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建球場 農民健身忙

2020-12-26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核心閱讀

浙江省把發展農村體育事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補齊場地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堅持項目引領和社會參與,村民動起來,村子富起來,生活美起來。

走進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嶺南鄉東澄村,一幅美麗的現代鄉村圖畫在眼前鋪開——山色秀美、溪水繞田,古樸的村莊白牆黑瓦,錯落有致;遊客紛至沓來,住民宿、賞梯田、攀石浪,趕上節假日,還要提前預訂,村裡更是熱鬧。

曾經,這座百年古村山高路遠、經濟落後。近年來,東澄村發展登山、露營等戶外運動,舉辦攀石浪節,煥發出運動活力與鄉村生機,成為備受戶外運動愛好者青睞的村落。

在浙江,像東澄村這樣為鄉村發展注入運動活力的故事,還有不少。據介紹,浙江省把發展農村體育事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補齊場地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堅持項目引領和社會參與,讓村民動起來、村子富起來、生活美起來。

興建設施 滿足需求

「之前村裡幾乎沒有健身場地,村民打魚、務工回來,就坐在家門口聊天或者沿著馬路散步,環境差,也不安全。」如今,台州市三門縣善岙楊村黨支部書記楊天傑口中的「煩心事」已經解決了。

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就是要從村民最急切、最關心的事情著手。善岙楊村以建設公共體育場地設施、補齊鄉村體育發展短板為切入點,建起了融入體育元素的文化禮堂,還建成全縣第一片籠式足球場、第一座農村百姓健身房。村裡的體育氛圍,頓時活躍起來。

200公裡外,諸暨市大唐街道楊家樓村的村民也享受著豐富多彩的體育生活。這就得說到去年5月竣工的楊家樓村文體中心,這座綜合性體育館佔地30畝,對村民免費開放,個人出資建造體育館的楊洪康說,「年紀越大,對家鄉的眷戀越深,越想著多做點事。」

楊家樓的體育館雖說建在村裡,標準可不低。室內籃球場由北京奧運會籃球館承包商建造,「諸暨市、紹興市的一些比賽也會來這裡舉辦,800多個座位的觀眾席根本不夠,比賽多的時候需要提前一個月預約。」楊家樓村黨總支書記楊均平說。

村裡的室外籃球場同樣熱鬧,72歲的陳伯海和老年籃球隊的隊友是這裡的常客,「我們幾乎每天都來打一會兒,要不手痒痒。每天晚上吃完飯,這兒是村裡最熱鬧的地方,很多村民會在這裡打球、跑步、跳舞。」

為了滿足村民體育運動需要,「十三五」以來,浙江省累計建成877個社區多功能運動場。「我們以體育進文化禮堂的方式增加場地,推廣建設百姓健身房,並引導社會力量興建農村體育設施。」浙江省體育局局長鄭瑤說,「還要引導農村開展形式多樣的全民健身活動,讓健身成為美好生活的『必需品』。」

舉辦賽事 吸引遊客

群眾身邊的賽事活動同樣要增加。鄭瑤說:「浙江省大力培育『一市多品牌』『一縣一特色』賽事,打造品牌賽事,聚集鄉村人氣。」

台州市天台縣後岸村曾是遠近聞名的「石板村」,村民祖祖輩輩靠採石礦、打石板為生。雖說收入不錯,但生態環境被破壞,村民健康也受到影響。2007年,村裡陸續關停所有石礦。

關礦之後,村民靠什麼謀生?多數人外出打工,也有人嘗試辦農家樂,但客流量小,收益並不明顯。

2013年,後岸村蓋起一座氣排球場,承辦了全國老年氣排球邀請賽,「一下來了138支參賽隊伍,村裡從沒來過這麼多人,人氣旺了,財氣更旺。」後岸村黨支部書記陳文雲對這個數字印象深刻,村裡第一次品出賽事經濟的滋味。

