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嘴炮功夫一絕!這大概就是曹操殺孔融原因吧!

2020-12-22 全世界原全歷史

孔融,一個因為讓梨而成為家喻戶曉的禮儀模範,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樣,三字經中就有「融四歲,能讓梨」之語。

孔融不僅才華橫溢,是「建安七子」之首,而且家世顯赫。

他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他的七世祖孔霸是漢元帝 的老師,父親孔宙 ,曾任太山都尉。這一身份讓孔融在三國時候舉足輕重,他也因此成為當時一個極具影響力的名士之一。

除了讓梨,孔融小時候還是個邏輯鬼才,這也為他以後成為學術噴子打下了堅實基礎。他十歲的時候跟著他爹到了洛陽,那會兒洛陽有個名士叫李膺

這個李膺可不一般,位列「 八俊 」之首,有「天下模楷」之稱。所以要見到他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除非是名士或者沾親帶故。孔融想見一見這個李膺是個什麼樣的人,就登門拜訪。

他對門人說:「我是李君的親戚。」 守門人屁顛顛跑去通報後,李膺也是不知道這從哪又冒出個親戚來。

人紅是非多,人紅親戚也多。

李膺見到他後發現這孩子亂認親戚啊,就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呢?」

孔融臉不紅心不跳的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師資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於周禮的問題),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當時在場的賓客們都被這縝密的邏輯震撼了,妙啊~~

後來太中大夫陳韙來李膺家玩,吃瓜群眾趕緊拉他吃瓜,陳韙卻不以為然地說:「小時候聰明長大後就不一定聰明。」

孔融聽到立即反駁道:「那麼您小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被懟的啞口無言。李膺大笑,說:「你這麼聰明將來肯定能成大器。」

那麼孔融長大後是不是「成大器」了呢?

16歲的時候,孔融又一次做了一件名動天下的大事。

時值東漢末年,宦官亂政,當時的名士張儉得罪了宦官侯覽,他去找孔融的哥哥孔褒尋求庇護。不巧的是孔褒卻不在家,只有孔融在。張儉就準備離開。

但是孔融卻跟他說:「我哥哥不在家,難道我就不能作為孔家的主人來收留你嗎?」於是自作主張的把張儉藏了起來。

後來事情敗露,朝廷追究下來,要抓捕孔融。孔褒代替孔融赴死。

因為漢朝是以察舉制來推薦人才的,經歷這次事件之後孔融以小小年紀就敢於對抗當時的宦官,很快聲名鵲起,司徒楊賜徵召他為官。

孔融堅持著他一貫剛正不阿的態度,把那些宦官的家人當中為非作歹的人都舉報了,可憐他的上司為此心驚膽戰,但是他的名聲卻更大了

縱觀孔融的職業生涯裡,大部時間他都沉迷吐槽無法自拔。且吐槽對象都是自己的頂頭上司。

後來孔融任虎賁中郎將,虎賁中郎將相當於現在的中央警備團團長,負責保衛國家最高領導人。

那會兒董卓總攬朝政,想要廢掉漢少帝劉辯。

孔融早就看這個大國賊不順眼了,直接在朝堂上和董卓battle。孔融畢竟是建安七子之首,舌燦蓮花。董卓一介武將哪裡吵得過這個活體ETC,於是懷恨在心,將孔融轉任議郎。

隨後又把孔融派到黃巾軍最為猖獗的北海國(治今山東昌樂西)為國相。想借黃巾軍「教育」一下孔融。

他在北海時建立學校,廣泛的傳播儒學,對道德高尚的人進行表彰,薦舉賢良, 對待國人,就算只有一點微小的善行,也都以禮對待。

國人沒有後代及四方遊士有去世的,都幫助安葬他們。因頗有政聲,被時人稱為「孔北海」。

可惜嘴強王者孔融,在軍事上技能點為零。他不去勤練軍隊,搜集糧草,修繕城池,把一些文人的東西拿出來攫取名聲,最終在黃巾軍的進攻之下一敗再敗。

終於在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兵臨城下了孔融還在靠那看書,談笑風生。妻兒被俘獲,他倒是不慌,自己一個人逃走了。

