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夾山善會禪師

2021-02-20 淨居閒堂

點擊上方『淨居閒堂 』輕鬆關注


夾山善會禪師悟道因緣


  
澧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夾山善會禪師,船子德誠禪師之法嗣,俗姓廖,廣州人。自幼出家,成年受戒,曾廣泛聽習經論,對戒定慧三學頗能通達。後住潤州(今江蘇鎮江)鶴林,講經示眾,因聽道吾禪師之勸告,前往秀州(今浙江嘉興一帶)華亭見船子和尚,得以發明心要。其悟道因緣頗富戲劇性。
  在介紹夾山禪師的悟道因緣之前,我們先來介紹一下船子德誠和尚。
  德誠和尚,藥山惟儼禪師之入室弟子,其節操高邈,度量不群,與道吾宗智、雲巖曇晟二禪師為同門師兄,關係非常密切。德誠和尚從藥山禪師那兒得法後,準備離開藥山。臨行前,他告訴道吾、雲巖二師兄道:「公等應各據一方,建立藥山宗旨。予率性疏野,唯好山水,樂情自遣,無所能也。他後知我所止之處,若遇靈利座主,指一人來,或堪雕琢,將授生平所得,以報先師之恩。」
  於是他便來到江浙交界的秀州華亭,泛一小舟,終日以接送四方往來之過客為務,隨緣度日。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他是一位得道的高僧,還以為是個普通的擺渡和尚,於是都稱他為「船子和尚」。
  船子和尚在華亭擺渡的時間比較長,大約有三十年。在這漫長的三十年中,他一邊擺渡,一邊等待適合於自己的接法者。直到道吾禪師給他介紹了夾山善會,他才終止了這種「一船明月一船詩」式的生活。他曾寫過幾首詩偈,表達了他的禪悟境界和尋找嗣法者的寂寞:
  (1)「三十年來坐釣臺,釣頭往往得黃能。
    金鱗不遇空勞力,收取絲綸歸去來。
  (2)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
    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3)三十年來海上遊,水清魚現不吞釣。
    釣竿斫盡重栽竹,不計功程得便休。
  (4)有一魚兮偉莫裁,混融包納信奇哉。
    能變化,吐風雷,下線河曾釣得來。
  (5)別人只看採芙蓉,香氣長粘繞指風。
    兩岸映,一船紅,何曾解染得虛空。
  (6)問我生涯只是船,子孫各自賭機緣。
   不由地,不由天,除卻蓑衣無可傳。」
  詩中的「黃能」,又作「黃熊」,傳說中的獸名,為堯舜時期的鯀(人名)所變。
  那麼,夾山善會禪師又是如何遇到船子和尚的呢?
  話說道吾禪師同德誠禪師分手後,四處遊方,心中一直惦記著德誠禪師的臨別所託。在行腳的過程中,他一直在留心給德誠禪師物色合適的嗣法者。可是,尋找法嗣並不一件容易的事情。當年達磨祖師在遇到慧可之前,曾在少林寺面壁了九年!這次道吾禪師為德誠禪師尋找法嗣,前後竟用了三十年!
  終於有一年,道吾禪師行腳來到京口(今江蘇鎮江),正好遇上夾山善會禪師上堂示眾。有僧問:「如何是法身?」
  夾山禪師道:「法身無相。」
  那僧又問:「如何是法眼?」
  夾山禪師道:「法眼無瑕。」
  當時道吾禪師亦隨眾聽講。當他聽了夾山禪師的這些答話時,不覺失笑。
  夾山禪師於是下座,恭敬地請問道吾禪師:「某甲適來只對(回答)這僧話必有不是,致令上座失笑。望上座不吝慈悲!」
  道吾禪師道:「和尚一等(必定、想必)是出世未有師在。」
