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才」蔡鍔:從昭威將軍到護國將軍,從北洋直系軍閥到英烈

2020-12-12 皮皮俠文化

1916年11月8日上午,終因醫治無效,蔡鍔病逝於日本福岡,年僅34歲。這位一手推翻袁世凱稱帝夢想的將軍,就這樣去了,蔡鍔作為民國時期最為出色的將軍之一,可謂聞人讓人肅然起

這位一心想要讓中國富強於世界之巔的熱血青年,在得知袁世凱稱帝之後,一方面虛與委蛇,一方面積極策劃。

從雲南出發,率領了僅僅三千人,便豎起了討伐袁世凱的大旗,一路上,這支隊伍不斷壯大,最終徹底地將袁世凱的帝王粉碎,這場護國戰爭轟轟烈烈。誰有能夠想到在最初僅僅只有三千人呢,而蔡鍔則是更加的深藏不露,讓人敬佩。

1882年,蔡鍔出生了,這位襁褓嬰兒似乎還不知道他未來將會做出怎樣的壯舉。那個時候中國,內外交困,外有強敵,內部混亂不堪;

但是即便如此,蔡鍔還是受到了很好的教育。12歲考中秀才,16歲考入長沙時務學堂,師從梁啓超、譚嗣同。

這般優秀的蔡鍔,正是意氣風發之時,加上受到了梁啓超等人的影響,對於救國之路的探索也是早早埋在了蔡鍔的心頭。

其實蔡鍔的救國之法和之後的辛亥革命還是有著不同,更多是的是受到了梁啓超的影響,因此蔡鍔也是想要通過改革清政府內部種種弊端來挽救祖國,而非暴力推翻。

蔡鍔是一個品學兼優且文武雙全的人,蔡鍔先後就讀東京大同高等學校、橫濱東亞商業學校、東京陸軍士官學校。

而這些學習也是使得蔡鍔不僅僅擅長政治、同時也有著極高的軍事天賦,同時也擅長經濟等多個方面,是當時極為傑出的優秀人才。

之後再辛亥革命之中更是堅定的響應革命號召,當時武昌起義之後,在雲南的蔡鍔也是開始和當地的同盟會成員謀划起義。

率領起義軍勝利攻佔雲貴總督署,並在雲南脫離了封建統治之後擔任都督,積極發展雲南的經濟、軍事、教育等。

對於蔡鍔和袁世凱之間的關係其實比較複雜。在最初蔡鍔是對袁世凱抱有希望的,期待在他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可以不斷的發展;

但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袁世凱竟然公然破壞革命果實,展露出了復闢的野心,而這也使得蔡鍔逐漸遠離袁世凱。

時蔡鍔的地位非常高,因此袁世凱也是為了控制住蔡鍔,將他調到了北京,讓他掌管經濟方面的建設活動,同時也和閻錫山等人組成了軍事研究會,為國防建設提供了很多的建設性建議。

但是在這一段時間中,袁世凱的稱帝野心也是日漸難以壓抑,最終也是違逆天下人之意,最終在1915年十二月稱帝復闢。

這種行為無疑是引起天怒人怨的,當時的蔡鍔也是極其的不滿,但是礙於自己在北京無法和外界聯繫也是只能選擇徐徐圖之。

而且袁世凱為了籠絡蔡鍔,還給蔡鍔昭威將軍之職,想要讓蔡鍔為己所用,可見袁世凱對蔡鍔的看重。但是蔡鍔怎麼能夠為此所動,當時一面與袁世凱虛與委蛇,一方面和外界人士積極聯繫,最終選擇了從天津出逃。

名義上是為了前往日本看病,但是出天津之後便經過香港、臺灣、越南,回到了雲南。在12月25日宣布雲南獨立,隨後便組織了護國軍,展開了對袁世凱的討伐,之後各地紛紛響應反對袁世凱的復闢。最終袁世凱的復闢鬧劇僅僅持續了83天便潦草收場。

