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式太極拳37式教學

2021-01-14 功夫時間

五十年代初,吳式太極拳宗師王培生先生為滿足群眾學拳需要,以楊禹廷先生傳統吳式太極拳八十三式為基礎,去掉重複動作,增強意念鍛鍊,創編了這套三十七式太極拳。數十年來,三十七式太極拳以其武醫結合,易學易練,效果快速顯著而在太極拳愛好者中享有極好口碑,並曾作為美國太空人訓練科目為世界矚目。

  得益於王培生先生、張耀忠先生等前輩的教誨,我們在教學活動中總結了一點經驗,積累了一些資料,在此分享給同樣熱愛太極拳的朋友們,希望對大家學習三十七式有所幫助。


資源一、分式視頻之 37-01預備式、起式




  資源二、預備式、起式分動作循環演示(動圖)


第一動 左腳橫移

第二動 左腳落平

第三動 兩腕前掤


第四動 兩掌下採


  資源三:歌訣:



預備勢

預備之勢為開頭,

全身內外松肌肉。

四肢脊柱骨節開,

毛孔擴大把氣透。

兩腳並齊陰陵貼,

尾骨鼻尖來對接。

二目平視往遠看,

全身舒適心愉悅。

預備姿勢無動作,

三才樁功不可沒。

意守中極心不動,

心靜能御外來敵。

第一式起勢(四動)

起勢一動陰陽分,

左腳橫移又落平。

兩腕前掤勾提打,

兩掌下採體松沉。


  資源四:圖解:




  資源四:背面帶領熟練動作練習視頻:




  資源五:全套三十七式背面演示視頻:



資源六:研練問答:


問:為什麼我的動作不能實現「自動化」?

答:

  動作完全做到「用意不用力」、「自動化」是比較高的要求。有兩個條件:

  1、思想意念正確、充分。

  2、身體放鬆正確、充分。

  例如:我們希望兩手腕自動上掤,有效的意念是將注意力放在手心,或者手指回勾手心,回勾時略有阻力,則放鬆的手腕會自然向前,向上運動。

  如果採取了錯誤的意念,例如沒有分清手心、手背。甚至將意念放在了手背上,那只能讓手臂更加沉重,與我們的願望背道而馳,不可能自動抬起。又如:在兩掌下採時,意念一定放在手背,這樣的意念使手背產生向手心的力量,幫助兩掌向下移動。

