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米衝鋒鎗和「波波沙」區別,其實很好辨認!

2021-01-11 歷史雜談驛站

索米衝鋒鎗其實和波波沙雖然非常像,但是也非常好區分:波波沙槍管外罩截面是圓角矩形,而索米槍管是圓形。

索米散熱孔是長條狀,波波沙散熱孔是大號的方孔。波波沙有自帶一個制退器(即外罩比槍管長一點),索米沒有。

另外索米衝鋒鎗的機匣後面有栓,而波波沙則是密封的。索米機匣尾部突出於槍託折線之後,波波沙機匣尾部沒有突出槍託折線。

在蘇芬戰爭中,雖然索米衝鋒鎗月產量不到兩千,繁瑣的工藝與工時限制了其產量,但其超過八百發的射速造成的殺傷力還是讓蘇軍非常印象深刻,因此後來才有了蘇式的波波沙。

波波沙衝鋒鎗擁有87個不同部件的工具,但又是一款複雜到一般人很難說明其工作原理的工具,它比索米衝鋒鎗要簡單許多。

1945年時波波沙已經生產了驚人550萬支,是二戰各種衝鋒鎗生產量的榜首。要知道這樣高的產量,還大多是老人,婦女和孩子生產出來的。

它在5秒內可以把71發子彈全部傾瀉出去,也就是說5秒鐘內噴射出的彈雨,會覆蓋槍口所指的幾平方米區域。在很多近距離的遭遇戰中,這種高射速簡直是無法形容的可怕。

二戰蘇軍僅「波波沙」就生產了那麼多的波波沙,完全補齊了蘇軍速射武器不足這個短板,蘇德戰爭中德軍吃夠了波波沙衝鋒鎗的苦頭!

