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於饒恕的上帝:沒有一個罪孽大到神也無法饒恕

2021-02-22 上帝活水

《活水泉》獨立出品 |【釋經應用】

編語:神巴不得饒恕我們,祂迫切的想要賜美好和豐盛給迷途知返的兒子,可以說已經到了一種急不可耐的地步。祂要將最好的給兒子,沒有任何東西是好到不能給的。

  經文:「大衛安慰他的妻拔示巴,與她同寢。她就生了兒子,給他起名叫所羅門。耶和華也喜愛他,就藉先知拿單賜他一個名字叫耶底底亞,因為耶和華愛他。」(撒下12:24-25)

 

從撒母耳記下12章24-25節中,可以看到,神的饒恕真的是徹底的。

在大衛王犯下淫亂殺人的滔天大罪之後,神借著先知拿單的口宣布這樣的審判:「我將你主人的家業賜給你,將你主人的妻交在你懷裡,又將以色列和猶大家賜給你;你若還以為不足,我早就加倍地賜給你。你為什麼藐視耶和華的命令,行他眼中看為惡的事呢?你借亞捫人的刀殺害赫人烏利亞,又娶了他的妻為妻。你既藐視我,娶了赫人烏利亞的妻為妻,所以刀劍必永不離開你的家。』」(撒下12:8-10)

當大衛王回答說:「我得罪耶和華了!」拿單又繼續說:「耶和華已經除掉你的罪,你必不至於死。只是你行這事,叫耶和華的仇敵大得褻瀆的機會,故此,你所得的孩子必定要死。」(撒下12:13-14)

所以,所羅門的哥哥就這樣死了。而拔示巴和大衛結合的基礎是淫亂,是犯罪得罪神的,甚至是惹神大大震怒的。但是,當大衛向神真心認罪悔改的時候,一切就都被更新了。

所羅門是拔示巴和大衛的第二個兒子,按照人的角度來說,每次看到所羅門,很自然的就會聯想到那曾經的灰暗、不光彩的過去,聯想到他們罪惡的結合。可是,神不是這樣的,神反而非常喜歡所羅門,為了表達這份喜悅之情,神藉先知拿單賜他一個名字叫耶底底亞。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蒙耶和華所愛」

可以看到,我們神的赦罪之恩是完全的,祂不像人一樣會翻舊帳,會遷怒。祂反而因著我們的悔改認罪,就將我們的罪孽拋之深海,永遠不再記念,一切都成為新的,就像從未發生過一樣。已經被赦免的罪孽,絲毫不會影響我們的以後的人生。因為神的赦免是絕對的、徹底的。

 

馬丁路德改教的時候。有一天晚上,他見到一個異象,撒但來控告他。魔鬼對他說:「馬丁路德啊,你犯了許多罪,你還敢親近耶穌嗎?你還配服侍神嗎?」馬丁路德問魔鬼說:「我犯了多少罪呢?」牠就拿出一本簿子來,裡面記載路德許許多多的罪;魔鬼一頁一頁地翻下去,指出某年某月某時路德犯了什麼罪,魔鬼都記得一清二楚。

據歷史記載,馬丁路德是德國人,是非常直率耿直的一個人,見義勇為,而且這個人的個性暴躁激烈。哪怕做了基督徒之後,他有時候說話還會講很粗的話語。所以,他有許多的毛病,撒但就來攻擊他。

路德看完以後,承認這些罪實在是他所犯的,就問魔鬼說:「還有沒有?」魔鬼就拿出一冊更大更厚的本子,其中記載他的罪狀。路德打開一看,發現每一項都是真的,甚至連他忘了的罪都寫在其中。

主的僕人馬丁路德又問魔鬼說:「還有沒有?」牠說:「還有!還有最後一卷!」這一卷更厚更大,打開一看也全都是真實的罪,魔鬼因此很高興,控告路德犯了這麼多的罪,他還能得救、稱義嗎?