把好山好水打造成天然運動場,把遊客培育成業餘運動員,「體育+旅遊」成為後岸村致富的金字招牌。現在,後岸村年年舉辦各類氣排球比賽,今年還承辦了浙江省生態運動會的釣魚、氣排球和越野賽事。去年村裡接待遊客140多萬人次,至少一半是衝著運動來的。

沒有比賽的時候,村裡的體育館又便利村民健身鍛鍊。經營民宿的許大姐幾乎每天都來打氣排球,「現在賽場上最多的就是夫妻檔。打一場球那是最時髦的,你要是說去打牌,會被人瞧不起。」

村民不斷攀升的健身熱度和紛紛豎起的大拇指讓陳文雲幹勁十足:「我們還準備把山後的巨大礦坑開發成冬暖夏涼的地下體育館,到時候什麼賽事都能在後岸村舉辦,我們的『體育飯』會越吃越香。」

因地制宜 點綠成金

「牛奶河」是金華市浦江縣杭坪鎮的鄉親們不願回顧的一段記憶。過去,當地發展水晶產業,家庭作坊遍布城鄉,全縣90%的河流被偷排、漏排的廢水廢渣汙染,河水呈現出牛奶一樣的白色,散發出刺鼻的氣味。

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村民們逐漸意識到,不能再用環境代價換取經濟發展。杭坪鎮關停眾多水晶加工散戶,將原來的廢棄礦山進行生態修復,打造戶外運動探索營地。杭坪鎮鎮長陳青松說:「營地採用鎮集體公司、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三方合作的方式開發共建,設有卡丁車、飛拉達攀巖、高空索橋等十幾個體驗項目,能夠滿足遊客『遊山玩水』的深度體驗需求,現在名氣越來越大。」

前景廣闊的戶外運動探索營地不僅引來遊客,也吸引著在外務工的遊子返鄉就業。薛家村村民薛陽退伍後外出打工,去年萌生了回家工作的想法,經過培訓,成為基地的一名教練。「我現在每個月收入都有五六千元,家裡的老人孩子也都能照顧到,比在外面打工好多了。」

各地鄉村資源稟賦差別很大,體育助力村民邁向小康生活,也並非只有一種模式。麗水市縉雲縣北山村選擇「網際網路+體育」新業態,從昔日的「燒餅村」變成年銷售額過億元的「淘寶村」。

第一個吃螃蟹的呂振鴻曾經就是一名「燒餅郎」,16歲開始靠著祖輩傳下來的手藝做起縉雲燒餅。2008年,他創立了北山村第一個自主戶外運動品牌「北山狼」。經過10多年摸爬滾打,呂振鴻的品牌越叫越響。

如今,整個村子在他的帶動下加入戶外用品電商行列,最高峰時全村有300多家網店,500多人直接從事電商行業,銷售額達1.5億元。村民呂洪峰夫婦之前在杭州做服裝生意,2011年回村跟著呂振鴻做電商,每年戶外運動裝備銷售額能達到200多萬元。「搞電商有前景,日子越過越紅火。」呂洪峰說。(記者 李洋)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28日 第 07 版)

