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日本校園足球和青訓:借我一雙慧眼,看清精華和糟粕

2020-08-01 足球勁衛軍

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提出,「剔除封建性的糟粕,吸取民主性的精華」。這句話對我們學習日本足球適用嗎?

中國向日本足球虛心學習

作者「足球勁衛軍Football Guardians FC&34;教練必須愛他的球員, 但在練習場上必須儘可能殘忍地對待他們, 儘管他內心可能為此哭泣,這就是獲勝的關鍵。如果球員們不練到吐血,別指望贏得比賽」。當軍國主義者在二戰前控制了學校後,武術和軍事訓練變成體育課的常態,武士道精神(下圖)成為教育的靈魂。

學習日本校園足球和青訓:咱虛心學習,但別把糟粕當精華

日本電影-七武士劇照

日本排球教父大松博文,在關西學院大學商學部畢業,二戰期間以31師團的輜重兵中隊長的身份轉戰中國和緬甸戰場,九死一生後性格大變。1952年,只在中學時打過排球的、日本貝冢紡織廠的採購部經理大松博文組織女子排球隊,從一開始定下的目標就是「必須成為全日本冠軍和世界冠軍」,當時大家認為他吹牛皮。

他從1242名女工中挑選了16名選手,與隊員每天從8時在工廠工作到15時30分,然後從16時訓練到半夜。大松博文在封閉的訓練館中,毫不留情地將排球一個個狠狠地砸向隊員們。姑娘們來回地撲救,翻滾,起身,再翻滾,再起身,直到精疲力竭,倒地不起。在中國很多人看過以他們的故事改編的《排球女將》電視劇,嚴苛的訓練方式讓人不忍目睹。由於訓練強度太大,一度曾激起了勞工組織的強烈抗議。1962年和1964年,大松博文帶領的東洋魔女,兩次擊敗當時世界排壇霸主、在幾百年的戰爭中多次打敗日本的前蘇聯,在世錦賽和奧運會奪冠(下圖)後壟斷國際排壇若干年,成為日本民族英雄。他號稱魔鬼教練,成為中國體育界當時學習的榜樣。

學習日本校園足球和青訓:咱虛心學習,但別把糟粕當精華

1964奧運冠軍:大松博文和日本女排

日本足球:精華和糟粕的邊界在哪?

「武士道精神」和「魔鬼訓練」也深深地影響了日本足球。但在嚴格刻苦訓練、懲罰性教育、科學訓練和尊重人性、違法和犯罪之間的邊界在哪,有時變得模糊。這裡講5個日本足球的真實案例,請您來鑑別是精華還是糟粕。

  1. 日本著名的高中足球教練Sadao Konuma在他的1984年暢銷書《從足球中學習》披露,「告誡是教育,打是教育,只是手段不同,糾正學生的目的是一樣的。我不善於講道理,比如為什麼成年人可以抽菸而學生不可以。當我年輕當教練的時候,基本是用拳頭教育,我的拳頭長期因為打人而腫脹」。
  2. 在前幾年的日本中學女子聯賽的全國總決賽中,上半場萌萌(Moe J.)所在的隊領先,雖然8月份的天氣很熱,但教練對球隊表現很不滿意,命令中場跑圈,不能休息也不能喝水。萌萌到了高中,由於過度訓練,其和隊友大量傷病,但教練責罵並不允許停止訓練,很多球員每天靠吃止痛藥扛著。
  3. 神奈川縣一高中足球隊的隊規規定,如果隊內小球員犯小錯,如遲到或訓練忘記帶東西,就要被剃光頭作為懲罰。
  4. 兩位現大學校隊的隊員回憶,高中校隊時期是噩夢,隊內高年級的隊友和低年級隊員之間等級分明;一旦被高年級的隊員認為調皮搗蛋或犯規,就是世界的末日,經常被叫到沒有大人的地方痛打。
  5. 日本現職業女足的一位前領隊舉報,該隊男性主教練,是前日本頂級球員,在圈內人脈很廣,經常將隊內女隊員(包括一名十幾歲的女球員)叫到其房間,要她們坐在他大腿上,陪他玩或睡覺。

