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色」:中國傳統色彩中的五色觀

2020-12-23 Nyannk

竹月、青梅煮酒、雪青、百草霜、藕荷……簡單幾個字,就溢出詩情畫意,仿佛有一幅水墨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這些飽含詩意的名稱皆是中國古代對色彩的稱謂。

作為一個文化歷史源遠流長的國家,中國傳統色彩觀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其中影響最深遠的就是五色觀。

古人將青、白、赤、黑、黃五種顏色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古代傳統的各個領域都有體現。

《周禮·考工記》中記載:「東方謂之青,西方謂之白,南方謂之赤,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黃」,將五色與方位相聯繫。

後來又發展出五色與五行論,使得五色不僅與方位相對,更與五行對應,並且有著不同的內涵。

漢代劉熙著作《釋名》一書中曾對五色有過這樣的描述:青為生也,象徵萬物生長的顏色;紅為輝煌,是太陽之色;黃為光輝,象徵耀眼的日光之色;白為天涼起始之色;黑為昏暗之色。

由此可知,古人對色彩的稱謂來源於對自然和事物的觀察。

除了五行論,儒家也對五色做出了規範,維護周時建立的色彩典章制度,將五色定為正色,由五色按照五行相生規律調配而成的各種顏色定為間色,並且賦予它們尊卑貴賤的象徵意義。

清初博明《西齋偶得》中記載:五色相宣之理,以相反而相成。如白之與黑,朱之與綠,黃之與藍,乃天地間自然之對,待深則俱深,淺則俱淺。相雜而間,色生矣。

《淮南子》記載:「色之數不過五,而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

可見由五色可以衍生出諸多色彩,無窮無盡。不過色彩雖多,等級的劃分卻相當森嚴。正色為尊,間色為卑,尊卑有序,不能逾越。

而色彩昭示的等級差異滲透至古人們的生活中,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服飾的顏色有著具體而又嚴格的標準,如《禮記》說:「衣正色,裳閒色」。

