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人過四十,莫管二事,人過五十,莫管二人!當心福氣消耗

2020-12-22 史為今用123

南懷瑾大師說過:「這個世上最讓人趨之若鶩的,往往不是最美好的事物,而是充滿誘惑的圈套。」如果一個圈套,擺明了有各種壞處和風險,沒有任何人會往裡跳。

鬼谷子便用一句俗語來告誡大家:人過四十,莫管二事,人過五十,莫管二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看透的事情越來越多,經歷過一些事情之後就能發現,人性複雜,人心難測,我們要做的就是保護好自己。

鬼谷子:人過四十,莫管二事,人過五十,莫管二人!當心福氣消耗

鬼谷子是春秋戰國時期非常神秘的一位人物,一輩子不出山,卻掌控天下數百年!

對於人性還有如何在社會上生存,鬼谷子有獨到的見解。

人過四十,莫管二事,是哪二事呢?

第一件事就是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很多人喜歡打腫臉充胖子,本來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硬要承擔下來,最後完不成,別人便會嘲笑你,這樣一來,你在別人心中的形象就全毀了!

蘇東坡在《賀歐陽少帥致仕啟》中道「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真正的聰明人鳳毛麟角,多得是自作聰明的愚人。

亦舒也曾說「聰明人,無謂爭意氣」。

所以說沒錢沒實力,沒能力,就不要去管做不了的事情!

第二件事是別人的閒事!狄更斯說:「最好的禮貌,是不多管閒事」。

王陽明有一句話說得好:「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豈有功夫說閒話,管閒事」。

一個有遠大志向的人,精力都用在修煉自己,哪有閒工夫來多管閒事呢?

人生短短數十載,我們需要的是先管好自己,而不是管別人的閒事。

別人的事情,別人自然會管,與我們無關。

懂得少管閒事,是一份處事的智慧,更是一份為人的修養。

人過五十,莫管二人!是哪兩種人呢?

第一種人就是忘恩負義的人。《紅樓夢》裡的賈雨村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當初賈雨村,還是一個窮孺時,多虧了甄士隱的全力支持,給了他五十兩紋銀,才能進京考官。

後來賈雨村當了官,在審判一個被拐案子時,無意間發現,被拐女子正是甄士隱的獨生女兒,甄英蓮。

賈雨村這時本應該想盡一切辦法,將她救出來。可是他卻沒這麼做,而是為了討好官吏,胡亂判了案子,對被拐的甄英蓮不聞不問,裝作不知。

賈雨村剛入仕途時,為官的經驗尚淺,得罪了同僚,再加上被上司參了一本,即命革職。

但不久他又經林黛玉父親林如海的推薦,賈政給他謀了個金陵應天府的職位。

原本賈雨村應該感恩戴德,把這份情誼一輩子記在心裡,有朝一日,即便恩人有難,他也應該鼎力支持。

可是他卻在賈府陷入危險境地時,不僅沒幫賈府說好話,還落井下石,甚至還有意置賈政於死地。

當然他最後的結果,也沒有春風得意,而是同樣被貶被抄,身陷囹吾。

第二種人就是落井下石的小人。這個世界上也不缺乏小人,小人往往也是隱藏的最深的一種人!當年的曾國藩在戰場上能夠站穩腳跟,憑藉的就是識透小人的一種智慧。

鬼谷子教會我們的便是生存的智慧。鬼谷子的這三招,用一句話概括來說就是聖人之道陰,愚人之道陽。

聰明的人利用這些謀略,都是藏而不露的,而愚蠢的人運用謀略,卻都大肆張揚。

看完《鬼谷子》,才發覺我們平日的交際技巧和「潛規則」,其實鬼谷子老先生早已說明清楚。

很多人也說,鬼谷子的原版書全是文言文,自己讀不懂,看起來費勁!建議大家讀一讀白話文版本的,裡面有有趣的故事,還有通俗易懂的語言,將故事用幽默的語言講給你聽,將大智慧用淺顯易懂的,容易學會的形式教給你。

現在很多人研究鬼谷子,就是因為鬼谷子的智慧,可以用到生活中,生意中,職場中,有人說,人的一生不得不讀鬼谷子,因為江湖險惡,只有學習一點謀略,你才能有立足之地!

