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侯振挺簡介

2021-02-13 新密市實驗小學

著名數學家——侯振挺

       侯振挺,我國著名數學家,全國勞動模範。河南省新密大隗紙坊村人,1936年3月生,就讀於新密市一高。1960年唐山鐵道學院(今西南交通大學)畢業後,分配到長沙鐵道學院(現中南大學)執教,197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是第五、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曾任長沙鐵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科研所所長、湖南省科協名譽主席。第五、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現任湖南省科協名譽主席,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南大學鐵道科技研究院副院長,中南大學數學學院名譽院長,中南大學數學學院概率統計研究所所長。侯振挺早年研究排隊論; 60年代至今一直研究馬爾可夫過程,在齊次可列馬爾可夫過程許多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創造性的工作,對於Q矩陣問題研究一直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特別是發表於1974年《中國科學》第二期的論文《Q過程唯一性準則》,成功地解決了概率界數十年懸而未決的Q過程的唯一性問題,此成果被國際同行稱為「侯氏定理」,侯振挺因此獲得1978年度國際戴維遜獎。零四年左右又研究馬爾可夫決策過程,同時提出了一類新的隨機過程的概念 —— 馬氏骨架過程並加以研究,取得了國際領先水平的成果;零五年左右又將馬爾可夫骨架過程理論應用於排隊論的研究,解決了排隊論中幾十年來懸而未決的 GI/G/N排隊系統和更為複雜尚無人涉及的排隊網絡的隊長瞬時分布問題等著名難題。至今共發表論文100多篇,出版專著10本,其成果被國內外學者多次引用。在培養高級人才方面,侯振挺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從 1978年起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2年開始招收博士生,至今已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碩士、博士生,共畢業碩士40名、博士24名。

人物經歷

        侯振挺長期從事概率論特別是馬爾可夫過程的研究,在齊次可列馬爾可夫過程構造論中創造了世界領先水平的成果,在可逆馬爾可夫過程元窮粒子系統領域作了開創性的工作。馬爾可夫過程,是俄國數學家馬爾可夫1907年提出的一種數學模型。它概括了自然界一系列隨機現象,既屬於數學基礎理論範疇,又在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社會科學中有廣泛的應用價值。馬爾可夫過程成為概率論中十分重要的理論分支。他經過10多年的潛心鑽研,1974年在《中國科學》上發表論文《Q過程唯一性準則》,就馬爾可夫過程論中具有重要理論價值的中心研究課題,創造了令國內外數學界矚目的科研成果。英國數學家、劍橋大學統計數學研究所所長惠特爾教授致函中國科學院院長提出:「長沙鐵道學院的侯振挺,在所謂『Q過程的存在問題'中,建立了唯一性準則。鑑於這一非凡的工作,本基金會決定授予他一項戴維遜獎。」「直到這位天才的年輕人發表他的論文以前,所有努力都失敗了。他的傑出論文引起了廣泛的注意,這是因為他的答案具有完整性和最終性。」因此,1978年的英國皇家學會戴維遜獎,頒發給這位中國普通教師,他成為中國第一位獲此殊榮的數學家。同年,還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

侯氏定理

        他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侯氏定理」。「侯氏定理"的問世,使他成為國際數學星空中的一顆耀眼新星。沒有欣喜,而是深深感到中國數學科研要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必須造就一支獻身於數學科學的高水平的學術隊伍。1981年,國家首批博士點公布,他作為學科帶頭人領銜長沙鐵道學院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博士點。他以新觀念和新思維,慧眼識人,不拘一格廣泛搜羅人才,青年工人李慰萱被擢拔為副教授、教授。10多年來,他已培養了多位博士生導師、上十位教授。由10多位博士、40多位碩士組成了較高起點、與國際數學研究接軌、分層次配置的「侯氏梯隊」。他們的最新科研成果是《馬爾可夫過程的Q--矩陣問題》,這本50萬字著作問世後,立即引起國內外數學界特別是概率論領域的關注和好評。多位中國科學院院士認為,這是「迄今世界上唯一一本關於Q--矩陣問題的專著」。英國皇家學會前主席為該書英文版作序。該書1995年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圖書。馬爾可夫過程研究在90年代以後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例如馬氏決策過程就是當代數學熱門課題之一。他帶領博士生對連續參數Q過程唯一的情況給出了最優決策存在性的證明,取得了第一個可喜的成果。

