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國的迴光返照,唐宣宗李忱和他的大中之治

2020-12-14 盧龍軍節度使

唐朝自安史之亂以後輝煌不在,一步一步地走向了黑暗的深淵。藩鎮自立,君主無為,外敵入侵,宦官幹政,奸臣當道,黨爭愈演愈烈。這是自安史之亂以後唐帝國的狀況,然而在無比黑暗的晚唐時期卻有一抹亮色,它照亮了黑暗,然而這抹亮光卻沒有持續多久,最終還是被黑暗吞噬,唐帝國走向了滅亡

這抹亮光就是唐宣宗李忱在位的十三年「大中之治」,李忱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它一生經歷了五個朝代,他是唐憲宗的兒子,穆宗的弟弟,敬宗,文宗,武宗的叔父(三朝叔父)。李忱在兄弟中自幼就以愚笨出名,成為兄弟們嘲弄的對象,甚至成為侄子們嘲笑的對象。很多人都覺得他是傻子,但當被宦官擁立,當上皇帝的時候,大家才知道這人不是傻,是太聰明了,這樣善於掩藏自己人,會是傻子嗎?

隱忍韜晦的三朝皇叔

公元820年,唐憲宗暴斃於宮中,他的第三個兒子李恆即位,這便是唐穆宗。穆宗死 後,帝位相繼傳給了李忱的幾個侄子,即李恆的兒子們: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 整整27年,他因憲宗的寵幸而受到猜忌,甚至侄子還派人殺他,不過沒有成功。以至於在這27年中,他始終是兄弟、侄輩們的眼中釘和防備對象,也一直處於他們的監控之中。這種狀態,把李忱熬成了半個植物人,他整天面無表情,呆若木雞,逢人不發一言,形同傻子。

一次皇子們在十六王宅 (唐代皇子居住們居住的地方)舉行家宴,文宗、武宗席間 故意引誘宣宗說話,還戲稱他為「光叔」。武宗更是對這位叔父尤其不尊重,繼位之 後更是處處提防,必欲致其於死地。曾密令中常侍四人將宣宗囚禁起來,幾天後又把他拋入廁所糞池。幸虧有位叫仇公武的宦官憐憫他,假意提出處死宣宗以絕後患,卻用糞土車偷偷將宣宗運出宮外,藏在家中秘密保護起來。後來宣宗繼位,便把仇公武提拔為軍容使。

公元846年,唐武宗駕崩了,把持朝政的宦官們想找一個聽話的傀儡皇帝,選來選 去,最後一致推舉傻子李忱。於是,他們就扶持了傻乎乎的李忱坐上了帝位,可是這位皇帝上位後好像變了一個人,他勵精圖治,處理各種問題,大唐帝國儼然一派中興之象。

用人問題

宣宗對用人問題非常重視,宣宗經常微服出行。 他經常騎著毛驢出宮,在長安城的坊曲 之間或是城郊一帶明察暗訪,一出去就是一整天。一次他到城西打獵,不覺來到 渭水河畔,看見一二十個父老在村中佛寺內做齋事,便上前打聽原因,父老回答 說:「我們是醴泉縣(今陝西禮泉縣)的百姓,因本縣縣令李君奭政績優異,現已任 滿,百姓想要他繼續留任,故而在此祈禱佛力保佑。」

宣宗回宮之後,立即在屏風上大書李君奭的姓名。不久,中書省兩次擬任新的醴泉縣令,都被宣宗駁回。一年以後,吏部因懷州(今河南沁陽)刺史出缺,請示任命,宣宗御筆親批曰:「醴泉縣令李君奭可懷州刺史。」眾人皆不明其中緣故,直到李君奭御前拜見時,宣宗才說出原委。

除此之外,宣宗對身邊人的名字也是聽一次就記住了,身邊的宮女太監很多,他只要見一次知道他們的名字就記在心裡,平時什麼人犯了什麼事他也是記得清清楚楚。

邊塞問題

宣宗繼位後,繼續推行武力收復河湟政策。大中三年二月, 吐蕃秦、原、安樂三州及石門等七關的人民趁亂起義歸唐。宣宗以太僕卿陸耽為宣諭使,詔涇原、鳳翔、邠寧等節度使出兵接應,至六七月份收回了三州七關。與此同時,大中五年正月,沙州大族張義潮也乘吐蕃內亂之機率眾在沙州發動了起義。

至當年十月, 略定瓜州 、甘州、肅州、蘭州、鄯州、廓州、伊州、西州 等十州。隨後,派其兄張義澤赴長安,向宣宗呈遞十 一州圖集 。十一月,宣宗置「歸義軍」於沙州,以張義潮為歸義軍節度使。時隔多年,河隴終於復歸唐之版圖。 應該說河隴復歸是不小的成就,不過,我們也應當看到宣宗收復河隴的兩個有利條件:一是吐蕃內 亂,二是人民起義並自動歸附。也可以說是時勢造英雄!