秦漢以來,庶人不得衣彩,只能穿布衣、白衣、皂衣。唐朝以袍服顏色區分官員等級,三品以上衣紫,五品以上用緋(朱紅色),七品以上為綠,九品以上為青色。

服飾顏色赤裸裸地昭示著等級差距,沒有地位的平民與繽紛的色彩註定無緣。上至統治階級,下到黎明百姓,無不以五色觀作為審美標準。

不過現代社會,色彩早已沒有貴賤,更少了很多刻板印象,粉色不再是少女專屬,黃色更是隨處可見,色彩跨越了等級、性別,回歸了自然屬性本身。

而五色觀對五行以及情感色彩、道德倫理品格的象徵意義依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帶給我們無限的想像和表達。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色》|讓中國傳統色彩重回中國人生活
    中國人用一個個詩意的名字,記錄下千變萬化的色彩:「風入松」「美人祭」「嫩鵝黃」「天水碧」「逍遙遊」「溶溶月」……這便是中國傳統色彩,猶如一句句動人的中國詩詞,又像是猶如移步換景的園林,多的是如今你我所不知的迷人雅致
  • 圓桌|中國傳統色彩學術年會:東方傳統色彩背後的故事
    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主辦的「2020中國傳統色彩學術年會」近日在京舉辦,為時兩天的研討會中,共設九場主題演講與學術討論,會議採取了國內專家現場研討,境外專家視頻會議相結合的形式展開。專家學者們圍繞色彩觀念、媒材、工具、技法、應用等領域問題進行探討,關注到傳統色彩學術研究的最新領域和研究成果。
  • 圓桌| 中國傳統色彩學術年會:東方傳統色彩背後的故事
    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主辦的「2020中國傳統色彩學術年會」近日在京舉辦,為時兩天的研討會中,共設九場主題演講與學術討論,會議採取了國內專家現場研討,境外專家視頻會議相結合的形式展開。專家學者們圍繞色彩觀念、媒材、工具、技法、應用等領域問題進行探討,關注到傳統色彩學術研究的最新領域和研究成果。
  • 【薦書】重拾東方色彩,傳統色才是今天的流行色
    風雅的中國色在都市中日漸消逝,如何還原真彩,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之前聚焦在建築、器物、服飾、文學、藝術、工藝等層面多一些,這些物質和非物質的文化層面構建起傳統文化的大殿,在這座大殿的外觀和內設裡,我們領略到古人的禮儀和典制之美、製造和織造之美、詩意和哲思之美。打撈和整理中國傳統色,我們透視到了這座大殿的底層,這是色彩之美學,也是傳統美學的精髓。
  • 你知道多少種顏色來形容玉的色彩?去故宮尋找中國傳統色
    你知道多少種顏色來形容玉的色彩?有多少中顏色來定義酒的光澤?如果你對顏色很敏感,並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特別是對故宮裡的那些事兒好奇,那一定不要錯過這本《中國傳統色》。近日,中信出版社推出《中國傳統色 : 故宮裡的色彩美學》 帶領讀者在故宮中開啟美的探索。
  • 再談中國傳統色彩:碧色
    碧色,中國傳統色彩之一。屬於間色。作為色彩詞,有兩個含義,一個是青綠色,一個是青白色,一般以前者定義為多。
  • 國色千年,在最美的中國傳統色彩中與你相逢
    國色千年,在最美的中國傳統色彩中與你相逢攝影/後期/手繪/配文 | 秋瞳作為世界上最先懂得使用顏色的中華民族,我們的祖先很早即歸納出一套嚴謹的色彩體系。比如,與金木水火土五行相銜的色彩分別是白、青、黑、赤、黃。關於生命、自然、宇宙、情感、倫理、哲學、建築、飲食,甚至姓氏等等多種觀念植入色彩中,築造了國色千年的華夏文明。
  • 尋找失落的中國傳統色
    完全沒有想到,從浩如煙海的古代文獻裡整理中國傳統色,讓我體驗了一次美妙的人生之旅。這個旅程,如同劃著一葉小舟溯流而上,這裡停停,那裡停停,出入宮闈、隱宅、市井、邊塞、名山、大川,在每個時空穿越的碼頭和每個色彩繽紛的現場,我都扮演了「好色之徒」的角色。我愜意地坐在桌前,逐次記錄與美好顏色的相遇,期待給諸位帶來同樣美妙的體驗。
  • 他們從幾十萬件故宮文物中,「打撈」出384種中國傳統色
    《中國傳統色:故宮裡的色彩美學》一書,讓中國傳統色彩,一個古老的話題,成為時下熱點。這也讓中國傳統色彩,一個古老的話題,成了時下熱點;香爐紫煙、藕絲秋半、東方既白……來自大自然和國人日常生活中的傳統色,重又流行起來。「打撈」傳統色,讓每個中國人都找到自己的色彩世界一頁一頁慢慢翻過,伴隨著優美精妙的文字,純淨洗鍊的色彩,每一幀畫面都讓人舒暢放鬆。
  • 細數那些迷人的傳統中國色彩
    可曾細細品味中國傳統色彩的絕妙名稱月白、緋紅、鴉青、黛藍何處無色,處處色當這些顏色的名稱一個個排列出來仿佛能看到絕美山水畫卷鋪展在眼前唯有中國的色彩才能美的如此不可方物一色,自成一世界【明黃】在中國古代,黃乃最高禮制帝王御用之色「天謂之玄,地謂之黃」如太陽般耀目,獨尊而不可逾越
  • 真美,從端午節看中國傳統色彩搭配
    真美,從端午節看中國傳統色彩搭配 2020-06-25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海天霞、天水碧……這些中國傳統色高雅又好看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11日電(記者上官雲)海天霞、天水碧、麴塵、松花……你是否會想到,這些「聽上去就很美」的名字與中國傳統色頗有淵源?最近,一本《中國傳統色:故宮裡的色彩美學》火了。它聚焦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色,截至目前,在豆瓣上收穫8.9分的評分。
  • 中國傳統色彩——蕉紅
    蕉紅,中國傳統色彩之一,意思是濃度較高的正紅色。是眾多紅色中的一種色彩。
  • 中國傳統色彩,美得令人心動!
    每期節目邀請一位時尚界的著名設計師,以一種中國色彩為主題進行時尚創作和表達,並融入了典故、詩句、集體記憶、非遺手藝等文化元素,讓不少網友感嘆,從中國色彩出發,可以找尋到五千年文化中的精華。色彩,作為節目的主題,或許對每個中國人來說都不陌生,但「中國色彩」卻有其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
  • 色彩明豔:脫離儒家崇尚的黑白正色,隋代《遊春圖》中的青綠山水
    而「丹青」最初只是指早期繪畫中經常使用的「丹」和「青」兩種顏料,後形成了以紅和黑為主色的繪畫風格。故古人常以「丹青」指代繪畫。但魏晉以後,與傳統色彩觀相背的「青綠」色系逐步取代了紅黑色系在繪畫上的主流地位,並為青綠山水風格體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 馨領域無縫牆布——棕色是中國傳統色彩名詞!
    棕色是中國傳統色彩名詞,棕毛的顏色,即褐色。 棕色常被聯想到泥土、大地、自然、簡樸。它給人可靠、有益健康的感覺。反面來說,它被認為有些不鮮明,但是可以通過使用較亮的色彩來彌補這種情況。棕色往往令人難於界定,看似杏色也帶淺啡的身份,它的出現總是給人迷迷糊糊,難以定出真正色位。
  • 傳統文化中的五行與色彩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內容是傳統文化中的五行色彩,首先感謝老師給我提供這麼好的一個平臺,能跟各位設計師們來分享傳統文化中的五行與色彩。傳統文化中的五行與中醫是息息相關的,五行與色彩的搭配如何能提升我們人體的健康,以及給我們帶來好運呢?
  • 中國傳統色彩學術年會點亮「色彩表情」
    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主辦的「2017中國傳統色彩學術年會」 11月16日在京舉辦。本屆年會的主題是「中西文化的色彩表情」 ,會議特別邀請來自中國香港、臺灣地區及英國、法國、日本等國的專家學者,與國內各高等院校、博物館及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共同討論了中西色彩歷史、文化、觀念、原理、應用。
  • 傳統年畫色彩及顏料初探
    一個傳統技藝,是需要完整的技藝才行,材料、工藝、圖案是重要的三大要素。首先來說說傳統年畫的色彩。就筆者綜合各大年畫門派的色彩來看,還是非常有共性的。紅、黃、綠、紫、黑、藍六色是中國年畫的主色。以用色量排名依次是紅、黃、綠、紫、黑、藍,其次輔助色有桃紅、粉紅、赭石。
  • 探源東方色彩——「2020中國傳統色彩學術年會」在京召開
    「2020中國傳統色彩學術年會」現場 2020年11月13日上午,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主辦的「2020中國傳統色彩學術年會」在中國藝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