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日本二次元動漫文化的逐漸傳播,使得很多小夥伴們也都有了接觸到他國文化的機會。日本是一個非常崇尚「武士道精神」的國家,曾經有這麼一部動漫,就非常深刻地給我們生動描繪出了日本傳統武士的戰鬥日常,它就是早些年火爆大江南北的「浪客劍心」。
說到日本武士,可能很多人就立即聯想到了「切腹」這個詞,切腹這一行為在武士們的心中被認為是一種英勇赴義的榮耀象徵。除了典型的切腹之外,日本武士最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應該就是他們反手拔刀的動作了。很多觀眾朋友們在觀看《浪客劍心》的時候,大都認為拔刀齋「劍心」的反手只是為了拔刀姿勢更帥。其實這一動作是武士們經過了無數實戰經驗,才總結得出的最佳出刀手法。
武士道最初起源於日本鎌倉幕府時代,在後來的江戶明治時代吸收了華夏儒家及佛家思想,最終才形成了封建時代的日本武士道精神。只有能夠完全履行【名、忠、勇、義、禮、誠、克、任】八大美德的武士,才能真正保全其自身的榮譽,一旦喪失了榮譽的武士就必須進行「切腹自盡」。
《浪客劍心》中拔刀齋緋村劍心的「拔刀斬」由於姿勢極為帥氣,因此在動漫及電影播出爆火之際,日本武士的這一反手持刀動作也成功地在中國大陸境內徹底流傳開來。但很多小夥伴們只是單純地想要去模仿「拔刀齋」,而並不知道「千人斬"這一經典拔刀動作的意義所在。
喜歡看日本影視劇的肯定會發現武士們出手前的預備動作,大多是刀刃朝上右手手腕九十度翻轉握刀,這一動作對於我們來講會感覺非常彆扭。國內的古裝劇中,刀客們都是正手握刀,反手不僅會很累,而且一不小心還會在抽刀的同時傷到自身。
這是因為在我國傳統冷兵器與日本冷兵器造型上有所差異,才造就的不同進攻手法。古裝劇中我們經常看到的小型冷兵器大多是雙刃劍造型,由於是兩邊開刃,所以正手和反手並無區別,怎麼舒服怎麼來。
而日本武士的傳統流行冷兵器,是從我國唐朝的唐刀所演變而成的「太刀」。刀身彎曲窄小的太刀並不像劍一般雙面開刃,在多樣進攻方面就存在了明顯的局限性。由於太刀的單刃,假如是傳統的正手進攻,那麼拔刀的起始動作必然只能是由下往上撩。這單一的進攻起手非常容易被對手輕鬆壓制,甚至躲開。
而反手握刀的進攻姿勢則是靈活許多,可以在出刀的瞬間進行強力斬擊,也可以上撩、橫砍、豎起防禦等等,根據對戰時機進行多角度調節。且在真正的生死決戰中,往往一瞬間就足以解決戰鬥。為了追求更快、更強的瞬間攻擊力,經過無數實戰總結之後,才逐漸形成了日本太刀獨特的反手拔刀方式。
所以拔刀齋的「拔刀斬」並不只是單純的耍帥,他身上所傳承的「飛天御劍流」是真正的殺人術。而緋村劍心之所以獲得「拔刀齋」這一稱號,就是因為眾多對手往往在他拔刀的瞬間,就已經結束了戰鬥。
在日本幕府時代末期的反動作戰中,由於緋村劍心的「飛天御劍流」殺人無數,又因此而獲得「千人斬拔刀齋」的稱號。臉上刻畫著十字刀疤的柔弱男子,成為了日本舊時代無數人的陰影。
要是早些年能夠領悟到這一精髓,也至於被打得滿地打滾了,哈哈。
關注水悅動漫,了解更多有趣動漫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