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式太極拳是1988年中國國家體育總局、中國武術管理中心組織相關太極拳專家、太極拳教練、及優秀太極拳運動員,共同創編而成的。42式太極拳是用於國際、國內比賽和健身活動的國家統一規定的國際標準套路。
在創編過程中,根據專家的意見,參閱相關文獻,既吸收了傳統太極拳套路的技術精華,保持了太極拳的傳統性,又進行了創新發展。42式太極拳是按照奧運運動標準創編的太極拳競賽套路,其內容充實、風格突出、動作規範、結構嚴謹、布局合理,很大程度增加了技術難度,使身體能夠全面、均衡得到鍛鍊。
42式太極拳的動作數量、組別、時間等均符合競賽規則的要求,適於在同等條件下進行的國際性的比賽活動。 42式太極拳作為國際標準太極拳競賽套路,經國內外廣大太極拳愛好者攜手不懈的努力,已經推廣普及至世界各地,在國內和國際重大的比賽中被作為統一規定套路。
42式太極拳是以楊式太極拳為基調,吸收了陳、吳、孫式太極拳的動作,選用了陳式太極拳的發勁動作,吳式太極拳細膩的手法變化,孫式太極拳的開合手法及靈活的步法變化,繼承了傳統太極拳連綿不斷,輕鬆柔和,圓活自然的動作特點,充分突出了太極拳意領身隨,剛柔相濟的技術要求,具備一定難度、強度和運動量。其動作規範、技術全面結構新穎、風格突出、兼收各式、融為一體、轉接柔順、中正安舒。
作為競賽套路,42式太極拳動作規格十分規範。運動中手法、步法清晰準確;身法表現動作(即身體帶動四肢協調運動)明確;過渡動作路線清楚,方向、重心高低固定;眼神與上肢的配合順遂,手到、眼到、身到,意到,動作完整合一。對定勢時的手型、步型、姿勢的高低、大小、角度方位等都有明確的規定。
在動作編排上,它既包括一些簡單的基礎動作,又加入了一些複雜的難度動作,如掩手肱捶、分腿、蹬腿等;既有勁力沉穩、充實的動作,又有輕柔、活潑、連貫性強的動作;有平衡、有轉身、有獨立的高勢,有壓低的重心的僕步下勢。在技術編排上,難度動作均採用左右勢對稱的形式,整個套路左右對稱、上下相應,動靜結合,輕重襯託,技術表現綜合全面。
42式太極拳包括了3種手型、12種步型、35種手法、14種步法、4種腿法、2種平衡,內容取材不僅表現了傳統太極拳的風貌,而且也吸取了現在國家體委整理編寫的48式太極拳,88式太極拳,24式太極拳等創新的成果,很好的體現出對我國武術遺產挖掘、整理、發展,創新的要求。
42式太極拳創編,不僅考慮了競賽活動的需要,而且考慮了全民開展普及的要求,選材力求流傳廣泛,群眾熟悉,造型優美,鍛鍊全面,群眾喜聞樂從,因而42式太極拳在推動太極拳運動的普及,開展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