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網訊(記者 周文馨 李雙紅)遠山上藏犛牛悠閒地吃草,山坡下富有藏民族建築風格的民居院落排列整齊,路面乾淨的村休閒廣場,鄉村集市,村口犛牛帳篷旅遊宿營地在藍天白雲下格外醒目……這是記者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阿木去乎鎮黑力寧巴村採訪時看到的景象。
該村是夏河縣南片鄉鎮的一個半農半牧區,也是夏河縣脫貧攻堅的重點區和全縣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記者採訪了解到,近幾年,夏河縣阿木去乎鎮以重大扶貧工程和到村到戶幫扶措施為抓手,廣大幹部群眾凝心聚力精準施策合力攻堅,全鎮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4月10日,由甘肅省委宣傳部組織的「甘肅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全媒體集中採訪活動」採訪團記者,走進這個集旅遊服務、運輸服務、生態宜居和文化體驗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生態文明小康村——黑力寧巴村。
黑力寧巴村的美麗「蝶變」
夏河縣副縣長、阿木去乎鎮黨委書記旦正加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狠抓「兩不愁,三保障」方面的突出問題,全面開展了3+3衝刺清零活動。以項目建設為支撐,不斷實現全村整體環境生態化,基礎設施現代化、村容村貌特色化、家庭院落景觀化,全面打造集旅遊服務、運輸服務、生態宜居和文化體驗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生態文明小康村。
據了解,2019年該村重點實施了農牧村「七改三治」及農牧戶住房提升改造、村垃圾分類處理,農牧村住房民族化特色風貌改造、傳統生產生活風貌展示、兒童樂園和民俗射箭場、鄉村集市、黑犛牛帳篷營地,以及村莊南部打穀場等20個方面的項目,項目總投資300餘萬元。
同時,該村突出群眾主體作用,充分利用好項目與資金的激勵與導向功能,做好「脫貧+產業,特色、城鎮化」,積極發揮脫貧項目與資金的激勵作用,進一步調動提升貧困群眾的脫貧信心與能量。
據介紹,該村還將依託已建成的黑力寧巴觀景臺,聯動周邊村莊,重點發展村落觀光、藏寨體驗、景觀觀光、生態休閒旅遊等產業發展,打造集藏式民宿、騎馬射箭、觀景觀演等藏族村落文化體驗於一體的特色旅遊專業村集群,從源頭上轉變貧困群眾的致富觀念,激發貧困群眾奮力脫貧奔小康的鬥志,堅定貧困群眾的奮鬥精神和發展願望。
旦正加告訴記者,阿木去乎鎮還通過易地搬遷脫貧,產業幫扶脫貧,採取畜牧養殖,鄉村旅遊、特色種植,勞務輸轉脫貧等,實施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項目,推進環境綜合整治,辦理民生實事,極大地提升了全鎮公共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水平,為實現全面小康和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特色產業助農脫貧增收
古老的傳統手工織布機「嗒嗒」作響,幾名工人忙碌著碾毛線、紡織毛布、毛線梭子熟練地在線束間穿梭,這是採訪團記者走進阿木去乎鎮「就業扶貧車間」裡看到的一幕。
據介紹,該「就業扶貧車間」生產藏族旅遊工藝製品,手工犛牛絨圍巾、手工針織帽等旅遊產品,從紡線、針織到成品商品,生產全程採用藏族傳統手工藝製作而成。該扶貧車間現有員工21人,建檔立卡戶10人,拓寬了村民家門口就業增收渠道。
夏河縣助農脫貧增收的又一特色產業,是開展良種高原奶牛(娟犏雌牛)的繁育項目。
據介紹,自2014年開始,針對犛牛、藏羊、犏雌牛生產性能下降的實際,按照全縣種養適宜區劃分的三大養殖帶和特色種植產業帶布局,發展以合作社為單元實施「高原奶牛(娟犏雌牛)繁育及犛牛高效養殖關鍵技術示範與推廣項目」。該項目篩選了原產於英格蘭的小型乳用型黃牛娟姍牛作為父本與甘南母犛牛進行種間雜交,結合常規育種技術、合理的選配和科學的飼養管理手段,開展良種娟犏雌牛的繁育,提高娟犏雌牛品種質量。
項目的順利實施,全面提高了全縣犏牛的個體生產水平和群體生產效益,減緩了草場生產壓力,提高了農牧民群眾經濟收入。
據資料顯示,夏河縣按照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思路,特別是在產業發展方面開創了新局面、實現了新進步,在脫貧攻堅主戰場展現了新作為、取得了新提升,保持了社會大局持續和諧穩定、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