相關焦點

  • 村裡建球場 農民健身忙(體育助力小康生活②)
    興建設施滿足需求「之前村裡幾乎沒有健身場地,村民打魚、務工回來,就坐在家門口聊天或者沿著馬路散步,環境差,也不安全。」如今,台州市三門縣善岙楊村黨支部書記楊天傑口中的「煩心事」已經解決了。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就是要從村民最急切、最關心的事情著手。
  • 浙江發展農村體育 賦彩鄉村生活 村裡建球場 農民健身忙(體育助力...
    興建設施滿足需求  「之前村裡幾乎沒有健身場地,村民打魚、務工回來,就坐在家門口聊天或者沿著馬路散步,環境差,也不安全。」如今,台州市三門縣善岙楊村黨支部書記楊天傑口中的「煩心事」已經解決了。  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就是要從村民最急切、最關心的事情著手。
  • 白天各有各的忙 晚上球場聚一堂——這裡的籃球有點「火」
    新華社南寧9月13日電 題:白天各有各的忙 晚上球場聚一堂——這裡的籃球有點「火」新華社記者陳一帆、農冠斌初秋時節,廣西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桐木鎮仍有些悶熱。夜幕降臨,籃球場上燈光亮起,身著藍色球衣和紅色球衣的隊員陸續進場熱身。許多村民吃過晚飯,迎著喧鬧聲來到球場邊,尋個好位置,等待開場。
  • 學脫貧經驗、建農家書屋、辦文體活動……村裡如今——辦好文化點...
    原標題:學脫貧經驗、建農家書屋、辦文體活動……村裡如今——辦好文化點 提振精氣神(建設好村為民服務中心③)核心閱讀為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各地村為民服務中心開展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實踐:有的設立了村文化點,宣講脫貧故事、進行公示評比,激發群眾脫貧致富的志向;有的打造農家書屋、組織集體讀書學習
  • 馬莊農民樂團「雙服務」|忙時拿鋤頭,閒時彈樂器
    最近,馬莊樂團獲評「第八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大家演得更起勁了—— 馬莊人很忙,農忙時要忙莊稼,農閒時忙著排節目、演節目。四時八節,馬莊都要搞民俗表演。扯閒篇、搓麻將在馬莊是看不到的,他們根本沒有這個時間。同樣,不正之風在這裡也沒有存在的土壤。
  • 足籃排羽 健身攀巖 齊頭並進建場館添設施 運動更便利
    通州區潞城鎮崔家樓村村民李莉,剛起床就迎著初升的朝陽,來到村裡的健身場地,「今年新修的,年輕人喜歡打籃球,我們歲數大點兒的,喜歡玩玩健身器、打打桌球,方便,就在家門口!」有了新球場,舊宮的球迷們可以在家門口踢球了。首鋼極限公園的攀巖牆。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營造全民健身良好氛圍 揚中十分鐘健身圈...
    目前揚中全市共建成46個農民體育小公園、255個戶外健身點、261個健身路徑,建成籃球場83片、健身廣場55個,村級健身房79個,為全市廣大市民提供了設施健全、功能完善的健身場地,居民以正常速度步行10分鐘左右(直線距離800~1000米),就有一處可供健身的場館(地)或設施。同時,全市60%的村(社區)也都建有自己的農民體育小公園。
  • 「小戲臺」提起了農民的精氣神
    阿湖鎮的村裡,受到村民追捧的精緻小戲臺,如今有了七八個。 「衣食足、興歌舞;日子旺、鑼鼓響」。現在阿湖鎮幾乎每個村都有1個農民劇團。有的劇團以演出小戲、說唱、短劇、魔術為主,有的以表演腰鼓、舞獅子、雜耍、演唱為主……演員多的有近20人,少的也有8-9人,有的還是夫妻、父子或婆媳同臺演唱。
  • 青島市體育局全面完成2018年市辦實事 數百健身場地建在家門口
    前兩天一個球友告訴我,咱家門口有球場了,我們就趕緊約著活動一下。」王欣陽說,這是他第一次在這塊場地踢球,「以前這裡是廢墟,沒想到能建成這麼漂亮的球場。」離開足球場,步行三五分鐘,就是一處籃球場。場內,兩名少年正在籃下練習投球技巧。市民劉賽華說,自己家就在附近,每到周末,自己喜歡帶著孩子過來玩球。「這籃球場建得真是得民心。」
  • 建球場辦比賽 聚人氣做生意大屯村這筆籃球帳算得精
