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有「波波沙」,還有「波波德」,二戰前後蘇軍用的那些衝鋒鎗

2020-12-27 騰訊網

第二次世界大戰算是衝鋒鎗發展的黃金時期了,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不同,隨著「閃電戰」等快速突進戰術在各國陸軍中的使用,在短時間內讓一名步兵投放儘可能多的火力,成為衡量一款輕武器好壞優劣的重要標準。

使用「波波沙」衝鋒鎗的德軍士兵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蘇德戰場就是這種情況的典型,蘇軍和德軍都裝備了大量的衝鋒鎗用於步兵作戰,甚至在戰鬥中,還出現了雙方互相使用對方衝鋒鎗用於作戰的情況。當然,由於長期受到影視作品的影響,很多人在看到圓形彈鼓、多管散熱孔和木質槍託的蘇制衝鋒鎗時,習慣性的認為這就是「波波沙」衝鋒鎗。

但實際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紅軍不僅裝備了數量巨大的「波波沙」衝鋒鎗和「波波斯」衝鋒鎗,還裝備了外形較為相似的「波波德」系列衝鋒鎗。而從「波波德」衝鋒鎗到「波波沙」衝鋒鎗再到後來的「波波斯」衝鋒鎗,不僅代表了蘇聯紅軍當時槍械製造技術的變遷,也代表了當時蘇聯紅軍步兵作戰思想的轉變。

「波波德」衝鋒鎗

為了讓各位讀者對這種變遷歷史更加了解,本文今天以二戰前後蘇聯衝鋒鎗的變遷史為主線,向各位讀者朋友們大致介紹下蘇聯二戰前後衝鋒鎗和步兵作戰思想的轉變。

「波波德」衝鋒鎗——從輕機槍向衝鋒鎗過渡的入門之作

「波波德」衝鋒鎗的設計者是蘇聯著名槍械設計大師捷格加廖夫,喜歡槍戰類遊戲的讀者朋友們肯定對它的另外一款設計——DP-27/28輕機槍有很深的印象。在上世紀20年代末期,蘇聯紅軍開始為自己的步兵招標新一代衝鋒鎗,而捷格加廖夫也隨即拿出了自己的設計。

捷格加廖夫的經典作品

不過,捷格加廖夫顯然理解錯了蘇聯紅軍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直接以DP-27/28輕機槍結構為基礎,造出了小一號的輕機槍,彈種換成了7.62X25毫米的手槍彈,並以PPD-29的名義提交給了蘇聯紅軍。這種結構複雜、造價偏貴且使用起來並不順手的產品自然不被蘇聯紅軍所接受。

PPD-29衝鋒鎗

蘇聯紅軍雖然中途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但是對於衝鋒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表現還是很認可的。不過在上世紀20年代,蘇聯國內形勢一片糟,一直到20年代末才打算研究一款制式化的衝鋒鎗。換言之,蘇聯紅軍想要一把蘇聯版的伯格曼衝鋒鎗。

伯格曼衝鋒鎗的彈匣是橫插的

領會到蘇軍真實需求的捷格加廖夫,終於開始更改設計,基於德制伯格曼衝鋒鎗,拿出了自己的PPD-34衝鋒鎗。和德國的伯格曼衝鋒鎗一樣,PPD-34型衝鋒鎗同樣採用自由槍機式設計,只不過把橫插的彈匣改成了豎插,對於伯格曼衝鋒鎗的模仿痕跡很明顯。

PPD-34衝鋒鎗

PPD-34衝鋒鎗探路的意味很濃厚,因此產量並不多。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PPD-34的25發彈匣火力持續性實在是太差,如果是連發射擊,很短的時間內就會把彈藥打光。所以捷格加廖夫很快又推出了改進型的PDD-38型衝鋒鎗,外觀上最大的不同,就是使用了71發的圓形彈鼓,且彈鼓是直接插在護木上的。

直到此時,蘇軍對衝鋒鎗的認識還停留在有無的問題上,並沒有將衝鋒鎗推廣至全軍使用的打算,只有包括內務部等少數單位裝備了PPD-34/38型衝鋒鎗。隨後,裝備這兩款衝鋒鎗的蘇軍迎來了殘酷的蘇芬戰爭。

上面的是PPD-34,下面的是PPD-38

在蘇芬戰爭中,芬蘭軍隊裝備的索米衝鋒鎗給蘇軍造成了極大的殺傷,面對索米衝鋒鎗的火力,大部分只裝備栓動步槍的蘇軍,根本組織不起像樣的反擊火力。在當時蘇聯領導層的直接過問下,捷格加廖夫參照繳獲的索米衝鋒鎗,拿出了PPD-40衝鋒鎗。

