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本開新、兼祧五宗的禪僧虛雲(一)

2021-02-13 虛雲老和尚

少小離塵別故鄉,天涯雲水路茫茫。

百年嵗月垂垂老,幾度滄桑得得忘。

但教群迷登覺岸,敢辭微命入爐湯。

眾生無盡願無盡,水月光中又一場!

                                  —— 虛雲老和尚《辭世詩》

中國文化中心,歷經自西向東,由北向南流動的過程。時至近世,曾經以蠻荒、卑溼之地聞名的湖南,一變而為地傑人靈,英才輩出的搖籃。

湘水不僅孕育了文治武功、匡扶社稷的曾文正、扭轉乾坤,建立共和的毛澤東,湖湘之間更有學識淵博、為天地立心,為往聖繼絕學的王船山、魏默深、王湘綺,叫湘人引以為榮。

也曾是禪宗南嶽分宗的獨秀之地,又為佛門哺育了超凡脫俗的僧才。其中除了自湘潭走向全國,愛國衛教並以詩名聞僧俗各界的八指頭陀敬安外,便是年高德馨,返本開新,兼祧禪門五宗,坐閱四朝五帝的虛雲和尚。

虛雲(1840—1959),諱古巖,又名演澈,字德清,為湖南湘鄉一仕宦之家蕭氏子。其生年實不可考,相傳在清道光年間;1959年卒於江西雲居山,享年120,故有「坐閱五帝四朝,不覺滄桑幾度」的自況。生母顏氏,奉佛至虔,虛雲自幼便與佛書結下不解之緣,髫齡即萌脫俗之思。其生平頗具傳奇色彩。年少,父母為之擇偶田、譚二氏,雖同居而無肌膚之親,年方十八,毅然斬斷兒女之情,剃度於福州鼓山湧泉寺;披剃後,行苦頭陀行,餐松針,飲清泉,冬夏唯一衲一褲,一履一蓑衣,長坐不臥,居無定所。

27歲起,雲遊江南,遍訪名山大剎,入川、進藏、居滇,足跡遍江南,且遠被南亞。清末,光緒欽命住持雞足山,弘化近20年;民初,曾接受雲南駐軍首領李根源辯難竟使之折服而皈依門下;1929年,虛雲住持福州鼓山,之後應廣東西北綏靖主任李漢魂等南粵官紳耆宿之請,駐錫曹溪、雲門,芒鞋破缽,起衰振弊,重建禪宗祖庭於敗落之間;晚年移駐江西雲居荒山之上,率眾僧齊心協力,農禪並舉,結束了一個多世紀漫長曲折的雲水生涯。

百多年間,虛雲雖然承受九磨十難而不改弘法利生之志:初習天台教觀,而後居禪門兼祧五宗,先後住持禪宗道場十五座,中興雞足山祝聖寺、昆明雲棲寺、鼓山湧泉寺 、韶關南華寺、雲門大覺寺、雲居真如寺六大名剎,重建大小寺院庵堂八十餘處,一身而為臨濟四十三代,曹洞四十七代,並續自五代至南宋間絕嗣的溈仰、法眼、雲門三宗,兼承溈仰、法眼第八代、雲門十二代傳人,皈依弟子數百萬,名副其實的歸從如市。其門人也分祧五宗法脈,扶植「一花五葉」再現於世,在禪宗史上寫出了新的一頁。印順為之撰舍利塔銘贊之「體道也深徹,履踐也篤實,利生也過化存神。

值危難之秋,行難忍之事。若和尚者,可謂不可思議者矣。」于右任也題詞讚頌虛雲「悲智雙圓,度生心切。」[ 原文為:雲居一老,悲智雙圓,度生心切,入獄身先,化緣百二,願力無邊,涅槃證果,穩坐金蓮。]在中國佛教史上著實應當為之大書一筆。尤其應當指出,虛雲於佛學雖無精深之見,卻也能融貫諸宗,以儒解佛,返本開新,與近世以佛法入世救世的菩薩行,以及人間佛教、人生佛學的時代精神遙相互應。 