日本體育:懲罰性教育和虐待是常態

除了Sadao教練的故事,上述四個足球的個案均來自國際組織HRW在2020年7月發布的《日本青少年運動員被虐待報告》。該報告採訪了來自日本45個縣的涉及50項不同的體育運動的青少年運動員,發現在日本的學校和體育界這種現象很普遍。

2013年日本奧委會對日本各體育單項協會的下屬的2千名青少年和成人運動員調查,發現有11%的運動員報告由被欺負或被性侵犯的情況。同年,日本大學體育和運動協會對5千名大學生運動員調查發現,其中20.5%在中學和高中時被體罰過

綜合上述三個報告和耶魯大學東亞研究所2007年出版的《當代日本體育和身體文化》的內容,日本體育界的主要懲罰性教育或虐待的表現形式包括:

  1. 體罰和拳打腳踢,如打巴掌,打板子,用竹條抽打;(如下圖)
  2. 強迫多吃飯或餓肚子,或不給水喝;
  3. 犯錯後以加練為懲罰,傷病時還要練;
  4. 精神性體罰,如當著眾人責罵,被迫剪頭或剃光頭;
  5. 性侵犯。
學習日本校園足球和青訓:咱虛心學習,但別把糟粕當精華

體罰

根據上述4份報告,懲罰性教育或虐待的後果很嚴重,這裡舉5個極端例子:

  1. 1965年,東京農業大學的爬山俱樂部的大一新生和田伸(Wada Noburu)第一次出去爬山就累死;該隊隊規是,大一隊員每人背50公斤裝備和行李;大二隊員每人背25公斤;大三大四的不用背;稍有示弱、疲憊或不滿,高年級的就罵、扇巴掌、用帶釘的登山鞋踢或用登山杖打頭;
  2. 1983-2016年,日本共有121位練柔道的青少年死亡;而同時期在歐洲和美國練柔道的孩子,幾乎沒有死亡的報導;
  3. 日本最近十年有三個影響極大的青少年運動員因為教練長期打或者罵而自殺的案例,分別為2012年日本大阪一17歲高中籃球隊隊長、2018年一位17歲高中排球隊員、2019年一位15歲的中學的桌球隊員;
  4. 2012年倫敦奧運前,日本女子柔道主教練因為被15位隊員聯名寫信舉報,在執教的名義下天天打罵隊員,該教練被迫辭職;
  5. 現年45歲的智彥回憶到,其8歲開始學遊泳,如果達不到教練的每回合的時間要求,教練會拿計時錶的繩子套在隊員脖子上,把隊員吊起來。

日本:「打是親,罵是愛」

為何會這樣?學生不反抗?家長不抗議?這得從日本的文化談起。

2013年左右,當時75歲的日本眾議院議長Bunmei Ibuki在自民黨政治家研究組的一次演講中公開表示,&34;我不記得我曾經受到過教練的表揚。每一天,我都想怎麼不被教練打。我打球從來沒有快樂過,我討厭排球。當我長大了,我跟我的教練交談,他說,他的一代這種情況更糟。從他的話,我終於明白這種教育和文化是代代相傳的。但現在必須被打破」。

借我一雙慧眼

國際組織HRW的上述報告說,「參與體育運動應為青少年提供玩耍的樂趣,並為身心發展和成長提供機會。然而,在日本暴力和虐待往往是青少年運動員經歷的一部分,導致他們身體被傷害或死亡, 精神上的焦慮、抑鬱、自卑, 侵略性或自殺, 睡眠和飲食失調,損傷大腦。體育對太多的日本兒童來說,一直是痛苦、恐懼和苦惱的原因。這違反了道德、尊嚴和人權, 而這三者應該是體育的核心價值」。

學習日本校園足球和青訓:咱虛心學習,但別把糟粕當精華

國際奧委會會徽

國際奧委會就上述報告發表聲明,&34;所有青少年都有權受到保護,免遭任何人(包括老師、家長、同學)對他們的各種形式的身體、語言、精神或性方面的暴力和欺負(包括暴力性的紀律處罰)。青少年經歷的各種暴力和欺負,無論性質或嚴重性,不僅造成身體的傷害和疼痛,而且破壞青少年的自我價值感, 阻礙他們的發展。然而,暴力侵害青少年的行為往往被合理化,被認為必要的或不可避免的。由於一方面施暴者是熟悉的人,另一方面受害者感到羞辱或害怕報復,可能很多暴力或欺負行為沒有被報告或投訴。施暴者逍遙法外的現象和施暴行為的長期性可能會讓受害者相信暴力是正常的。在這種方式下,暴力和欺負有了面罩,使其難以防止和被終結」。

學習日本校園足球和青訓:咱虛心學習,但別把糟粕當精華

青少年雪地軍訓

您認為日本足球的精華是什麼?糟粕是什麼?