這一套鬼谷子,還包含《狼道》《羊皮卷》《墨菲定律》等,都是對於人生有實際幫助的好書,只要拿出其中一本,都是讓你受益終生的書籍,很多人也說,這是人一生中必讀的書籍。

一整套5本,才59塊錢,也就是兩包煙錢,卻能讓你受益終生,提高智慧,買來自己讀或者收藏,亦或當新年禮物送給朋友,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點擊下圖購買:

相關焦點

  • 古人講:人過四十莫管二事,人過五十莫管二人,中年人值得一看
    古人講:人過四十莫管二事,人過五十莫管二人,中年人值得一看人從呱呱落地、牙牙學語、蹣跚起步到後來的豆蔻年華,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切都在變化。從一開始享受父母的關愛,到後來反感父母的嘮叨,最後為人父母又重複上一代的事情,管教自己的子女,似乎咱們這輩子都在圍繞著「管」和「不管」兩個詞瞎轉悠。一代代如此,從古至今都沒變過,因此古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人過四十莫管二事,人過五十莫管二人」,中年人不妨看一看,有時候當咱們自己看不清,可以看看真正過去的人是怎麼做的,或許能夠給你一點啟發。
  • 鬼谷子給中年人的忠告:人過40,莫管二事;人過50,莫管二人!
    對此,鬼谷子早在幾千年前便用了一句俗語來告誡後人:人過四十,莫管二事,人過五十,莫管二人!人過四十,莫管二事第一件不該管的事情,是力所不逮的事力所不逮,也就是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能力達不到的事情。現在有句話,叫"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 老祖宗的智慧:「人到四十,莫管2事,人到五十,莫管2人」
    在古人看來,三十而立與五十知天命同樣的重要,在這方面,老祖宗有著自己獨特的智慧,所以老祖宗留下這樣的一句話:"人到四十,莫管2事,人到五十,莫管2人」老祖宗的智慧:「人到四十,莫管2事,人到五十,莫管2人」人們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會對事物有了不同的看法
  • 人過五十,再善良也莫管兩人,一種小人,另一種……(好文)
    安安心心地過自己的生活,才會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人們常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過五十歲後,經過了半生,到知天命的年齡,能看清了人情世故,也能清楚了自己真的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了,因此要知曉,身邊有些人是否能深交,或是要去遠離,理清了這些關係,下半場人生才能夠活得越來越好。人生再善良,也是要有所保留,為自己的心中建立一道防線,遇上這兩種人,別再心軟了,再善良也不必管。
  • 鬼谷子:人過半百,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聰明的人會這麼做
    鬼谷子將其總結為:「如果你五十歲以上,那麼貧窮就不關心兩件事,如果你富裕則不關心兩個人。」如果你五十歲以上老了,如果你很窮,你不必擔心兩件事;如果你有錢,那有兩種人無需交朋友。這兩件事是什麼?哪兩種人?又是怎麼回事?讓我們一起看看。鬼谷子:人過半百,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聰明的人會這麼做!
  • 俗語「男過五十五,莫管二人物」,哪些人不能管?中年男人需謹記
    文|楚何知(原創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關注並轉發分享)很多人都聽說過「三十而立」這句話,其實它出自《論語·為政》,原文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人過六十,半生已過」,做到這「三少」,餘生福氣滿滿,要注意
    它也是人的一生問題的「答案之書」:這一本包羅萬象的神書,實際上將你將會碰到的絕大部分問題,都回應了。孔子說過:「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人到了六十歲,突然之間就踏入了人生的晚年。這一個年齡階段的人,都早已退休,進行過自己晚年的生活。人一旦閒下來,就進行回想過往的種種。
  • 老祖宗忠告:做人再老實,也不能在2件事上退縮!當心福氣被消耗
    人常說老實是本分,更是種福氣。但是縱觀現實生活中的種種例子會發現,「人善被人欺」的事情常有發生。做人老實安分值得鼓勵和提倡,但是老實並不代表就要逆來順受,更不代表你就得唯唯諾諾。尤其遇到不公平,不合理的對待時,絕不能輕易低頭,該強硬的就得強硬,這樣才能震懾住那些想對你有不良企圖的人。我經常聽家裡老人說:做人再老實,也不能在2件事上軟弱!當心福氣被消耗。
  • 古人忠告:「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何意?
    文聖人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十五歲立下學習的志向,並且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成為當時最博學的人,開創了儒家學派。在孔子看來,三十歲的年紀能夠自立,包括精神和物質;四十歲做到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看淡一切,懂得天命所在,餘生才能不後悔。
  • 人過四十,最大的人生感悟
