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篇
頁數:113
酒名:撒旦的鬍鬚(Satan's Whiskers)
酒譜:
0.75 OZ.(22ml) 琴酒
0.75 OZ.(22ml) 不甜苦艾酒
0.75 OZ.(22ml) 甜苦艾酒
0.5 OZ.(15ml) 鮮榨柳橙汁
0.5 OZ.(15ml) 柑蔓怡香橙白蘭地
1dash 柑橘苦精
以搖和法調製。濾冰後倒至雞尾酒杯中。
這是一個十分巧妙的布朗克斯變奏版酒譜
關於撒旦的鬍鬚(Satan's Whiskers)
先前在布朗克斯(Bronx)我們認識了這款,以琴酒為主軸,結合柳橙汁與苦艾酒的經典調酒。 這一杯經典調酒曾因為禁酒令的關係,大為普及,因為材料取得方便,在調製上也沒有太大難度,用搖的用攪的,都可以的。
然而呢~雞尾酒的奧秘在技術層面穩定之後,關鍵就在平衡度的掌握上面。平衡度涉及了調這杯酒的人以及喝這杯酒的人,雙方的個人的口味,此外還有各項材料之間比重的調整,而這部分又受選酒、酒譜的了解度、酒譜的解讀方式,影響甚鉅。
然而在眾多留下的布朗克斯雞尾酒酒譜中,我們似乎可以看出酒譜的類型,分作兩個方向, 一種是加入柳橙汁的完美馬丁尼(Perfect Martini);另一種則是加入苦艾酒的橙花(Orange Blossom)。
基本上就是著重的部分不相同,前者以琴酒和苦艾酒的搭配為主軸,柳橙汁用來輔助口感。後者是以琴酒與柳橙汁的搭配為主,苦艾酒只是點綴增添風味。
這樣的兩個不同的方向也影響了撒旦的鬍鬚這杯布朗克斯的變奏雞尾酒。因此,各位老鐵不妨在調製布朗克斯以及撒旦的鬍鬚之前,先試過完美馬丁尼以及橙花,這樣會比較容易知道自己想要的口感為何。
撒旦的鬍鬚(Satan's Whiskers)這杯酒簡單來說,就是加了柑蔓怡的布朗克斯。
話說回來,在那時剛好有進行到布朗克斯這杯酒,並在討論如何讓這杯酒更合大家口味,而我所想到的調整方式,就是加入柑蔓怡,讓原本的布朗克斯更加厚實飽滿。
後來才知道,原來這個做法早在1930年就出現,而且首次的書籍收錄,是收錄在著名的薩伏伊雞尾酒大全 (The Savoy Cocktail Book)當中。
不過除了柑蔓怡之外這撇撒旦先生的鬍鬚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庫拉索酒(橙皮酒)來作調製,而使用柑蔓怡(Grand Marnier)的調法稱作「Straight」師爺胡,使用其他的庫拉索酒(Curaçao)則稱作「Curled」翹鬍子。
但是應對於現代庫拉索酒的酒款,我建議這兩種鬍鬚的STYLE,可以庫拉索酒的基底來作分類。因為以前只有柑蔓怡一款,用幹邑白蘭地作為基底的庫拉索酒(香橙白蘭地),但現在已經有滿多款式的鬍子...啊~我是說庫拉索酒是用幹邑白蘭地來精緻製作,所以建議的分類法為~
「Straight」師爺胡: 使用幹邑基底的庫拉索酒(香橙白蘭地)。
「Curled」翹鬍子: 使用白色烈酒為基底的庫拉索酒(例如MB等香甜酒品牌的各式庫拉索酒)。
喂!我是要捲曲的翹鬍子~不是金頭髮啊!