讀了上面的文章,您對日本足球的精華和糟粕,有了明確想法了嗎?

有沒有人認為當年被老師和教練打的最多的,現在都是最感謝老師和教練的?您認為有些人學習日本的,讓孩子在雪中光身子訓練(上圖)來培養孩子的手段對還是不對,安全還是不安全?

刻苦嚴格訓練和科學安全的訓練、懲罰性教育和鼓勵性教育、不打不成才和不罵不成器和對人性的尊重的界限在哪?為了出成績,是否可以不計一切代價?孩子就是當了世界冠軍,一身精神和身體的疾病,退役後怎麼辦?運動員首先是人,還是首先是運動員?

有人認為中國足球就是缺練,如果不像日本這麼刻苦訓練,還能成功嗎?您同意這個觀點嗎?足球的規律是什麼?作者「足球勁衛軍Football Guardians FC&34;的《足球的精神--球員》系列。歡迎您關注本號該系列的現有的10篇文章和後續文章和其他系列。本文權利保留©®℗ 。

本文參考的主要資料來源:UNICEF, HRW, WIKI, the Guardian, Haruka Hagiwara and Sandy Wolfson, William W. Kelly and Atsuo Sugimoto, Robert Whiting.

本號專注於和大家一起探討足球規律和足球精神,作者也許為管中窺豹,也許為外行看熱鬧,歡迎您的點評或指正。足球之美麗在於可百家爭鳴,足球的魅力在於其斯芬克斯之謎。您覺得呢?

