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敬畏,是一個人基本的修養

2020-12-12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文|張(富書專欄作者)

明代學者方孝孺曾說: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規,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

意思是說,做人,要有敬畏之心。敬畏,能讓人自律與自覺,告誡人有所為有所不為。

一個人,只有對生命、對規章、對職責心存敬畏,才能行穩致遠。

敬畏,不僅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種行為準則,更是人生的大智慧。

敬畏生命,人生無法重來

中北大學學生跳樓自殺事件,這幾天在網上引起巨大爭議。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孩子,當你跳樓的那一瞬間,不知是否回憶起生命的美好:

出生時,渾身皺皺的。媽媽把你抱在懷裡,看著你吮吸著乳汁,香甜地睡了,一呼一吸間,都是生命的力量;

3歲時,你在畫一隻小兔子,媽媽絮絮叨叨地告訴你,眼睛要圓的,耳朵要長長的。你說,媽媽,這是我的畫,我想怎麼畫就怎麼畫;

8歲那年秋天,你跑遍公園裡,執拗地想找到相同的兩片楓葉,媽媽說,這世上沒有相同的葉子,同樣,也沒有相同的兩個人!

是啊,寶貝,你就是你,如此的特別、獨一無二,是父母的珍寶,為何草草地結束自己的生命?

死生亦大矣,不可意氣用事,更不可令家人擔心與痛心。

生命比任何事物都珍貴,因為它只有一次,所以生命是用來敬畏、疼惜的。

我一直記得曾經教過的一個學生,10歲時,因為意外,他被燒傷毀容,醜陋的面容讓人無法正視。

但他從不放棄對學習和生活的熱愛,成績一次比一次好,還被分到重點班。

他自信、從容,令作為老師的我感到羞愧,之前我們所有的擔心幾乎是多餘的。在他身上,看不到半點自卑。

他曾說過: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老天從他這裡拿走的,一定會以另一種形式補償給他的。

大家開始仰視這個孩子,他有一雙可愛的眼睛,那裡流露出對生活的嚮往。在相處的日子裡,我們再也不把他作為另類,該批評就批評,該玩笑就玩笑。他成了班幹部,也成了我的驕傲。

從死亡中走出來的他,儘管不再擁有陽光的外表,可陽光、強大的內心足以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可貴。

所以說,敬畏生命不僅意味著靈魂的升華,更能用自己的愛與真誠來溫暖別人的心靈。

被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人物之一的法國人阿爾貝特史懷澤,創立了「敬畏生命」的倫理學。

他認為,生命是尊貴的,這種尊貴,不僅是「寶貴」更是「高貴」。敬畏生命的休戚與共,是世界的大事。

我們既不漠視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視他人的生命,要尊重、關注、關懷和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個生命。

敬畏規章,才能行止有度

旅行時,閨蜜的兒子皮皮讓人印象深刻。

確切地說,是讓所有人刮目相看。講真,組團旅行,真怕遇上一熊孩子,不分場合地鬧騰,打不得,罵不得,若家長還屬於蠻不講理的,好端端的旅行就算毀了。

皮皮卻不同,懂禮貌但不膽怯,性格活潑卻又不吵鬧,在海邊遊玩,還會細心地幫拍照的阿姨們看東西,很是惹人喜歡。

泰國是個佛教國家,有很多寺廟供人朝拜。

讓人意外的是,8歲的男孩可以很安靜地跟在母親身後,把大人與自己脫下的鞋子碼放好,然後學著長輩的樣子行禮跪拜,恭敬虔誠的樣子讓人既感嘆又佩服。

起初大家都以為是他性情乖巧,接觸多了發現,並不是,他與別的孩子的差別,在於有一顆敬畏之心。

原來,閨蜜非常注重孩子精神世界的成長,平日裡經常帶他感悟大自然的壯觀與偉大,讓他讀《道德經》、《弟子規》等經典,還讓他參加加各種節日慶典、儀式,讓他懂得愛的溫暖和敬畏心的必要。

她深知,一個沒有恭敬和敬畏心的孩子,遠比一個沒有成就的孩子可怕得多。

教育也是家長的一場修行,它不是單純地滿足孩子的要求,而是培養他的敬畏之心,懂得自律與理智,樹立規則意識,只有這樣,孩子將來才不至於誤入歧途,輸掉整個人生。

不久前,藝人仝卓在直播中自曝當年曾偽造應屆生身份參加高考,引起了大家廣泛的關注,臨汾市立即對此進行了調查。

6月12日,山西省教育廳通報了調查結果。仝卓也為偽造應屆生參加高考的違法行為付出了代價:

山西省招生考試管理中心已作出仝卓參加山西省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各階段、各科成績無效的處理決定。

中央戲劇學院也發布通報,仝卓未能取得學士學位,已取得的畢業證書也被撤銷。

高考舞弊是違法行為,作為考生,應該嚴肅對待高考,對待考試,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別人的努力負責。

