童名國元,是上個世紀60年代甘肅師範大學中文系的畢業生,時為皋蘭一中的語文教師。因喜酒常醉,自稱「醉童」。驚呼原來是校友啊!之後,常有書畫與文事之往來。童先生給我介紹了不少皋蘭文化教育界的朋友,一來二去,對皋蘭就有了較多的了解。

認識皋蘭,真正緣於「中國語言文化典藏·皋蘭」項目的批准立項及實施。由知道到了解,再到「行萬裡路」「禮失求諸野」的感受,對皋蘭的風土人情,飲食起居,民間信仰等多了一些印象。尤其對皋蘭方言文化特色的認識,加深了許多,終於搞清了條城話與皋蘭話的區別。

「中國語言文化典藏·皋蘭」的編寫,是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裡的一個項目,由著名語言學家曹志耘老師擔綱總主編,本人負責具體實施工作。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是中國語言文化建設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本人有幸忝列其中,作為這個工程的甘肅漢語方言調查項目的首席專家,深感責任重大,但只是做一般漢語方言類的項目。在得知有語言文化典藏的項目之後,便向語保中心的師友問訊,我們能不能做一個甘肅方言文化典藏的項目。有關負責師友說,甘肅的中原官話方言有慶陽市環縣的一個點在做,如果想做,須做一個蘭銀官話方言的點。經過深思,權衡考慮,決定申報皋蘭方言文化典藏的點。一來是因為了解,二來是因為在做一般甘肅漢語方言的調查項目時,蘭州市已有城關區、紅古區、永登縣三個點的項目,而榆中方言又屬於一個過渡帶的方言,只有皋蘭最符合條件。三是更由於皋蘭在歷史上是甘肅首縣的原因,當地人常說「先有皋蘭,後有蘭州」。項目申報成功並啟動後,我們開始了工作。項目組的成員除了我和我的兩個學生外,其他四位都是皋蘭本地人,一為皋蘭地方史和文化研究專家王真中先生,二為皋蘭的攝影愛好者李安善先生,三為蘭州尚書廣告策劃設計有限公司的皋蘭人王一冰女士,四為皋蘭一中的語文教師楊嘉瑞。按計劃我負責全面的工作,王真中先生搜集梳理皋蘭民俗文化資料,李安善先生負責拍攝工作,王一冰女士負責聯絡和圖片的處理工作,楊加瑞負責調查條目的說明解釋工作,我的兩個研究生協助我進行方言的調查記音等工作。

經過近半年的調查,發現這個工作的難度比我們想像的要大的多,有五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發音合作人的選擇,二是方言文化條目的調查,三是民俗事項活動的調查拍攝機遇,四是當地老百姓的理解,五是調查時間的協調安排。這些問題,對工作的順利開展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有鑑於此,我們調整了工作方案,先與王真中先生商量確定方言文化調查詞條,並能給出儘可能詳盡的說明,這對於王先生這個本地通來說,不是難事兒。我和李安善先生、王一冰女士分頭或一起到皋蘭的各鄉鎮進行拍攝工作。楊加瑞因教學工作繁忙不再參與課題。工作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有序展開。由問題的解決到項目的完成,包含著所有參與項目人員的「熱情」!

發音合作人是方言調查質量的重要保證,經過近一年多時間的了解,才最後選定了楊萬明先生。我們的調查,說起來是方言的調查,一般人理解,只要會說當地的方言就可以了。殊不知,我們的最終目的是文化,是方言所承載的文化!我們的調查對發音合作人的年齡有一個大致的要求,而按這個年齡的條件去找發音合作人,很難有理想的人選,主要是文化程度的問題。許多人選,對調查條目涉及到的內容,初看貌似簡單,但細問,多顯茫然,正所謂「百姓日用而不知」也。城裡人不關注這些文化,鄉下人不知道來龍去脈,合作很不方便。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邊學泰先生的介紹下,我們找到了皋蘭縣石洞鎮東灣村一社的楊萬名先生。楊先生是上世紀50年代的高中肄業生,80來歲,一口地道的皋蘭縣城話,口齒清楚,反應敏捷,氣質優雅,熟知當地文化,一直生活在當地,正是一位不二人選。2018年冬季的一天,我們與楊先生進行了半天的交談,給他介紹了項目的重要意義,最後楊先生熱情的答應,做我們的發音合作人。這為單字音、詞條等的發音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在後期的錄製階段,楊先生更是熱情飽滿,從皋蘭來到蘭州,協助核對詞條,全身心的投入我們的工作。(圖1中左二為楊先生,右一為王先生,在我的辦公室討論詞條)這是一種義務和責任的熱情!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載體,文化包羅萬象,據我們的調查手冊所列有九大類,36個小類,小類之下還有小類,涉及一個地方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娛樂信仰,生產活動等等方面,而這些內容,當地如何表達稱說,對調查者和被調查者來說都是一種考較。為了一個詞條的說法,王真中先生往往多方訴求,最後落實到位,為調查條目解釋說明的清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老墳」詞條說明裡的「冥柱」。項目動議初期,為了提供試調查的材料,王真中先生熱情陪同我們,到其老家黑石鎮白崖村進行試調查,並在許多民俗文化活動中親自示範,耐心講解,指導我們的拍攝。詞條確定至錄製期間,在我的辦公室,我們每天工作8到10個小時,審定圖片,補充說明,從未叫苦叫累,直到親自出場攝錄完所有的音視頻所需材料。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熱情呢?這是保護家鄉文化責任的熱情!(圖2為王先生在攝錄現場。)

