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世紀以來,《聖經》有「唯一的書」和「書中之書」之稱。作為基督教的經典,它是一部偉大的巨著。《聖經》包括《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共66卷。所謂的「約」就是「誓約」,指上帝和他的百姓之間的約定。其中《舊約全書》是猶太人的經書,共39卷。它記述了猶太民族的歷史、猶太人對其唯一之神的信仰及其發展經歷,記載了猶太民族的律法、詩歌和先知的預言。《新約全書》是基督教的經典,記載的是耶穌及其使徒的言行和故事、早期教會的情況等,有27卷。《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完成於不同的年代:前者大約成書於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100年間,是用古希伯來文寫的;後者大約完成於公元1至2世紀,是用希臘文寫的。整部《聖經》的成書,前後跨歷了約1300年。
《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的內容雖然有所不同,卻有其內在的聯繫,這是因為猶太教和基督教都信奉上帝,認為上帝耶和華是宇宙唯一的真神。有人據此理解為,這兩種宗教有同一條主脈相連:按照猶太教的說法,上帝允諾把一位救世主賜給他的百姓;基督教徒認為,耶穌的誕生就是救世主降臨,耶穌的生、死和復活,就是上帝允諾的應驗。
公元4至5世紀,《聖經》被譯成拉丁文。16世紀宗教改革運動前後,歐洲很多國家又將《聖經》翻譯為本國文字。可以說,《聖經》是世界上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圖書之一,有人統計過,它有上千種不同文字的譯本。《聖經》對世界,尤其是對西方思想文化傳統的形成和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