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7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有聲閱讀委員會攜手推出「未來講堂」古詩詞名家誦讀系列活動,邀請百位名家誦讀賞析百首經典古詩詞,把最經典的古詩詞與最優美的聲音有機結合,讓廣大青少年感受古詩詞的力量與芬芳,在吟誦鑑賞中志存高遠、陶冶情操。讓我們傳承經典,引領未來!
今天,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主持人鄭博老師為大家誦讀和賞析的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作品《望洞庭》。
點擊收看
誦讀|鄭博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裡一青螺。
望洞庭
唐
劉禹錫
作品賞析
作品賞析撰稿人|馮傾城
作者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河南)人,唐代詩人、哲學家,有「詩豪」之稱。唐德宗貞元九年(793)擢進士第,登博學宏辭科,授太子校書,升監察御史。曾參加王叔文政治集團,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被貶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晚年任太子賓客,卒於洛陽,享年七十一歲。世稱劉賓客。詩文俱佳,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其詩通俗清新,富有民歌特色。有《陋室銘》《竹枝詞》《烏衣巷》等作品傳世。
此詩是唐穆宗長慶四年(824)秋,劉禹錫赴任和州刺史、途經洞庭湖時所作。
詩中第一句「湖光秋月兩相和」,寫波光瀲灩的湖水與澄明皎潔的月色交相輝映,宛如玉宇瓊田,上下天光,水月同色,境界空靈致遠。一個「和」字,寫活了水天相連、湖月同輝、波光交融的神韻。
第二句「潭面無風鏡未磨」,承接前句水月相和之境,描畫無風的湖面,波瀾不驚,祥和靜謐,雖是水平如鏡,卻是倒影朦朧,仿若浮光躍金、久未磨拭的古銅鏡面,映物照人別有一番隱約之美。
第三、四句「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寫皓月千裡,夜色溫潤,遙遙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晶瑩;銀輝灑落一碧萬頃的湖面,連接蔥鬱的君山,竟似潔白閃光的銀盤裡託著一枚玲瓏精巧的青螺。洞庭山水可說是銜遠山、吞長江,氣勢浩湯,橫無際涯,然而在詩人獨出心裁的筆下,這氣象萬千的湖光山色,卻成了書桌上的一件精巧絕倫的工藝珍品。顯見詩人驚人的想像力,以及氣吞山河的筆力。
全詩想像神奇浪漫,下筆舉重若輕,境界壯闊清奇,反映了詩人不凡的氣魄和高曠的情致。
誦讀人介紹
鄭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主持人,配音演員、小說演播者。播音作品曾榮獲中國廣播影視大獎。有聲語言代表作有:長篇小說《王城如海》、玄幻小說《鬥羅大陸》、文化專題《中華文化探源》等。
原標題:《未來講堂|劉禹錫《望洞庭》 誦讀:鄭博》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