必須說明的是,禪門一花五葉,色彩紛呈,是早期禪宗史上的輝煌,然而,事實上所謂的南北之分,頓漸之別,五家七宗,也只是由於禪的意境高遠,思深意密,及其不可說性,而在入道之途,或者說方法上作各自探尋,並向「窄而深」方向發展,所呈現的組織形式「分流」的結果罷了。或者溫和,或者峻烈;或者淺顯,或者玄奧,禪門宗趣,遂致各異。

然則「離念離相」,「明心見性」實在還是禪宗各派的同趨之途,門派之設自然也就沒有本質上的區別。正因為如此,其盛衰傳承並非因思想內容、方式方法之高下,僅僅在於得人不得人耳。故禪門五葉齊放的歷史風流雲散,五家七宗渾然一體而無不同也就勢在必然了。溈仰一派,五世而斬;法眼一脈,至宋延壽之後遂絕;臨濟、雲門雖瀰漫兩宋,但是實際上禪宗分流的局面早已在禪淨雙修、儒釋混融的文化潮流中銷聲匿跡了。

顯而易見,虛雲兼祧五宗,對於禪宗思想的發展並無實際意義,其貢獻主要是在組織形式上對叢林的恢復與重建,確實反映了虛雲在佛教殘廢而偏、積重難返的社會背景中,弘揚佛法,中興禪宗所作的努力,以及近代以佛法為世法,反觀人生,入世救世的時代精神。