之後孔融遇到了那個在他生命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的男人——曹操。

曹操這個人的性格特點,陰險狡詐和知人善用。

曹操能夠在三國留下威名,他的幕僚團隊功不可沒。這智囊團裡臥虎藏龍,人數有近一百人,只要你有真本事,無論你人品優劣、行為作風如何,曹操都會提拔重用。

曹操開始是很仰慕孔融的,畢竟建安七子之首,才情毋庸置疑

但是孔融可所謂老陰陽師了,一如既往,不分場合的對曹操進行無下限的羞辱。他尤其喜歡引經據典地罵曹操。有時候曹操沒聽明白,以為孔融在誇他,然後去向孔融請教,這時候孔融會再羞辱曹操一遍。

袁曹之戰接近尾聲,曹丕趁亂娶了袁家三少爺袁熙的妻子甄宓。在眾人一片倒的打call歡呼聲中,孔融冷冷的拋了一句:」武王伐紂,把妲己賞賜給周公 。」

曹操聽到後一時半會還沒反應過來孔融是在內涵他,還虛心請教:竟然還有這樣的事麼?我和我的小夥伴都驚呆了!

孔融輕飄飄的回答:這事就是從你兒子這事兒推測出來的。言外之意曹丕不知羞恥的強娶有婦之夫,上梁不正下梁才歪。

不久,曹操北討烏桓。

孔融又譏笑他說:「大將軍(曹操)遠徵,蕭條海外,從前 肅慎 不進貢木苦矢,丁零偷盜蘇武 的牛羊,可以一併討伐啊!

翻譯一下:領導你親自冒險,昔日肅慎(滿族前身)不進貢楛矢,丁零(匈奴部)盜竊蘇武牛羊,和烏桓冒犯您的罪過一樣嚴重,不如連同肅慎、丁零都兼併掉,才值得您勞民傷財跑那麼遠呀!

後來因為軍中縱酒無度,而釀酒將耗費大量糧食,曹操下令禁酒。

孔融又不樂意了,私自釀酒並開啟嘴炮模式。從古代聖賢扯到如今的成功人士,說明飲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開始曹操還跟他耐心解釋為什麼禁酒,結果孔融一個白眼懟回去:古代不光有因酒亡國的還有好色亡國的,你不妨把娶妻納妾也禁止得了。

rapper下屬真的酷 不爽把你diss吐 !skr~

當時荊州牧劉表不向朝廷進貢,做了不少逾越法度不安本分的事情,還郊祀天地,禮儀擬指君主。

曹操想著這不是天助我也讓我師出有名麼,盤算著如何在輿論和道德層面給劉表一記重拳。

孔融這時又來搗亂,引經據典說朝廷出兵沒理:打仗是不利於社稷的,劉表這人歷來都很正派,說不定是朝廷上出現了奸賊,讓人家忍不了了,與其起兵徵討人家,不如好好管理管理朝廷,家醜不可外揚。

曹操一看,這廝幹啥啥不行,吵架第一。我四十米的大刀呢?!

可能是「高處不勝寒」吧,從宦官何進,從何進到董卓,從董卓到曹操,沒有一個人是他的對手,於是他開始感覺到了一些「寂寞」了,人一寂寞就容易胡言亂語,孔融也不例外。

漢朝末期正統皇室衰落。孔融還公開說什麼「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劉字拆開就是卯金刀,這不是煽動起義麼。

而作為孔子後人,儒家道德模範的他又幹了件有辱家門的蠢事。

一次酒後,他大言不慚的說道:「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瓶中,出則離矣!」

意思是父之於子,有什麼情分可言呢?探求結果的本源,不過是情與欲的產物而已。母之於子,又怎麼說呢?就如同放在瓦罐中的一個東西,出來後就分離了,沒有任何關係了。

這在標榜以孝治天下的漢代,不孝之罪是完全可以判處死刑的。孔融終於被曹操以「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株連全家,連一對幾歲的兒女都沒有放過。