說到底,他覺得動用「小手段」沒有什麼大不了,還堂而皇之地說出來。除了是法盲之外,更是對高考制度沒有足夠的敬畏心。

古語云: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於禍。

意思是說,有所畏懼則不敢放肆,因此能修養德性。無所畏懼則任性縱慾,必定招致災禍。

人一旦失去敬畏之心,往往會變得肆無忌憚、無法無天,甚至於喪失底線,最終吞下自釀的苦果。

敬畏職責,職場安身立命的法寶

在《清平樂》裡,懷吉這樣說:「然而敬於中而禮於外」,意思就是禮沒有周全,是因為內心不夠敬重。

職場中,敬畏心與學歷、文化水平沒有必要關聯,但一定跟個人的素質有關。表現待人接物有涵養、給別人足夠的尊重、對崗位熱愛忠誠。

在熱播劇《誰說我結不了婚》中,正倫律師事務所實習生安娜就是這樣一位對職責缺少敬畏的人。

最初,她將客戶的資料洩密,犯下低級錯誤。出現這麼嚴重的問題,安娜並沒有好好反思,反而認為是田蕾把自己逼得太狠。

一年的時間裡,她認為自己一直在田蕾身旁做一些列印資料、端茶送水的小事情。

在安娜眼中,自己之所以在事業上一事無成,就是因為田蕾的「壓制」,因為田蕾從來只會顧及自己的利益,從來不在乎她的感受。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因為肯吃苦的安娜和年輕時的田蕾非常像,所以為了讓安娜少走一些彎路,田蕾選擇讓她多在自己身旁學習了一段時間。

可最終,缺少敬畏的她被人迷惑,再次犯錯,故意將鵬達公司資料洩露,不但田蕾身陷被動,還讓徐海峰被迫辭職。

真相大白後,在正倫已經待不下去的她,也很難在律師行業繼續工作。

人一輩子是要靠業務吃飯的,若沒有敬畏心,工作就只是一個謀生工具罷了,永遠成就不了大業。

李嘉誠的辦公室掛著一幅條幅,上書: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所以,無論什麼職位,只有對事業心存敬畏的人,才會孜孜不倦地痴迷投入,不斷傾注自己的精力、思想和感情,才有機會成就一番作為。

電影《中國機長》裡「敬畏生命、敬畏職責、敬畏規章」的主題讓人明白:只有擁有了敬畏之心,才能承載更大的責任。

敬畏生命,才能珍惜當下,保持一份熱愛和好奇心;