PPD-40和「索米」的對比

PPD-40衝鋒鎗不再設置彈匣井,而是直接將圓形彈鼓安裝到衝鋒鎗的供彈口上,射速也全面提升,提升到了1000發/分鐘的水平。同時,PPD-40衝鋒鎗的扳機前還設有快慢機,可以切換成單發進行精確射擊,也可以設置成連發用於火力覆蓋。

「波波德」系列成為蘇軍衝鋒鎗的入門之作

此時,PPD衝鋒鎗才算是滿足了蘇軍的使用需求。從PPD-34到PPD-40,捷格加廖夫將蘇軍帶入了密集火力時代,蘇軍步兵的支援火力,終於不再只有輕重機槍,戰場火力密度得到極大提升,現代化程度進一步提升。

從「波波德」到「波波沙」——向全面戰爭做轉變

蘇軍對PPD-40衝鋒鎗的性能較為滿意,直到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軍都在有條不紊的生產「波波德」衝鋒鎗。不過,慘烈的蘇德戰爭,很快打碎了「波波德」衝鋒鎗進一步發展的美夢。

「波波德」衝鋒鎗的機件基本上都是通過削銑完成的,通俗地講,就是拿一整塊毛坯,用加工刀具將毛坯多餘的部分削掉,不僅原材料浪費比較嚴重、生產速度慢,而且造價也偏貴。

「波波德」系列不適合大規模快速生產

在蘇德戰爭初期,蘇軍經歷了數場大潰敗,伴隨著大量戰鬥兵員損失的,還有大量武器裝備的損失。在這種情況下,生產速度慢、浪費嚴重且貴的「波波德」衝鋒鎗,已經不能滿足蘇軍進行一場全面戰爭的需要,被後來者替換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PPD-40和PPSH-41的對比圖

頂替「波波德」衝鋒鎗的「波波沙」衝鋒鎗可以說完全是為了全面戰爭而設計的,「波波沙」衝鋒鎗大量使用衝壓工藝製造,全槍零部件從PPD-40的95個減少到87個。比較有意思的是,「波波沙」衝鋒鎗的槍管直接取自莫辛·納甘步槍的槍管。把莫辛·納甘步槍的槍管截成兩段,然後再加工出擊發子彈所需的膛室,就製成了兩支「波波沙」衝鋒鎗的槍管。

「波波沙」衝鋒鎗同樣注重戰場維護問題,其機匣通過鉸鏈連接,在戰場上可以直接進行不完全分解,並進行相應的清潔。這一點和後來美國的AR-15突擊步槍的鉸接式機匣設計思路很接近,十分適合戰場快速排障和維護。

「波波沙」的鉸接式機匣

關於「波波沙」衝鋒鎗爭議較大的應該就是其供彈具,首先,國內聲稱蘇聯領導層當時要求要比芬蘭的「索米」衝鋒鎗多一發子彈,所以「波波沙」衝鋒鎗設計了71發的彈鼓。但實際上從PPD-40開始蘇軍就已經使用了71發彈鼓,目前並沒有官方資料可以證明這種觀點,所以應該是謠傳。

其次是彈鼓穩定性的問題,早期的彈鼓確實出現裝彈量較多時,會出現卡殼的問題,後來改進後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其設計的35發彈匣並不是專門用來替代71彈鼓的,而是兩者互相搭配使用,不存在35發彈匣就比71發彈鼓要好的情況。

兩種供彈具一般混用

從「波波德」衝鋒鎗到「波波沙」衝鋒鎗,蘇軍最終成功過渡到了全面戰爭時代,「波波沙」衝鋒鎗,也成為二戰蘇軍的經典象徵之一。

總結——全面戰爭時代延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雖然「波波沙」衝鋒鎗被性能更好的AK-47突擊步槍所取代,但是AK-47突擊步槍仍然繼承了「波波沙」衝鋒鎗全面戰爭的設計思路。從這點上來說,「波波沙」衝鋒鎗的設計理念得到了延續。

裝備「波波沙」的蘇聯紅海軍官兵

至於是武器推動了作戰理念的變化,還是作戰理念催生了武器的改進,這並不重要。因為武器裝備和作戰裝備的變化之間的關係,誰先誰後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兩者都會伴隨著對方一起發生變化。