相關焦點

  • 學習日本校園足球和青訓:咱虛心學習,但別把糟粕當精華
    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提出,「剔除封建性的糟粕,吸取民主性的精華」。這句話對我們學習日本足球適用嗎?中國很多人認為學歐洲足球,不如學日本足球,日本足協、J聯賽和職業俱樂部、女足聯賽和校園足球等成為大家的重點學習對象。
  • 日本足球和體育的價值觀的下篇:別再霧裡看花,需分清精華和糟粕
    日本足球的價值觀的上篇:別再霧裡看花,需分清精華和糟粕》介紹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魔鬼訓練對日本足球的影響和日本體育:懲罰性教育和虐待不是個案除了Sadao教練的故事,上述四個足球的個案均來自國際組織HRW的2020年《日本青少年運動員被虐待報告》(報告一)。該報告採訪了來自日本45個縣的涉及50項不同的體育運動的青少年運動員,發現在日本的學校和體育界這種現象很普遍。
  • 為什麼是泰國足球:這裡的校園足球和青訓全國一盤棋,學踢球課時費僅10元
    片中一名熱愛足球的少年,因自身實力沒能在比賽中上場,在看臺看球的爸爸一臉難過失望,賽後,他問兒子是否感到難過,兒子的回答讓人無比意外:其實我上場了,我可以幫助隊友、給隊友鼓勁。聽到兒子的回答,父親有些慚愧「是的,你上場了」。短片的走紅,讓大眾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泰國足球上。
  • 日本的校園足球和青少年聯賽,培養了大量球星,值得國足學習嗎
    國足和以前真沒有本質上的區別,萬達前幾年帶走那批也看不出什麼了,恆大足校那批。現在看來頂天就是另一個魯能足校。最靠譜的還是徐根寶和魯能那裡的,可是他們的體制也就能培養個武磊出來,孫興民李康仁這種國內幾乎不可能出現,基層就是一地雞毛。曾經看過一個帖子,一個德國兄弟工作工資大概一月4,5千歐,但他踢大概什麼丙丁級別的比賽,也能收入這樣的工資。
  • 百億校園足球和不知去向的經費
    範志毅在接受採訪時就透露:「有的人借這個校園足球來賺錢,哪裡是想培養專業人才,一些開餐飲公司的都在搞青訓了!」根據時任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足球分會副秘書長的許建威介紹,「目前,對於學校和核心評價指標依然是升學率。雖然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校園足球對學生有積極的教育作用,但很多校長迫於升學率還是顧及不到這一層。」所以在校園足球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原本足球基礎很好的學校,因為校長不願搞足球了,結果足球隊撤了,足球活動停了,足球的氛圍也沒了。」
  • 從漫畫《足球小將》看日本足球青訓,中國足球到底差在哪裡?
    看著日本二隊在美洲杯上大紅大紫,我們和日本足球到底差在哪裡呢?日本青訓究竟哪裡成就了他們?日本足球的發展歷史可謂是曲折不斷,曾多次因為戰爭讓足球的發展被迫停滯不前,更是面對中國隊70年不勝,直到1992年日本隊在奧運上的失利才打醒了日本足球,從此走上了復興之路。
  • 我們與日本足球差距在哪裡?從青訓說起,揭秘日本足球發展特點
    我們與日本足球差距在哪裡?從青訓說起,揭秘日本足球發展特點過去二十多年,日本足球水平得到飛速發展,去年世界盃16強比利時對日本一戰,面對幾乎全英超球員的比利時隊陣容,他們堅持了70分鐘保證球門不失,反而是原口元氣和乾貴士下半場在5分鐘內連續打進兩球,讓全世界球迷震驚,球迷幾乎一度以為比利時將被淘汰。
  • 學習和踢球只能二選一,校園足球的無奈,中國足球的障礙
    姜自成是一名來自東部沿海地區的青訓教練,培養出數名國腳。兩年前,他來志丹選拔球員,被這片足球淨土感染。「志丹足協在做足球普及,免費培訓孩子。沒想到足球還能這樣搞!」他說。姜自成決定留在志丹,隨即感觸到了第二個「沒想到」:「沒想到足球還能這麼苦!」他說,不少志丹當地人排斥足球,他自己很多時間都花在和家長、老師和校長磨嘴皮子,請求對方放孩子去踢球。
  • 中國足球的青訓並不是體制問題,而是思路和文化問題
    在思考過程中,從媒體報導上知道了中國足球和足球發達國家在青訓上的差距,不少球迷認為中國足球的發展只需要照抄日本、德國等足球發達國家的青訓制度即可。其實,作業是抄不來的,足球是世界第一運動,任何享受高關注度、高傳播度的行為,都是社會文化的縮影。
  • 不學日本足球,才算學到日本足球的精髓?學習日本足球的6大困惑
    日本成功秘密之一:只學世界足球前十名國家日本足協解密,其成功的秘密之一,是始終對標和學習的對象是世界足球的前十名國家,而且是前十名國家的通用做法。據此,作者「足球勁衛軍Football Guardians FC」提出前3個困惑。當我們學習日本時,我們實際學習的是歐美先進足球的二手貨。如果是這樣,為何我們不學一手貨呢?我們沒條件學嗎?當我們學習日本時,我們實際學習的是反映日本特殊性的東西。日本特性,是否適用中國的土壤?
