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大棚裡面春意濃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文博 通訊員 盧 玉
棚外寒氣襲人,棚內溫暖如春。掀起金塔縣金塔鎮西溝村溫室園區一座溫室大棚的門帘,一股暖流撲面而來,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一個個翠綠的黃瓜靜待收穫,本該「貓冬」的村民們正忙著打理作物。
「今年我種了3個溫室大棚,一棚西紅柿、一棚黃瓜、一棚西葫蘆,現在黃瓜和西葫蘆已經上市了。西紅柿在12月初也就陸續上市了,預計能收入4萬元左右。」正在打理黃瓜秧的梁志有說。
談起這幾年日光溫室的種植變化,經驗豐富的梁志有說,現在消費者更注重產品的品質和質量,對種植戶的要求更高了,要在學習中不斷進步。
「這些黃瓜『吃』的是有機肥、『住』的是陽光房、『睡』的是繩吊床,長出來以後清脆可口、鮮嫩多汁,而且營養豐富,當然會『嫁』個好『婆家』。」看著旁邊長勢良好的黃瓜,梁志有饒有興趣地講了起來。
產業壯大,多點開花。除了西紅柿、黃瓜、西葫蘆外,西溝村溫室園區還種有蘑菇、葡萄等作物,每座大棚年收入3萬元以上,已成為當地日光溫室種植的示範區和「領頭雁」。
種植結構的調整不僅是技術的升級和品種的增多,更是適應市場的需要。近年來,金塔縣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新路徑,不斷拓寬設施蔬菜增收渠道,使農業生產不斷優化。同時,還大力實施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戰略,制定以獎代補激勵政策,引導激勵企業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
截至目前,金塔縣已通過國家、省級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經營主體21家、產品14個,綠色食品12家、產品33個,地理標誌農產品3個,有力提升了金塔縣優質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十三五」以來,金塔縣立足生態、資源、區位優勢,主動順應農產品消費結構升級的趨勢,由增產導向向提質導向轉變,推廣應用農業新技術,著力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益,努力形成結構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農業供給體系,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據統計,金塔縣累計建成各類農業示範園66個,示範推廣各類新技術38項,引進試驗篩選抗病、優質、高產的農作物新品種50多個,農業新品種、新技術覆蓋率達95.5%,一幅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畫卷正在金塔大地上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