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浙江省把發展農村體育事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補齊場地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堅持項目引領和社會參與,村民動起來,村子富起來,生活美起來。
走進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嶺南鄉東澄村,一幅美麗的現代鄉村圖畫在眼前鋪開――山色秀美、溪水繞田,古樸的村莊白牆黑瓦,錯落有致;遊客紛至沓來,住民宿、賞梯田、攀石浪,趕上節假日,還要提前預訂,村裡更是熱鬧。
曾經,這座百年古村山高路遠、經濟落後。近年來,東澄村發展登山、露營等戶外運動,舉辦攀石浪節,煥發出運動活力與鄉村生機,成為備受戶外運動愛好者青睞的村落。
在浙江,像東澄村這樣為鄉村發展注入運動活力的故事,還有不少。據介紹,浙江省把發展農村體育事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補齊場地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堅持項目引領和社會參與,讓村民動起來、村子富起來、生活美起來。
興建設施滿足需求
「之前村裡幾乎沒有健身場地,村民打魚、務工回來,就坐在家門口聊天或者沿著馬路散步,環境差,也不安全。」如今,台州市三門縣善岙楊村黨支部書記楊天傑口中的「煩心事」已經解決了。
體育助力鄉村振興,就是要從村民最急切、最關心的事情著手。善岙楊村以建設公共體育場地設施、補齊鄉村體育發展短板為切入點,建起了融入體育元素的文化禮堂,還建成全縣第一片籠式足球場、第一座農村百姓健身房。村裡的體育氛圍,頓時活躍起來。
200公裡外,諸暨市大唐街道楊家樓村的村民也享受著豐富多彩的體育生活。這就得說到去年5月竣工的楊家樓村文體中心,這座綜合性體育館佔地30畝,對村民免費開放,個人出資建造體育館的楊洪康說,「年紀越大,對家鄉的眷戀越深,越想著多做點事。」
楊家樓的體育館雖說建在村裡,標準可不低。室內籃球場由北京奧運會籃球館承包商建造,「諸暨市、紹興市的一些比賽也會來這裡舉辦,800多個座位的觀眾席根本不夠,比賽多的時候需要提前一個月預約。」楊家樓村黨總支書記楊均平說。
村裡的室外籃球場同樣熱鬧,72歲的陳伯海和老年籃球隊的隊友是這裡的常客,「我們幾乎每天都來打一會兒,要不手痒痒。每天晚上吃完飯,這兒是村裡最熱鬧的地方,很多村民會在這裡打球、跑步、跳舞。」
為了滿足村民體育運動需要,「十三五」以來,浙江省累計建成877個社區多功能運動場。「我們以體育進文化禮堂的方式增加場地,推廣建設百姓健身房,並引導社會力量興建農村體育設施。」浙江省體育局局長鄭瑤說,「還要引導農村開展形式多樣的全民健身活動,讓健身成為美好生活的『必需品』。」
舉辦賽事吸引遊客
群眾身邊的賽事活動同樣要增加。鄭瑤說:「浙江省大力培育『一市多品牌』『一縣一特色』賽事,打造品牌賽事,聚集鄉村人氣。」
台州市天台縣後岸村曾是遠近聞名的「石板村」,村民祖祖輩輩靠採石礦、打石板為生。雖說收入不錯,但生態環境被破壞,村民健康也受到影響。2007年,村裡陸續關停所有石礦。
關礦之後,村民靠什麼謀生?多數人外出打工,也有人嘗試辦農家樂,但客流量小,收益並不明顯。
2013年,後岸村蓋起一座氣排球場,承辦了全國老年氣排球邀請賽,「一下來了138支參賽隊伍,村裡從沒來過這麼多人,人氣旺了,財氣更旺。」後岸村黨支部書記陳文雲對這個數字印象深刻,村裡第一次品出賽事經濟的滋味。
把好山好水打造成天然運動場,把遊客培育成業餘運動員,「體育+旅遊」成為後岸村致富的金字招牌。現在,後岸村年年舉辦各類氣排球比賽,今年還承辦了浙江省生態運動會的釣魚、氣排球和越野賽事。去年村裡接待遊客140多萬人次,至少一半是衝著運動來的。
沒有比賽的時候,村裡的體育館又便利村民健身鍛鍊。經營民宿的許大姐幾乎每天都來打氣排球,「現在賽場上最多的就是夫妻檔。打一場球那是最時髦的,你要是說去打牌,會被人瞧不起。」
村民不斷攀升的健身熱度和紛紛豎起的大拇指讓陳文雲幹勁十足:「我們還準備把山後的巨大礦坑開發成冬暖夏涼的地下體育館,到時候什麼賽事都能在後岸村舉辦,我們的『體育飯』會越吃越香。」
因地制宜點綠成金
「牛奶河」是金華市浦江縣杭坪鎮的鄉親們不願回顧的一段記憶。過去,當地發展水晶產業,家庭作坊遍布城鄉,全縣90%的河流被偷排、漏排的廢水廢渣汙染,河水呈現出牛奶一樣的白色,散發出刺鼻的氣味。
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村民們逐漸意識到,不能再用環境代價換取經濟發展。杭坪鎮關停眾多水晶加工散戶,將原來的廢棄礦山進行生態修復,打造戶外運動探索營地。杭坪鎮鎮長陳青松說:「營地採用鎮集體公司、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三方合作的方式開發共建,設有卡丁車、飛拉達攀巖、高空索橋等十幾個體驗項目,能夠滿足遊客『遊山玩水』的深度體驗需求,現在名氣越來越大。」
前景廣闊的戶外運動探索營地不僅引來遊客,也吸引著在外務工的遊子返鄉就業。薛家村村民薛陽退伍後外出打工,去年萌生了回家工作的想法,經過培訓,成為基地的一名教練。「我現在每個月收入都有五六千元,家裡的老人孩子也都能照顧到,比在外面打工好多了。」
各地鄉村資源稟賦差別很大,體育助力村民邁向小康生活,也並非只有一種模式。麗水市縉雲縣北山村選擇「網際網路+體育」新業態,從昔日的「燒餅村」變成年銷售額過億元的「淘寶村」。
第一個吃螃蟹的呂振鴻曾經就是一名「燒餅郎」,16歲開始靠著祖輩傳下來的手藝做起縉雲燒餅。2008年,他創立了北山村第一個自主戶外運動品牌「北山狼」。經過10多年摸爬滾打,呂振鴻的品牌越叫越響。
如今,整個村子在他的帶動下加入戶外用品電商行列,最高峰時全村有300多家網店,500多人直接從事電商行業,銷售額達1.5億元。村民呂洪峰夫婦之前在杭州做服裝生意,2011年回村跟著呂振鴻做電商,每年戶外運動裝備銷售額能達到200多萬元。「搞電商有前景,日子越過越紅火。」呂洪峰說。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cyf