馬丁路德在異象中拿起紅筆,把所有的罪都畫起來,然後宣告說:「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寶血,已經洗淨、塗抹我一生所犯的罪!不錯,我是個罪人,可能我犯的罪比別人還多,然而,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祂的寶血已經完全洗淨了我。」

 

神的赦罪之恩是奇妙的。只要我們來到主面前認罪,祂的寶血就能洗淨你我,使我們潔白如雪。

西2:13-14中說:「你們從前在過犯和未受割禮的肉體中死了, 神赦免了你們(註:或作「我們」)一切過犯,便叫你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又塗抹了在律例上所寫攻擊我們、有礙於我們的字據,把它撤去,釘在十字架上。」

所以,我們不再受罪的敗壞,過去我們是罪人,但是如今我們卻靠著耶穌成為義人了。

羅8:33-34中說:「誰能控告 神所揀選的人呢?有 神稱他們為義了(註:或作「是稱他們為義的 神嗎?」)。誰能定他們的罪呢?有基督耶穌已經死了,而且從死裡復活,現今在神的右邊,也替我們祈求。」

今天,在你我的內心深處,是否仍然存在控告、負面的聲音?說我完蛋了,我這樣的人不配來到神面前,也不配服侍神,我這樣的人也不配得饒恕,甚至連神都厭惡我!這統統都是魔鬼的謊言。神的憐憫和饒恕超越我們的理性和想像。沒有什麼罪大到一個程度,是連神都無法饒恕的,神的心意就是樂意赦免。因為祂收納我們為祂的兒女!

在聖經中,主耶穌曾經特別引用一個浪子的比喻來說明神對人愛的接納和饒恕。故事中,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這句話,實際上是大大的不孝和對父親的得罪。因為在古代產業是在父親過世之後,才分的。他這樣的話,無異於咒詛父親死亡,但是他父親還是把產業分給他了。

結果,當他揮霍光了之後,餓的恨不得吃豬所吃的豆莢,可是連這都沒人給他。他就醒悟過來,不如回父親家裡去當個僱工,也總比在外面餓死要好,甚至他都提前想好了哀求的話語:「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僱工吧!」

不料,他剛一回去,遠遠的那個日夜盼望兒子回家的老父親就看到了他,小兒子向父親說了那套說辭。可是,老父親根本就不在意兒子是否求情,那是無關緊要的。兒子回來,就足夠他高興了。

不僅於此,老父親絲毫不顧浪子一身的骯髒汙穢和燻天的臭氣,他跑過去抱著兒子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不但不加質問就饒恕了浪子,高興地迎接他回家。同時,他更迫不及待地給兒子上好的袍子、戒指和鞋子,老父親要讓兒子擁有一個新的生命,一個豐盛的生命。

這就是神的愛!祂巴不得饒恕我們,祂迫切的想要賜美好和豐盛給迷途知返的兒子,可以說已經到了一種急不可耐的地步。祂要將最好的給兒子,沒有任何東西是好到不能給的。就像小兒子原先打算作個僱工,父親卻找出最好的名貴衣袍;兒子覺得自己不配作兒子,父親卻給他戴上戒指,穿上鞋,把他當作寶貴的愛子,恢復他繼承人的地位。

神不但樂意赦免我們,而且主耶穌是為我們過去、現在和將來所有的罪而死,祂已經為我們一切罪付過了代價!不需要我們再繼續償還或者贖罪。

如果耶穌只為我們過去的罪而死,沒有為我們將來的罪而死,那我們一定要等死以前最後一秒鐘信耶穌才安全,對不對?因為這樣就不會再犯罪了。

唐崇榮牧師就曾因為這個問題,而陷入魔鬼欺騙的網羅,他說:我17歲得救以後,就掉在這個很困難的靈性的混亂當中。因為我得救了,我再犯罪了,那糟糕了,我就沒有贖罪祭了。所以我苦的不得了,我很羨慕那些還沒有信耶穌的人。因為他們還有得救的可能,我曾經得救又跌倒了,我已經沒有機會了,我已經沒有贖罪祭了。

後來我就羨慕為什麼我不能等快要死以前最後一秒鐘,主啊,赦免我一切的罪就死掉。如果我死以前一秒鐘,我承認罪的話,所有的罪都洗清潔了,馬上進天堂。哎呀,那就非常有把握了,永遠沒有再跌倒的可能。後來我在聖經裡面慢慢看出來,我們主的寶血永遠有功效,所以他知道你以後的軟弱是什麼。他的死不但為你過去犯的罪,他給你一生一世足夠的恩典給你用。

唐牧師繼續說道:「當然這不是說因為他已經為我們預備了將來的救贖,我們就可以繼續不斷犯罪。一個人真正得救沒有,有一個記號可以看出來,就是他愛惜為他死所流的血,真正愛惜耶穌基督為他死的這件事情。」