藩鎮問題

大中一朝,藩鎮軍亂與農民暴動交相迭起,延續不斷。大中三年四月,幽州盧龍節度使張仲武薨,軍中推立其子張直方。朝廷以張直方為盧龍留後,很快立為節度使。不久,張直方又被逐,軍中推舉張允伸為留後,朝廷從之,授允伸盧龍節度 使。

同年五月,徐州軍亂,節度使李廓被逐。大中五年,山南西道蓬州、果州農民暴動。大中六年河東(今屬山西)節度 使李業縱吏民侵掠雜虜,又妄殺降者, 由是北邊擾動。同年,衡州農民暴動。大中七年, 華州農民暴動。大中九年,浙東軍亂,逐觀察使李訥。

大中十三年 ,浙東裘甫領導農民暴動。 雖然宣宗將這些軍亂和農民暴動基本平定, 但以上事件說明大中朝地方之不安定。尤其是大中十二年一年軍亂不斷,遍布整個南方,說明此時全國局勢已相當糟糕。

史書總結大中政局之不善 ,稱: 「唐亡,諸盜皆生於大中之朝,太宗之遺德餘澤去民 也久矣,而賢臣斥死, 庸懦在位, 厚賦深刑, 天下愁 苦。方是時也,天將去唐, 諸盜並出 ……」

此時的唐王朝在所謂「大中之治」 的華麗外表掩蓋下,實際上內部問題很多,徒有一番中興之象。

宦官問題

宦官問題是晚唐政治不得不說的一個問題,宣宗就是被宦官擁立的。總的來說,宣宗朝的宦官是控制得比較好的,但也只是勉強維持。宣宗對朝中大臣與宦官交通的處罰很嚴厲。宰相馬植和馬元贄關係不錯。馬元贄將宣宗所賜的寶帶贈與馬植,被宣宗發現。第二天,馬植就被罷相,又捕馬植親信董侔交御史臺審理,最後以交通之罪貶馬植常州刺史。終大中一朝宦官問題始終還是懸在那裡,沒有實質性突破。同時,由於宣宗不及時立太子,最後,通過宦官的安排,導致昏憒的懿宗即位 。

宣宗上任後進行了一系列朝政改革,令朝臣驚悚,舉國震驚。他先是結束了長達數十年的朋黨之爭。接著打擊了宦官集團的勢力,然後又減少賦稅,選拔人才。他擊敗吐蕃,收復河湟。使已呈衰榮的唐朝出現了「中興」局面,李忱也由此被時人譽為「明君「,「英主」、「小太宗」。

縱觀大中一朝既有文治,也有武功。大唐帝國之所以走向衰落,是由多方因素造成的。宣宗時代的大唐是一輪迫近黃昏的夕陽,儘管即將西下,但依然發出燦爛的光芒。也是大唐帝國的迴光返照。

