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實驗初中九(5)班( 443100) 雷子玉
遲來的晚風掠過臥房的窗欞,將我從半夢半醒中拉回至現實,時間在此刻仿佛凝滯。我向窗外望去,出乎意料的,燈火輝煌的街頭在我的眼中黯淡了下去。巨大的城市機器仿佛緩緩停止了轉動,一切現代都市的噪聲雜音從我的耳畔漸漸逝去。只有面前暗綠色的影在簌簌舞動著。
後山,隨著那似乎綿延無盡頭的山路望去,似乎只有這裡,才較為完好的保留了原始自然最淳樸的面容。其中暗綠湧動,潮溼的空氣凝結成露聚於葉間,而後從葉梢滑落,攝人心魄的滴答聲。讓我留戀,也讓我思考。
打開書櫃,久積灰塵的那一層,靜靜躺著數本極有分量的詩集,我緩緩抽出其間的一本,翻閱著: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椋,桃李羅堂前。」
文字如流水,宛若淌入了我的心頭,讓我的靈魂也為之顫悸。時過境遷,滄海桑田,某些遙遠的記憶被漸漸喚醒,曾經的那些畫面,再次出現在了我的眼前。
矮矮的房屋,被生機盎然的植被點綴的廣闊後院,構成了我一切記憶的起點。
清晨,我還纏綿於床榻時,爺爺早已起身,我極不情願的穿好衣服,洗漱完畢後,透過虛掩著的後門望去,總能看到爺爺戴著鬥笠,鋤地,施肥,修剪枝葉。在後院忙碌勞作著。此時此刻。太陽正悄然升起,只是透過雲層山水,被濯洗的失了顏色,潔白無瑕。淡淡光映照著爺爺的背影,使一切變得不再真實,頗向不求寫實只求寫意的中國水墨畫。
半天的勞作,直到中午,爺爺才會短暫休憩,我生性懶惰,不肯勞作,自然無法理解為什麼日復一日重複而辛苦的勞作後,爺爺總會透出一種充實而自得的深情。
「爺爺,天天在田間勞作,不累麼?」我如是問道。
他笑了,說要帶我去他的書房。
小小的房間中,書房卻顯得毫不擁擠,寬敞的大廳,層層疊疊的書架,矩形的案上筆墨紙硯俱備,上面還有數本疊放的詩集。爺爺拿起一本,出神,竟頗有韻味的讀了起來。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美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閒閒。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
我雖不十分明白其中的具體意思,但是確實能感受字裡行間五千年來對於悠然自得鄉村生活的嚮往與留連。此時,文字仿佛有了溫度,帶領著我,進入了那些絕美的鄉村畫卷之中。
仿佛身處柔和的陽光之下,綿延開的是無盡的田野,靈山秀水、青林翠竹在暖風下更顯絕美,樹間小屋點綴其間,此屋的主人放下書卷,推開門扉,靜看窗外山水花草,鶯啼蛙鳴,閉上眼,寵辱偕忘,留在心頭的,僅為遠離塵世的理想鄉,那閒適無比的天堂。回到書房,胸中頓生波瀾,動諸筆墨,寫下曼妙詩篇,無關官場提貶,無關身世沉浮,僅留下無盡的美麗田園,令人沉醉,淡忘一切。陽光映襯下,連詩人本身,都與環境融為一體,流光溢彩,熠熠生輝。
這便是詩意之美啊!
自那時起,我便對這抑揚頓挫,音韻和諧,意蘊優美的詩詞憧憬著,嚮往著。不知多少個日夜,我手捧詩集,坐於房間的一隅,拋開周圍的一切,從這些方塊字中,去窺探,去感受那傳承數千年的美好。
說真的,詩集讀罷,我切實感受到了無數文人墨客無比高遠的志向和高潔的品性。陶淵明歸園隱居,能夠隔絕汙流,東籬採菊,悠然賞山,盡顯崇高氣節;隱居李白懷才不遇,卻能夠寄情山水,一杯烈酒,倚馬千言,洋洋灑灑,盡抒浪漫情懷;杜甫歷盡戰亂,堅韌不屈,以詩紀史,用一生給後世留下精神的餘光……
詩,寶貴的精神給養。帶來慰藉,同時也令我思考。
回歸現實,在這個無眠的夜裡,都市仍然喧囂著,處在這樣一個無比令人迷惘的水泥森林中,我卻不再感到無所適從。閉上眼,詩詞名句歷歷在目。叩開詩詞之門,走向魂牽夢繞的理想鄉。
我必將堅定信念,即便步履蹣跚,也當盡我所能,追尋那詩意的彼方。
(指導教師 易萬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