神是樂意饒恕的神!神的心胸是最寬廣的,無人能比,祂的憐憫和饒恕是人難以想像的。難怪深深了解神的大衛如此宣告:「耶和華有憐憫,有恩典,不輕易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他不長久責備,也不永遠懷怒。他沒有按我們的罪過待我們,也沒有照我們的罪孽報應我們。天離地何等的高,他的慈愛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東離西有多遠,他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他的人!」(詩103:8-13)

當彼得問主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耶穌卻回答他:「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太18:21-22)

換句話說,就是無限的饒恕。「七次」是完整的數目,但仍可以計算,也就是有限度的,但是「七十個七次」就意味著饒恕人不計其數,完完全全,沒有限度的。

「饒恕」原文意思是「不留住」、「讓它去」,也就是把被得罪的事忘掉的意思。我們若記得饒恕的次數說明我們還沒有完全的饒恕,真實的饒恕人,根本不記得被人得罪了多少次,因為從前被得罪的事已經都忘了,隨風逝去。而上帝就是始終用這樣的饒恕時刻恩待我們。

當然,神也要求,我們用這樣的饒恕心靈和態度去對待別人:總要記念別人的好,而忘記對方的不好,饒恕不考慮次數,而是完全的忘卻,就像歌羅西書裡說的:「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西3:13)

我們的神是美好的神,祂雖然恨惡罪惡,但是祂更喜歡賜下恩典,正如彌迦書7:18-19中說的:「神啊!有何神像你,赦免罪孽,饒恕你產業之餘民的罪過?不永遠懷怒,喜愛施恩。必再憐憫我們,將我們的罪孽踏在腳下,又將我們的一切罪投於深海。」

所以,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要記得每一次定罪的事情來到的時候,控告的事情來到的時候,誘惑的事情來到的時候,我們不要看周圍,我們要看上面。只有一條路,Look up with。不是Lookaround。我們看周圍就一定失敗,我們看自己也註定失敗,我們要看上面,看見什麼?看見那一位曾經為你我死了的耶穌基督,舉著有釘痕的手,現在活著為你我禱告。

感謝上帝!這個禱告的手,是曾經為我們釘過的手,為我們穿過洞的手,為我們流出寶血的手。現在這雙手正在父的右邊為我們代求。

或許這正如唐崇榮牧師所說的:「當你看到這一份的愛的時候,你的力量一定從新振作起來。你不能再跟隨你過去的犯罪行為繼續過慣那種犯罪的生活,你只能對主說,主啊,因為你這樣愛我,你這樣為我死,你從死裡復活,為我戰勝魔鬼,為我升上高天,為我坐在父的右邊,為我繼續不斷的禱告,我豈可繼續犯罪呢?我豈可叫你的心再傷痛呢?」

靜思默想:今天是否在你的內心深處,仍然存在控告的聲音?覺得自己不配來到神面前,也不配服侍神?是否在你的裡面仍然有很多負面消極的意念?這都是出於魔鬼的謊言和敗壞,我們永遠都是神樂意接納的兒女!

回應禱告:親愛的主啊!你是樂意饒恕的神,並且你的饒恕是完全的,我感謝你,若不是你的大愛和憐憫,我早就滅亡了。求你賜給我一顆對罪惡敏銳的心,使我可以遠離一切的罪惡,也讓我熱烈回應你這份奇妙大愛,一生愛你!奉耶穌基督得勝的尊名禱告,阿們!

版權聲明:《活水泉》所有文章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來自《活水泉》,微信號Glivingwater」,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謝謝。

