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自安史之亂以後輝煌不在,一步一步地走向了黑暗的深淵。藩鎮自立,君主無為,外敵入侵,宦官幹政,奸臣當道,黨爭愈演愈烈。這是自安史之亂以後唐帝國的狀況,然而在無比黑暗的晚唐時期卻有一抹亮色,它照亮了黑暗,然而這抹亮光卻沒有持續多久,最終還是被黑暗吞噬,唐帝國走向了滅亡。
這抹亮光就是唐宣宗李忱在位的十三年「大中之治」,李忱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它一生經歷了五個朝代,他是唐憲宗的兒子,穆宗的弟弟,敬宗,文宗,武宗的叔父(三朝叔父)。李忱在兄弟中自幼就以愚笨出名,成為兄弟們嘲弄的對象,甚至成為侄子們嘲笑的對象。很多人都覺得他是傻子,但當被宦官擁立,當上皇帝的時候,大家才知道這人不是傻,是太聰明了,這樣善於掩藏自己人,會是傻子嗎?
隱忍韜晦的三朝皇叔
公元820年,唐憲宗暴斃於宮中,他的第三個兒子李恆即位,這便是唐穆宗。穆宗死 後,帝位相繼傳給了李忱的幾個侄子,即李恆的兒子們: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 整整27年,他因憲宗的寵幸而受到猜忌,甚至侄子還派人殺他,不過沒有成功。以至於在這27年中,他始終是兄弟、侄輩們的眼中釘和防備對象,也一直處於他們的監控之中。這種狀態,把李忱熬成了半個植物人,他整天面無表情,呆若木雞,逢人不發一言,形同傻子。
一次皇子們在十六王宅 (唐代皇子居住們居住的地方)舉行家宴,文宗、武宗席間 故意引誘宣宗說話,還戲稱他為「光叔」。武宗更是對這位叔父尤其不尊重,繼位之 後更是處處提防,必欲致其於死地。曾密令中常侍四人將宣宗囚禁起來,幾天後又把他拋入廁所糞池。幸虧有位叫仇公武的宦官憐憫他,假意提出處死宣宗以絕後患,卻用糞土車偷偷將宣宗運出宮外,藏在家中秘密保護起來。後來宣宗繼位,便把仇公武提拔為軍容使。
公元846年,唐武宗駕崩了,把持朝政的宦官們想找一個聽話的傀儡皇帝,選來選 去,最後一致推舉傻子李忱。於是,他們就扶持了傻乎乎的李忱坐上了帝位,可是這位皇帝上位後好像變了一個人,他勵精圖治,處理各種問題,大唐帝國儼然一派中興之象。
用人問題
宣宗對用人問題非常重視,宣宗經常微服出行。 他經常騎著毛驢出宮,在長安城的坊曲 之間或是城郊一帶明察暗訪,一出去就是一整天。一次他到城西打獵,不覺來到 渭水河畔,看見一二十個父老在村中佛寺內做齋事,便上前打聽原因,父老回答 說:「我們是醴泉縣(今陝西禮泉縣)的百姓,因本縣縣令李君奭政績優異,現已任 滿,百姓想要他繼續留任,故而在此祈禱佛力保佑。」
宣宗回宮之後,立即在屏風上大書李君奭的姓名。不久,中書省兩次擬任新的醴泉縣令,都被宣宗駁回。一年以後,吏部因懷州(今河南沁陽)刺史出缺,請示任命,宣宗御筆親批曰:「醴泉縣令李君奭可懷州刺史。」眾人皆不明其中緣故,直到李君奭御前拜見時,宣宗才說出原委。
除此之外,宣宗對身邊人的名字也是聽一次就記住了,身邊的宮女太監很多,他只要見一次知道他們的名字就記在心裡,平時什麼人犯了什麼事他也是記得清清楚楚。
邊塞問題
宣宗繼位後,繼續推行武力收復河湟政策。大中三年二月, 吐蕃秦、原、安樂三州及石門等七關的人民趁亂起義歸唐。宣宗以太僕卿陸耽為宣諭使,詔涇原、鳳翔、邠寧等節度使出兵接應,至六七月份收回了三州七關。與此同時,大中五年正月,沙州大族張義潮也乘吐蕃內亂之機率眾在沙州發動了起義。
至當年十月, 略定瓜州 、甘州、肅州、蘭州、鄯州、廓州、伊州、西州 等十州。隨後,派其兄張義澤赴長安,向宣宗呈遞十 一州圖集 。十一月,宣宗置「歸義軍」於沙州,以張義潮為歸義軍節度使。時隔多年,河隴終於復歸唐之版圖。 應該說河隴復歸是不小的成就,不過,我們也應當看到宣宗收復河隴的兩個有利條件:一是吐蕃內 亂,二是人民起義並自動歸附。也可以說是時勢造英雄!
藩鎮問題
大中一朝,藩鎮軍亂與農民暴動交相迭起,延續不斷。大中三年四月,幽州盧龍節度使張仲武薨,軍中推立其子張直方。朝廷以張直方為盧龍留後,很快立為節度使。不久,張直方又被逐,軍中推舉張允伸為留後,朝廷從之,授允伸盧龍節度 使。
同年五月,徐州軍亂,節度使李廓被逐。大中五年,山南西道蓬州、果州農民暴動。大中六年河東(今屬山西)節度 使李業縱吏民侵掠雜虜,又妄殺降者, 由是北邊擾動。同年,衡州農民暴動。大中七年, 華州農民暴動。大中九年,浙東軍亂,逐觀察使李訥。
大中十三年 ,浙東裘甫領導農民暴動。 雖然宣宗將這些軍亂和農民暴動基本平定, 但以上事件說明大中朝地方之不安定。尤其是大中十二年一年軍亂不斷,遍布整個南方,說明此時全國局勢已相當糟糕。
史書總結大中政局之不善 ,稱: 「唐亡,諸盜皆生於大中之朝,太宗之遺德餘澤去民 也久矣,而賢臣斥死, 庸懦在位, 厚賦深刑, 天下愁 苦。方是時也,天將去唐, 諸盜並出 ……」
此時的唐王朝在所謂「大中之治」 的華麗外表掩蓋下,實際上內部問題很多,徒有一番中興之象。
宦官問題
宦官問題是晚唐政治不得不說的一個問題,宣宗就是被宦官擁立的。總的來說,宣宗朝的宦官是控制得比較好的,但也只是勉強維持。宣宗對朝中大臣與宦官交通的處罰很嚴厲。宰相馬植和馬元贄關係不錯。馬元贄將宣宗所賜的寶帶贈與馬植,被宣宗發現。第二天,馬植就被罷相,又捕馬植親信董侔交御史臺審理,最後以交通之罪貶馬植常州刺史。終大中一朝宦官問題始終還是懸在那裡,沒有實質性突破。同時,由於宣宗不及時立太子,最後,通過宦官的安排,導致昏憒的懿宗即位 。
宣宗上任後進行了一系列朝政改革,令朝臣驚悚,舉國震驚。他先是結束了長達數十年的朋黨之爭。接著打擊了宦官集團的勢力,然後又減少賦稅,選拔人才。他擊敗吐蕃,收復河湟。使已呈衰榮的唐朝出現了「中興」局面,李忱也由此被時人譽為「明君「,「英主」、「小太宗」。
縱觀大中一朝既有文治,也有武功。大唐帝國之所以走向衰落,是由多方因素造成的。宣宗時代的大唐是一輪迫近黃昏的夕陽,儘管即將西下,但依然發出燦爛的光芒。也是大唐帝國的迴光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