民俗事項活動,如節日時令等方面,有固定的時間,相對來說便於調查安排。而如婚喪嫁娶等民俗,往往具有隨機性,且因信息來源不豐富,往往會錯過機會,失之交臂,等我們的團隊人員到場,一切儀式都已結束。還有些民俗活動,有許多的禁忌講究,一些文化事項根本無法拍攝,這就存在較多的遺漏,不能全面的反映當地方言文化現象。這時,我們就發動各種關係,通過熟人,給相關人員耐心講解項目工作的意義,感化有關人員,達成共識,拍攝到有價值的圖片。最後,我們都成了朋友。這是一種感動的熱情!(圖3是我們在石洞下寺和寺管會的有關人員的調查合影。)

農村的人們和有些城裡人,因生活所迫或其他原因,大多只關心自己的一日三餐,對文化尤其是方言文化的調查不甚理解,往往誤會多多,這往往會給我們的調查留下遺憾。2018年的4月,我們團隊到石洞鎮澗溝川村陳家窯調查。有戶人家正要裝修房屋,搬出來許多老家具,正好是調查的一項。於是我們想與老主人商量,進行拍攝。不曾想,年輕主人很不高興,說了許多不中聽的言語。好在老主人通情達理,避免了一場尷尬和誤會。在我們的調查過程中,大多數城鄉群眾還是能理解我們的工作的。為了拍攝到建築活動裡傳統上梁這一習俗,2019年6月1日,中午上完課,驅車至皋蘭找到邊學泰先生,又一路奔波,趕到皋蘭縣北部的太平山頂,已經下午4點多鐘,錯過了上梁的吉時。施工的人員停下手中工作,提供方便,幫助拍攝了相關的圖片。這是一種理解的熱情!(圖4是我們在太平山頂調查現場的合影,圖4右一為邊學泰先生。)

這裡要著重的說說我們團隊後期的攝影師邊學泰先生。邊先生,皋蘭人,今年70歲,皋蘭縣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我稱呼他為邊老師。邊老師的大名早就知道,很想邀請加入團隊,但想到名氣大的人都很有個性,恐怕不好請,就沒有了請的念頭。2018年秋冬之際,在皋蘭調查,經李安善先生的介紹,拜見了邊老師。不聊不知道,一聊才發現,邊老師平易近人,通情達理。頓生相見恨晚之感!於是我提出邀請,希望邊老師加入我們的團隊。沒想到邊老師痛快的答應了!所以,我們調查拍攝的圖片,除了不能補拍的,大都經邊老師重新做了補充拍攝。我們在一起下鄉調查的時候,說到參與我們項目工作的感受。邊老師說以前只是出於拍攝的目的,多為風景照和應景之照,沒想到,我們皋蘭的文化還能和方言結合起來用這種方式留存,真是太有意義了!他說「我要用我的相機記錄我們皋蘭的傳統文化,讓外地人了解,讓本地人自豪!」我們這個項目包含著邊老師的自豪和責任的雙重熱情!(圖5為邊學泰在水阜拍攝鼓子表演。)

王一冰女士,是蘭州尚書廣告策劃設計有限公司的經理,皋蘭當地人,是童國元先生的學生,喜愛書畫藝術,多才多藝,為項目的調查、圖片的處理,付出了很多心血。首先是聯絡和信息的溝通工作,這就要發動皋蘭當地各路親朋提供有關的消息。其次是自己親自到民俗文化活動的現場拍攝照片。她家居蘭州,關心並積極參與我們項目的工作,花費了寶貴的時間,投入了巨大的物力、財力、人脈關係。這是不忘家鄉養育恩的一種熱情!(圖6是王一冰女士在拍攝莊稼地)

不能忘記的還有皋蘭的張建國、王久忠兩位老師和朋友。在皋蘭鼓子和遊戲條目的調查拍攝中,都得到了他們熱情的幫助和協助,為我們聯繫了相關單位(石洞小學)和有關人員(鼓子表演愛好者)。這裡還要感謝皋蘭惠安小區居住的楊文盛先生,皋蘭小曲的攝錄得到了他的大力協助。這些朋友的支持,是一種關注的熱情!

