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禪悟道】夾山善會禪師悟道因緣
自幼出家,成年受戒,曾廣泛聽習經論,對戒定慧三學頗能通達。後住潤州(今江蘇鎮江)鶴林,講經示眾,因聽道吾禪師之勸告,前往秀州(今浙江嘉興一帶)華亭見船子和尚,得以發明心要。其悟道因緣頗富戲劇性。在介紹夾山禪師的悟道因緣之前,我們先來介紹一下船子德誠和尚。德誠和尚,藥山惟儼禪師之入室弟子,其節操高邈,度量不群,與道吾宗智、雲巖曇晟二禪師為同門師兄,關係非常密切。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夾山善會禪師
點擊上方『淨居閒堂 』輕鬆關注夾山善會禪師悟道因緣後住潤州(今江蘇鎮江)鶴林,講經示眾,因聽道吾禪師之勸告,前往秀州(今浙江嘉興一帶)華亭見船子和尚,得以發明心要。其悟道因緣頗富戲劇性。 在介紹夾山禪師的悟道因緣之前,我們先來介紹一下船子德誠和尚。 德誠和尚,藥山惟儼禪師之入室弟子,其節操高邈,度量不群,與道吾宗智、雲巖曇晟二禪師為同門師兄,關係非常密切。德誠和尚從藥山禪師那兒得法後,準備離開藥山。
-
【參禪悟道】天琦本瑞禪師悟道因緣
竟陵荊門天琦本瑞禪師,杭州東明寶峰智瑄禪師之法嗣,俗姓江,江西南昌鍾陵人。本瑞禪師幼時隨父經商穎州,二十歲時,忽念色身色無常,遂棄家遠遊,投荊門無說能禪師座下落髮。無說能禪師令他看「萬法歸一,一歸何處」之話頭。天琦禪師遂依教參究,卻無所得。於是天琦禪師便辭別無說能禪師,投佛照禪師座下。在那裡,他有幸遇到道翼首座(亦說昱首座)。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89)巖頭全奯禪師悟道因緣
巖頭全奯禪師悟道因緣 鄂州巖頭全奯(同「豁」,音huo)禪師,德山宣鑑禪師之法嗣,俗姓柯,泉州人。
-
傳記 | 藥山惟儼禪師悟道因緣
文| 明堯 明潔澧州(今湖南常德)藥山惟儼禪師,石頭希遷禪師之法嗣,絳州(今山西侯馬市)人,俗姓韓。十七歲時,南下潮州,依西山慧照禪師出家。二十二歲,從南嶽衡嶽寺希操(亦作希澡、智澡)律師受具足戒。惟儼禪師對經論頗有研究,持戒也很精嚴,但是,他同時也感覺到,沉醉於義學的研究,並不能解決自己的生死大事。
-
八宇打開當面蹉過;六根俱失終有所得 | 痴絕道衝禪師悟道因緣
但是,此時道衝禪師並沒有真正領會曹源禪師的一片苦心。他還是想著有機會去參禮松源崇嶽禪師。後來,松源禪師移住杭州靈隱。道衝禪師終於得便前往禮謁。道衝禪師曾作偈辭別曹源禪師,其中有這樣兩句:「尚餘窮相一雙手,要向諸方癢處爬。」由於松源禪師門庭高峻,道衝禪師於其座下,雖勤苦參學了八個月,卻仍然不得其門而入。每次入室,道衝禪師囁嚅著想說話,但都被松源禪師喝住了,根本不容他擬對。
-
宗門故事-巖頭全奯禪師悟道因緣
巖頭全奯禪師悟道因緣鄂州巖頭全奯(同「豁」,音huo)禪師,德山宣鑑禪師之法嗣,俗姓柯,泉州人。少而挺秀,氣度宏遠,而性情疏略。初禮青原誼公落髮,後往長安寶壽寺受戒,並學習經律諸部。全奯禪師隨即便離開了仰山。前往湖南朗州參德山宣鑑禪師。初禮德山,全奯禪師一如參仰山時,手執坐具,進到法堂,左瞻右視。德山禪師問道:「作麼?」全奯禪師卻大喝一聲。德山禪師便問:「老僧過在甚麼處?」全奯禪師道:「兩重公案。」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88)德山宣鑑禪師悟道因緣
德山宣鑑禪師悟道因緣 鼎州(後改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德山宣鑑禪師,龍潭崇信禪師之法嗣,俗姓周,簡州(今四川簡陽、資陽一帶
-
二靈知和庵主悟道因緣
慶元府(治所在今浙江龍泉)二靈知和庵主,泐潭應乾禪師之法嗣,俗姓張,蘇臺玉峰人。知和禪師兒時曾在堂屋簷下打坐,突然堂屋倒榻了,父母以為他死定了,沒有想到他居然還坐在那兒,瞑目自若。父母感到非常驚詫,於是便讓他出家,年滿得度。後投泐潭應乾禪師座下參學。 初禮泐潭,泐潭和尚便問:「作甚麼?」