蔡鍔一生為國立功眾多,但是乃年僅三十多歲便疾病纏身,在護國戰爭結束後,便前往日本治病,但是最終也是不治身亡。在1916年11月8日病逝於日本福岡,年僅三十四歲。

總結:蔡鍔作為維護辛亥革命成果的第一人,在袁世凱稱帝的第一時間便選擇了離京討伐,這份愛國之情可謂感染著每一個人。

但是奈何天妒英才,蔡鍔將軍,年僅三十四歲便不幸去世,可謂讓人哀嘆。正所謂人心向背,正是因為蔡鍔順應民心,最終也是逼迫袁世凱不再稱帝,恢復共和。

相關焦點

  • 蔡鍔將軍與《護國巖銘》(下)
    蔡鍔將軍(資料圖片)  1916年7月,蔡鍔還軍大洲驛,親將永寧河邊的石巖命名為「護國巖」,並作《護國巖銘》以紀實,由護國軍參謀處長殷承瓛(huán)手書勒石。「護國巖」三字徑大1米,仿顏體字,筆力雄渾。《護國巖銘》共286字,字大10釐米,挺秀端正,字跡十分清晰。  今天,《護國巖銘》石刻還完好地保留在大洲驛旁永寧河邊的巖石上,供人們瞻仰,它事實上成了護國戰爭的一座豐碑,永遠閃耀著奪目的光輝!
  • 此護國將軍留下遺囑希望薄葬,北洋政府卻違背遺願,為他舉行國葬
    袁世凱死後,蔡鍔任四川督軍兼省長,1916年9月因病赴日本治療,11月8日逝世。蔡鍔與袁世凱,一個是清瞿儒雅,一個粗壯雄武,一個氣定神閒,一個霸氣襲人。兩人的秉性看似決然對立,但卻有著異常複雜而微妙的關係。戊戌變法後,蔡鍔要到東京留學,但身無分文,在長沙僅僅借到兩毛錢,到漢口後親戚再資助他6元大洋,由漢口到北京,袁世凱慷慨解囊,一次借給他1000元大洋。
  • 名動民國的小鳳仙,在蔡鍔將軍去世後,最終下場如何?
    民國時因為時局動蕩加上通信不便,造就了很多浪漫悽婉的愛情故事,而「護國將軍"蔡鍔跟民國時期的俠女小鳳仙之間的故事就感人而又美好。這一對身份懸殊的情人,是在一場意外中相識的。在1911年的時候蔡鍔響應武昌起義,成立新軍並且就任雲南都督,並且成立了雲南省政府,負責跟其他革命者聯絡。蔡鍔致力於改善軍制和民生,在雲南傳播了民主理念,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到1912年的時候,袁世凱就任民國大總統,就一直謀劃著排除異己方便自己稱帝,在1913年時袁世凱將蔡鍔召到北京,因為袁世凱當時還沒有暴露出自己稱帝的野心。
  • 蔡鍔,艱難的抉擇
    到此時,軍政執法處,無論職責還是地位,已經相當於明朝的錦衣衛了。後因陸建章調任督理陝西軍務的將軍,執法處處長由北洋老將雷震春出任。這位吳排長,便是袁記「錦衣衛」的下級軍官。排長,聽上去已經是末流軍官了,但是在清末民初的地位不低。清朝原本就重武輕文,尤其在平定洪楊之亂後,許多彬彬文士都以軍功而富貴,軍人的地位就更高了。
  • 護國將軍蔡鍔:一生幹了兩件大事,愛過三個女人,享國葬第一人
    護國軍閥蔡鍔生於1882年,在1916年,因患咽喉癌,病逝於日本福岡,年僅34歲,短短34年春秋,縱觀其一生,他幹了兩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第一是領導了雲南反清武裝起義,第二是統領了反袁護國戰爭。到了1900年,蔡鍔考入日本陸軍成城學校,這學費是靠平時翻譯著做來賺錢,戎馬生涯也算是就此開始了!
  • 愛國將軍蔡鍔的11幅手跡欣賞,字體清俊儒雅英氣颯爽,真書法也
    蔡鍔將軍的書法用筆厚重,結體豐潤
  • 這位護國大將軍,是梁啓超最為得意門生,蔡鍔評價他名垂千古
    論說起西南地區的軍閥,第一個讓人想到的肯定是蔡鍔將軍,其實還有一個人論才華能力都不輸蔡鍔,他與蔡鍔師出同門,在護國戰爭中更是表現出驚人的能力。 他就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戴戡[kān]將軍。戴戡,字循若,出生於貴州省貴陽府貴定縣,農民家庭出生。他天資十分的聰慧,小時候就表現出驚人的智力,在貴州當地有神童之稱。
  • 民國濟陽籍北洋皖系將軍——盧永祥
    民國盧永祥將軍即其一,鄉人稱「盧大人」,民到於今稱之。 話說民國初年,司令賤如狗,將軍滿街走。今兒說一下鄉賢、北洋皖系盧永祥將軍。盧永祥,濟陽人,原名振河,字子嘉,世居回河舉人王村。幼時家貧,讀過幾年私塾。二十餘歲赴東北,入山海關武備學堂,旋被袁世凱聘為新軍軍官,在天津小站練軍,結識段祺瑞、王士珍等。轉戰國內各地,鎮壓民眾反清起義。