         從創造「侯氏定理」到形成「侯氏梯隊」的20年時間裡,他在馬爾可夫過程及相關領域內,對馬氏過程、半馬氏過程、逐段確定的馬氏過程等分支進行分析概括,取得了一系列深刻而豐富的科研成果。已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出版專著6本,並完成湖南省能源模型、決策系統軟體開發、消費市場趨向分析與需求預測等科技攻關項目,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還獲得1982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1987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等20餘項國內外獎勵,1999年8月22日,馬氏過程與受控馬氏鏈國際學術會議在長沙召開,國際數學概率論專家聚會長沙鐵道學院,他致開幕詞,還介紹了他和他的弟子們的一批最新成果。

相關焦點

  • 被奧斯卡點名的偉大數學家:約翰·納什
    來簡介這位科學家的情況,然後再從小編自己的視角和大家聊一聊這位偉人。那麼,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的電影就是數學家約翰·納什的人物傳記《美麗心靈》。對數學有了解的同學都知道一個數學界有名的定理:納什均衡。小編的數學底子比較差,就不在這裡班門弄斧了,簡單的說就是讓我們在一個系統裡能獲得最大權益的算法。關於這位數學家具體的分析,小編的下篇文章會和大家聊。今天呢,讓我們回歸這部電影。
  • 數學家哈代的辯白,什麼是數學中的美學?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雙語版)內容簡介本書是哈代於 1940 年寫成的作品,展現了數學之美、數學的持久性和數學的重要性三大主題。作者從自己的角度談論了數學中的美學,給眾多數學「門外漢」一個機會,洞察工作中的數學家的內心。
  • 這個預言說數學家將被計算機取代,數學家:我不信!
    編譯 | 龔 倩校對 | 陳彩嫻上世紀70年代,已故數學家Paul Cohen因其在數學邏輯方面取得的成就,榮獲得菲爾茲獎(Fields Medal)。Cohen曾做出了一個影響深遠的預測:「在未來,數學家將被計算機取代。」這一預測至今仍像夢魘一般縈繞在數學家們的心上,令他們既興奮,又惱怒。
  • 怎樣才能成為數學家
    我這次推薦的四本書就是想讓大家多了解一些數學家,他們有哪些共性和個性,更重要的是,如何才能成為一名數學家,有沒有可操作性的方法?首先,我們看看從平常人的角度如何看待數學家們的形象。猶太數學家很多,有十幾個,女性數學家很少,只有三位,熱爾曼、科瓦列夫斯卡婭和諾特。不幸的是,我們發現,這些人物是如此的經歷各異、豐富多彩,以至於他們的共性就是沒有共性,並不存在什麼典型的數學家形象。也許這是因為發掘得不夠深入?畢竟400多頁的篇幅分配給60個人,每個人只不過六七頁而已。
  • 林群院士:奧數金牌與數學家相差什麼?
    奧賽的目的是什麼呢,昨天我跟科技大學數學所胡森所長商量一下,他讓我來講講「從奧賽到數學家」。就像這次開奧運會,不只是為了奪取獎牌,而是為了全民的身體健康。舉辦奧賽也是這樣,奧賽的目的是引起全國中學生、青少年對數學的愛好和興趣,從而培養一批卓有成就的數學家。胡森所長建議我們來探討數學家跟奧賽的關係,以及奧賽選手如何走向數學家的道路。
  • 天才數學家——伽羅瓦
    後來的一些著名數學家們說,他的死使數學的發展被推遲了幾十年,他就是伽羅瓦。天才的童年1811年10月25日,伽羅瓦出生於法國巴黎郊區拉賴因堡伽羅瓦街的第54號房屋內。現在這所房屋的正面有一塊紀念牌,上面寫著:「法國著名數學家埃瓦裡斯特·伽羅瓦生於此,卒年20歲,1811~1832年」。
  • 阿諾德:從「低能兒」到「奇異數學家」 | 科學春秋
    於是「再次體驗這種快樂的欲望才是我成為數學家的要素。」年少成名在傑出的數學家當中,有那麼少數幾個人,不僅用數學的尺度來丈量是頂天立地的巨人,在非數學的量器下來衡量也是舉世罕見的人物。比如以八十六歲高齡去世的格羅騰迪克 (A.
  • 數學家柯爾莫哥洛夫
