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式太極拳的特徵是什麼?

2020-12-09 傳人釋太極

42式太極拳是1988年中國國家體育總局、中國武術管理中心組織相關太極拳專家、太極拳教練、及優秀太極拳運動員,共同創編而成的。42式太極拳是用於國際、國內比賽和健身活動的國家統一規定的國際標準套路。

在創編過程中,根據專家的意見,參閱相關文獻,既吸收了傳統太極拳套路的技術精華,保持了太極拳的傳統性,又進行了創新發展。42式太極拳是按照奧運運動標準創編的太極拳競賽套路,其內容充實、風格突出、動作規範、結構嚴謹、布局合理,很大程度增加了技術難度,使身體能夠全面、均衡得到鍛鍊。

42式太極拳的動作數量、組別、時間等均符合競賽規則的要求,適於在同等條件下進行的國際性的比賽活動。 42式太極拳作為國際標準太極拳競賽套路,經國內外廣大太極拳愛好者攜手不懈的努力,已經推廣普及至世界各地,在國內和國際重大的比賽中被作為統一規定套路。

42式太極拳是以楊式太極拳為基調,吸收了陳、吳、孫式太極拳的動作,選用了陳式太極拳的發勁動作,吳式太極拳細膩的手法變化,孫式太極拳的開合手法及靈活的步法變化,繼承了傳統太極拳連綿不斷,輕鬆柔和,圓活自然的動作特點,充分突出了太極拳意領身隨,剛柔相濟的技術要求,具備一定難度、強度和運動量。其動作規範、技術全面結構新穎、風格突出、兼收各式、融為一體、轉接柔順、中正安舒。

作為競賽套路,42式太極拳動作規格十分規範。運動中手法、步法清晰準確;身法表現動作(即身體帶動四肢協調運動)明確;過渡動作路線清楚,方向、重心高低固定;眼神與上肢的配合順遂,手到、眼到、身到,意到,動作完整合一。對定勢時的手型、步型、姿勢的高低、大小、角度方位等都有明確的規定。

在動作編排上,它既包括一些簡單的基礎動作,又加入了一些複雜的難度動作,如掩手肱捶、分腿、蹬腿等;既有勁力沉穩、充實的動作,又有輕柔、活潑、連貫性強的動作;有平衡、有轉身、有獨立的高勢,有壓低的重心的僕步下勢。在技術編排上,難度動作均採用左右勢對稱的形式,整個套路左右對稱、上下相應,動靜結合,輕重襯託,技術表現綜合全面。

42式太極拳包括了3種手型、12種步型、35種手法、14種步法、4種腿法、2種平衡,內容取材不僅表現了傳統太極拳的風貌,而且也吸取了現在國家體委整理編寫的48式太極拳,88式太極拳,24式太極拳等創新的成果,很好的體現出對我國武術遺產挖掘、整理、發展,創新的要求。

42式太極拳創編,不僅考慮了競賽活動的需要,而且考慮了全民開展普及的要求,選材力求流傳廣泛,群眾熟悉,造型優美,鍛鍊全面,群眾喜聞樂從,因而42式太極拳在推動太極拳運動的普及,開展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關焦點