  • 「護國軍神」蔡鍔,34歲因病病逝後,其後人現在怎麼樣了?
    蔡鍔,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民主革命家以及偉大的愛國者。他一生中,主要做了兩件大事。一是辛亥革命時,他在雲南領導了推翻清政府統治的新軍起義。二是蔡鍔積極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維護民主共和國政體的護國軍起義。因此,他也被稱為「護國軍神」。
  • 歌曲《碧血共和》,再現護國軍神蔡鍔輝煌傳奇的一生
    由國家一級編劇盛和煜作詞,著名作曲家、湖南師範大學音樂學院院長廖勇作曲,著名男歌手韓磊和著名青年女高音歌唱家陳筱棠合唱的歌曲音樂作品《碧血共和》自9月底在蔡鍔故裡文化博覽園開園儀式上發布之後,引來廣大幹部群眾的熱烈追捧和一致好評。蔡鍔,湖南省邵陽市大祥區人,中國近代偉大的愛國者、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
  • 欠薪也是民國病,北洋將軍的北平生活
    北洋政府時期,自晚清以來一直困擾中央政府的財政問題,持續影響著這個新政府。繼承下來的清政府國庫本就空虛,還一屁股債務,需要清償,同時國內戰爭不斷,軍費開支居高不下,因此財政狀況始終捉襟見肘。這既體現在政府層面,不斷舉新債還舊債,恨不得把整個中國,都抵押給洋大人,同時北洋的軍政官員,欠薪也成了積弊。不但我們熟悉的,相當於現在副司級處長,時任教育部僉事魯迅先生如此,作為北洋最高軍事顧問機關的將軍府,也是如此。
  • 朱德與蔡鍔:相識於雲南,護國運動曾並肩作戰,戰後一別卻成永別
    一、朱德與蔡鍔,一位是無產階級革命家、新中國的開國元帥;一位是晚清反對封建專制的先驅者之一、護國討袁運動的發起人之人。按理說,如此兩位人物本不該有任何交集。可偏偏,他們倆在雲南相遇了。那是在1911年的3月份,赴日留學的蔡鍔回國的第7個年頭。
  • 一代名妓小鳳仙:單戀蔡鍔,臨終仍攥其照片,蔡鍔後人:自作多情
    古往今來煙花之地女子與良家男很少能有終成眷屬的,比如民國時期就有一對轟動天下的名妓與將軍的戀情,它的主人公小鳳仙與蔡鍔將軍最終也沒有白頭偕老。小鳳仙在生命中的最後一刻還手握蔡鍔照片,這個感情即便是現在也令人動容。
  • 歷史上的今天|12月25日 護國運動開始!
    中國第一份官方報紙《北洋官報》創刊 中國第一份官方報紙——《北洋官報》,1901年12月25日創刊,是創辦最早、最有影響的地方政府官報。
  • 國家女子舉重隊參觀蔡鍔故裡文化博覽園
    10月20日,蔡鍔故裡文化博覽園迎來了一批「重量級」遊客,他們就是國家女子舉重隊的運動員和教練員。當天上午,參加完此次在邵陽市舉行的全國女子舉重錦標賽後,國家女子舉重隊的隊員們來到這裡參觀,學習蔡鍔將軍的愛國情懷和奮鬥精神。
  • 俠義風塵女助將軍離京—粵曲《起義別風塵》視頻與簡譜
    蔡鍔原名艮寅,字松坡,漢族,湖南寶慶人。1914年,蔡鍔是雲南督軍,手握兵權,鎮守邊疆,權傾一時。袁世凱為稱帝拉攏蔡鍔,將蔡鍔一家,包括其母、大夫人劉俠貞、二夫人潘蕙英和一個兒子、三個女兒請入北京。封為「始威將軍」,做他復闢的左膀右臂。
  • 李烈鈞和護國運動
    12月25日,唐繼堯、蔡鍔、李烈鈞聯名宣布雲南獨立,發起討袁護國運動,組織護國軍,蔡鍔擔任第1軍總司令攻打四川,李烈鈞任第2軍總司令出兵攻兩廣,唐繼堯任都督府都督兼第3軍總司令坐鎮雲南。次年形成全國規模的反袁鬥爭。1916年6月,袁世凱在眾叛親離中取消帝制不久病死,國家恢復了共和體制。
  • 為何他享受了民國第一國葬,護國大將軍蔡松坡的傳奇人生
    在影片中他說「從講武堂出來,我追隨過松坡將軍,給他做過手槍隊長,後來瀘州會戰,將軍負了傷,再後來,將軍死在了日本,我回來了,正碰上軍閥混戰,天下大亂,我只得浪跡江湖、落草為寇。」這段話表明了張麻子的過去,從雲南講武堂畢業後,因信任蔡松坡,追隨過他,追隨不是一般的當兵跑腿,是一種為了信仰的精神追求。至此影片中「松坡將軍」,沒有出場卻已霸氣外露,又死在日本。那麼這個松坡將軍究竟是何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