相關焦點

  • 唐宣宗李忱——當明君行走在王朝的末路
    但是安史之亂過後整個唐朝已經完全不再是當初的那個樣子了。藩鎮割據、宦官之禍、牛李黨爭使得唐朝國力日下。不過,帝國在後期曾孕育出一位傑出的帝王——唐宣宗李忱。唐朝的子民在這位明君領導之下繼續走過了13年太平的時光。當唐宣宗緩緩登上帝王的寶座之時,唐朝這個百年老字號已經走過了228個春秋。37歲的唐宣宗看了看匍匐的百官,暗下決心,一定要像當年的太宗那樣澄清宇內,四夷賓服。
  • 「小太宗」唐宣宗:用妥協換來「大中之治」,卻給子孫留下禍根
    唐宣宗在位十三年間,政局長期穩定,百姓安居樂業,國力有所恢復,國內少有戰爭,對外收復失地,衰落的唐朝由此重現昔日美好的時光,其統治於是被人們讚譽為「大中之治」。於是,郭太后在鄭太后和唐宣宗母子的逼迫下,於大中二年(848年)死於非命。古人講究以孝治天下,唐宣宗的做法有悖人倫,因此遭到時人的非議。唐宣宗為父親報仇,追查陰謀分子,直到大中八年(854年)才宣告停止。唐宣宗的第二個反面是縱容之君。他縱容河朔三鎮(幽州、成德、魏博)自立節度使,而不加以幹涉。
  • 唐宣宗李忱:「傻子」如何重現貞觀之治
    其他親王眼看李忱成了傻子之後,紛紛把他當作取樂的小丑。不管親王們如何戲弄,李忱都裝作一副逆來順受的樣子。李忱就這樣瘋瘋癲癲地度過了穆宗、敬宗、文宗統治的時期。當唐武宗上位之後,李忱成為了歷經三朝的皇叔。他雖身份尊貴,可是又有誰會將傻子當回事呢。 武宗卻不這麼想,他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懷疑李忱在裝傻的人。
  • 唐宣宗李忱|唐朝第十六位皇帝
    唐宣宗李忱(chén)(810年—859年),唐朝第十六位皇帝(除武則天和殤帝李重茂外,846年—859年在位),唐憲宗李純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恆異母弟。初名李怡,長慶元年(821年),封光王。李忱在位時,國家相對安定繁榮,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大中之治」。李忱性格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所以直至唐亡,百姓仍思詠他,稱其為「小太宗」。大中十三年(859年)八月,李忱因服長生藥中毒,於大明宮駕崩,享年五十歲,在位十三年。諡號聖武獻文孝皇帝,廟號宣宗,葬於貞陵。後加諡元聖至明成武獻文睿智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
  • 唐宣宗李忱:不受待見的庶出子,裝傻36年,登上帝位後趕盡殺絕
    生在皇家,有著無上的富貴和榮耀,可是一旦遭遇改朝換代的變亂,富貴和榮耀則會轉化成對等的痛苦與災難。唐朝有個皇帝,因為庶出不受重視而整日裝瘋賣傻,最後竟然靠著裝瘋賣傻當上了皇帝,而且還成為一代明君,他就是被稱為「小太宗」的唐宣宗李忱(chén)。
  • 他裝瘋賣傻36年,一朝為帝開創大唐最後一個盛世
    唐宣宗李忱李忱的身世和經歷頗負傳奇色彩。他是唐憲宗的第十三個兒子,母親鄭氏是個宮女,身份低下,所以連帶著李忱也不被皇室中人重視。即使李忱後來被封為光王,但也沒享受到王爺的榮耀,反而成為皇室宗親經常嘲諷的對象。
  • 裝瘋賣傻的唐宣宗
    唐朝有位皇帝裝瘋賣傻的本領也不輸給前面這幾位,他就是李忱,其這項本領在唐朝所有皇帝中堪稱是第一了。李忱出身低賤,其生母鄭氏本就是罪人之妾,後來也是一位侍女,只不過在偶然的情況下受到了唐憲宗的寵幸,最終就有了李忱。
  • 地圖上的大唐帝國
    唐太宗即為後,整頓吏治、休養生息,史稱「貞觀之治」。經過短暫休養生息,唐太宗開始解決邊患。公元630年,唐太宗平漠北。公元634年,唐太宗滅吐谷渾。公元639年,唐太宗定西域。公元645年唐太宗伐高句麗。唐太宗去世的時候,大唐帝國周邊的威脅已經基本解除。四、唐高宗時期形勢圖
  • 唐宣宗去世之後,大唐帝國為何急轉直下?
    如果大家支持長子繼位,理由也是現成的,因為廢長立幼,古之大忌啊。經過簡單的爭鬥和火併,皇長子上位了,他就是唐懿宗。當然了,這對大唐帝國而言,就是標準的小兒科之事。因為翻開大唐帝國的歷史,皇位交接通常都是在血雨腥風中渡過,平穩交接的時候非常罕見。而在唐懿宗上位的過程中,也沒有死幾個人,也算交接比較順利了。
