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對比較「無知」的時代,仿佛所有的福禍旦夕都與神脫不開關係,且古人對於這類的傳說深信不疑,所以自古以來出現了無數與之相關的神話故事。
其實在古代傳說中,除了那些掌管著人間的神仙之外,還有一些異獸也是關係著尋常百姓的福禍旦夕的。之前介紹了一些會帶來災厄的異獸,這次就講一講《山海經》中那些象徵著幸福喜樂的祥瑞之獸吧,正好也迎合一下春節喜慶的氣氛。
要說祥瑞之獸,那首當其衝的定然是鳳凰啦!自古以來,鳳凰和龍便是成雙成對出現的祥瑞之獸,所以祥瑞之獸沒有鳳凰可不行。關於鳳凰的形象是,《山海經》是這樣說的:「有鳥焉,其狀如雞,五採而文,名曰鳳皇」,那會兒的鳳凰的形象還遠沒有現在這般複雜,名字也還是「鳳皇」。但隨著時間的變化,它就像是龍一樣愈加繁複,經過幾千年的演變,最終形成了現在人們所見到的模樣。
雖然模樣在不斷變化,但不管在哪個時代,它都是祥瑞的象徵,在《山海經》中說它一出現便「天下大安」,所以在那些兵荒馬亂的年代,人們最想見到的估計就是鳳凰了吧。你別看它是祥瑞的象徵,但古人還是徹底的貫徹了「民以食為天」的宗旨,吃起了神鳥。據說上古時期有「沃之民」居住在「沃之野,鳳鳥之卵是食, 甘露是飲」這都是什麼神仙日子呀,吃的這般高級。
在《山海經》中記載了一種和鳳凰特別像的鳥,那便是鸞鳥。書中這樣說:「有鳥焉,其狀如翟而五彩文,名曰鸞鳥,見則天下安寧」,若是沒有後面的名字,我估計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是描寫鳳凰的,是不是?不僅相貌相像,鸞鳥和鳳凰一樣,也是預示著天下太平的神鳥,雖名氣比不上鳳凰,但也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知名度比較高的鳥類異獸了。
「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牙,其名曰當康,其當康鳴自叫,見則天下大穰」,這是《山海經》中關於當康的介紹,讓人一看就知道它祥瑞之獸的身份。我估計當康應該是所有尋常百姓最愛的異獸了吧,因為它一出現便預示著豐收,這對於農業大國的中國來說,簡直不要太好。
除了當康,在《山海經》中還有一名叫「狡」的異獸,它也是預示五穀豐登的異獸。雖然是祥瑞之兆的象徵,但長得比較兇橫,外貌像狗卻有豹子的花紋,而且頭上還有牛角一般的角,若是不說,我很可能會把它當做是兇獸看待呢。
或許現如今的九尾狐都是妖獸的象徵,但在最早期的它也曾作為祥瑞的象徵呢。在《山海經》中說,若是吃了九尾狐的肉,那麼便可以免受妖邪之氣的困擾。而且西晉文學家郭璞還在此處備註說,九尾狐是太平時期出現的瑞獸,所以因為妲己而全面否認九尾狐是不對的,我們要客觀的認識它。
其實,不僅是這些異獸出現會帶來祥瑞,還有一種光是佩戴它的毛髮便可以帶來幸福的異獸,那便是鹿蜀。鹿蜀是一種外形像馬卻有白色的頭,身上有老虎斑紋和紅色尾巴的異獸,據說只要佩戴它的毛髮則可以多子多孫。多子多孫,這可是自古以來人們心中的終極願望了,不管是平頭百姓,還是達官顯貴都希望自己能多子多孫,所以鹿蜀估計一出現便滅絕了吧。
不管是象徵著哪種祥瑞的異獸,無一不反映著當時人們心中最真切的想法,或是希望天下大安,或是希望多子多福。其實有時候想想,雖然我們沒有見過那些神奇的神仙、異獸,但我們的生活比古人不知幸福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