方言文化是地域歷史的見證。有些實物文化,消失的很快,只在方言詞彙裡偶爾被人提到,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後人如能在博物館裡見到,也是一種幸運!我們在皋蘭調查時,有些文化事象的實物在城鄉各地很難見到,但在縣城和忠和的兩所民俗博物館裡有完整的收藏,我們也進行了拍攝,並得到了有關人士的認同和協助。這是一種鼓勵的熱情!(圖7為皋蘭忠和平峴民俗博物館經理郭永偉介紹館藏品)

課題組團隊成員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楊萬名先生年至耄耋,邊學泰老師年際古稀,王真中先生已過花甲,都是該享清福的年齡。但他們都不辭辛勞,為我們的項目跑前跑後,尤為令人感動!李安善、王一冰兩位,都有自己的事業,常常犧牲節假日,也很令人不安!但他們都有一顆保護家鄉文化的信心,更有一腔傳承鄉韻的熱情!

兩年多的下鄉採風,讓我一個外鄉人真正的認識了皋蘭。皋蘭的民居,竟然還有窯洞,使我感到「新奇」,以前只知道甘肅的隴東有窯洞。皋蘭的飲食文化,尤其是饅頭,有不同的文化意義。皋蘭葬禮上的「說娘家話」、搭道場,更是獨具特色。元宵節的太平鼓、鐵芯子、出燈、趕毛驢、跑旱船等社火表演,讓人眼花繚亂,沉浸在太平盛世的快樂之中。

曹志耘老師曾經說過,語言文化典藏圖冊要做到,「讓本地人看到親切,外地人看到新奇」,當我們申請並承擔這個項目的時候就有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們要把皋蘭人剛剛過去和即將過去的生活狀態記錄下來,為皋蘭人民留下一些影像,為他們記下曾經住過的窯洞,睡過的土炕,吃過的月餅,玩過的遊戲,唱過的兒歌、童謠,聽過的老故事,出席過的紅白喜事等,讓皋蘭的後人和遊子能夠「留下鄉音,記住鄉愁」。

皋蘭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皋蘭人的衣食住行和方言也正在走向「大同」。這本圖冊搶救性的記錄了皋蘭人已經或即將變為過去式的生活狀態。對於個人,是一份珍貴的個人回憶;對於地方,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中國語言文化典藏·皋蘭》圖冊的編寫僅僅是傳承皋蘭地方文化的開始,而不是結束。方言文化的保護需要更多的有熱情的人,我們走在皋蘭地方文化保護的路上,願熱愛地方文化的人士加入我們的行列。