  • 從日本第一高中生看校園足球
    目前日本男足在最近的一期FI-FA排名中,只排在第50位,因此也有一些日本球迷認為日本足協這是在白日做夢,但日本足協之所以有這個底氣喊出這一目標,和他們火爆的校園足球賽事及青訓開展不無關係……從「日本第一高中生」到日本國腳,柴崎嶽的崛起讓我們更清晰地看到日本足球「百年遺產」———校園足球的不凡之處
  • 利物浦青訓+清華附中模式:校園足球的西聯新希望
    新華社北京11月17日電(記者鄭道錦 嶽冉冉)中國的校園足球球隊能否跟職業俱樂部的同齡梯隊對抗?目前看很困難,但利物浦昆明國際足球學校的英國主教練丹尼爾·裡斯來看,只要堅持按利物浦的科學青訓方法練五年,他很有信心讓西南聯大研究院附屬學校(以下簡稱「西聯」)這些初二的孩子做到這點。
  • 利物浦青訓+清華附中模式:校園足球的西聯新希望
    新華社北京11月17日電(記者鄭道錦 嶽冉冉)中國的校園足球球隊能否跟職業俱樂部的同齡梯隊對抗?目前看很困難,但利物浦昆明國際足球學校的英國主教練丹尼爾·裡斯來看,只要堅持按利物浦的科學青訓方法練五年,他很有信心讓西南聯大研究院附屬學校(以下簡稱「西聯」)這些初二的孩子做到這點。
  • 城超聯賽發展喜人 謀劃在青訓和校園足球精準發力
    從2015年十幾支球隊參加的企業杯賽,發展到2018賽季擁有16支球隊參加的超級聯賽,32支球隊參加的晉級賽,2300多支球隊參加外圍賽,已成為專業、規範成體系的足球賽事。其外圍賽被納入中國足協2018「我愛足球」民間爭霸賽體系,整體賽事被納入中國足協與人民網聯合打造的「人民足球」六大社會賽事體系中。
  • 日本足球就是「牛」!開設網絡「青訓超市」,遊戲與現實融為一體
    熟悉足球的人都知道,有一款很著名的遊戲叫《足球經理》,它的一大特色就是數據十分龐大,囊括了世界上幾萬名球員的信息,而且會及時更新,很多歐洲豪門俱樂部都以此作為參考,特別是在南美洲、非洲等地選拔球員的時候,這款遊戲能夠提供極大的幫助。日本顯然是把這種模式應用到了國內足壇,有51家球隊已經在該網站註冊,其中不僅有日本國內球隊,甚至還有很多國外的球隊。
  • 莫非不學日本足球,才算學到日本足球的精髓?
    這就是為何日本不看重亞洲杯和日本球員基本不到收入在歐洲五大聯賽都算高的中超踢球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日本足協的這一發展理念,我們看到的或聽到的日本的足球做法,相信是世界前十名(歐美國家)的通用的實踐在日本本地化的結果。據此,作者「足球勁衛軍Football Guardians FC」提出前3個困惑。1.
  • 學不來的日本校園足球
    柴琦嶽(26歲)沒上場,堂安律(20歲),中島翔哉(24歲),南野拓実(23歲),後腰遠藤航(25歲),基本全在歐洲效力,如果富安健洋成長更快點,下個周期的日本隊我覺得比18年的強,我想再過不久後香川真司也快要退位了,因為現在的日本隊真的是人才濟濟。雖然在世界盃上打法會讓成績有很大的差異,但在亞洲,這個陣容表現出來的控制力,足以讓日本足球領先於全亞洲。
  • 一起來看日本校園足球的不凡之處
    目前日本男足在最近的一期FI-FA排名中,只排在第50位,因此也有一些日本球迷認為日本足協這是在白日做夢,但日本足協之所以有這個底氣喊出這一目標,和他們火爆的校園足球賽事及青訓開展不無關係……日本全國性的校園賽事總是能吸引大量球迷觀戰(圖為第92屆日本高中足球錦標賽決賽)校園賽事火爆
  • 恆大足校聯合30所名校共建青訓中心 解決校園足球短板
    足球要從娃娃抓起!中國的校園足球一直存在一些突出的短板,包括沒有成型的青訓體系。對於很多學校而言,足球到底應該怎麼練、練什麼,怎麼檢驗練的效果、優秀精英學生該怎麼向上發展,是最突出的短板。職業足球這條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走。其中,有球員個人天賦原因,也有家庭條件原因,但更重要的還是足球青訓機構的業務能力不足,導致很多優秀的足球苗子難以被挖掘和被培養成才。
  • 相比日本足球,國足缺的是球場和優秀的青訓
    世界盃期間,央5有幾期節目專門介紹日本的青訓特別是他們的高中生聯賽,其他的先不說光學校裡的足球氛圍和球場就令人羨慕。反觀我們,我當年高一進校的時候學校連個像樣的足球場都沒有籃球場室內室外十幾個,我們都是在水泥地上踢球,出去打比賽一開始根本沒人關心,後來我們一路打進決賽這時候領導出來了,不過好在我們得獎後學校開始建足球場了,不知道我說的是不是個例,但是我想說中國真不缺踢球的孩子,缺的是球場和基層的青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