圖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二戰蘇軍最強火力排,32支波波沙衝鋒鎗,還要啥自行車?
    其實早在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軍就有組建衝鋒鎗編制的打算了,但直到1943年才組建成功,因為這與蘇聯的生產能力有直接關聯。如圖所示,生產1支波波德衝鋒鎗需要13.7個工時,而生產1支波波沙僅需5.6個工時,下降了一倍不止。
  • 每分鐘打出一千發子彈,波波沙的射速不如它,波波德為何慘遭蘇軍淘汰?
    說到二戰時期蘇軍裝備的衝鋒鎗,很多人會想到PPSh「波波沙」衝鋒鎗,這款武器以大容量(71發彈鼓)、高射速(800發/分鐘)而聞名,能夠輕鬆對敵人形成火力壓制,甚至連德軍都甘願放棄手中的
  • 波波沙它爹,波波德PPD40衝鋒鎗的故事
    波波沙估計沒人不知道,但是PPD估摸著軍迷可能有耳聞,但僅知道這是一款不怎麼靠譜,所以被波波沙取代的衝鋒鎗。
  • 《CF》波波沙衝鋒鎗介紹 波波沙衝鋒鎗有什麼用法
    導 讀 CF穿越火線中的衝鋒鎗,除了湯姆遜之外,還有一把叫波波沙的衝鋒鎗也是非常好用,下面就給大家帶來CF穿越火線中這把功勳級衝鋒鎗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 蘇聯二戰時期的武器生產水平,最佳代表就是波波沙衝鋒鎗
    二戰時期的蘇軍武器非常符合大規模機械化戰爭的需要,那就是在保障足夠的性能的前提下,做到製造成本儘可能低,同時儘可能降低工藝難度來便於大量生產。
  • 波波沙41衝鋒鎗遭淘汰原因
    「子彈噴射器」非常形象,相對於拉大栓的5發彈倉供彈步槍,火力不知道要猛烈多少,所以稱其為「子彈噴射器」也說得過去,這把槍並不是一開始就叫衝鋒鎗的,蘇軍在二戰時,成建制地整班、整排甚至整連地裝備波波沙41,在全球交戰國軍隊中獨一無二。當時,蘇軍稱波波沙41為「自動槍」,而非衝鋒鎗,拜閱過反映蘇聯衛國戰爭長篇小說的我等稍上年紀的人都知道,年輕的軍迷們就不一定知道了。
  • 蘇聯贏得二戰勝利的三大神器之一波波沙衝鋒鎗
    二戰中蘇聯紅軍士兵的標誌性裝備除伏特加外,那就只剩下「波波沙」衝鋒鎗了。喝一口伏特加,拿著槍衝鋒的蘇聯士兵,我們在很多電影裡都見過。「波波沙」衝鋒鎗其實除了在蘇聯軍隊內廣受好評外,還贏得了廣大德國士兵的喜愛。
  • 蘇軍手裡的波波沙都用彈鼓,而我軍50式為什麼換成清一色彈匣?
    說起波波沙衝鋒鎗,作二戰後期蘇軍的單兵利器,我們從歷史資料中不難看出,當時蘇軍幾乎都用彈鼓裝彈,很少有用彈匣的。然而我軍引進波波沙後,50式卻是清一色的彈匣。所謂的彈鼓攜行不方便,彈簧容易老化導致供彈不穩定,亞洲人體型限制這樣的陳詞濫調,恐怕大家已經聽了很多遍,其實還有這樣一個客觀原因。
  • 蘇聯衛國戰爭中的功臣波波沙衝鋒鎗
    ,鑑於索米衝鋒鎗工藝過於複雜,設計一款易於生產,但性能指標又要接近索米衝鋒鎗的苛刻任務,就交到了蘇聯槍械設計師喬治·斯帕金的手裡,經過一年多的艱苦研究,斯帕金終於在1940年9月完成了新式衝鋒鎗的定型,蘇聯國防委員會認為這種衝鋒鎗的性能完全符合要求,並命名為波波沙41式衝鋒鎗,波波沙衝鋒鎗採用自由槍機,全槍長840毫米,使用7.62毫米託卡列夫手槍彈,槍口初速每秒鐘460米,射速每分鐘900發,斯帕金設計波波沙衝鋒鎗時
  • 索米衝鋒鎗和「波波沙」區別,其實很好辨認!
    索米衝鋒鎗其實和波波沙雖然非常像,但是也非常好區分:波波沙槍管外罩截面是圓角矩形,而索米槍管是圓形。索米散熱孔是長條狀,波波沙散熱孔是大號的方孔。波波沙有自帶一個制退器(即外罩比槍管長一點),索米沒有。另外索米衝鋒鎗的機匣後面有栓,而波波沙則是密封的。
  • 一整個排的波波沙你慌不慌,二戰蘇聯衝鋒鎗排編制