曹操絲毫不客氣的給他蓋棺定論:世人多採其虛名,少於核實,見融浮豔,好作變異,眩其誑詐,不復察其亂俗也。

一生恃才傲物的孔融死後,許昌沒有人敢為其收屍,只有生前的好基友脂習前往撫屍說:「文舉丟下我死了,我也不再活了。」然後將孔融一家安葬了。

不過作為文人,孔融還是有一定建樹的。孔融的文章以議論為主,內容大抵為伸張教化,宣揚仁政,薦賢舉能,評論人物,多針對時政直抒己見,頗露鋒芒,個性鮮明。

在藝術上,文句整飭,辭採典雅富贍,引古論今,比喻精妙,氣勢充沛。現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詩,孔融散文的特色是以文筆的犀利詼諧見長。

同時孔融的品格與言論對當時和後世產生了影響,他反對肉刑等的作品甚至到隋唐時期仍然被用作朝廷政策討論的論據。

總結起來,對孔融只想說:親親,這邊人生建議,不說廢話少管閒事。

End

相關焦點

  • 曹操為何殺孔融,真的因為孔融不孝嗎,別被歷史給騙了
    不了解三國的人,可能都不知道孔融是三國裡的更不知道孔融就是被曹操殺的,那曹操究竟為啥要殺孔融呢?難道真的是因為孔融說錯話了?現在孔融讓梨的故事還再小學課本上,孔融是孔子的後代,在三國時期名譽天下。在古代,孝道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推翻的根本之道,在那個以孝治國的時候,孔融的事跡很快就被傳播起來,被天下人認為是孝道的標榜。一開始董卓想殺他,想了想他的名氣,算了。之後曹操也想殺孔融,想了想還是又放下了。孔融的智商不低,可惜情商就差了那麼一點意思了。
  • 曹操為什麼一定要殺了孔融呢?
    提起孔融應該大家都知道,尤其他小時候的孔融讓梨,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也是我們學習的典範,後來竟因為不孝之罪,被曹操所殺,那麼,曹操殺孔融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 曹操為什麼要殺孔融?是因為孔融的另一個身份
    孔融讓梨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孔融,作為孔子後裔和少年天才,在東漢末年的政治舞臺上也佔據著一席之地。然而,孔融的「謝幕」卻是不幸的,他最終被曹操以「不忠不孝」、「大逆不道」的罪名殺死。曹操為什麼要殺掉孔融呢?
  • 三國最狂嘴炮:劉表畢恭畢敬、與孔融稱兄道弟、被曹操奉為上賓
    用現代人的說法,三國時期有那麼幾位極品嘴炮人物的存在,他們大多恃才傲物更不願意把任何人放在眼中,戲謔調侃是人生的一大愛好,在這群人中,有一位號稱是「三國最狂嘴炮」,他就是禰衡。或許,就是因為彼此都有著一副桀驁不馴的硬骨頭,在很多事情上才尤為地談得來,如此,禰衡也才有了孔融與楊修這兩位難得摯友。
  • 儒以文亂法,這才是曹操對孔融的欲加之罪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字文舉,魯國人。因在漢末與曹操不對付,被以大逆不道等罪名殺死並滅家,歷來爭議紛繁。除了官方欲加之罪的理由,曹操殺孔融有更深層次的理由,一是孔融是天下文士代表,政見不同,與曹操屢起衝突;二是孔融嘴不積德,行為有瑕疵,屢次得罪曹操及同僚。
  • 曹操殺孔融,司馬昭殺嵇康,為何魏晉時期的君主都要殺名士?