相關焦點

  • 饒恕——源於上帝的愛!
    「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以弗所書四:31-32)有一個小故事說:上帝交代天使來到人間,替衪取回人世上「最寶貴的眼淚」。
  • 【饒恕】被饒恕的需要,饒恕帶來祝福(15分鐘語音)
    一般而言,除非真正明白我們需要被饒恕,否則我們無法饒恕別人。聖經說:「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賽五十三6)我們無法選擇是否帶著罪性出生,因為我們都繼承了罪性。當祂饒恕我們的罪,祂把我們的罪忘得一乾二淨。耶穌的門徒猶大出賣了彌賽亞,讓祂遭到殺害,而他無法饒恕自己,也無法接受神的饒恕。他覺得自己被定罪了,沒有生路,因此,他自殺了。相反地,雖然在耶穌被審判和受難的重要時刻,彼得不認耶穌,但他接受耶穌的饒恕,重建他的生命,然後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使徒之一。無法饒恕自己者,常常充滿羞恥感,以及伴隨而來的痛苦。
  • 祈禱的力量源自饒恕(附音頻)
    「饒恕是福音的中心。饒恕也是基督徒禱告的重中之重,為家人禱告時這一點尤為重要。」但是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每一個家庭,即便是最好的家庭,也會有傷害,而處理陌生人造成的傷害要比處理家人帶來的傷害容易得多。因此,在為家庭禱告時我們更加需要來自上帝的「饒恕的恩典」。
  • 我當饒恕他人幾次?
    箴言書6:34我們總覺得是對方傷害我們,如果我們饒恕他,這不是太便宜對方了嗎?然後我們就把對方困在我們的心牢中。並且常常把對方提出來受審。饒恕他人首先得釋放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也就是饒恕他人,首先受益處的是我們自己!然後覺得對自己有益處的,為何不改變呢!原來上帝的話語都是對我們好的。親愛的家人們,當我們認識到這個時,我們也會有分辨的心。我們明白了:原來之前所看的電視劇中那些以報仇為人生目標的人活著是多麼的苦毒與不幸啊!我們也明白了懂得饒恕他人是人生的智慧!
  • 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
    然後祂說明了饒恕的真實依據,以及心懷不饒恕之精神的危險性。在比喻中,祂說到有一位國王如何對待那些辦理他政府事務的官吏。有些官吏所經手的,是巨額的公款。當國王審查他們的帳目時,有一個人被帶到國王面前。他的帳本表明,他虧空了主人一筆高達一千萬兩銀子的巨款。他既無法償還,王就根據當時的慣例,下令將他和他所有的財產都變賣了,來清償這筆債務。
  • 效法基督的愛,隨時選擇饒恕
    不饒恕帶來捆綁和心靈的不自由。而饒恕帶來心靈的釋放、心靈的自由。在我們的人生中,恨人的現象是如此普遍,而且不饒恕的事情也是如此普遍。我們可以積累仇恨,卻不會積累饒恕。饒恕是一個刻意為之的行為,因為不是出自我們的本能。我們的本性裡沒有饒恕。我們的本性裡沒有愛,所以總是計算別人的惡,總是求自己的利害得失。饒恕是一個一輩子的功課。或者從來沒有一個功課,像饒恕那麼難學。
  • 恩典之聲:饒恕七十個七次——饒恕的力量從主而來(下)(2016-8-8)
    但是彼得將這裡升級到「七次」,對他來說,七次已經是可以饒恕的上限,到達七次就是完全的饒恕了。然而耶穌卻說:「不是七次,乃是要到七十個七次。(太18:22)」。七十個七次,這是多麼難的功課呢!饒恕人三次容易,饒恕人七次也很容易,但若是一個人常常得罪自己,常常讓自己受傷,常常做出不好的言行舉止,還要去饒恕包容他七十個七次,這實在很難。
  • 聖經筆記|勉強的饒恕與甘心樂意的饒恕有何不同
    從腓利門書14節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保羅沒有使用命令與吩咐的口吻,而是選擇了懇求與商量的口氣。關於這一點保羅在腓利門書8/10節中,保羅也曾直接對腓利門講明。保羅對待腓利門的態度,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與人相處時,出於愛心的懇求,要比使用的命令與吩咐的語氣更好。出於勉強的饒恕,對於我們自己內心裏面的壓力和仇恨的釋放是無益的!出於勉強的饒恕,只會讓我們心中的憤怒不斷增加,而不是讓我們內心裏面的憤怒不斷減少。甘心樂意的饒恕,卻不是如此!
  • 禱告|彼此饒恕……
    人的一生,至少要有三種饒恕:第一,饒恕自己,因為,你不可能完美無缺;第二,你的敵人,因為你的憤怒之火只能燒到自己;第三,饒恕朋友,因為越是親密的朋友,越可能給你帶來傷害。彼得曾經問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太18:21)主耶穌告訴他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太18:22)。
  • 「我恨你,我憑什麼要饒恕你?」——論饒恕和新性情
