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語死了嗎?為何會有「拉丁語變成了一種死的語言」的說法?

2020-12-23 鳶飛九天

拉丁文這種義大利的古代語言,曾跟隨羅馬帝國打遍天下,這種語言也成為了西方文明的重要源頭。雖然曾經無比輝煌的羅馬帝國最終土崩瓦解,但是,孕育著燦爛文化和知識寶庫的拉丁文,依然深刻的影響了西方各國的諸多語言,這種語言至今都跟歐洲文明和世界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緊密聯繫。縱然如此,人們總是能夠聽到一些不同的聲音,有人說拉丁語早已經變成了一種死的語言,也有人認為拉丁語已經消亡了,那麼拉丁語為什麼會變成了一種死的語言?

拉丁語文獻

被稱為「死語言」的拉丁語,其實這裡的「死」字,並不能按照這個字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因為拉丁語並沒有完全的消亡,它並不是一種沒有人說沒有人用,完全滅絕了的語言,它只是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已經沒有了昔日的深遠影響。

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以前,一個部落來到拉丁姆平原上,他們在這裡修建了羅馬古城,由於定居這個地區的部落被人們稱之為拉丁部族,因此,他們所使用的語言也就被稱之為拉丁語。後來,隨著羅馬城邦的發展以及頻繁的商業往來,公元前500多年,羅馬逐漸壯大為亞平寧半島周圍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羅馬人就創造了自己的文字,這就是拉丁字母。

羅馬帝國疆域

進入公元前二世紀,羅馬一躍成為地中海地區高度繁榮的奴隸制強國,羅馬帝國活躍在整個南歐、北非、地中海沿岸,它積極吸取周圍城邦的優秀文化,又對這些文化進行獨立創新,獨樹一幟、光輝燦爛的羅馬文化,逐漸成長為歐洲文明的搖籃。接下來,隨著羅馬帝國的軍事擴張,拉丁語也成為了歐洲各個地區的官方用語和科學用語,對於西歐各國文化教育科學產生深遠影響。

直到公元476年,由於羅馬帝國的覆滅,最正統的拉丁語才在西歐各國的官方用場上逐漸減弱。但是,由於拉丁語昔日的深遠影響,它又在羅馬帝國的統治範圍內傳播使用十幾個世紀之久,這種語言仍然是西歐各國共同在使用的一種國際語言。

天主教會

不過,在羅馬帝國土崩瓦解以後,由於歐洲各國掀起了民族獨立運動,昔日的拉丁語又在不同的歐洲地區之間與地方方言發生了互相滲透、水乳交融的關係,所以,拉丁語也在這些民族運動中逐漸發展成為一些民族語言。現在歐洲國家所使用的法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葡萄牙語等諸多語言,其實都屬於拉丁語族。不僅如此,拉丁字母至今都在全球語言文化中熠熠生輝,縱觀整個歐洲、南北美洲、大洋洲乃至亞洲,許多國家都採用了拉丁字母作為文字改革的基礎。

拉丁語的演變

人們口中所謂的拉丁語變成了一種死語言,其實就是在羅馬帝國消亡後,拉丁語從人們的口頭消亡了,也就是說,幾乎沒有人在說這種語言。但是,拉丁語至今仍然得到了國際文化界的普遍實用與認可,更何況,這十幾個世紀以來,天主教會仍然使用拉丁語進行教會的教務管理和交往。所以,拉丁語的「死」僅僅是口頭語言作用削弱,拉丁語並沒有完全消亡。