    昨天我在寫二戰各國對衝鋒鎗的理解和應用一文時(然而沒啥閱讀量),有小夥伴想讓我說一下衝蘇軍整個衝鋒鎗排的編制,所以這篇和大家聊聊這。首先,衝鋒鎗排率屬於蘇軍常規步兵連。而在二戰中前期,蘇軍的步兵連還是中規中矩的三步兵排+一重機槍排+一迫擊炮排。但隨著戰爭的推進,戰時工業的加持,從1943年起,不少步兵連裡頭開始出現衝鋒鎗排。到1944年2月,蘇軍則正式將衝鋒鎗排入編。早先的三步槍排變成了兩步槍+一衝鋒槍排。
  • 二戰蘇聯士兵老照片,手裡「真傢伙」格外亮眼,波波沙成為經典!
    【蘇聯二戰老照片】這是一組蘇聯二戰時期的老照片(後期上色),如今蘇聯已經不服存在,但這些照片作為二戰的見證依然留存了下來。誰能知道圖中士兵手裡扛得「真傢伙」是什麼型號的武器呢?這名士兵手裡的「傢伙」可能是坦克狙擊槍,用來遠距離射擊坦克的。這樣的真傢伙威武霸氣,格外亮眼。
  • 神槍波波沙,連志願軍都賦歌稱讚,不愧二戰名槍
    蘇聯軍械設計師沙普金名言.他設計的波波沙衝鋒鎗(PPSh 41)正是貫徹了這個理念。PPSh41式7.62mm衝鋒鎗由前蘇聯著名輕武器設計師斯帕金設計,漢譯:波波沙衝鋒鎗 又名:人民衝鋒鎗、人民轉輪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屢建奇功,是二戰名槍之一,它用於取代PPD系列衝鋒鎗。該槍經過1940年末至1941年初的全面部隊試驗後,於1941年正式裝備蘇軍陸軍步兵,突擊隊及摩託化部隊。
  • 波波沙衝鋒鎗,蘇德雙方士兵都喜歡使用的武器
    PPSh-41衝鋒鎗,又名「波波沙衝鋒鎗」,這是第二次大戰期間蘇聯生產最多的衝鋒鎗,共製造了約600萬支。波波沙衝鋒鎗使用7.62毫米口徑的子彈,彈鼓容量為71發,彈匣容量為35發,它的有效射程為兩百米之內。圖為:美軍人員測試加裝瞄具的波波沙衝鋒鎗。
  • 二戰最物美價廉的槍枝,波波沙衝鋒鎗當之無愧,是蘇聯的小驕傲
    蘇聯的步兵有80萬人在這場戰爭當中損耗,所以蘇聯意識到自己的步兵槍械需要進行大規模的換血。可是在戰爭時期,可以大規模進行生產的,必須是製作相對簡單的槍枝。可是製作簡單的槍枝又怎麼能做到火力的強大呢?這一系列的矛盾與問題,都是讓蘇聯軍方頭疼的。但是槍械的製造迫在眉睫,1939年12月,蘇聯軍方要求進行新式衝鋒鎗的加緊研製,在當時的蘇聯,有著索米衝鋒鎗和ppd衝鋒鎗。
  • 蘇聯生產了600萬支波波衝鋒鎗,為什麼二戰後就被蘇聯淘汰了?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在二戰時期有一個武器可以說名聞天下,就是蘇聯的波波衝鋒鎗,他在作戰的時候非常的方便,可以輕易的制服對手。但是這個武器為什麼在二戰之後就在蘇軍中消失了呢?
  • 同志,拿好波波沙,一起喊烏拉。二戰蘇聯衝鋒鎗編制
    因為視頻裡都是以圖片來展示的,我還得翻譯配字幕,麻煩,不如直接用圖文方式表達。當然,我也不是存粹翻譯,裡頭會加入一些自己的理解。首先,在1939年,蘇軍的步兵師中是沒有衝鋒鎗編制的(這點上德國人也差不多,1939年的德軍步兵師只有3挺衝鋒鎗),但當時PPD衝鋒鎗是有的,只不過多數裝備給邊防部隊以及警察。
  • 【衝鋒鎗】它不叫波波沙,他的名字叫做波波斯!
    這就是俄國的波波斯式衝鋒鎗。很多人容易把波波斯和波波沙衝鋒鎗搞混,儘管前者有後者的一些設計元素,但卻是完全不同的兩把槍。波波斯在保留了波波沙衝鋒鎗兇猛的火力時,還把造價和生產時間降低了一倍以上,可謂物美價廉。
  • 波波沙誕生前 蘇軍用什麼衝鋒鎗 不止有防德械 還有縮小版大盤雞
    說起二戰期間的蘇軍近戰利器波波沙,估計但凡是看過點戰爭影視劇的人都會知道它的存在,但是在這種聞名世界的衝鋒鎗誕生之前,前蘇聯的軍隊用的衝鋒鎗都有哪些類型的呢?
  • 波波沙衝鋒鎗名噪一時,為何慘遭棄用?無論我國,還是蘇聯都不要
    有網友問:蘇聯波波沙衝鋒鎗,彈鼓設計使其名噪一時,二戰後為何慘遭棄用?波波沙衝鋒鎗,殺傷精度好,彈藥量大,方便攜帶。是一款非常優秀的步兵輕武器。但是在戰爭當中,也暴露出很多缺點,射程太近,手槍子彈威力太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