  夾山禪師道:「某甲甚處不是,望為說破。」
  道吾禪師道:「某甲終不說,請和尚卻往華亭船子處去。」
  夾山禪師問:「此人如何?」
  道吾禪師道:「此人上無片瓦,下無卓錐。和尚若去,須易服而往。」
  夾山禪師於是休講散眾,改裝易形,前往華亭禮謁船子和尚。
  船子和尚一見,便問:「大德住甚麼寺?」
  夾山禪師道:「寺即不住,住即不似。」
  船子和尚問:「不似,似個甚麼?」
  夾山禪師道:「不是目前法。」
  船子和尚問:「甚處學得來?」
  夾山禪師道:「非耳目之所到。」
  船子和尚道:「一句合頭語,萬劫系驢橛。」
  接著,船子和尚又問:「垂絲千尺,意在深潭。離鉤三寸,子何不道?」
  夾山禪師剛要開口回答,卻被船子和尚一橈打落水中。
  夾山禪師慌忙抓住船舷,正準備爬上船,船子和尚追問道:「道!道!(快回答!快回答!)」
  夾山禪師正想開口,船子和尚又舉起槳頁把打他往水裡打。
  這一下,夾山禪師終於豁然大悟,於是點頭三下。
  船子和尚道:「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夾山禪師接著問:「拋綸擲釣,師意如何?」
  船子和尚道:「絲懸淥水,浮定有無之意。」
  夾山禪師道:「語帶玄而無路,舌頭談而不談。」
  船子和尚知道夾山禪師已悟,如釋重負,說道:「釣盡江波,金鱗始遇。」
  夾山禪師聽了便掩耳。
  船子和尚於是讚嘆道:「如是!如是!」並囑咐他說:「汝向去直須藏身處沒蹤跡,沒蹤跡處莫藏身。吾三十年在藥山,只明斯事。汝今既得,他後莫住城隍聚落,但向深山裡、钁頭邊,覓取一個半個接續,無令斷絕。」
  夾山禪師聽了,於是辭行,上路時卻忍不住頻頻回顧。船子和尚看在眼裡,知道他心中尚有一絲疑問,不敢完全承當,於是便大聲喊道:「闍黎」!夾山禪師一聽,便回首。只見船子和尚豎起槳來,說道:「汝將謂別有(你認為還有別的什麼妙法,不肯死心承當)!」說完便將船覆過來,沒水而逝,以絕其疑慮。
  船子和尚入寂後,夾山禪師恭稟遺命,遁世忘機,隨宜施化。住山不久,即學者交湊,所隱之處,旋即變成了一大叢林。
  曾有上堂法語云:「有祖以來,時人錯會,相承至今,以佛祖言句為人師範。若或如此,卻成狂人、無智人去。他只指示汝:無法本是道,道無一法。無佛可成,無道可得,無法可取,無法可舍。所以老僧道,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他不是目前法。若向佛祖邊學,此人未具眼在。何故?皆屬所依,不得自在。本只為生死茫茫,識性無自由分,千裡萬裡求善知識,須具正眼,求脫虛謬之見,定取目前生死為復實有?為復實無?若有人定得,許汝出頭。上根之人,言下明道。中下根器,波波浪走。何不向生死中定當取,何處更疑佛疑祖替汝生死?有智人笑汝。汝若不會,更聽一頌:「勞持生死法,唯向佛邊求。目前迷正理,撥火覓浮漚。」時有僧問:「從上立祖意教意,和尚為甚麼卻言無?」師曰:「三年不吃飯,目前無飢人。」曰:「既是無飢人,某甲為甚麼不悟?」師曰:「只為悟迷卻闍黎。」復示偈曰:「明明無悟法,悟法卻迷人。長舒兩腳睡,無偽亦無真。」
  這段法語可以說是船子和尚用生命令夾山禪師承當的那個。其分量之重,唯有過來人方能知曉。一句「只為悟迷卻闍黎」,足令天下求佛求法者驚破迷夢!
  夾山禪師圓寂於唐中和(881)元年。臨行前,師召主事曰:「吾與眾僧話道累歲,佛法深旨,各應自知。吾今幻質,時盡即去。汝等善保護,如吾在日。勿得雷同世人,輒生惆悵。」言訖,奄然而逝。後諡傳明大師。