    與神的類似就是一個信徒真正的福氣。我們需要從尋求自己的公義世界觀中脫離出來,因為神也已經從其中脫離出來。既然神自己已經進入新的時代新的世界觀,我們自己也應該脫離舊約神的思維,而進入新約神的新思維。舊思維認為,認為得到才是價值。如果不追求自己的公義,如果饒恕別人,就有礙於自己的產業。但是在新時代和新思維新世界觀裡,饒恕人就成為自己的榮耀。
  • 饒恕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主耶穌在聖經當中,曾屢次教導我們要饒恕人。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太6:14/15~我們的主本為良善,祂樂意饒恕人。若不是祂先饒恕了我們,我們這群罪人,誰能在祂面前站立得住呢?所以我們也要像主那樣,學會饒恕別人。
  • 饒恕別人,實際上是放過自己
    但是小人得志英雄無謀這種電影的情節卻在現實中上演,最後我這個高中同學沒有晉升上去,說是因為對方下了黑手,用了不能見光的手段,然後還讓她在領導面前丟臉了。所以她就說,一輩子都不會放過他,要和他一直較量下去。聊著聊著,就說到了初中的時候。
  • 恩典之聲:饒恕(一):饒恕弟兄不是到七次 乃是到七十個七次(2017-5...
    (太18:21-22)要饒恕一個人容易嗎?實在是不容易。可能要饒恕一次、兩次容易,但若對方一直做錯,我們需要一直饒恕下去,確實很難。因此有人會說:「該饒恕的時候就饒恕。但對方一直做錯,就不能一直饒恕,因為不斷地饒恕就是在包庇他繼續犯罪、做錯。」所以這裡彼得來問:「饒恕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七」在猶太人裡面,是完全的意思。能饒恕一個人到七次,是不容易的。
  • 7節關於饒恕的經文
    聖經中有許多鼓勵人和安慰人的話語,每句經文都有著很深的屬靈含義,在這許多經文中也有很多教導人生重要的智慧,在這裡筆者為大家列出了關於我們饒恕別人的7節經文,讓我們共同默想關於饒恕。
  • 饒恕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加語音)
    作者/葡萄枝  播音/曉萍主耶穌在聖經當中,曾屢次教導我們要饒恕人。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太6:14/15~我們的主本為良善,祂樂意饒恕人。若不是祂先饒恕了我們,我們這群罪人,誰能在祂面前站立得住呢?所以我們也要像主那樣,學會饒恕別人。
  • 經文美圖|主耶穌怎樣饒恕我們,我們也要怎樣饒恕人
    新生命|公義你們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饒恕你們的過犯;你們不饒恕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饒恕你們的過犯。(馬太福音6:14-15)新生命|公義約瑟對他們說:「不要害怕,我豈能代替神呢?(創世記50:19-20)新生命|公義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勸戒他;他若懊悔,就饒恕他。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迴轉,說:「我懊悔了」,你總要饒恕他。(路加福音17:3-4)新生命|公義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
  • 晨禱|主饒恕我,何止七十個七次
    饒恕的次數多少,又真是本段經文要告訴我們的重點嗎?帶著這些疑問開始默想後,我發現:許多時候,我甚至連一次真正的饒恕都做不到,何況許多次呢?饒恕,並不意味著遺忘,因為人心畢竟不是電腦,不是點擊一下刪除鍵就能讓記憶全然消失。饒恕,更不意味著讓對方再次傷害自己,因為縱容他人犯罪從來不是主的教導。
  • 【信仰問答】葛培理:我意識到多年前的錯誤,神會饒恕我嗎?
    問:當我在許多年前為了另外一個女人離開我的妻子時,我想我是做出正確的選擇的,但現在意識到我只考慮了自己。神會饒恕我嗎?我希望祂會,因為我很愧疚,但我也懷疑他是否會饒恕我。答:假如你今晚睡覺的時候,清楚地知道上帝已經饒恕你所有的過犯,這種感覺太好了。
  • 《呼嘯山莊》:懲罰惡人是上帝的事,我們應該學會饒恕
    而我就像是一個孤魂野鬼。 7、我只是想說天堂不是我的家園,流淚心碎後,我要重返人間。 8、好的東西埋沒在一片荒草中,當野草蔓生以後,就蓋過了他們不被重視的成長。
  • 常讀7句聖經金句 得著力量饒恕他人
    出於肉體確實難以做到,難出於神的愛激勵時,神的愛會催逼我們去饒恕他人。我們不是因著自己的能力去饒恕那些得罪我們的人,而是因為神先饒恕了我們一切的罪孽過犯,因著神這樣的大愛,我們才能效仿祂去學會饒恕別人。聖經裡用了一個比喻,有個僕人欠了他主人一千萬銀子,這是一筆驚人的債務,那個僕人沒有辦法還清,就俯伏來拜他的主,說:「主啊,寬容我,將來我都要還清。」主人動了慈心,就赦免了他的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