  在運用意念的同時,還要注意身體放鬆,就是聽任意念的擺布,即不要主動迎合,又不能僵硬,或故意抵制身體運動的趨勢。

  做到了意念正確,身體放鬆,還要有耐心等待動作的自然發生。

  建議初學者找有經驗的老師幫助指點,事半功倍,有望豁然貫通。


相關焦點

  • 王培生先生演練吳式太極拳37式
    13歲拜楊禹廷為師學練吳式太極拳,並得到師爺王茂齋的親傳密授。在兩代大師的指導下,苦練8年藝業大成,尤其在太極拳推手和技擊實戰方面造詣頗深。吳式太極拳37式簡介吳式太極拳37式,為王培生先生創編。1953年,王培生先生於北京工業學院教授吳式太極拳時,為了使學員能在短時間內學會、打完一套完整的吳式太極拳並能掌握其精髓,將原來老83式(326動)中的重複動作去掉,刪定為37式(178動)。招式的順序也按運動量的大小做了適當安排。1953年至今半個多世紀的實踐證明,這樣編排後教與學的效果都非常好。37式已成為王培生先生門下傳人的必修課。
  • 吳式太極拳宗師吳英華自傳---附正宗吳式太極拳視頻
    全套吳式太極長拳宗師87歲在太極拳大會表演的吳式慢拳片段吳式太極七星劍吳英華自傳 我生於1907年,北京人,滿族。祖父全佑、父吳鑑泉均為我國著名太極拳宗師,在清末創立了吳式太極拳流派,傳播海內外,為我國太極拳最為著名的流派之一。
  • 吳式太極拳簡介
    吳式太極拳第一代宗師全佑,學拳於楊式太極拳第一代宗師楊露禪,後奉宗師命拜楊露禪二子楊班侯為師。楊露禪宗師教有三人,凌山善發勁、萬春善剛勁、全佑長於柔化。全佑先生傳子吳鑑泉,徒有郭松亭、常遠亭、夏公甫、齊閣臣、王茂齋等。其中常遠亭創立常式太極拳,又名《吳式老架太極拳》,別名《班侯小架》,或《全佑老架太極拳》。
  • 太極拳大師王培生先生演練的吳式太極拳,珍貴!
    1953年簡化創編吳式太極拳37式,1958年整理出版成書。  1953年-1958年曾任北京工業學院體育教研室武術教師。1958年8月、11月先後在綏遠、天津召開的全國民族形式體育運動大會上任評判員。  1954年-1963年,曾在北京師範大學體育系教授武術。同時在北京礦業學院、北京鋼鐵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教授武術。
  • 鮮為人知的吳式太極拳前輩郭松亭
    在吳式太極拳傳人裡,郭松亭是第二代傳人,是吳式太極拳始祖全佑(1834- 1902)的弟子。全佑在京師神機營當差時,從學於楊露蟬。他學拳篤實,事師孝如父。楊露蟬感其誠,傾囊相教。因所處地位與同時學拳的貝勒皇子相比低下,不能列楊露禪門下,只能降一輩拜楊班侯為師,又得到班侯傳授。
  • 吳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修佔與吳式太極拳
    修佔自記事起,就經常看到有許多人到自己家裡來,跟父親學習太極拳,不到一百平方米的小院裡學拳架的、學器械的、學推手的非常熱鬧。修佔耳濡目染,仔細留意父親授徒時的一招一式,默默記住,在沒人的時候,偷偷練習。
  • 吳式太極拳第三代北方掌舵人王子英
    對於太極拳而言,如果要誇誰的太極拳練的好,肯定會誇其推手如何如何了不得!王子英就是一個推手很了不得的吳式太極拳家!王子英先生(1903-1968)名傑,是吳式太極拳宗師王茂齋的次子。自吳鑑泉去了上海後,王茂齋便成為吳式太極拳北方的領袖,由他撐起吳式太極拳的大旗,北京東四大街錢糧胡同的「同盛福」麻刀鋪成了吳式太極拳傳人的窩子,同門經常在此集會。「北平太廟太極拳研究會」成立後,王茂齋主教,他的弟子楊禹廷助教。王子英也在「北平太廟太極拳研究會」助教 。
  • 楊式八十八式太極拳教學視頻-王二平
    陳式太極拳善用纏絲彈抖之勁,爆發力強;吳式太極拳是在楊式小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柔化著稱,但具有楊式小架靈、快、直、變的特點;武式太極拳源於楊式和趙堡架,姿勢緊湊,出手不過腳尖;孫式太極拳,又稱開合太極拳,強調「開手」、「合手」,它吸收了太極、形意、八卦三家之長,進退相隨,邁步必跟,退步必撤,動作敏捷自然,步法善走蓮枝步;趙堡太極拳的風格特點則是輕、柔、活、中、正、平、圓,輕在於靈、靈在於手、柔在於松
  • 申城非遺「吳式太極拳」「龍身蛇形太極拳」你知道嗎?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 王培生講解吳式三十七式太極拳
