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王佔黑的《小花旦》,第一句話就被打動了:「我攢了很多火車票。散在抽屜裡看不出,疊起來竟有四五副撲克牌那麼厚。」
我也是。
《小花旦》裡的這個故事是從火車票開始的,又以火車票結束,中間則是主人公小花旦近乎一生的故事。小花旦會理髮,熱情而且手藝好,可是後來他的「巧星美髮屋」開不下去了。小花旦與母親相依為命,溫柔孝順,可是後來母親去世了。小花旦有一處房子,可是後來被手足強行賣掉了。小花旦有過婚姻,可是妻子後來找了別人。小花旦追求過愛情,可是對方後來回了老家,自己也惹了不少麻煩。小花旦愛跳舞,可是後來舞廳關閉了……小花旦的一生都在不斷地失去,他不辯解,不爭搶,咽下辛酸。日子總是要過的,小花旦要過得體面講究,所以他永遠往前看。別人為他唏噓,為他不平,他笑一笑,揮揮手。
《小花旦》裡的小花旦,穿著挺括的夾克衫、擦亮的尖頭皮鞋,頭髮用摩絲精心打理,說著細聲細氣卻又爽利的吳儂軟語,無論是跟小區裡愛美的老阿姨,還是年輕的大學生,以及公園裡的跳舞隊伍,都能打成一片。這樣的小花旦一看就知道生活在哪裡,可是在別的地方也可以發現像小花旦一樣的人,只是面對一樣在不斷失去的人生時,他們消化的方式不一樣。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王佔黑小說裡的語言,具有濃鬱的地域風格,讓我們相信,人物只有在那種語言傳統的地方才做出那樣的行為。很多讀者喜歡金宇澄的《繁花》,就是從語言開始的。密集的方言超越了印刷的文字而變得鮮活,在腦海迴蕩,將我們很快地帶入到小說的情境中去。王佔黑的《小花旦》同樣如此,即使她不寫,我們僅憑人物之間的方言對話也可以想像他們住在什麼房子裡,做著什麼工作,在什麼地方跳舞,買了什麼菜,坐了什麼計程車。
《小花旦》只是這本同名小說集裡的其中一篇,此外,王佔黑還寫了另外5個故事。第二篇《去大潤發》或許也會讓濟南讀者倍感親切,因為題目中的那個超市也正是我們所熟悉的存在,與這座城市的生活息息相關。王佔黑在小說裡寫了一趟超市班車上的人生百態和城市變遷,充滿了懷舊的氣息。《黑魚的故事》《清水落大雨》《痴子》《潮間帶》這幾篇裡,也有舊時舊事,而走過時間的人則貫穿其中,他們身上是新與舊的碰撞和消融。如果我們對時間、對生活有著相似的了解,那麼這本小說集裡有很多個讓我們落淚的瞬間。我們知道,普通人對生活種種的「消化」意味著什麼,我們只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讓自己過得快樂一些,有些時候也不得不放任自己淹沒在那些雞毛蒜皮裡,牢牢記住超市的打折時間,減少活著的經濟成本。
小說集裡寫了普通人的辛酸,也寫了普通人的浪漫和希望。這不該被解釋為一種「倔強」,在生活面前,人人都有夢想的權利。「還有那隻蒸頭罩,原來當它被拆離機器的時候,單獨戴上去是很美的,仿佛一個太空人戴上他的吸氧頭盔,就同時擁有了裡外兩個世界。小花旦摘下它,從此不在原來的世界裡。」小花旦總是在失去和打擊中尋找新的生機,他離開了故鄉,在一個更為陌生卻廣闊的世界裡探險。
《去大潤發》裡同樣如此,被疲倦包裹的「我」和踏實卻又懂得人間悲憫的黑T之間或許會有一段愛情。他們相遇在公交站臺,一起坐上一輛去往超市的班車,在一種煙火氣中找到了默契。
「我說,你知道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講的是什麼嗎?
他搖頭。
我從包裡拿出一袋吐司,一副牌,一盒飛行棋,說,Let』 have a picnic。」
作者:江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