    文/禪文修時間是沙漏,轉眼間人已過中年,都說四十歲是一道分水嶺,生命被分為兩邊:「那邊是曾經燃燒的火焰,這邊是漸漸平靜的波瀾」。人只有過了四十歲之後才會發現,人生哪有什麼退路,父母不是退路、婚姻不是退路、朋友就更不是了,唯有自己的能力和手中的鈔票,才是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最大的底氣。俗話說:「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人到中年,人生步入了下半場,前半生荒廢的時間也好、浪費的時間也罷,下半生都要補回來。
  • 《鬼谷子》:心軟之人是無福之人,記住3句話,守住你的福氣
    《鬼谷子》:心軟之人是無福之人,記住3句話,守住你的福氣自古亂世出人才,尤其是在春秋戰國時期。這一時期是史上出名的大動亂時期,也是文人學家學術思想「百家爭鳴」的時期,在這個亂世裡出現許多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
  • 俗語:「人過五十,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聰明的人會這麼做
    古人的總結是這樣的:「人過五十,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人過了五十歲,若是貧困,有兩件事情不必管;若是富裕,有兩種人就不必結交。那,是哪兩件事?哪兩種人呢?又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往下看吧。「人過五十,窮不管2事」!
  • 《周易》智慧:與人交談時,這4件事少說,當心福氣悄悄溜走
    禍從口出,很多人之所以災難不斷,其實都是因為自己的管不住自己的嘴,將不該說的話一股腦兒地倒出來,這也就會在你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耗掉福氣,引來災禍。在我國的經典文學著作《周易》中就曾告誡過我們:在與人交談時,這4件事少說,不然會讓自己身處被動,自身的福氣也會悄悄溜走。
  • 人到五十歲,知天命之年,這四件事,還是認命吧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人到五十歲,許多事該放的放,該忘的忘,對一些名利慾望也該學會看淡了,人生要學會隨時給自己做減法,才會輕鬆前行。有一句話說,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年輕時,誰不希望自己的人生燦爛輝煌,誰不希望自己的愛情浪漫圓滿,誰不希望自己的生活富貴奢華;走過半生,才知道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不可強求,人到五十歲,對這四件事,還是認命吧,讓一切順其自然,才是最好的生命狀態。一、對自己的婚姻還是認命吧!
  • 易經:「人過五十,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聰明的人會這麼做
    易經提醒:「人過五十,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人過了五十歲,若是貧困,有兩件事情不必管;若是富裕,有兩種人就不必結交。那麼到底是哪兩件事?哪兩種人呢?又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往下看吧。五十歲以後,這兩件事千萬別管1. 不管隔代人的教育現在社會發展的越來越快,觀念也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許許多多老一輩的教育理念已經跟不上這個社會的新思想新教育理念。
  • 鬼谷子:「心軟的人多是無福之人」,謹記這3句話,福氣遲早要來
    鬼谷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許多言論至今都有道理,是經過時間洗禮的。鬼谷子有一句話是心軟的人多是有福之人,說的就是字面意思,對人心軟,是在為自己積攢福氣。而大多數的人都沒有等到自己的福氣,謹記這三句話,遲到的福氣早晚會來的,福氣也許會遲到,但從來不會缺席。
  • 鬼谷子:心軟之人沒有福氣,處世謹記3句話,福氣不請自來
    每一個沒有原則和底線、內心軟弱無力的人,都會被世事和人情捶打揉捏,揉成麵團一樣鬆軟的老好人。 低智商的心軟,不如高智商的冷漠,你的善良要有鋒芒。鬼谷子:心軟之人沒有福氣,處世謹記3句話,福氣不請自來。
  • 「人過五十,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什麼意思?古人經驗之談
    有些人十分富有,吃穿不愁;還有些人一貧如洗,省吃儉用,但不管是哪種人,當他們年老時,到五十歲的時候,都應該知道有兩件事不能管,兩種人碰不到。正如有句俗語所說:"人過五十,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那麼就讓我們看看這些究竟是什麼?兩件事是什麼呢?第一件事是不管教育隔代人的事情。
  • 「人過四十,富不管2人,窮不管2事」,教你看透人性中年人要謹記
    「人過四十,富不論2人,窮不論2事」,教你看透人性中年人要謹記對七零後來說,往常剛好是處在「40不惑」的年齡。在鄉村裡,七零後們都根本上在外面打拼,極少有留下來鄉村耕田種地的了,而在城市裡也主要是在一些工地幹一些膂力活,能夠說當今農民工隊伍中,七零後是主力軍。
  • 人生在世,再善良,也莫管這兩種人!
    所以,我們要懂得珍惜那些對我們好的人。同樣,有時候我們對別人好,並不是要求回報,而是讓我們的良心得到寬慰。但,人生在世,再善良,也莫管這兩種人。1,莫管忘恩負義的人最近,一則新聞映入了我的眼帘。這則事,讓我一連串想起了農夫與蛇、東郭先生與狼、呂洞賓與狗的典故。別人好心救你於危難之際,你卻不懂感恩,甚至還認為這是理所應當,實在不知羞恥,真是不可原諒。古語有云:「人無人性,畜生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