  • 武當太極拳,與武式太極拳,是什麼關係?
    他說:老師,武當太極拳,與武氏太極拳,是什麼關係?講真,第一次聽到這個問題,我驚訝了一下,心想:這兩者能有什麼關係?不都是太極拳嘛,只是門派不同而已,還能有什麼關係?但是細細一查證,發現兩者,多多少少,還是有聯繫的!下面,我們來講講兩者的異同點。
  • 談談楊式85式與88式太極拳
    式太極拳」,這兩套太極拳,特別是24式的推廣和普及,對中國太極拳的傳播和發展功不可沒。楊振基老師說:「雲手可雲三、五、七個,與倒攆猴式相對應。倒攆猴式是退,雲手是進,退多少步,進多少步」(《楊澄甫式太極拳》雲手「注意事項」)。88式的雲手、倒卷肱和野馬分鬃每式打3個,85式打5個,均屬可行,也不是「兩拳」的主要區別。
  • 太極仁拳談太極拳特徵及太極拳推手
    《太極仁拳談太極拳特徵及太極拳推手這正是內家拳順勢而為技擊特徵之寫照。顯然太極拳就是內家拳。隨著冷兵器時代的結束熱兵器時代的開始和法制越來越嚴,赤手空拳的搏擊漸漸退出歷史舞臺,武術逐漸演變為以平和的方式在民間傳承,太極拳則以太極拳推手方式傳承。以武會友,友好切磋成為武術界特別是太極拳界的俗成規約。
  • 簡化24式太極拳
    簡化24式太極拳。若不能維持平衡穩定,就根本談不上什麼「邁步如貓行」了。一般來說,下肢以主要支撐體重的腿為實,輔助支撐或移動換步的腿為虛;上肢以體現動作主要內容的手臂為實,輔助配合的手臂為虛。總之虛實不但要互相滲透,還需在意識指導下變化靈活。 四、呼吸自然   太極拳練習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順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勢呼吸。
  • 楊式八十八式太極拳教學視頻-王二平
    陳式太極拳善用纏絲彈抖之勁,爆發力強;吳式太極拳是在楊式小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柔化著稱,但具有楊式小架靈、快、直、變的特點;武式太極拳源於楊式和趙堡架,姿勢緊湊,出手不過腳尖;孫式太極拳,又稱開合太極拳,強調「開手」、「合手」,它吸收了太極、形意、八卦三家之長,進退相隨,邁步必跟,退步必撤,動作敏捷自然,步法善走蓮枝步;趙堡太極拳的風格特點則是輕、柔、活、中、正、平、圓,輕在於靈、靈在於手、柔在於松
  • 《抖音》我左手一式太極拳是什麼歌曲 好聽音樂推薦
    抖音是是我左手一式太極拳是什麼什麼歌?這首歌是抖音上一首十分中國風的古風歌曲,其中是我左手一式太極拳,右手一劍刺身前,掃腿這招叫清雪這幾句歌詞更是讓人喜歡,那麼這究竟是什麼歌呢? 抖音是是我左手一式太極拳是什麼什麼歌
  • 楊澄甫式太極拳91拳譜
    30、單鞭第三路31、高探馬  32、右分腳  33、左分腳  34、轉身蹬腳  35、左摟膝拗步  36、右摟膝拗步  37、進步栽捶  38、翻身撇身捶 39、進步搬攔捶  40、右蹬腳  41、左打虎式  42、右打虎式43、回身右蹬腳  44、雙風貫耳  45、左蹬腳  46、轉身右蹬腳 47、進步搬攔捶  48、如封似閉  49、十字手
  • 孫氏太極拳十三式 居家太極、辦公太極優選
    因之,他所創立的孫氏太極拳,能將修心、修體、防身這三者高度融合為一,技術體系科學合理,並具有以下五大特徵:    (一)遵從老子「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以恬淡虛無的心態,蓄神以求中和,自然開發人體中和之氣一一神氣合一之內勁,使練習者從中完善身心本能,開啟大慧。
  • 太極拳及各家特點
    陳式太極拳風格特徵螺旋纏絲式的纏繞運動是是陳式太極拳的核心與精華所在。風格特徵清同治年間,第一代宗師吳全佑得到楊式太極拳楊露禪宗師的真傳,1926年,吳鑑泉受邀到上海傳授太極拳,從此吳式太極拳在南方日益得到發展。
  • 梁涵淵示範二十四式太極拳
    【簡介】太極拳起源於中國,是綜合曆代各家拳法,結合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吸取古典哲學和傳統中醫理論而形成的一種圓活連貫、剛柔相濟、內外兼練的拳術。二十四式太極拳又稱「原地簡化太極拳」,是第一套由國家統一規定的太極拳套路,是太極拳教學的必修套路,太極拳愛好者的必學套路。傳統太極拳主要有陳式、楊式、吳式、武式、孫式、趙堡六大流派。
