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日本刀客反手出刀,順勢就是一刀,中國刀客出刀講究回勢
刀在冷兵器時代,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短兵相接的時候,一把稱手的刀可以擁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在國人心目中,最能夠引起共鳴的兩類刀,就是日本刀和中國刀。曾幾何時,中國刀獨領風騷,連世界三大名刀之一的日本刀,都有部分中國刀血統。可無法否認的是,日本刀在世界上享有盛名,中國刀卻是默默無聞。拋去刀本身的好壞之分外,中日之間刀法的區別也是非常明顯的。
對此,馬未都有著清醒的認識。大家可能好奇了,馬未都一個以收藏瓷器、家具見長的收藏大家,為何會對刀法有所了解?諸位有所不知,馬未都除了收藏瓷器、家具之外,對於冷兵器收藏也是很熱心。馬未都早年也是有一腔熱血的,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父輩的影響。馬未都的父親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建國後長期在軍中服役,為國家做出了貢獻。在父親的影響之下,馬未都也是喜歡上了兵器文化。時至今日,馬未都的觀復博物館中,不乏經典的冷兵器,比如赫赫有名的戚家刀。
所以,馬未都對於刀法的理解,是建立在收藏之上,還是有一定說服力的。馬未都強調,日本刀客反手出刀,順勢就是一刀,中國刀客出刀講究回勢。在這裡需要明白一個概念,什麼是出刀?一言以蔽之,出刀就好比扣動扳機,誰在對決之中先出刀,就會舉有先發制人的優勢。日本人選擇反手出刀,刀背與刀鞘發生摩擦,順勢就是一刀,絲毫不拖泥帶水。
中國刀客出刀就不行了,凡事得講究一個回勢。何謂回勢?說的通俗易懂點,就好比螳螂拳,在還擊對手之前,一定要擺一套造型出來。正手出刀的道理跟這個一樣,講究一個回勢,刀刃與刀鞘發生摩擦,刺啦刺啦的聲音也確實是有穿透力,刀出鞘之後還得回一圈,然後才能去還擊對方。如此一來,耽誤了寶貴的時間。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刀客這一套動作也確實是漂亮。
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中日刀客對決剛開始是很吃虧的。這就反映出了中日之間文化的差異,日本注重實用主義,連出刀都是從實戰出發。從這個角度來說,日本刀能夠位列世界三大名刀之列,除了日本刀精湛的技藝之外,還有就是刀法的創新。可能大部分人覺得感情上無法接受,日本刀製作工藝與刀法都是脫胎於中國。沒錯,這是事實。
可日本刀的製作工藝與刀法,在某些方面比中國刀好,甚至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也是不可反駁的事實。 馬未都所言「日本刀客反手出刀,順勢就是一刀,中國刀客出刀講究回勢」,這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事實,也體現了中日之間的差距。我們應該正視差距,善於學習,這是日本民族所具備的優勢,也是我國傳統文化所缺乏的。從實用主義角度來說,日本確實是做得比我們好,馬未都只不過是從刀的角度來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