相關焦點

  • 蘇聯衛國戰爭中的功臣波波沙衝鋒鎗
    波波莎衝鋒鎗蘇芬戰爭中,蘇聯高層面對如此嚴重的傷亡也深感危機,1939年12月,史達林籤署命令,要求加快衝鋒槍的研製,新的衝鋒鎗要有類似於索米的彈鼓供彈具,並且應該能夠裝入更多的數量的彈藥,史達林認為蘇聯設計的武器應該超過芬蘭
  • 波波沙41衝鋒鎗遭淘汰原因
    「子彈噴射器」非常形象,相對於拉大栓的5發彈倉供彈步槍,火力不知道要猛烈多少,所以稱其為「子彈噴射器」也說得過去,這把槍並不是一開始就叫衝鋒鎗的,蘇軍在二戰時,成建制地整班、整排甚至整連地裝備波波沙41,在全球交戰國軍隊中獨一無二。當時,蘇軍稱波波沙41為「自動槍」,而非衝鋒鎗,拜閱過反映蘇聯衛國戰爭長篇小說的我等稍上年紀的人都知道,年輕的軍迷們就不一定知道了。
  • 二戰最物美價廉的槍枝,波波沙衝鋒鎗當之無愧,是蘇聯的小驕傲
    但是槍械的製造迫在眉睫,1939年12月,蘇聯軍方要求進行新式衝鋒鎗的加緊研製,在當時的蘇聯,有著索米衝鋒鎗和ppd衝鋒鎗。但是這兩種衝鋒鎗的製作工藝都比較繁瑣,雖然他們的火力都很強大,但是在那樣的戰爭情況之下,想要大規模地去生產可能是無法實現的。所以就需要去新設計一隻與索米衝鋒鎗火力相接近,又可以進行大規模生產的衝鋒鎗。
  • 不僅有「波波沙」,還有「波波德」,二戰前後蘇軍用的那些衝鋒鎗
    當然,由於長期受到影視作品的影響,很多人在看到圓形彈鼓、多管散熱孔和木質槍託的蘇制衝鋒鎗時,習慣性的認為這就是「波波沙」衝鋒鎗。 但實際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紅軍不僅裝備了數量巨大的「波波沙」衝鋒鎗和「波波斯」衝鋒鎗,還裝備了外形較為相似的「波波德」系列衝鋒鎗。
  • 波波沙它爹,波波德PPD40衝鋒鎗的故事
    波波沙估計沒人不知道,但是PPD估摸著軍迷可能有耳聞,但僅知道這是一款不怎麼靠譜,所以被波波沙取代的衝鋒鎗。
  • 如何摧毀一把78年前的波波沙?-PPSh41衝鋒鎗射擊熔毀實驗丨火器
    PPSh-41衝鋒鎗(又譯為:波波沙衝鋒鎗,又名:人民衝鋒鎗、人民轉輪槍 ),由前蘇聯著名輕武器設計師格裡戈利·斯帕金於1941年設計完成,目的是為取代結構複雜的PPD系列衝鋒鎗。由於PPSh-41採用了大量衝壓部件,所以十分便於大規模量產。
  • 《CF》波波沙衝鋒鎗介紹 波波沙衝鋒鎗有什麼用法
    在上一期的內容中小編為大家帶來了湯姆遜衝鋒鎗的介紹與講解,相信不少玩家對這款外號芝加哥打字機的衝鋒鎗都非常喜愛吧。也不知道怎麼回事,也許是意識形態的對抗,也許就是命運的歸宿,曾經的美蘇兩國和現在的美俄兩國在武器槍械方面似乎一直呈現出一種鏡像發展!比如AK和M4,卡利科和野牛等等等等,而在某種程度上今天要介紹的波波沙衝鋒鎗似乎也是湯姆遜衝鋒鎗的鏡像發展。
  • 敵人都愛不釋手,蘇聯的波波沙衝鋒鎗為何被德軍所鍾愛?
    尤其是蘇聯步兵在雪地上端著步槍準備和芬蘭人拼刺刀時,被滑著雪橇的芬蘭軍隊用索米衝鋒鎗暴打。因此最高蘇維埃在蘇芬戰爭結束後決定研發一款自己的衝鋒鎗,這就是流傳後世的衛國戰爭功臣PPH-41波波沙衝鋒鎗。這款槍的設計就是為了大量裝備數量龐大的蘇聯紅軍,因此就如同英國的司登衝鋒鎗。大量使用的衝壓部件極大地降低了波波沙的生產工藝難度和開銷。
  • 小說中吹上天的索米衝鋒鎗究竟怎麼樣?製造難度堪比狙擊槍
    :索米衝鋒鎗,說這隻來自於芬蘭的衝鋒鎗在兼顧射速的同時精度高,所以選了它。很多人知道MP18、司登、波波沙等世界著名衝鋒鎗,但不清楚索米衝鋒鎗,是因為這把槍生產的數量非常少,整個的總產量也不過八萬多隻,跟其他動輒幾百萬產量的衝鋒鎗相比實在不夠看。那這支槍究竟是什麼來歷?性能怎麼樣?有什麼缺點?我們今天來嘮一嘮。在上世紀20年代初,芬蘭人向國外訂購一批MP18衝鋒鎗的意向遭到了拒絕。這促使芬蘭決定嘗試自主生產同類武器。
  • 蘇聯紅軍手中的波波沙衝鋒鎗,德國士兵也很難抵擋
    而蘇聯軍事力量的進步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例如,在二戰前期,德軍士兵手持的MP-40衝鋒鎗在戰場出盡了風頭,可是在後來,當蘇聯的波波沙衝鋒鎗問世之後,這種壓倒性的優勢就不復存在了。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就是這款二戰中蘇聯紅軍手上的利器——波波沙衝鋒鎗。