題蒼山鳳眼洞

蒼山何日鳳來臨,飛去飛來歲月深。

觸目乍驚天宇闊,養心一任夜潮沈。

磴危尚恐迷高下,洞奧何勞問古今。

六詔昔年歌有道,八方瞻望不凡禽。

相關焦點

  • 從淨慧長老五十載的「朋友圈」看佛教中國化在當代的「返本開新」
    1951年,十八歲的淨慧長老在廣東雲門寺近代禪宗耆宿虛雲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並深得虛老器重,虛老將禪宗五宗法脈都親傳給淨慧長老。1956年中國佛學院成立後,淨慧長老被送入深造,對佛教的歷史、教義、教規都進行了更加系統的學習。淨慧長老在中國佛學院本科畢業後,1961年又成為中國佛學院首批佛學研究生。
  • 佛教:虛雲大師言傳身教,傳戒講經,重整雞足山律宗
    他從禪僧的生活和修持入手,「開禪堂坐香,打七」,卻沒有人來參加,講經也沒有人來聽。後來,他想到可以用戒法引化。正好雞足山原有的僧侶竟然沒有傳戒受戒者,而且傳戒期限五十三天,有時間進行教導。這一種方法比較有效,「第一次就來八百多人,從此他們才知有戒律這一回事」。
  • 從獨子不出繼到獨子兼祧制,兼祧制度是怎麼從被禁止中殺出重圍的
    01,早期的另類兼祧所謂兼祧,就是俗稱的「一子兩後」,一個孩子繼承兩個支系,和應繼、愛繼一樣,都屬於立嗣過繼中的方式。雖然兼祧直到清朝才被律法所承認,但實際上早在漢朝就存在兼祧的另類現象。通過他這一系列行為,可以說已經從哀帝過繼成帝,變成由哀帝兼祧成帝、恭皇哥倆了,這算是早期另類的沒有兼祧之名的兼祧。漢哀帝的行為其實和明世宗朱厚熜很類似,區別是他沒兒子保障他的勝利果實,被王莽全部翻盤,所以才不為人知。
  • 慈禧臨終前讓溥儀「兼祧」 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
    而到乾隆年間,民間又創新出一種新的承祧方式,叫做「兼祧」。所謂兼祧,民國時期的《民商事習慣調查報告錄》中記載,即「凡宗支零落,以一子兼祧數房往往每房各娶一婦冀續宗支。」兼祧的出現,是當一個家族人丁零落,沒有足夠的男丁來一人承繼一個小宗時,便以一人祧兩房或者數房的方式,來延續家族中多個小宗的做法。
  • 百年虛雲(二)
    一九四四年,師來到廣東雲門山大覺寺,眼見滿目殘牆斷壁,荊棘叢生,就連雲門祖師——文偃大師的肉身也兀坐於危殿之中,不禁悽然淚下,即立願以重興為己志。老和尚又開始了篳路藍褸、重建雲門的生涯,而是年他已高齡一百零五歲。
  • 九月十二:近代禪宗大德虛雲大師圓寂紀念日
    滾滾紅塵一盞燈,茫茫人海一禪僧。千載難逢一泰鬥,萬事隨緣一本經。四朝五帝一程路,九磨十難一柱擎。百年虛雲一臺戲,一聲鐘鼓一片情。虛雲禪師(西元1840年9月5日~1959年10月13日) ,祖籍湖南湘鄉縣。出生時母親就去世,由庶母撫養長大。俗姓蕭(一說「肖」),初名古巖,又名演徹,字德清,別號幻遊。
  • 溈仰宗在海外的傳承與發展
    溈仰宗是禪宗五家中最早形成的一派,創始於福建人靈祐禪師與其弟子廣東人慧寂禪師。溈仰宗始創之際,就有新羅僧人順支禪師來華求法,將溈仰宗思想傳到今朝鮮地區,影響至今。宋代以後,溈仰宗在中國的傳承一度隱沒數百年之久。
  • 虛雲告誡戴笠:縱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際遇時,果報還自受
    上一節說到重慶那邊委派屈映光、張子廉居士來曹溪南華寺請虛雲長老赴重慶建抗戰息災法會。虛雲長老安排好寺中事務即啟程。到衡嶽時,桂林行營李主任濟深派許國柱居士來接,入貴州,寓黔明寺……數日後抵重慶,戴笠聞訊親來迎接。戴笠提出讓虛雲長老住戴公館,虛雲長老稱住寺心方安。
  • 虛雲大師:享年119歲,一生培養眾多弟子,這十位不得不提
    因為在虛雲大師傳宗授業的一生裡,收容了無數個對禪宗充滿嚮往的佛教弟子,他們在以佛經洗滌自己心靈的同時,也十分系統地傳承了虛雲法師的禪宗思想體系,成為了虛雲法師佛門宗法裡的接班人。  一生參禪布法、培養眾多佛教弟子  虛雲法師一生居無定所、無牽無掛,始終帶著一身佛法遊歷天下,為我國佛教禪宗的傳播弘揚做出了巨大貢獻。
  • 梨園戲劇作家王仁傑先生去世,落寞中終結的「返本開新」
    這大概會令很多人意外,戲曲界長期背負了「傳統」、「落後」的包袱,「創新」的焦慮揮之不去,王仁傑卻說,要「返本開新」,要先了解傳統,才能談得到創新。這之後,我也一發不可收,2019年2月,跑去泉州看梨園戲劇團的元宵演出。每年元宵,是梨園戲的演出季,很多戲迷都會從全國各地趕來。
  • 天台宗對高僧虛雲法師的影響
    當佛教傳入中國以後,由於各人的根性不同,所以在修學佛教大乘經典時,就分為八大宗派:一、天台宗;二、三論宗;三、法相宗;四、華嚴宗;五、淨土宗;六、禪宗;七、律宗、八、密宗。其中天台宗是我國最早創立的一個大乘佛教宗派(585-594)。