  • 武式太極拳傳承概況
    武式太極拳創始之初,名稱並沒有固定,曾用過綿拳、粘拳、柔拳、十三勢、小捋、郝架、李郝派、李氏太極拳、郝氏太極拳、武氏太極拳、武派太極拳等名稱。直到1963年郝少如出版專著時,採納顧留馨建議,定名為《武式太極拳》,才有了一個各支脈統一認可的名字:武式太極拳。
  • 王培生講解吳式三十七式太極拳
    王培生先生講解吳式三十七式太極拳1王培生先生講解吳式三十七式太極拳2王培生先生講解吳式三十七式太極拳3附錄一:王培生先生大事年表  1925年在私塾學習四書五經。  1983年在廣西南寧教授武術,由南寧市武協印編了王培生先生編撰的「太極拳推手術」學習冊子。同年王培生先生與曾維祺先生共同出版了外文書籍「太極拳」影響面很大。  1984年起曾在高教部北京圖書館、北京外語學院、地質部、人民日報社、北京舞蹈學院等大專院校教學,歷時十幾年。  1984年6月《吳式簡化太極拳》一書,由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
  • 簡化太極拳十九式拳譜
    太極拳在學習難度較大的陳氏老架太極拳一路的基礎上,簡化為十九式太極拳。此套路為習練陳氏太極拳的入門套路,以柔為主,柔中有剛。動作舒展大方,連綿貫穿,沉著穩健,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百骸相隨。腰是發氣之源,以腰為主宰,處處運用螺旋勁,以形引氣,以氣摧形,呼吸自然。
  • 養生太極拳的功效是什麼
    核心提示:提起太極拳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甚至是已經開始練起了太極拳,在生活中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太極拳養生,其實太極拳養生的好處是有很多的,但必須要正確練習才可以使其發揮最大的功效,那麼養生太極拳的功效是什麼呢?
  • 傳統楊氏太極拳13式教學
    ,並且全是傳統楊式太極拳85式套路中的經典招式,如攬雀尾、單鞭、摟膝拗步(前進步)、倒攆猴(後撤步)、雲手(側行步),對於初學者或者表演都非常適合。      為滿足廣大傳統楊氏太極拳愛好者的要求,張鑽智老師將充分利用春節放假期間的機會,以簡易套路——傳統楊式太極拳十三式為範本,奉獻給
  • 和式太極拳「耍拳」論
    「耍拳」理論,是「和式太極拳」創始人和兆元首先提出來的。他在《耍拳論》中說:「太極拳用功之為『耍拳』,此是吾和式太極拳獨特之處。它取法老子自然之道,以柔克剛之論。」 和兆元「耍拳」理論,是和式太極拳有別於其他太極拳流派的一種拳術特有的方法論,頗有獨到見解。
  • 全球太極拳網絡大賽開啟四十二式太極拳展示大舞臺
    華奧星空訊 全球太極拳網絡大賽「四十二式太極拳競賽套路」比賽於8月4日正式開啟報名通道,參賽者可通過中國武協官網、手機端和微信公眾號進行報名,期待廣大拳友前來應戰。
  • 吳式太極拳宗師吳英華自傳---附正宗吳式太極拳視頻
    全套吳式太極長拳宗師87歲在太極拳大會表演的吳式慢拳片段吳式太極七星劍吳英華自傳 我生於1907年,北京人,滿族。祖父全佑、父吳鑑泉均為我國著名太極拳宗師,在清末創立了吳式太極拳流派,傳播海內外,為我國太極拳最為著名的流派之一。
  • 武術家王培生先生在活動中講解吳式太極拳推手
    1987年7月 在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吳式三十七式太極拳行功圖》一書(與王輝璞合編)  1987年10月創辦了「東方武學館」,任館長。同年「吳式太極劍」一書由中國展望出版社出版。  1988年11月 《太極拳的健身和技擊作用》一書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同年創辦了「培生武學館」,任館長。
  • 丹東吳式太極拳「第一人」王輝璞
    王輝璞先跟李派太極傳人高紫雲學藝,後經高推薦,1950年開始跟隨楊禹廷學吳式太極拳,1954年春天王輝璞正式拜師,列入楊禹廷門下,成為入室弟子。楊禹廷對王輝璞傾心相傳,把吳式太極拳、劍、刀、槍、杆和推手等全部傳授給他,而且還教他一套九陽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