    王培生先生講解吳式三十七式太極拳1王培生先生講解吳式三十七式太極拳2王培生先生講解吳式三十七式太極拳3附錄一:王培生先生大事年表  1925年在私塾學習四書五經。  1953年簡化創編吳式太極拳37式,1958年整理出版成書。  1953年-1958年任北京工業學院體育教研室武術教師。1958年8月、11月先後在綏遠、天津召開的全國民族形式體育運動大會上任評判員。  1954年-1963年,在北京師範大學體育系教授武術。同時在北京礦業學院、北京鋼鐵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教授武術。
  • 前無古人的太極拳學術泰鬥,吳式太極拳傑出代表!
    1916年徐致一調審計院工作,1917年入北京體育講習所,從吳鑑泉先生學習太極拳。1927年遷居上海,在精武會教太極拳,授薪三月後義務教拳。同年的9月,徐致一的《太極拳淺說》一書出版發行。1928年,與姜容樵、馬步周組成健康實驗社。
  • 吳式太極拳名家馬長勳先生在傳統太極拳推手研究社上的推手表演
    、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武術醫療研究會名譽副會長、傳統太極拳健身推手研究社社長、國家一級武術裁判員。       馬長勳先生師承著名太極拳家、吳式太極拳的第三代傳人劉晚蒼先生全面地繼承了劉先生的太極拳技藝。青年時代,馬先生不僅刻苦鑽研拳藝而且善於領悟拳理,許多武術前輩如吳式太極拳第二代名家王子英、李文杰、張繼之、楊禹廷等先生在拳藝、推手及理論上都給過他深刻的影響和真傳。
  • 丹東吳式太極拳「第一人」王輝璞
    王輝璞先跟李派太極傳人高紫雲學藝,後經高推薦,1950年開始跟隨楊禹廷學吳式太極拳,1954年春天王輝璞正式拜師,列入楊禹廷門下,成為入室弟子。楊禹廷對王輝璞傾心相傳,把吳式太極拳、劍、刀、槍、杆和推手等全部傳授給他,而且還教他一套九陽功法。
  • 傳統楊氏太極拳13式教學
    ,並且全是傳統楊式太極拳85式套路中的經典招式,如攬雀尾、單鞭、摟膝拗步(前進步)、倒攆猴(後撤步)、雲手(側行步),對於初學者或者表演都非常適合。      為滿足廣大傳統楊氏太極拳愛好者的要求,張鑽智老師將充分利用春節放假期間的機會,以簡易套路——傳統楊式太極拳十三式為範本,奉獻給
  • 武術家王培生先生在活動中講解吳式太極拳推手
    1953年簡化創編吳式太極拳37式,1958年整理出版成書。  1953年-1958年曾任北京工業學院體育教研室武術教師。1958年8月、11月先後在綏遠、天津召開的全國民族形式體育運動大會上任評判員。  1954年-1963年,曾在北京師範大學體育系教授武術。同時在北京礦業學院、北京鋼鐵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教授武術。
  • 北京吳式太極拳傳承人:80高齡仍願為非遺推廣做貢獻
    今年80歲高齡的張全亮是北京大興鳴生亮武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也是吳氏太極拳的代表性傳承人。新京報記者電話聯繫上張老先生時,他正在太極拳發源地焦作和其他流派太極拳傳承人一起慶祝太極拳成功申遺,言語中透露著興奮。張全亮講授吳氏太極拳。
  • 全球太極拳網絡大賽開啟四十二式太極拳展示大舞臺
    華奧星空訊 全球太極拳網絡大賽「四十二式太極拳競賽套路」比賽於8月4日正式開啟報名通道,參賽者可通過中國武協官網、手機端和微信公眾號進行報名,期待廣大拳友前來應戰。
  • 42式太極拳的特徵是什麼?
    42式太極拳是1988年中國國家體育總局、中國武術管理中心組織相關太極拳專家、太極拳教練、及優秀太極拳運動員,共同創編而成的。42式太極拳是用於國際、國內比賽和健身活動的國家統一規定的國際標準套路。在創編過程中,根據專家的意見,參閱相關文獻,既吸收了傳統太極拳套路的技術精華,保持了太極拳的傳統性,又進行了創新發展。42式太極拳是按照奧運運動標準創編的太極拳競賽套路,其內容充實、風格突出、動作規範、結構嚴謹、布局合理,很大程度增加了技術難度,使身體能夠全面、均衡得到鍛鍊。
  • 話說太極拳|太極拳在香港的普及和發展,離不開他們……(連載)
    吳鑑泉也在南華會及精武會教授太極拳,奠定了吳式太極拳的天下。吳鑑泉當時主要拜門弟子有鄭榮光、廖少彭、唐希敏、鄧幼亭等。吳公儀曾在電視上連續播放教授太極拳的教學片,吳公儀作講解,鍾嶽平示範,使吳式太極拳更廣為流傳。吳公儀曾得到楊少侯的指導,發展成小架貫串拳及關節拳。
  • 武術教練親自演練陳家溝式太極拳教學!
    武術教練親自演練陳家溝式太極拳教學! 來源:今生遇見你是我之幸也 原標題:武術教練親自演練陳家溝式太極拳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