  • 他是被宦官推上位的傻子皇帝,卻締造了大唐最後一抹輝煌
    答案不是剛才提到的這三位,而是被人當了三十七年「傻子」的唐宣宗——李忱。公元810年,即唐憲宗元和五年,是曾經傲視亞洲大陸的大唐帝國,多災多難到風雨飄搖的一年:淮西河北山東各地藩鎮,摁下胡虜起來瓢一般作亂,各地的節度使,不是看熱鬧就是混日子,唐憲宗焦頭爛額,隔三差五就要衝著大臣哀怨一頓:日落西山的大唐,越來越沒治了。
  • 唐宣宗:幹啥啥都行,裝傻第一名
    小太宗:859年9月7日,唐宣宗(小太宗)李忱因吃丹藥中毒而死。唐朝五位皇帝死於亂服丹藥,他們分別是唐太宗、唐憲宗、唐穆宗、唐武宗和唐宣宗。關於他去世的日期,還有《新唐書》記的9月10日。我們根據《舊唐書》編纂時間早,保存原始資料多的特點,採用該史料的說法。唐宣宗是大唐的第16位皇帝,和唐太宗、唐玄宗這些政治明星相比,很不顯眼。
  • 唐宣宗李忱:隱忍36年,終由傻子皇叔變身開明帝王!
    李忱的母親鄭氏不僅身份卑微,還曾經做過朝廷反臣李錡的小妾,父親唐憲宗又在李忱孩童時期遇弒身亡,鄭氏母子在宮中可以說毫無依靠。鄭氏曾經是唐憲宗嬪妃郭氏身邊的宮女,唐憲宗去世後繼位的正是郭氏的兒子唐穆宗,昔日宮女變「姐妹」,今日一朝得勢,郭氏自然毫無餘力的打壓鄭氏,因此,李忱幼時與母親在宮中的處境十分艱難,是皇子宮人戲謔和欺辱的對象。
  • 這個「仙丹」帝國,五位皇帝死於長生不老藥,為什麼?
    儘管三位先祖唐太宗、唐憲宗、唐穆宗先後因為丹藥死於非命,但唐武宗也不能免俗,這位對內再次平定藩鎮、對外擊敗回鶻,一度在祖父唐憲宗之後,再次讓大唐帝國迴光返照的雄才英主,也頗為喜好神仙之術。 即位後,唐武宗就下令將大哥唐敬宗李湛所崇信的道士又請入長安宮中,並修建了九天道場,還封道士趙歸真為右街道門教授先生,崇信一時無雙。
  • 「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唐宣宗悼詩背後的中興之志
    作為一個營造出「大中之治」,延緩了唐朝衰敗的明君,一直到唐朝滅亡,都被臣民記在心裡並稱頌的「小太宗」,唐宣宗李忱的文治武功是有目共睹的。那麼為什麼會在格律精熟的中晚唐時期,一個頗有文名的皇帝,在悼念白居易這樣重臣的七言律詩中會有出律的現象呢?
  • 大唐歷代皇帝簡介,強盛的大唐帝國,後期皇帝個個是慫包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李淵剛起兵時並沒有馬上開創大唐,而是擁立隋煬帝的孫子楊侑為帝,李淵自任大丞相一職,「挾天子以令諸侯」。公元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殺,大隋已經名存實亡,隋恭帝楊侑被迫禪位於李淵,強盛的大唐帝國由此開始。雖然李淵是大唐的開國之君,但他恐怕也是歷史上最慘的高祖了。
  • 晚唐出了個傻子皇帝,大唐因此多了幾十年壽命!
    他寫的一手好詩,中興了一度被認為要改朝換代了的大唐帝國,創造了晚唐歷史上著名的小貞觀,被老百姓尊稱為小太宗,延續了大唐帝國幾十年的生命。唐朝中後期,宦官專政嚴重,地方節度使又對中央政府應奉陽違的搞軟割據,整個大唐帝國可以說是千瘡百孔,大廈將傾之勢已成。但是,俗話說的好,人死都有回光反照,何況一個龐大的帝國。它在即將坍塌前迎來最後的英主李忱。
  • 永福公主究竟犯了什麼錯,惹得生父唐宣宗大怒:難怪沒人敢娶公主
    這個問題也曾經困擾了唐宣宗李忱很多年,直到他有次見到自己女兒永福公主的行為,才總算是恍然大悟。李忱是一個很傳奇的帝王,他小時候不愛說話,做事情的反應也非常慢,經常表現得痴痴傻傻的,宮中的太監與宮女都看不起他,認為這是一個傻子。
  • 別人笑他太瘋癲,他笑別人看不穿
    唐朝時期,也有一位逆襲者,這位比孫臏更加傳奇,因為他從大傻而逆襲成了皇帝,此人就是有「小太宗」之稱的唐宣宗李忱。 二、唐宣宗怎麼成為皇帝 唐宣宗原名是李怡,從血緣上看,他完全沒有做皇帝的資格和可能,因為他是唐憲宗的第十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