    會議規格之高,與國際數學家大會類似:12位當今一流的數學家做1小時主題報告,其中包括菲爾茲獎獲得者斯梅爾(S. Smale,1930-)、諾維科夫(S. P. Novikov,1938-),沃爾夫獎獲得者阿諾爾德(V. I. Arnold,1937-)、希策布魯赫(F. E. P. Hirzebruch,1927-)、卡爾森(L. Carleson,1928-)和西奈依(Y. G.
  • 十大數學家都是誰
    ,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頓並列為世界三大數學家。高斯被認為是歷史上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並享有「數學王子」之稱。高斯和阿基米德、牛頓、歐拉並列為世界四大數學家。一生成就極為豐碩,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達110個,屬數學家中之最。
  • 數學家的魅力
    數學家的魅力(一)一直從古希臘走過來,到英國,德國,美國,數學從勾股定理,無理數,微積分,非歐幾何,到由黎曼數學支撐起來的廣義相對論…人們用不斷擴充的數學符號來深化對於世界的思考,不服你來證明。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被有些數學家認為是數學史上最深刻的定理。哥德爾也被認為是亞里斯多德之後最偉大的邏輯學家。推薦睡眠不好,經常失眠的人們看看哥德爾的書,我想可能會好過所有安眠藥,不到五分鐘就入夢鄉,這就是天書的神奇功效。
  • 數學家歐拉
    歐拉是瑞士著名的數學家,同時也是物理學家公元1707年出生於瑞士的巴塞爾城,父親在鄉下擔任牧師,本身就很喜歡數學,於是經常會講一些與數學有關的趣味故事給歐拉聽,因此歐拉從小就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
  • 4.數學家歐拉的介紹
    數學家歐拉的介紹歐拉(Leonhard Euler 公元1707-1783
  • 頂尖數學家哈孔哀嘆:有才華的年輕人不願意成為數學家
    頂尖數學家哈孔哀嘆:有才華的年輕人不願意成為數學家 2020-11-29 0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美國數學家諾伯特·維納漫像
    外文名:Norbert Wiener 別名:維納 國籍:美國 出生地:密蘇裡州哥倫比亞 出生日期:1894年11月26日 逝世日期:1964年3月18日 職業:數學家
  • 哈代:數學家一生是少年
    其實就在作家哈代出生三十多年後,英國又誕生了一位擁有相同姓氏的數學家,他就是 G.H.哈代。哈代,圖源:維基百科和作家哈代一樣,數學家哈代也是一個有故事的人,只不過他的故事不需要寫成小說,他自己就像一部小說的主人公:他是儀表堂堂的紳士,也是特立獨行的怪人,他從小就是數學天才,卻考慮過棄理從文,連希爾伯特都直言他是頂級數學家,他卻認為自己最大的貢獻是對其他數學家的幫助。
  • 從戰俘收容所走出來的數學家:格羅滕迪克
    一次格羅滕迪克走到了法國著名數學家查爾斯·愛爾斯曼面前,不作介紹當頭問道:「你是拓撲群方面的專家嗎?」為了顯示自己的謙虛,愛爾斯曼回答說:「是的,略知皮毛。」愣頭愣腦的格羅滕迪克堅持說:「可我需要一個真正的專家!」
  • 數學家論數學——數學的本質
    這是切比雪夫批評那些輕視數學應用的數學家時說出的一句非常經典的話. 惠斯勒 儘管評論家大聲叫喊:2加2應等於5;業餘藝術家傾情哭訴:2加2應等於3;對數學家而言,2加2永遠等於4.
  • 華為囤700位數學家,最高年薪200萬美元,數學家憑啥這麼值錢?
    文/當年一木在上世紀90年代,華為公司為了招攬一位俄羅斯數學家,甚至開出了年薪200萬美元的天價工資!注意,是美元哦,那個年代,折合將近1600萬人民幣!那麼,華為任正非,為什麼捨得開這麼高的工資來招一個數學家呢?因為這位數學家研究的項目,可以用在3G通訊領域,而那時候華為急需3G通訊技術。為了招攬到這位數學家,可以說是煞費苦心,不僅開出天價年薪,還專門在俄羅斯建了華為的第一個海外研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