  • 《虛雲法師傳》六祖召喚,虛雲鼓山緣盡入南華(101)
    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年),正當虛雲在鼓山致力佛教重建之際,太虛大師也正在上海全力宏法和發表許多重要的佛學著作,倓虛大師在長春宏揚天台宗,印光與文質和尚在普陀山大宏淨土宗,弘一法師在泉州一帶宏揚律宗。林森此時又回到故鄉福州,每次他回來,總會到鼓山湧泉寺來住一兩天,過點清靜的山僧日子,享受松濤鳥語,與虛雲下幾盤圍棋。陳銘樞說:「我知道林主席在這裡,你快去通報吧?」虛雲與林森,這兩位白髯老人,正在寺後亭子下棋,清靜極了。知客來報,把虛雲嚇了一跳!「怎麼?陳銘樞來了麼?」他說:「我在廣州時承他接待,我該也出去迎接的!主席!請恕我失陪一陣!
  • 百年虛雲,人共天飲
    次年,依鼓山妙蓮和尚圓受具戒。虛雲31歲,行腳至浙南溫州雁蕩山,學教於天台融鏡老法師,三十六歲至高明寺聽敏曦法師講《法華經》,又至嶽林寺聽《彌陀經》,37歲至天童寺聽《楞嚴宗通》。公元1882年,虛雲43歲,發心朝拜五臺山,以報父母深恩。
  • 年畫「圈粉」,山東手藝人這樣「返本開新」
    即便「跳出」宏大敘事,單看任何一幅畫都有豐富的題材表現力和視覺衝擊力。著名人物畫家、年畫藝術家、88歲的單應桂老人看了畫稿十分激動,她說:「這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如果我再年輕一點,一定也跟你們一起畫!」2、從傳統中來,與潮流伴行講述人:山東高密撲灰年畫非遺傳承人呂虹霞「連神仙都愛玩,這是什麼神仙年貨?能讓財神的錢花光,這是什麼神仙年貨?
  • 虛雲老和尚溈仰宗法脈代表弟子 傳法表信偈
    虛雲禪師(1840--1959),湖南湘鄉人,生於泉州。十九歲出家,二十歲依福州鼓山妙蓮和尚,圓受具戒,名古巖,又名演徹,字德清。四十三歲發心朝拜五臺山,由普陀法華庵起香,三步一拜三年遂願,親見文殊菩薩金顏。六十一歲改號虛雲,一身系五宗法脈。溈仰宗第八代、臨濟宗四十三代、曹洞宗四十七代、雲門宗第十二代、法眼宗第八代。
  • 虛雲: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此後,虛雲又參訪陝西終南山、四川峨眉山、拉薩三大寺,並由西藏到印度、錫蘭(今斯裡蘭卡)、緬甸等國,朝禮佛跡。由緬甸回國,朝拜雲南雞足山,經貴州、湖南、湖北等地,禮安徽九華山。歷坐15個道場,重興6大祖庭,以一身兼承禪門5宗。 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侵入,京城大亂,皇帝、太后、大臣、太監、宮女逃難長安(今西安)。
  • 1906年廣東乳源雲門寺老照片,為禪宗五大支派之一雲門宗的發祥地
    雲門寺位於粵北乳源瑤族自治縣城東北6公裡的雲門山下,是我國佛教禪宗五大支派之一雲門宗的發祥地,也是全國重點寺廟之一。雲門寺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鐘樓、禪堂、齋堂、教學樓、功德堂、延壽堂等。圖為雲門寺全景。雲門寺源於雲門文偃。文偃(864-949),俗姓張,嘉興(今浙江)人。出家後到各地參學。初參睦州道,後參義存,獲得印可。
  • 虛雲大師經過苦行、遊歷參訪,終於開悟得道:開悟後是什麼狀態?
    老傑談《百年虛雲》第5期:虛雲大師經過苦行、遊歷參訪,終於開悟得道:開悟後是什麼狀態?虛雲大師虛雲大師在巖洞中以虎狼為伴,和鳥蟲為伍,餓了吃野草樹葉,渴了喝山澗溪水。經過六年的苦修,終於參空了七情六慾,更放下了世間名利。
  • 《虛雲法師傳》如夢如幻,空虛若雲(120)
    虛雲感覺到十分悽傷!回想在歷史上,雲居山真如寺,道容和尚開山於唐代元和年間,歷代高僧人材輩出!弘覺大師大顯佛教,雲居山成為一時人材會聚之地,法會常開,萬人朝拜!後來許多高僧:包括齊禪師、融禪師、老夫舜、佛印了元、圓悟克勤、大慧宗杲,都曾任真如寺住持!另外常來的有趙州禪師、雲門偃禪師,居士中有白居易、蘇東坡、黃山谷、秦少遊……等等名人,都曾來此談禪吟詠。
  • 虛雲禪師活了120歲,圓寂時得到數百粒舍利子|百家故事
    他的一生都充滿了傳奇色彩,同時為我國的佛教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這個人就是虛雲禪師。虛雲禪師三年後,虛雲又搬回了鼓山湧泉寺,在這裡擔任職事。虛雲禪師開悟虛雲禪師在高旻寺禪堂修行那段時間,萬念頓息,工夫「落堂」。晝夜如一,行動如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