相關焦點

  • 拉丁語的前世今生
    很多書中都會提到西羅馬帝國崩潰後,由於缺少統一書面語言,且教育普及度急劇下降,一方面導致拉丁語口語和書面語迅速脫節;另一方面則導致通俗拉丁語諸方言在獨立發展過程中彼此間的差異急劇擴大,並在與各蠻族語言進一步融合後,最終形成完全獨立的語言。而有案可查的開端,便是已知最古老的古法語文獻《斯特拉斯堡宣言》(公元842年)。
  • 普世語言、王朝語言與民族語言:拉丁語是如何在歐洲消亡的?
    儘管從13世紀開始神聖羅馬帝國因實力下降不再幹涉義大利事務,在1486年又比較有「自知之明」地在名稱前加上了「德意志」三個字,但是拉丁語一度被確定為神聖羅馬帝國及其後的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官方語言與外交語言。直到1784年,拉丁語才被德語所取代。
  • 拉丁語為何有這麼大的影響力?羅馬奇葩的古曆法只有10個月?
    Kill的意思是擊殺,那為何不簡便的用one kill、two kill等來表示呢?不妨先來看一下這些複雜詞彙的來源。 而拉丁語,就是古羅馬帝國的締造者,義大利的土著拉丁人的語言。古羅馬帝國的輝煌雖然已經不在,但是這門語言卻沒有消失。古羅馬帝國的殘骸,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國等,說的都是拉丁語的分支。 這也就是為什麼西班牙葡萄牙佔據的美洲被稱為"拉丁美洲"的原因了。那英語又為什麼會借拉丁語和希臘語呢?
  • 英語詞彙中的拉丁語成分
    到公元後,拉丁語已成為統治地中海世界和歐洲大部的羅馬帝國的官方語言。400多年後,羅馬帝國崩潰,但是它的語言保存了下來,不僅成為普通民眾活生生的語言,更成為政府、宗教以及學術方面倍加推崇的語言。現代英語詞彙之於拉丁語可謂負債纍纍,英語在其1500年的發展史中,一直在大量地、不拘形式地向拉丁語借用。
  • 確定有拉丁語和希臘語的邊界嗎?
    公元395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死後,他的兩個兒子將羅馬帝國按語言界限一分為二。西部講拉丁語,東部講希臘語,因為,即使在羅馬的全盛時期,希臘語也始終是帝國東部居民的口頭語言。當然傑出的精英人物會講兩種語言,但是西部的平民百姓都講拉丁語,東部的平民百姓都講希臘語。直到19世紀,395年時的分離仍把希臘隔離在西方之外。西羅馬帝國於476年滅亡。
  • 「我思故我在」,從羅馬人的拉丁語演變看整個地中海文明變遷
    但很少有人知道,英語的起源事實上是拉丁語,從拉丁語到後來遍及全世界的英語,這當中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時期,雖然拉丁語已經不再作為語言文字日常使用,但在文化領域仍有特殊的意義。在地中海文明的初始階段,希臘語作為一種比拉丁語更為完善的語言,備受古代法學家、哲學家的推崇,即便是後來羅馬人統一地中海以後,希臘語仍然是羅馬時代的重要語言。
  • 梵蒂岡之外,世界上唯一的拉丁語新聞廣播被砍了
    (觀察者網 訊)雖然梵蒂岡一直在推廣拉丁語的使用,但這門語言的使用範圍還是無可避免地在縮減。據法新社6月24日報導,芬蘭國家媒體芬蘭廣播公司(YLE)宣布,由於會拉丁語的報導人才太少,決定砍掉每周例行的拉丁語新聞廣播。
  • 這些法語中常用的拉丁語表述,你都知道嗎?
    法語一直和拉丁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直到今天,法語裡仍然有一些拉丁語的痕跡。那麼你都知道哪些常用的拉丁語短語呢?大家看看一下這些是否都認識呢?先驗;先入之見, 成見, 偏見 avoir des a priori 有先入之見;有偏見 這是一個我們相對熟悉的短語了,但我們應該不知道它還可以有這麼多詞性和意義吧。它和上一個短語a posteriori是反義詞。
  • 當莎娜拉著千璽學拉丁語時,誰會注意到她扔鞋時的動作?
    當莎娜拉著千璽學拉丁語時,誰會注意到她扔鞋時的動作?說到謝娜,我們都知道她是個很有趣的女孩,雖然有時候,她的說話方式和主持方式不被那麼多人認可,但很多人在與她接觸後都被她奉承,她一直保持著自己的風格,即使在朋友請聽好這個節目中,她仍然一如既往地笑,事實上這也是一個特點!
  • 歐洲語言的起源和演變
    羅馬帝國境內有兩種通用語言,西邊是拉丁語,東邊是希臘語。希臘語一直沿用至今,雖然形態略有變化。然而,全球已經沒有哪個地區以拉丁語作為通用語言,所以,拉丁語常常被人描述為一種死的語言。拉丁語一開始僅僅是羅馬人的語言,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拉丁語逐漸成了羅馬行政、法律、軍事和商業的唯一語言。