雒 鵬

於西北師範大學會通齋

相關焦點

  • 典藏|衡山調查手記
    前山、後山方言不同,前者屬於湘語衡州片衡山小片,後者屬於湘語婁邵片湘雙小片。前山、後山風俗文化也有差異,比如當地有句俗話「前山人餵豬,後山人讀書」,這就體現了前山人和後山人在職業選擇上的不同傳統。當然,還有一條地理分界線——湘江,它把衡山、衡東隔開,但因此地水運一直很發達,所以湘江兩岸的人來往頻繁、溝通很順暢,方言和文化基本一樣。
  • 2021甘肅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科學保護方言留住聲音中的鄉愁
    、申論範文,接下來甘肅中公教育將會為大家持續更新申論熱點,望大家及時查看並積累,下面是2021年甘肅申論熱點:科學保護方言留住聲音中的鄉愁。當前,「留住聲音中的鄉愁」成為熱門話題,於是,「保護方言」提高到了國家政策層面,「傳承方言」、「挽救方言」等成為漢語語言學界學理思考的重要內容。綜合分析方言是千百年來流傳和演變下來的一種語言文化,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豐富著我們的語言文化,也展現著地方文化特色,因此,要支持和弘揚學習普通話,但是也應該注重方言的保護。
  • 2020寧夏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科學保護方言留住聲音中的鄉愁
    當前,「留住聲音中的鄉愁」成為熱門話題,於是,「保護方言」提高到了國家政策層面,「傳承方言」、「挽救方言」等成為漢語語言學界學理思考的重要內容。   【解讀】   [提出觀點]   方言是千百年來流傳和演變下來的一種語言文化,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豐富著我們的語言文化,也展現著地方文化特色,因此,要支持和弘揚學習普通話,但是也應該注重方言的保護。   [綜合分析]   方言,即地方語言,這種語言是地方的文化特色,也是重要的日常交流方式,在地方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鄉韻—永登文旅作品周輯(86)】抗疫公益短視頻《愛在中國·家在...
    07非遺傳承別具風味的永登方言永登方言是蘭州方言的次方言。永登的方言詞彙十分豐富,又具有典型的地方性。活動開展中,以群眾滿意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精彩的文藝節目送到老百姓的心坎裡,切實保障廣大農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釋放基層群眾參與文藝活動的熱情。活動中,縣文旅局對演職人員、節目內容、演出質量、安全管理、宣傳發動等方面進行有效管理,同時,發揮鄉鎮文化站前沿文化陣地作用,全程跟進、全力協助,確保演出質量和效果。
  • 皋蘭賦
    皋蘭賦巍巍皋蘭,黃土高原;滔滔黃河,奔騰蜿蜒。華夏腹地,氣象萬千;隴右形勝,金湯地險。
  • 【鄉韻—永登文旅作品周輯(93)】工作動態:縣文旅局開展文化市場...
    《「鄉韻」永登文旅作品周輯》的創辦既是加強和改進永登文化、文藝、旅遊、體育工作的全新舉措,也能更好的激勵廣大文藝工作者承擔起文藝繁榮的重任,承擔起守護我們精神家園的使命,為更好展示和宣傳永登新形象,提高永登美譽度和影響力,貢獻一份文化人的力量。
  • 福州方言進校園啦!首批確定這32所學校
    鼓勵科學設置課程適當開發校本教材還將通過培養興趣小組拓展參與形式為貫徹落實《福州市教育局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傳承福州方言的通知》精神,在說好普通話、寫好規範字的基礎上,全方位推動福州方言在學校的傳承,進一步弘揚閩都優秀傳統文化
  • 【鄉韻—永登文旅作品周輯(87)】休閒旅遊:冰雪吐魯!
    《「鄉韻」永登文旅作品周輯》的創辦既是加強和改進永登文化、文藝、旅遊、體育工作的全新舉措,也能更好的激勵廣大文藝工作者承擔起文藝繁榮的重任,承擔起守護我們精神家園的使命,為更好展示和宣傳永登新形象,提高永登美譽度和影響力,貢獻一份文化人的力量。
  • 翟非:鄉韻
    只不過才剛剛踩上長滿青草的田埂,我就已陶醉在觸景而生迎面而起的鄉韻裡了。鄉下的靜美素樸是鄉韻最原始的活力。鄉下的靜美並不意味著寂然空無,鄉野裡無處不飄蕩著天籟之音,比及城市製造的聲響,每一種聲音都是一個鮮活生命湧動奔流的絕唱,婉轉的,悠揚的,激越的,清脆的,熱烈的,響亮的……使人仿佛一下就置身於五彩斑斕的山花和紛紛揚揚的瓊英之中。鄉野裡的天籟之音就是如此恰如其分地流露出鄉下的靜美。「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 【鄉韻—永登文旅作品周輯(85)】「蘭州民歌」苦水老調!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書寫永登縣獨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風情,謳歌永登縣改革發展的時代風景,永登縣文旅局創辦《「鄉韻」永登文旅作品周輯》選輯,將定期在每周六刊載,在各節慶期間推出「節慶」特輯,同時結合黨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脫貧攻堅、民族團結進步、法制建設、掃黑除惡等工作不定期推出特輯,充分發揮「三區」人才文化志願者和青少年的才能,發揮鄉鎮綜合文化站的功能和作用
