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講堂|李紳《憫農》(其一)誦讀:張宏

2020-12-23 澎湃新聞

未來講堂|李紳《憫農》(其一)誦讀:張宏

2020-09-09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有聲閱讀委員會攜手推出「未來講堂」古詩詞名家誦讀系列活動,邀請百位名家誦讀賞析百首經典古詩詞,把最經典的古詩詞與最優美的聲音有機結合,讓廣大青少年感受古詩詞的力量與芬芳,在吟誦鑑賞中志存高遠、陶冶情操。讓我們傳承經典,引領未來!

今天,由朗誦藝術家張宏為大家誦讀和賞析的是唐代詩人李紳的作品《憫農》(其一)。

點擊收看

憫農(其一)

作者|李紳(唐) 誦讀|張宏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

農夫猶餓死。

作品賞析

作品賞析撰稿人|馮傾城

作者李紳(772—846)是亳州(今屬安徽)人,27歲考中進士,官至宰相,也是文學史上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著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

詩人青年時目睹農民終日勞作反而餓死,感到同情和憤慨,故寫出了《憫農二首》,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這是兩首詩的第一首,在詩中,詩人客觀地描繪了碩果纍纍的豐收景象,反襯出農民辛勤勞動卻一無所得、慘遭餓死的苦況,大膽地揭露了舊社會中農民所受的殘酷剝削。

詩中第一句「春種一粒粟」和第二句「秋收萬顆子」,以「春種」「秋收」兩個詞,精煉地描寫了稻米種植的情況和農民的勞動;又從「一粒粟」化為「萬顆子」,生動而形象地刻畫出到處豐收的美好情景。第三句「四海無閒田」,點出舉國土地都已開墾,沒有一處農田閒置,讓人因而設想,在這豐收的年頭裡,勞動人民都該豐衣足食了吧?可是第四句結語卻是「農夫猶餓死」。這個情景真是觸目驚心啊!人們不禁深思:到底誰剝奪了農民的勞動成果而使得他們活活餓死呢?整首詩構思精妙自然,帶著詩人對不平現象的強烈憤慨,以及對窮苦黎民的無限悲憫。

誦讀人介紹

張宏,朗誦藝術家,中華文化促進會朗讀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中國教育電視臺《詩意中國》發起人、總導演。獲得2016年亞洲微電影藝術節十大新聞人物,亞洲微電影學院客座教授,2018全國春晚評選《詩意中國新春詩會》獲得一等獎及最佳導演獎。