  • 世界三大活化石式的標準語言
    現在,雖然只有梵蒂岡使用拉丁語,但是一些學術的詞彙或文章例如生物分類法的命名規則等尚使用拉丁語。這主要是拉丁語近似於死語言,不易變化,用於學術詞彙和生物命名比較穩定。按照梵語的字面意思,即為「完全整理好的」,也即整理完好的語言,這是一種高雅純正或完美的表達方式,而非世俗語言。現代語言學研究表明,印度的梵語是印歐語系的印度-伊朗語族的印度-雅利安語支的一種語言,是印歐語系最古老的語言之一,同時對漢藏語系有很大的影響。
  • 為何說吳邪其實早就死了?其實吳邪在秦嶺就死了嗎?
    最近很多人都在問這個吳邪的事情,很多人仔細的分析看了之後啊,發現這個吳邪竟然不是真的吳邪,其實吳邪早就死了,而且話說就是在秦嶺這個地方死的,那麼為什麼這樣說呢?這個吳邪真的早就死了嗎?現在的吳邪又是誰呢?下面就跟隨吾愛詩經網的小編就著這些問題一起來分析解謎看看吧。
  • 英語起源於哪種語言?事實上所有的歐洲語言都出自同一語系!
    語言是文明的象徵,也是文明傳播的基礎,但因為地域的阻隔,各自國家也都發展出了自己的的語言,不同的語言的文字不盡相同,但在結構上肯定會出現相同之處,其中英語因為其結構的簡單性在語法上很容易學習,但因為龐大的詞彙量而很容易讓人望而卻步;而漢語卻恰恰相反,所需詞彙不多,但在語法的變換上十分複雜,這也就導致了中西方的不同思維模式。
  • 法語曾是歐洲貴族語言,後來為何被英語取代?從歐洲霸權演變談起
    作為資本主義的發源地,歐洲同時也是人類近代發展的主要推動區域,經濟、文化、交通等方面均較為先進,並逐漸消除了國家、民族之間交往的一些語言障礙。然而由於自然環境、地緣和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影響,歐洲內部的民族結構複雜、語言的差別依舊十分顯著。古羅馬帝國崩潰以後,歐洲西部被日耳曼諸多部落佔據,英語、法語、義大利語先後誕生,並取代了古典時代佔據主流的拉丁語。
  • 海賊王:曾經青澀開朗的傳次郎,為何會變成現在的狂死郎?
    在《海賊王》的劇情裡,不少角色在經歷了時間的洗禮後,有了很大的變化,比如說克比,克比是第一個遇到路飛的角色的,當時的他雖然相當海軍,可是膽子很小而且總愛哭,可是成為海軍後,克比的樣貌有了「整容」般的變化,讓不少海米都沒能認出來呢。
  • 越南「廢漢字」75年,改拉丁語為「國語」,卻還保留著中國習俗
    中國文化有幾千年,所以早在幾千年前,中國的文化就給全球很多國家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力,像我們比較熟知的幾個國家就有朝鮮、韓國、日本、越南等國家。不僅是過去,現在的中國文化依然做到了源遠流長,很多外國人都表現出來對中國文化的熱愛。
  • 球員Hazard為何翻譯成「阿扎爾」而非「哈扎德」
    比利時有三種官方語言,它們分布於比利時不同地區,不同地區都有一種強勢語言即官方語言。北部弗拉芒地區的官方語言是荷蘭語,南部瓦隆區大部分地區說法語,而瓦隆區東部靠近德國的地區則是德語勢力範圍。首都布魯塞爾則是荷蘭語以及法語的雙語區。阿扎爾出生在瓦隆大區拉盧維耶爾(法語:La Louvière),距離法國只有十來公裡,是個典型的法語城市。他的母語當然是法語,而名字自然按法語來發音。
  • 拉丁語法律諺語學習 --外語頻道--中國教育在線
    這不僅是因為古羅馬法學家最早強調「法律人的思維方式(Sententiae iuris)」,主張用簡潔、精準的語言來陳述法律規則(Regulae definitiones),更因為拉丁文在西方歷史上長期被視為「有教養者的語言」,曾經是歐洲人表述法律規則和法律命題的「通用語言」。
  • 球員Hazard為何翻譯成「阿扎爾」而非「哈扎德」 | 譯 • 視野
    比利時有三種官方語言,它們分布於比利時不同地區,不同地區都有一種強勢語言即官方語言。北部弗拉芒地區的官方語言是荷蘭語,南部瓦隆區大部分地區說法語,而瓦隆區東部靠近德國的地區則是德語勢力範圍。首都布魯塞爾則是荷蘭語以及法語的雙語區。阿扎爾出生在瓦隆大區拉盧維耶爾(法語:La Louvière),距離法國只有十來公裡,是個典型的法語城市。他的母語當然是法語,而名字自然按法語來發音。
  • 「死」分等級?看看古今關於「死」的說法有多少
    不論古代,還是今天,人們都諱言「死」字,但是,生老病死作為一種正常的生命現象,又無時無刻不在發生。所以,在中國文化裡,關於「死」就有了不同的說法。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古往今來不同的「死」法。在中國古代等級制度森嚴的社會中,不同的階層人的死須依據其不同的身份地位嚴加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