    公元208年,丞相軍謀祭酒路粹在曹操的指示下,上奏孔融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在得到路粹的奏章後,曹操立即下令將孔融逮捕處死,並株連全家。公元263年,鍾會以嵇康曾經想幫助毌丘儉叛亂,並且在世上享有盛名為由,向司馬昭進言處死嵇康。
  • 真讀三國,不看演義:曹操為什麼要殺了孔融?
    孔融其人孔融讓梨的故事想必是家喻戶曉:孔融家七兄弟,孔融年齡倒數第二,有一次孔融的父親帶來了一籃梨子,因為大家都疼愛孔融,所以讓他先挑選,孔融從籃子中左挑右選,最終挑選了一個最小的梨子,孔融的父親問孔融:「為什麼你要選擇最小的梨子呢?」
  • 曹操從不怕被人懟,但為何就忍不了孔融而非殺他不可
    老曹要給兒子娶甄宓作媳婦,孔融杜撰了一個「武王伐紂後,將妲己賜給周公」的故事來諷刺。不懂就問的曹操還真以為有這齣,問出處。孔融說:「這不就是您當下這情況嘛!」曹操這才反應過來,人家是在拐著彎兒地罵曹家父子。 孔融從小就富有機變,真的假的杜撰在一起,信手拈來。他十歲時去拜訪當時名士李膺。
  • 四歲讓梨,道德模範孔融卻因不孝之名而死,曹操為何要誅殺孔融?
    孔融,這個為國人所熟知的道德模範,東漢名士,最終卻被一代梟雄以不孝之名誅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很明顯是曹操殺孔融的一個藉口。孔融當即反唇相譏:「那先生年少的一定很聰明吧。」如此盛氣凌人,雖然對方言語並不禮貌,但他同樣是完全不給對方留情面。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孔融曾向曹操舉薦過狂士禰衡,禰衡就多次當眾羞辱過曹操,最後被粗人黃祖所殺。可以想像,目空一切,且心直口快的孔融在當時肯定樹敵無數,得罪的人肯定不止曹操一人。
  • 孔子後裔孔融禍從口出 白目與敢言的界線到底在哪裡?
    但是這個看似乖乖牌的小孩,長大後可一點都不「溫良恭儉讓」,還成為三國時代有名的嘴炮王,就連當時天下最有權勢的曹操都被他的伶牙俐齒扎得渾身刺痛,最後還因為這張嘴實在太白目,落得滿門抄斬的下場……一、嘴炮王初露鋒芒那孔融是什麼時候顯露出嘴炮王的天賦的呢?十歲!
  • 三國時曹操為何愛才卻又常殺才?他為何一定要處死孔融?
    第四件是殺荀彧,這是曹操後期做的事了,曹操當時想一步步代漢自立,而荀彧強烈反對,還處處掣肘曹操,最終曹操請荀彧喝了一杯毒酒。荀彧開開心心上路了。現在本文重點來了,那麼為何曹操愛才又常常殺才呢?通過上述的例子可以發現一點,曹操所喜愛的人才中,幾乎都對曹操政治上有一定的利用價值。例如陳琳文章出眾,曹操重用他,完全是為了以後的「矯詔」更加出色。
  • 三國最強嘴炮孔融,堪稱聰明機智辯才無雙,卻為何被全家抄斬?
    一、聰明機智講到孔融,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孔融讓梨,連三字經都採用這個故事,而除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孔融還有一個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故事。不過在曹操擁立的漢朝廷下,孔融還是喜歡有機會就挖苦曹操幾句。三、嘴炮強人曹操攻下袁氏大本營鄴城,大家都知道曹操父子出了名的好色,袁氏的女子被曹操霸佔,而曹丕更是直接把袁熙妻子甄氏娶了。孔融知道這件事,就寫信諷刺曹操父子的行為:周武王伐紂,然後把紂王妻子妲己賜給周公。
  • 孔融十歲說了句話,後來竟一語成讖,最後被曹操找藉口殺了