原標題:《未來講堂|李紳《憫農》(其一)誦讀:張宏》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唐代李紳《憫農》其一》原文、背景及賞析 小學必讀詩文
    創作背景: 根據唐代範攄《雲溪友議》和《舊唐書·呂渭傳》等書的記載,大致可推定這組詩為李紳於公元799年(唐德宗貞元十五年)所作。 李紳簡介: 李紳(772—846)漢族,亳州(今屬安徽)人,生於烏程(今浙江湖州),長於潤州無錫(今屬江蘇)。字公垂。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於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
  • 未來講堂|古詩詞名家誦讀系列活動啟動
    未來講堂|古詩詞名家誦讀系列活動啟動 2020-08-30 0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未來講堂|杜甫《絕句二首》其一 誦讀:廖菁
    未來講堂|杜甫《絕句二首》其一 誦讀:廖菁 2020-10-16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未來講堂|王之渙《涼州詞》其一 誦讀:王斑
    未來講堂|王之渙《涼州詞》其一 誦讀:王斑 2020-12-25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未來講堂|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 其一 誦讀:丹松
    未來講堂|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 其一 誦讀:丹松 2020-11-11 08: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未來講堂|朱熹《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誦讀:許戈輝
    未來講堂|朱熹《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誦讀:許戈輝 2020-10-20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李紳 憫農 二首
    李紳 憫農 二首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古詩賞析第六首:李紳《憫農》二首
    憫農其一唐·李紳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作者簡介這首詩的作者李紳是唐代有名的政治家,曾經在中唐時期擔任過宰相。李紳幼年時生活貧苦,對下層勞動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理解和同情,所以能創作出《憫農》這樣關心民生疾苦的作品。
  • 古詩文學習032:二年級下冊,李紳《憫農》
    憫農(其一)[唐]李紳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注釋①〔憫〕憐憫。這裡有同情的意思③〔猶〕仍然。譯文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穫很多的糧食。附錄憫農(其二)[唐]李紳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李紳—《憫農》二首
  • 李紳寫《憫農》時意氣風發,考中進士春風得意,為官後卻漸次豪奢
    所以,今天借著這篇文章,我給大家講講關於這首《憫農》背後的歷史。 其實《憫農》並非是一首單獨存在的古詩,只是《憫農二首》(也稱《古風二首》)的後半部分,在「鋤禾日當午」之前還有四句,這四句闡述了作者對於唐朝當時的看法,大膽說出唐朝農民的悲苦現狀,與後面的《憫農》銜接起來,才能完整體現《憫農二首》真正蘊含的意義。
  • 五一勞動節,讀《憫農》說李紳,領略古人對勞動者的關懷和尊敬
    最為著名的有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二首。《憫農其一》李紳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憫農其二》李紳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但是《憫農》的作者李紳,卻知之甚少,要麼只是一而過地提一下名字,更甚至名字都沒人提起。
  • 最浪費的詩人,卻寫了最節儉的詩,寫了《憫農》的李紳後來怎麼了
    但是任何時候都會有特殊情況發生,比如曾經寫下最代表勤儉節約古詩的李紳,自己卻是一個最窮奢極欲之人,雖然寫下了最悲天憫人的詩,卻做出了令人作嘔的行為。唐代詩人李紳幼年喪父,跟母親獨自生活,生活清苦。二十七歲時中了進士,被招為翰林學士。
  • 憫農李紳心懷天下,入仕後卻窮奢極侈,為何前後那麼「矛盾」?
    李紳的這首《憫農》,可謂是家喻戶曉,人盡皆知。很多人都會通過這個作品,先入為主的認為李紳是一個心繫天下的善人。 可見,李紳的《憫農》影響之大。不僅是現在,在當時也引起了社會轟動。當時的高官呂溫,初讀此詩,便被深深的折服。而後,又得到了韓愈的舉薦。 可以說,李紳在後來的仕途中,得以平步青雲離不開韓愈和呂溫的扶持。他們都是愛才之人,看到李紳的詩就覺得這是一個可塑之才。
  • 李紳當了宰相後,為何不像他《憫農》詩裡寫的那樣關心百姓
    唐代詩人李紳寫下的兩首《憫農》,現如今已經成為了大部分人的啟蒙唐詩。而作者李紳悲天憫人,敢於為農民發聲的可貴品質,也向來為人們所稱道。不過,當後來李紳官至宰相,已經有能力改變農民生活狀況的時候,他似乎成了一名殘酷的剝削者,不再奉行「憫農主義」了。李紳這樣的變化是怎麼發生的呢?
  • 李紳《憫農》與唐人憫農詩 | 程鬱綴
    今天,丹曾文化為您獻上由北京大學中文系程鬱綴教授為您解讀的唐詩《憫農》。讓我們從自己做起,熱愛勞動,珍惜每一粒糧食。李紳《憫農》與唐人憫農詩眾所周知,維繫人生命的最基本物質是糧食。糧食主要是五穀,五穀是人生存最基本、最需要的物質食糧。
  • 寫下《憫農》的李紳一頓飯要殺三百隻雞?真相來了
    不少公號文章披露,寫此《憫農》詩的李紳乃窮奢極欲之人,最為直接的證據是說他愛吃雞舌湯,一頓飯要殺三百隻雞。一頓飯三百雞,成為網紅話題,李紳成了人前憫農人後暴食的「兩面派」,大家紛紛指斥他揮霍浪費、表裡不一。話題反轉本來就是如今吸流量的一大利器,落在這一詩文入選教科書的國民詩人身上,想不轟動都難。歷史上的李紳果真如此嗎?
  • 課本沒告訴你:鑿壁偷光的匡衡成為貪官,憫農二首的李紳成為酷吏
    李紳憫農二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相信這首《憫農》現在連許多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會背誦吧,他的作者李紳更是傳奇。李紳歷經宦海沉浮,中唐時期的「牛李黨爭」幾乎伴隨他一生的政治生活,最後李紳高居宰相之尊。同樣,李紳飛黃騰達後,也喪失了詩歌裡的憫農之心,逐漸蛻變成腐官酷吏。相傳他一頓餐能吃掉幾百貫甚至上千貫。
  • 未來講堂|王維《鹿柴》誦讀:韓濤
    未來講堂|王維《鹿柴》誦讀:韓濤 2020-09-24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未來講堂|杜甫《絕句》誦讀:吳俊全
    未來講堂|杜甫《絕句》誦讀:吳俊全 2020-09-30 0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