    如今,籃球不僅成為當地的熱門運動項目,籃球比賽還被大屯村做成品牌,帶動鄰近村寨村民健身。每晚三四場比賽,持續近一個月,觀眾多時能上萬大屯村的籃球錦標賽每次開打,都能吸引外界目光。「上世紀70年代,村裡就有籃球賽,最早是一年一屆,後來改成四年一屆,今年是第十七屆。」
  • 休閒漫道田邊建,美林又多一個健身的好去處
    為給群眾創造更加舒適的宜居環境 今年開始 美林街道坵洋村 將分批投入資金用於環境整治 提升鄉村顏值 近期 坵洋村沿著村裡的農田
  • 莊上「大棚」,鋪開農民致富路
    連日來,柳林縣石西鄉上莊村村民劉政儀可謂是忙出忙裡忙個不停。「西紅柿紅了,加工廠馬上要投入生產,不忙不行。」今年30多歲的劉政儀是上莊村的致富帶頭人,也是山西黃河鑫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負責人。
  • 河北文安蘆阜莊村:村莊美 產業興 農民富
    村裡一排排整齊的鋼鐵板材交易大廳、一棟棟精美的別墅、一條條寬闊的大街、一輛輛穿梭的轎車,讓人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小康的現實模樣。 然而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蘆阜莊村還是當地有名的窮村。「一個廣播喇叭,一張破辦公桌,五間露天的破房,外加8萬多元外債」,就是村裡全部的家當。
  • 平南人,村裡還沒有籃球場的快進來看看。廣西960萬元建384個全民...
    據了解,此次公布的2020年為民辦實事全民健身工程項目包括:支持基層新建156個村(屯)級籃球場,每個項目支持5萬元,共補助780萬元;廣西貧困地區民族自治縣和邊境縣村級綜合公共服務中心配建72套體育健身器材共228個(套)體育基礎設施項目,每個建設點補助2.5萬元,共補助180萬元。
  • 涉土地使用性質變更 個人建球場難
    球場「眾籌」球迷之一徐先生告訴記者,由於對建造球場的審批流程不了解,他們確實沒有經過任何部門的審批。一經告知,他們馬上到各部門諮詢球場審批流程,卻被告知沒有審批先例。對此,記者進行深入調查,諮詢多個相關政府部門,尋找破解之法。
  • 全民健身——農民趣味運動會慶豐收(2)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新華社照片,長春,2020年9月23日 (體育)(7)全民健身——農民趣味運動會慶豐收 9月23日,參賽選手在趣味運動項目「混水摸魚」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新華社照片,長春,2020年9月23日 (體育)(8)全民健身——農民趣味運動會慶豐收 9月23日,參賽選手在趣味運動項目「『雞』不可失」比賽中。
  • 濰坊大力推進全民健身 大幅提升中心城區體育場館設施水平
    還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建設一批高質量籠式球類場地,如萬聲健康工場等智能健身設施、鳶都湖網球場等籠式球場或已建設完工,或正在加緊建設中。老舊小區原先只能曬曬太陽聊聊天,如今家門口能健身11月24日中午,在位於奎文區健康東街與鳶飛路交叉口附近的電廠宿舍,居民李先生正在小區健身設施上健身。
  • 在農村,為啥每個村裡都會有個「傻子」?專家的回答讓農民很無奈
    不知道大家注意過沒有,幾乎每個村裡裡面都會有一個「傻子」,瘋瘋癲癲的,整天就是在村裡面遊蕩。對於村子裡面的年紀小一點的人來說,這些瘋子就是他媽的噩夢,因為家長總是會用這個傻子來嚇唬他,如果不聽話,家長就會說,某某某(就是村裡大傻子)要來抓你了,於是小孩子立馬就變乖了。對於年紀大一點的村裡人來說,村裡的傻子就是他們的開心果,有時候逗一下會讓人捧腹大笑。
  • 洛陽偃師的一個小村莊 村裡主幹道畫滿了牆畫
    「這些巨幅牆畫由村裡農民畫家畫的,看著還不賴吧?」甄莊村黨支部副書記文立會話語中透露出一絲自豪感。甄莊村緊鄰二里頭遺址,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日常田間勞作給了村民無窮的創造靈感,村民中不乏有能寫會畫的能人。近些年,村民收入逐漸提高,但精神文化生活比較匱乏,閒暇之餘喝酒、打牌等現象時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