    氣得孔融一把把名片奪回,引罪自責而去:我堂堂孔子20世孫,竟然跑到這裡來自取其辱。何家人也覺得很丟面子,想派人殺了孔融。有人勸何進:孔融很有名氣,不如以禮對待,以示心胸寬廣。何進同意了,不但沒報復孔融,反而把他借調了過來,不久又提拔孔融為侍御史。
  • 孔融被殺前求曹操放過子女,他9歲兒子說了9字,曹操:此人留不得
    比如說有一次,孔融的父親帶他拜訪了名士李膺。門客不給進,孔融就說自己是李膺的親戚。李膺出門一看,竟是一個小毛孩子。 李膺剛準備質問,誰知孔融態度傲慢地說到: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有師生之誼,我們可不就是親戚嗎?
  • 三國時的庸人孔融,僅有些文才便恃才傲物,最後被曹操所殺
    解讀孔融很自負,持才放曠,孔融的才氣無非就是多讀了一些聖賢書,正如諸葛亮所說:「筆下雖有千言,心中實無一策」,只是個善於引經據典守舊的讀書人而已,雖說有些文才,但思想空乏,有生之年並沒有什麼建樹,不過罵人,譏諷人還是很有一套的。
  • 孔融被曹操抓捕,兩個孩子從容遊戲,說出一句千古名言
    孔融是漢末三國時期的名士,因為保衛漢室被曹操處死,連孩子都沒有被放過,可以說是很令人惋惜的事情。在孔融被抓捕的時候,孔融的兩個孩子在從容遊戲,還說出一句千古名言。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孔融與曹操的矛盾,與兩個孩子的對孔融之死的態度。
  • 孔融是怎麼死的?那是你不知道孔融有多狂
    孔融反駁道:「觀您說的話,您小時候應該不那麼聰明吧。」李膺聽見兩人對話哈哈大笑,誇讚孔融將來一定能成大器。 爭先赴義 漢恆帝、靈帝時,黨錮之禍起,當時的名士張儉,與孔融哥哥孔褒是好朋友,前來躲避。孔褒剛巧不在家,門外的張儉欲言又止,孔融知道其中一定有事問道:「兄雖在外,我就不能幫你嗎?」將張儉藏入家中,後來事情暴露。
  • 孔融讓梨的故事家喻戶曉,可長大後卻被自己的心直口快給害死了
    很少有人知道,出了讓梨這件事之後,孔融小朋友就仿佛被人打通了任督二脈,嘴炮功力日益見長,甚至連名士李膺都曾敗在他的嘴炮下。作為孔子他老人家的後代,祖上還出了不少名人的孔融可以說是根正苗紅的名門之後,只要他老老實實不作妖,憑著祖上的蔭蔽也能博得個好名聲,而孔融也確實不負他的姓氏,從小就熟讀經史子集,素有才名,後來更是成為建安七子之首,為天下讀書人所敬仰。
  • 孔融因這個詞被曹操所殺
    在一場娛樂活動中,請來了不少大牌明星,其中包括趙麗穎、霍建華等人,這兩位可是娛樂圈的流量擔當,俊男靚女,自然備受矚目,成為全場的焦點。於是一家媒體在報導這此活動的時候,在導語中用了這麼一句話:「趙麗穎和霍建華想當然是今天的主角。」
  • 孔子家族的嫡系傳人孔融得罪曹操被殺,為何到大清還有衍聖公?
    曹操因為孔融的不正當行為以及反抗朝廷統治,最後將它除以誅殺三族的極型,可孔融的三族都已經沒了,為什麼到後世的朝代還是有人供奉衍聖公的傳人了。曹操為了維護漢帝國言論的統一,曹操逐漸的想要用自己的實力去統一天下,可終究有一些人,在背後搗亂作怪,而這些搗亂作怪的人的首領就是孔融孔融人一直認為曹操是個奸臣,他認為曹操違背了做臣子的原則,作為一個臣子,不但不替皇上分憂,反而做起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叛逆行為,這種行為在他們儒家人士看來實在是大逆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