【推薦閱讀】

【回復001】虛雲老和尚:道向己求

【回復002】大竅決:做功夫,在此下手,從此著力!【憨山大師最究竟的秘密竅訣】

【回復003】藕益大師:十種障礙中修行

【回復004】用功辦道

【回復005】達摩禪:理入與行入

【回復006】南懷瑾老師講「達摩四行觀」——學佛注重在行

【回復007】何為禪七?

【回復008】參禪宜觀心

【回復009】修禪定 要具備二十五個條件

【回復010】憨山老人談如何持咒

【回復011】禪堂法器之香板

【回復012】虛雲老和尚:三關與見處

【回復013】冬眠療法:氣脈慢慢走通後,舒服得不願下坐

【回復014】禪修的十種利益

【回復015】《雜阿含經》中的居士修行方法

【回復016】千載難逢一泰鬥:虛雲大師開示精選,學佛者必收

【回復017】美國科學家發現:打坐可治療愛滋病和癌症

【回復018】想練成雙盤腿跏趺坐的必看

【回復019】南懷瑾:如何靜坐(附視頻)

【回復020】如何解決打坐中的腰酸腿痛問題

【回復021】【南懷瑾老師著述】女性修行人的故事

【回復022】禪宗大意 | 調和五事助參禪

【回復023】四禪八定與滅盡定

【回復024】耕雲先生:人身難得正法難遇

【回復025】南懷瑾老師推薦的修行必背經典

【回復026】祖師大德們關於靜坐的開示

【回復027】論色身修行的重要性

相關焦點

  • 【參禪悟道】夾山善會禪師悟道因緣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88)德山宣鑑禪師悟道因緣
    德山宣鑑禪師悟道因緣  鼎州(後改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德山宣鑑禪師,龍潭崇信禪師之法嗣,俗姓周,簡州(今四川簡陽、資陽一帶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89)巖頭全奯禪師悟道因緣
    巖頭全奯禪師悟道因緣  鄂州巖頭全奯(同「豁」,音huo)禪師,德山宣鑑禪師之法嗣,俗姓柯,泉州人。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5)六祖慧能大師悟道因緣
    六祖慧能大師悟道因緣  六祖慧能,俗姓盧,祖籍範陽(今河北涿州),父親名行瑫(tao),武德年間遭貶官,徙居到嶺南新州
  • 禪宗大德悟道因緣之雲居善悟禪師
    一日,若衝禪師舉梁武帝問達磨之因緣——普通八年(527)十月一日,達磨祖師至金陵,見梁武帝。帝問曰:「朕即位已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紀(計),有何功德?」祖曰:「並無功德。」帝曰:「何以無功德?」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帝曰:「如何是真功德?」
  • 傳記 | 藥山惟儼禪師悟道因緣
    文| 明堯   明潔澧州(今湖南常德)藥山惟儼禪師,石頭希遷禪師之法嗣,絳州(今山西侯馬市)人,俗姓韓。十七歲時,南下潮州,依西山慧照禪師出家。二十二歲,從南嶽衡嶽寺希操(亦作希澡、智澡)律師受具足戒。惟儼禪師對經論頗有研究,持戒也很精嚴,但是,他同時也感覺到,沉醉於義學的研究,並不能解決自己的生死大事。
  • 慧忠禪師一回來,枯死幾年的樹又活了 202
    牛頭慧忠禪師悟道因緣  牛頭山慧忠禪師,俗姓王,潤州(治所在今江蘇鎮江)人,牛頭智威禪師的弟子
  • 天慧實徹禪師悟道因緣
    天慧實徹禪師悟道因緣 天慧實徹禪師,天隱圓修下靈鷲誠禪師之法嗣,俗姓唐,浙江興化人。
  • 禪宗大德悟道因緣之開善道謙禪師
    建寧府(又稱建州,治所在今福建建甌)開善道謙禪師,大慧宗杲禪師之法嗣,本郡人。道謙禪師出家後,即遊方參學。曾前往京師,依圓悟克勤禪師,無有省發。後依大慧宗杲禪師,居泉南。宗杲禪師後來移居徑山,開法接眾,道謙禪師亦隨往而執侍。一日,宗杲禪師令道謙禪師前往長沙給紫巖居士張公送信。道謙禪師很不願意去,心想:「我參禪二十年,無入頭處。
  • ---巖頭全奯禪師傳158