  • 朝鮮製造的M49衝鋒鎗,與原版波波沙相比,有什麼不同之處?
    PPSh-41「波波沙」衝鋒鎗,二戰時期蘇聯開發的武器,以性能可靠、彈容量大而聞名。 M49定型於1949年,它和原版波波沙一樣,都是採用衝壓技術製造,優點是生產效率高,而且零件堅固耐用,可以支持長時間作戰。
  • 蘇聯贏得二戰勝利的三大神器之一波波沙衝鋒鎗
    二戰中蘇聯紅軍士兵的標誌性裝備除伏特加外,那就只剩下「波波沙」衝鋒鎗了。喝一口伏特加,拿著槍衝鋒的蘇聯士兵,我們在很多電影裡都見過。「波波沙」衝鋒鎗其實除了在蘇聯軍隊內廣受好評外,還贏得了廣大德國士兵的喜愛。
  • 如果參加抗戰,湯姆森,MP40,波波沙衝鋒鎗:你選哪一種上戰場?
    有網友問:湯姆森、MP-40、波波沙這三種衝鋒鎗如果你要打仗,會選擇哪一種?我們先說說美國的湯姆森式衝鋒鎗,我國在抗戰曾經使用過,自產和進口等各種版本的數萬把湯姆森式衝鋒鎗。這種衝鋒鎗是1921年正式推出的一種自動武器,全重接近4.9公斤,全長0.85米。
  • 芬蘭榮耀:狙擊槍標準打造的衝鋒鎗?光環卻被「抄襲者」無情遮蓋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當索米衝鋒鎗即使在持續開火時,其精確度也要大大強於其他衝鋒鎗。蘇芬戰爭中,著名的白色死神「西蒙海耶」,大家可能認為他身為狙擊手,他一直用的只是機瞄步槍。但是,他其實也經常用索米衝鋒鎗射殺,據說他一共用索米衝鋒鎗一共成功射殺了200名敵人。由此可見,索米衝鋒鎗的精度和可靠性真的優秀。
  • 同志,拿好波波沙,一起喊烏拉。二戰蘇聯衝鋒鎗編制
    首先,在1939年,蘇軍的步兵師中是沒有衝鋒鎗編制的(這點上德國人也差不多,1939年的德軍步兵師只有3挺衝鋒鎗),但當時PPD衝鋒鎗是有的,只不過多數裝備給邊防部隊以及警察。直到11月30日的蘇芬戰爭開打之後,蘇聯人在面對裝備了索米衝鋒鎗的芬軍吃了不少虧,尤其是蘇軍經常被芬蘭的小股部隊突襲,衝鋒鎗在這時候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 史達林格勒戰役中,蘇聯波波沙衝鋒鎗衝鋒鎗立下汗馬功勞
    但是前蘇聯得軍人們去不吃這一套,在曾經得史達林格勒戰役中,蘇聯紅軍就給德國軍隊好好得上了一課,這場戰役可以說得上是近現代史上最慘烈得一場戰役,在這場戰爭中,德國士兵和蘇聯紅軍一共傷亡人數達到了將近二百萬人,這放在現在,就是一些小國家全國的人口,在這二百人中,德軍得傷亡人數比蘇聯紅軍要更多一些。
  • 有湯姆森,MP40,波波沙三種衝鋒鎗:假如抗戰你選哪一種上戰場?
    我們先說說美國的湯姆森式衝鋒鎗,我國在抗戰曾經使用過,自產和進口等各種版本的數萬把湯姆森式衝鋒鎗。這種衝鋒鎗是1921年正式推出的一種自動武器,全重接近4.9公斤,全長0.85米。理論射速每分鐘600-800發子彈。湯姆森衝鋒鎗的口徑是11.43毫米,口徑比較大,其實也就意味著威力比較大。
  • 為什麼德軍會扔掉精緻的MP40,撿起粗糙的波波沙衝鋒鎗?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波波沙衝鋒鎗,是為了取代結構比較複雜的衝鋒鎗而研發出來的,它是在1941年完成設計的,並於第二年開始投入大批量生產,讓蘇軍裝備使用。
  • 波波沙衝鋒鎗名噪一時,為何慘遭棄用?無論我國,還是蘇聯都不要
    有網友問:蘇聯波波沙衝鋒鎗,彈鼓設計使其名噪一時,二戰後為何慘遭棄用?波波沙衝鋒鎗,殺傷精度好,彈藥量大,方便攜帶。是一款非常優秀的步兵輕武器。但是在戰爭當中,也暴露出很多缺點,射程太近,手槍子彈威力太小等等。
  • 二戰蘇軍最強火力排,32支波波沙衝鋒鎗,還要啥自行車?
    比如在1943年,蘇聯陸軍為步兵師組建了衝鋒鎗排的編制,全排一共40人組成。其中排部4人,包括1名排長、1名副排長和2名狙擊手,此外下轄4個衝鋒鎗班,兵力均為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