調製心得
如果是使用書上酒譜調製時,對於整體平衡度影響最大的部份,我想會是在苦艾酒的選擇上面,尤其像是使用杜林(Dolin)這樣酒體輕盈的款式,會讓整杯酒的比重傾向琴酒,一體感就會稍顯不足。因此若要使用這類輕盈的苦艾酒,就會建議將柳橙汁的比例提高,亦或使用較溫順的琴酒,好比英人或是亨利爵士來進行調製。
同理,若使用如哥頓這樣厚實的琴酒,在苦艾酒選擇的部分,就建議搭配藥草味較厚重的酒款。苦艾酒部份,可見品牌中安緹卡最為強勢,再來才是Cinzano,而Noilly Part與Martini強度相當但路線不同,史塔克則稍弱,最後則是杜林。
在搭配方面,添加利十號的新鮮柑橘風味搭配杜林是十分清爽宜人的組合,一體感也較一般添加利來得好。不過因為杜林的酒體較為輕盈,在溫度上升時,琴酒的銳利度與刺激性仍會較為明顯。
而將苦艾酒換作Martini,在溫度上升後則溫順許多,溫潤的藥草風味能讓口感較溫和。
對於我個人來說,我偏好將撒旦的鬍鬚這杯酒與布朗克斯作區分,為此琴酒、苦艾酒與庫拉索酒這三者的平衡度會是蠻大的重點。平衡度越高越像是撒旦的鬍鬚,反之則很像某種布朗克斯。
而以上圖的材料調製,則是當晚嘗試起來,一體感最高的組合,就是喝下去就知道「是它了!」的那一種感覺。使用的依然是書上的比例。
不過在第一次調這組合時,聊天調過頭,竟然忘記加柳橙汁!殊不知喝起來卻頗好的!經由這個意外,除了不愛副材料的醉漢們很開心之外,(原來不加柳橙汁也行啊!早說嘛~)也再度展現藥草風味的作用性。
但是就整體度與完整性來說,有添加柳橙汁的版本喝起來還是厲害的多滿多,不會有高低差的突兀,喝起來就是十分的順口,然後慢慢在柑橘風味中轉為溫潤的藥草香氣。
最後,若就庫拉索酒的部份來說,皮耶費朗(Pierre Ferrand)的Dry Curaçao,除了本身甜度較柑蔓怡低之外,本身的風格強烈性也較低,較為內斂,也因此較容易與其他材料達到平衡。而柑蔓怡則較為外放,若搭配像添加利十號這類活潑的琴酒,會比較相得益彰。兩者就好像君度和路薩朵的白橙皮酒一樣的性質,一個外放(君度),一個內斂(路薩朵)。
總結來說,這杯酒就好像是布朗克斯但是如何掌握屬於個人最佳的平衡點?這是我認為這一杯酒最大的樂趣!尤其對於有心要專研雞尾酒的人,這杯撒旦的鬍鬚,以及布朗克斯都是很值得好好研究的雞尾酒,尤其它們包含了烈酒、香甜酒、苦艾酒以及果汁這四個元素,而這正是在古典與現代雞尾酒之間的巧妙平衡呢~
各位也可以嘗試看看下面這個,人稱雞尾酒博士的泰德(Ted 「Dr. Cocktail」 Haigh)所偏好的酒譜,
1 OZ. 琴酒
1/2 OZ. 甜苦艾酒
1/2 OZ. 不甜苦艾酒
1/2 OZ. 庫拉索酒
1 OZ. 鮮榨柳橙汁
1 dash 柑橘苦精
祝大家找到一杯心目中最佳的完美比例~我們下杯見!
點擊動圖進入調酒指南👇(2020年版)
內容部分整理於《酒吧聖經》《癮型人的調酒世界》《好奇的調酒師》系列《上田和男的調酒全書》《威士忌學》Advanced Mixology Simple Cocktails Proof Cocktails The Straight Up等調酒書籍和網絡資源,僅供調酒學習和交流,感謝各位調酒人一直的關注。微醺美學
盡在晚安魯道夫
小紅書:晚安魯道夫
新浪微博:穿越時空的調酒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