    巖頭禪師說德山禪師只有三年活,果然三年後就去世了。又說自己將來會大吼一聲死去,最後真的這樣,吼的時候聲震數十裡地。
  • 宗門故事-​巖頭全奯禪師悟道因緣
    巖頭全奯禪師悟道因緣鄂州巖頭全奯(同「豁」,音huo)禪師,德山宣鑑禪師之法嗣,俗姓柯,泉州人。少而挺秀,氣度宏遠,而性情疏略。初禮青原誼公落髮,後往長安寶壽寺受戒,並學習經律諸部。全奯禪師隨即便離開了仰山。前往湖南朗州參德山宣鑑禪師。初禮德山,全奯禪師一如參仰山時,手執坐具,進到法堂,左瞻右視。德山禪師問道:「作麼?」全奯禪師卻大喝一聲。德山禪師便問:「老僧過在甚麼處?」全奯禪師道:「兩重公案。」
  • 欽山文邃禪師悟道因緣
    只要還沒有發生的,就是因緣還沒到。你沒有任何必須要做的事情,真正應該做的,就是你當下正處於的狀態。  澧(li)州(治所在今湖南澧縣)欽山文邃禪師,洞山良價禪師之法嗣,福州人。少年時依杭州大慈山寰中禪師(百丈禪師之法嗣)受業,當時巖頭全奯、雪峰義存禪師亦在大慈座下參學。
  • 【參禪悟道】泐潭善清禪師悟道因緣
    隆興府(今江西南昌)泐潭草堂善清禪師,黃龍祖心禪師之法嗣,俗姓何,南雄州(今廣東境內)人。出家後,遊方參學。初禮潭州(治所在今湖南長沙)大溈慕哲真如禪師。慕哲禪師是翠巖可真禪師之法嗣。善清禪師於大溈座下參學有年,卻一無所得,於是又前往洪州參黃龍祖心禪師。祖心禪師教他看風動幡動之話頭,可是善清禪師仍然是久參不契。
  • 【參禪悟道】天琦本瑞禪師悟道因緣
    竟陵荊門天琦本瑞禪師,杭州東明寶峰智瑄禪師之法嗣,俗姓江,江西南昌鍾陵人。本瑞禪師幼時隨父經商穎州,二十歲時,忽念色身色無常,遂棄家遠遊,投荊門無說能禪師座下落髮。無說能禪師令他看「萬法歸一,一歸何處」之話頭。天琦禪師遂依教參究,卻無所得。於是天琦禪師便辭別無說能禪師,投佛照禪師座下。在那裡,他有幸遇到道翼首座(亦說昱首座)。
  • 八宇打開當面蹉過;六根俱失終有所得 | 痴絕道衝禪師悟道因緣
    後來有位原夢(通過夢境預測吉兇)的先生告訴她說:「當生奇士。」不久,果然生了道衝禪師。道衝禪師雖然生得上長下短,但是資稟過人。少時曾應進士第,不中,遂棲心佛典,有出世志。後於梓州妙應院落髮出家,不久即前往成都,遊歷講肆,聽習經論,頗有聲名。 南宋光宗紹熙壬子(1192)年,道衝禪師隻身出關遊學,徜徉於荊楚間。當時,松源崇嶽禪師住饒州薦福,開法接眾。道衝禪師於是前往參禮。
  • 迷人漸修,悟人頓契,各種因緣頓契佛性,再看禪宗公案庭前柏樹子
    「迷人漸修,悟人頓悟」,人的根機就是頓悟漸修的問題,頓悟就是言下見性,但也不只是言下,實際上是因緣見性。言下見性可以指善知識指導你的一言,也可以指善知識敲打別人的一言,有的人就是在聽祖師度其他人的時候一下頓悟的。在因緣中見性的言下,像棒喝、吃茶去這些都是,還有雲門文偃禪師跛腳悟道的因緣也叫言下見性,雲門因己事未明參訪睦州和尚,睦州一見他來便關門,雲門敲門,睦州問:「誰?」雲門說:「某甲。」
  • 因《楞嚴經》而開悟的六位禪師
    但八宗之中,獨與禪宗最為密切。如太虛大師說:「若以《楞嚴經》全部脈絡義理觀察, 明理、修行、證果,仍以屬禪宗最為確切。」 縱觀《楞嚴經》十卷經文,卷首的七番破處,十番顯見,佛陀的一言一語,一舉一動,都隱藏著生動活潑的禪宗機鋒,閃爍著直指本心,當下承當的見性之光。
  • 九月十二:近代禪宗大德虛雲大師圓寂紀念日
    今天農曆九月十二,是近代禪宗大德虛雲大師圓寂紀念日!世壽120歲的虛雲老和尚「閱五帝四朝,不覺滄桑幾度;受盡九磨十難,了知世事無常。」百年虛雲,佛教泰鬥,功德巍巍,尺幅千言,難以盡表……苦行百餘年,歷坐十五道場,重興六大祖庭,以一身兼承禪門五宗,近代禪宗大德 !虛妄盡消照大千,雲水普度逾百年!頂禮虛雲禪師🙏🙏🙏
  • 蒲州麻谷山的寶徹禪師
    唐代禪宗興盛,宗匠輩出。著名的寶徹禪師住在蒲州麻谷山,人稱「麻谷寶徹」或「麻谷禪師」。所謂「麻谷山」,就在蒲州附近的中條山,又稱「麻浴山」。由此可知,這個「谷」字,不讀山谷的「谷」,而像王官谷、水峪口、介峪口一樣,讀如「峪」。麻谷,就是「麻峪」。唐代的地名「麻谷」,到現在已經沒有痕跡。我向好幾位永濟人打聽過,莫衷一是,不能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