  • 方言留住聲音中的鄉愁 汪涵:不要失去後才覺珍貴
    江蘇綜藝頻道江蘇方言大賽現場。   小李被這花樣繁多的方言活動吸引了,興致勃勃地錄了一段寧波話音頻發送了出去。現在對寧波方言充滿熱情的他,其實是最近幾年才開始關注自己家鄉話的。用他自己的話說,他的寧波話,是「比英語學得還晚的第三語言」。   上大學以前,小李就是方言學家口中「父母雙方都會說方言,又在方言區長大,但是沒有學會說方言」的典型案例。
  • 【鄉韻—永登文旅作品周輯(82)】文化惠民—各鄉鎮「群舞爭秀樂...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書寫永登縣獨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風情,謳歌永登縣改革發展的時代風景,永登縣文旅局創辦《「鄉韻」永登文旅作品周輯》選輯,將定期在每周六刊載,在各節慶期間推出「節慶」特輯,同時結合黨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脫貧攻堅、民族團結進步、法制建設、掃黑除惡等工作不定期推出特輯,充分發揮「三區」人才文化志願者和青少年的才能,發揮鄉鎮綜合文化站的功能和作用
  • 方言也是一種文化
    這就是方言了,普通話也是一種方言,只不過它是官方的方言,作為中國話的官方標準,才作為了正統語言。我出生在陝北,說的方言自然是陝北方言了,這種方言,大部分人是沒有聽過的,要真正說陝北話,我想很多人是聽不懂得,你說你來過陝北,能聽懂那裡人說的話,我告訴你原因,因為中國發展太快,普通話普及太快,為了中國區域文化的交流,都說普通話是優點多多。
  • 「鄉音」記錄者:留住聲音中的鄉愁
    中國地域遼闊,漢語方言眾多,但隨著社會高速發展、普通話普及率提高,中華民族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鄉音,許多正在加快消失,方言保護成為中國各地近年來的「重要課題」。「太原有2500年的建城史,既有歷史烙印,也不乏現代氣息。但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有關方言的東西越來越少,說方言的人也越來越少,因此,方言保護迫在眉睫。」
  • 方言讓文化傳承開新花
    語言是文化的天然載體,而方言是地域文化的底色。一聲悠悠鄉音,帶著故土的芬芳,成為心底最深的鄉愁的印記。不同的方言,對應著不同地區的歷史傳承、民俗逸趣、行事禮儀和人情風物。可是,隨著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進,在主張「共同語言」的現代社會,方言及其對應的文藝形式隨之凋敝,「故鄉」的縮影也日漸淡去。
  • 烏山時評:多給方言一點空間
    作者:阿福如何保護福州方言?上周,全市32所學校被定為首批福州方言傳承校。教育部門鼓勵各校在說好普通話基礎上,採取靈活方式進一步加強和規範福州方言傳承。時下,方言逐漸被人們忘卻,有些孩子聽不懂、說不來家鄉方言,卻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學英語、法語、德語,這不免讓人有些遺憾。普及普通話、學習外語固然重要,但我們不能因此將方言束之高閣。福州方言不單是福州人交流溝通的方式,更承載著福州人在歷史長河中積累下的文化密碼。福州方言是閩都文化的活化石。
  • 客家方言與詩歌寫作交流座談會在上杭舉辦
    、上杭縣文聯等主辦的客家方言與詩歌寫作交流座談會在上杭縣舉辦,來自福州、廈門及龍巖各縣(市、區)的作家代表、專家學者50多人,圍繞客家方言寫作的傳承與創新進行了交流研討。文化的活化石。閩西文學作品曾對客家方言寫作作出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實踐,此次座談會首次就客家方言寫作進行深入交流探討,是對閩西客家方言寫作的一次嘗試和突破,也是一次文化回歸。
  • 廣州大學推出《馳援湖北——普通話與荊州方言語言服務對照表》
    為解決廣東醫療隊與當地群眾語言溝通難題,廣州大學粵港澳大灣區語言服務與文化傳承研究中心緊急編寫了《馳援湖北——普通話與荊州方言語言服務對照表》(以下簡稱《對照表》)。   據了解,《對照表》包括基本稱謂、身體部位、生活常用語、醫學常用語以及溫馨常用語等五個部分,並由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配錄音頻,方便醫療隊對照使用。
  • 源遠流長的民間語言五臺方言
    它讓我看得愛不釋手,感到很親切、很喜歡很有興趣,因而認為這部書稿簡直把五臺方言挖掘、收錄、整理的相當詳盡、細緻、具體,稱得上是一部難得的珍品,是敢為天下先的傑作,是值得讚揚的巨著,是對現有我國方言文化的一大貢獻,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 中國8大最難懂方言
    以下列舉中國8大難懂方言。當然了,這八種也是僅供參考,每個人對最難懂的方言都有自己的答案。第8:山東話,晦澀難懂山東膠東半島的城市說話發音和東北的大連話相當接近,一般人都能夠聽得懂,但是要是到了濰坊等內陸城市,其地方方言就有些晦澀難懂了。山東話以其獨特的發音總是讓人覺得很土,但是聽長了就會感覺到齊魯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就通過這濃厚的山東味體現出來,別忘了當年孔子孟子說得也都是山東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