敬畏規章,才能堅守底線,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

敬畏職責,才能不斷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

正如楊瀾說過的那樣:「經過了這麼多,才懂得要對一切懷有敬畏之心。」

敬畏心,是一種信仰,是我們看待世界萬物的人生態度,也是一個人基本的修養。

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會在敬畏中獲得智慧和力量,然後走得更穩、更遠。

作者簡介:張女子,富書專欄作者,富書親子營入門班7期學員,富小書的人,前都市報情感傾訴記者,傳播學碩士,現以女兒小名寫作的中年少女,本文首發富小書(ID:fxsfrc),你身邊最好的閨蜜,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領導幹部:常懷敬畏之心 勿存僥倖之心
    領導幹部:常懷敬畏之心 勿存僥倖之心 2020-12-12 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舉頭三尺有神明,心存敬畏,平安每天
    ,除非已莫為,舉頭三尺有神明,心存敬畏,才能平安每天,凡事都有可能東窗事發的那一天,不要等到那一天真的到來,自食其果的時候,可就後悔莫及了。 4 心存敬畏,舉頭三尺有神明,少說妄語,少說誑語,尊重別人,
  • 萊西一中李展飛——《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在我看來,我們首先要思考的,是把敬畏的心找回來。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敬畏」的文化,民諺有句話:"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孔夫子則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君子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老子說:「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說的是敬畏之心對於言行的匡正作用。
  • 讀書筆記:《所謂高貴,就是對自己心存敬畏:尼採的智慧箴言》
    所謂高貴,就是對自己心存敬畏。這是尼採對生命價值最高的肯定,而他的一生,正是其踐行這一真諦的最完整最絕妙的反映。一本尼採所有文集裡面最適合當下語句的摘錄。選取他一生所有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兩百多句話,展現了這位先哲的思想和心智。
  • 首都機場安保公司王豔萍:心存敬畏之心 方能行有所止
    古語有「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於禍」告誡世人,有所畏懼則不敢放肆,能修養德性,無所畏懼則任性縱慾,必招致災禍。無論做人還是做事,只有心存敬畏,才能端正態度,嚴格自我約束,從而保持正確的人生航向。
  • 【監察審計】警示案例: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敬畏,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態度。心存敬畏的人,是有做人的原則,絕不突破道德的底線。做人,有所為,有所不為;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不慌不忙,進退有度。 「得到APP」創始人羅振宇曾經說:有些東西,一旦體驗了,欲望的閘門打開了,就很難回去了。
  • 「養活教育」「校長演講」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或許有人會說,幸好傷亡不大。但我們都知道,每一個人之於社會,是億萬分之一,但對於家庭,是百分之百。生命的重量,比我們想像的重得多。培育學生「敬畏之心」。我們以前強調培育學生「文明之心、進取之心、感恩之心、創新之心」,今天,我要補充一條「敬畏之心」。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南宋大學者朱熹在《中庸注》中說:「君子之心,常存敬畏。」就是告誡人們,人生在世,應當常存敬畏之心。敬畏,不是膽小怕事,是一種為人處事的態度,更是一種價值取向。
  • 心存敬畏方能行長遠
    中國航空旅遊網訊www.cnair.com   2019年,以川航3U8633航班劉傳健機組完成「史詩級備降」為原型的電影《中國機長》上映,劇尾提出了展現當代民航精神、凝聚民航人職業自豪感和精氣神的價值理念——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職責。
  • 敬畏之心,是中國傳統文化之根一、敬畏神明
    明代大儒王陽明認為,人不僅對鳥獸之死、草木摧折有不忍之心,對瓦石毀棄也要有顧惜之情。有了這樣一顆善待萬事萬物的心,萬事萬物都會微笑著親近你,幫助你,呵護你。三、敬畏道德中國古代著名哲學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經》,就講了兩個字:一個是「道」,一個是「德」。「道」是什麼?「道」是宇宙萬物發生、發展、變化、滅亡的客觀規律;「德」是什麼?
  •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名師」胡紅梅老師侵權事件留給我們的啟示
    胡紅梅的悲劇是一個學者對學術缺少敬畏之心所釀造的悲劇。《圍爐夜話》說:立身之道何窮,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南宋大學者朱熹在《中庸注》中說:「君子之心,常存敬畏。」都意在告誡人們,人生在世,應當常存敬畏之心。敬畏,其實就是人類對待世間萬事萬物的一種態度。敬為尊敬,畏為畏懼,合在一起是因尊敬而畏懼。
  • 修養,一個人最基本的素質之一,職場中尤為重要!
    修養是一個人素質的體現!不論是生活中還是職場上,我們經常會碰到這樣的現象,雙方或為了某一件事情而爭執不休。可為什麼有的人明明更佔理卻不願意跟對方爭論呢?這是個人修養的體現。一個有修養或者是說有素質的人絕對不會和不在同一頻道的人爭辯。我特別注重一個人的修養和自我修養。
  • 三跪九叩是民俗最高禮儀也是心存敬畏之本
    跪拜禮起初表示人們對天地對父母對長輩的誠心和心存敬畏,後被歷代統治者看作皇權的象徵,所以不難理解跪拜禮被學者定義封建迷信陋習。用心思想不難發現,跪拜禮在道教齋醮科儀裡比較常見,因為道教齋醮科儀講究道法自然、心存敬畏、莊嚴肅穆,所以道士民眾在齋醮科儀過程中常常行三跪九叩大禮來表達自己最真誠的心和恭敬。
  • 【季度之星】心存敬畏 為夢護航
    【季度之星】心存敬畏 為夢護航 2020-12-17 1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生在世,對一粒米一滴水都要心存敬畏
    人生在世,一定不能忽視細節,忽視小事,對一粒米、一滴水都要心存敬畏。 也許有人會對此嗤之以鼻。現在物質生活如此豐富,一粒米有什麼好敬畏的? 說實話,我有了敬畏一粒米的念頭之後,也立即在心裡自責反思:這樣的想法是不是小題大做?是不是格局太小不夠大氣? 於是,我對這個問題又進行了一番思考。
  • 修養,一個人的精神長相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一個人有沒有修養,並不在於他的身材與面貌,出身和地位,也不在於他走過多少路,有多高的學歷,而是歲月經歷沉澱下來的人格魅力。
  • 【致敬抗疫·書香滿院】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第三期)
    【致敬抗疫·書香滿院】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第三期) 2020-02-18 17: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心存敬畏 使命必達
    4月14日,在民航安全運行形勢分析會上,民航局局長馮正霖表示,民航人都是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逆行者,要大力弘揚和踐行當代民航精神,以「敬畏生命、敬畏規章、敬畏職責」為內核,切實增強敬畏意識,深入推進作風建設,不斷提升專業素養
  • 【微廉課第九期】心存僥倖終究成為不幸
    【微廉課第九期】心存僥倖終究成為不幸 2020-10-28 20: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做人心存一顆平常心,便已達到了自我修養的最高境界
    做人要心存一片素心,這種素心也可以成為一種「平常心」。常言道:「飢來則食,困來即眠」。意思是說:「餓的時候就吃,困的時候就睡,高興的時候就笑,傷心的時候就悲傷。」人生一輩子,無論何時何地,身處何種境遇,都應該保持一份平淡。常聽人說「自己」整晚睡不著覺。事實上,這是自己因想得太多了,不肯入睡罷了。
  • 心力訓練:懂得敬畏才能讓你越來越厲害,敬畏之心深藏這幾種力量
    ,敬畏才會讓我們可以更好勇往直前。敬畏會讓我們因禍得福,敬畏也會讓我們變得更有智慧。一個懂得敬畏的人,一定會在時間的見證下,成為眾人所仰慕的高手,敬畏之所以有這麼大的魅力,根源是懂得敬畏的人,擁有這幾個顯著優點。一、敬畏不是害怕,敬畏是謙虛地體現一個人要想成為厲害的人,我們要學會謙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