-
天慧實徹禪師悟道因緣
天慧實徹禪師悟道因緣 天慧實徹禪師,天隱圓修下靈鷲誠禪師之法嗣,俗姓唐,浙江興化人。
-
欽山文邃禪師悟道因緣
只要還沒有發生的,就是因緣還沒到。你沒有任何必須要做的事情,真正應該做的,就是你當下正處於的狀態。 澧(li)州(治所在今湖南澧縣)欽山文邃禪師,洞山良價禪師之法嗣,福州人。少年時依杭州大慈山寰中禪師(百丈禪師之法嗣)受業,當時巖頭全奯、雪峰義存禪師亦在大慈座下參學。
-
人境兩俱奪 | 侍郎張九成居士悟道因緣
九成居士於是獻偈曰:卷席因緣也大奇諸方聞舉盡攢眉臺盤趯倒人星散從來高價不饒伊百戰場中奮兩眉奪角衝關君會也南宋紹興癸丑年(1133),九成居士復往東庵禮謁惟尚禪師。惟尚禪師道:「浮山圓鑑(法遠)雲,饒你入得汾陽(善昭)室,始到浮山門,亦未見老僧在。公作麼生?」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5)六祖慧能大師悟道因緣
六祖慧能大師悟道因緣 六祖慧能,俗姓盧,祖籍範陽(今河北涿州),父親名行瑫(tao),武德年間遭貶官,徙居到嶺南新州
-
禪宗大德悟道因緣之開善道謙禪師
建寧府(又稱建州,治所在今福建建甌)開善道謙禪師,大慧宗杲禪師之法嗣,本郡人。道謙禪師出家後,即遊方參學。曾前往京師,依圓悟克勤禪師,無有省發。後依大慧宗杲禪師,居泉南。宗杲禪師後來移居徑山,開法接眾,道謙禪師亦隨往而執侍。一日,宗杲禪師令道謙禪師前往長沙給紫巖居士張公送信。道謙禪師很不願意去,心想:「我參禪二十年,無入頭處。
-
禪宗大德悟道因緣之雲居善悟禪師
一日,若衝禪師舉梁武帝問達磨之因緣——普通八年(527)十月一日,達磨祖師至金陵,見梁武帝。帝問曰:「朕即位已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紀(計),有何功德?」祖曰:「並無功德。」帝曰:「何以無功德?」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帝曰:「如何是真功德?」
-
來果禪師的悟道因緣,就算被打死也要去參禪,真高僧大德
來果禪師悟道後不久,即前往高旻寺,任班首之職,後潛至終南山湘子洞隱修。民國四年(1915),來果應高旻寺月祖老和尚之邀請,回到高旻寺,並接任原方丈明軒禪師之法席。月祖老和尚臨終時,曾握著來果禪師之手,要他發願畢生為高旻盡職。從此以後,來果禪師矢志恢復高旻寺舊制,歷盡了艱辛。1953年,來果禪師圓寂於上海,春秋七十三歲。
-
佛學:馬祖法嗣百丈禪師開創叢林清規,不只是佛門戒律
同時也講到了馬祖道一禪師,幾十年的弘法進程中,廣修寺廟供禪學僧人聚集禪修,這就是馬祖道一禪師創立禪宗「叢林」體系的雛形。馬祖道一禪師一生徒嗣眾多,入室弟子就有上百人,其中百丈懷海禪師繼承了馬祖道一的法嗣。
-
長水子璿講師悟道因緣
長水子璿講師悟道因緣 秀州(今浙江嘉興一帶)長水子璿講師,琅邪慧覺禪師之法嗣,俗姓鄭,號東平,又稱長水大師,嘉興人。
-
悟道是什麼意思?悟道者一語點出:追求真理
用 追求真理 代替 悟道 的好處之一:求同存異,避免門派之爭如果你堅持要用 悟道這個詞語,不喜歡用 追求真理,那麼:張三會說他是 悟佛王二會說他是知識是對客觀世界規律的總結,而真理也是關於客觀世界的真理,兩者並沒有任何衝突看來我不能每天只是死讀經典,參禪打坐,我得開始補充知識了,唉,都放下很多年了,現在開始補充營養不知道來不來得及你如此這般再次「開悟」以後,你可能會發生很多的變化,比如:你不再言必稱某某經典了,你知道了任何經典都有它的時代的局限性
-
慧能聞經即悟道(六祖慧能與《金剛經》)
總括如來一代時教,其務本之學大約有五:一、持戒修身,曰「戒學」,名為「律宗」;二、參禪悟道,曰「定學」,名為「禪宗」;三、聞法習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